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 > 第 77 章 龙凤猪的凤?

第 77 章 龙凤猪的凤?

作者:南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在国家金字塔中,皇帝处于云端,俯瞰天下臣民;百姓地下泥土,卑微求生。

他们处在共同的时空,但彼此却相距千万里之遥。偏偏挖掘帝国坟墓的,往往是卑躬屈膝的百姓!

所以很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明白:为何朕的帝国会崩析?

如秦始皇疑惑:朕将土地拨给百姓,为何百姓反秦?

汉武帝不解:朕开疆拓土泱泱伟业,宠幸方士怎么了?

隋炀帝临死前更是怒问:朕有何罪,以至于此?

所以怎样调和君民关系、君臣关系、臣民关系,维持李唐江山社稷长治久安,是唐王朝统治者的首要任务。

唐太宗历数各朝兴亡史后,认为:君主地位系于国家存亡,国家兴衰在于民众苦乐,即‘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同时隋朝殷鉴不远,唐太宗又认为一人岂知天下事?

是以‘臻安之本,惟在得人’,用直白的话讲就是:

朕需要各方人才来建设大唐!】

李世民叹气,他登基位不过三年,并不缺少官吏,只是…他抬头望向殿群臣:“如今天下稍安,朕不敢纵情,唯有兢慎,才能兴大唐。”

顿了顿他又道:“近日朕后又因当面怒斥侍郎王珪而夙夜后悔,唯恐诸卿不再进谏。”

治理天下如履薄冰,唯恐加重百姓负担,可大唐外敌环视,不得不加强军备以作防御。

侍郎王珪出列恭声道:“陛下能广开言路,纳取谏言,臣岂不竭尽心进谏陛下?”

他是隋朝官员,陛下与隋炀帝相比,简直是神仙陛下,陛下不爱听,发发火算什么?

隋炀帝不爱听可是要命!

天幕突然加重了音:【但是朕不需要贪窃无能之辈!

于是唐太宗上任第一剑:先斩枉法官吏!

隋朝吏治腐败,为君者恣意妄为,任人唯亲;为臣者奉承谄媚,苟在阿顺。

所以他在完善三省六部时,直接进行大裁员,把中央两千多官员减为六百四十三人。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李世民曾担任尚书令,所以唐以尚书仆射为尚书令职】

刘彻小声嘀咕:尚书是皇宫内廷秘书,已在讲汉代制度时讲过。中书掌理内廷掌理文件。侍中是侍奉朕的官名,这三个内官到后世竟成了外官了?

曹丕微怔:中书省?

跟他去岁设置中书机构有何关系?

【同时又将大唐把行政区,依山川地势重新精简划布,变为十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和岭南道。

再借调整行政区时,将各州郡官员进行筛选,把原本臃肿的朝廷,化为小政府模式。

以此适应唐初战乱

局面,最大力度地节省国家用度】

宋代赵顼垂下眼帘默默听天幕讲述?_[(,同时又印证大宋: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

而同平章事即为宰相,掌行政大权,协助皇帝处理事务。

而三省官员平日无行政权,除皇帝有另外,平日只听宰相命令。

他要改革必然越不过宰相,但宰相权柄过重,是改革最大的阻力。

该怎样削弱大宋宰相呢?

像汉武帝那般直接撤职,下狱自杀?

赵顼摇摇头,否决了他这个提议: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刑不上士大夫,不能逼迫他们。

唉!要是他有汉武帝唐太宗魄力便好了。

天幕不知他想法,仍在继续讲述:【同时表示:枉法者罪不容诛!即便原秦王府的老臣犯法,亦要依法治罪!

于是唐王朝官场风气为之一正,具体代表人物:裴矩!

裴矩是谁?

在‘大唐双龙传’中,化名为邪王石之轩的反派大BOSS,在现实中】

天幕微微停顿:【至少在隋朝后期,他的所作所为有违臣子之道。

隋炀帝好大喜功,他就迎合君主心意,进言出兵高丽;

面对隋朝军心涣散时,他也能出恶毒计谋,让隋炀帝把江都(扬州)女子分给卫士‘恣欲’,以稳定军心】

秦始皇认真地将三省六部制记下,这个制度不适目前大秦局势,但是可以给下下任秦王做参考。

如今的大秦需要强硬的君主□□镇压天下,不能让相权复起软乱困坐火山的大秦。

秦王,李世民!

他慢慢地搁下笔,嘴角微微上扬:倒是有缘,可惜不能相见!

听到天幕言裴矩,李世民便不再感兴趣。

裴卿之能,难道后人还比他更了解?

当年隋文帝命裴矩巡抚岭南,谁知高智慧等逆臣在江南叛乱。

裴卿胆色过人,就地召集三千勇士,转战数千里,将叛军从江西打至南越,作战期间顺道安抚整个岭南官民。

更不用说他对西域和吐谷浑的经略,皆是有利隋朝及大唐。

他回过神,就听到程咬金摇头大声道:“裴公此举,正说明君明则臣直,陛下圣明天子,才会有名臣拱卫陛下,魏玄成你是不是想说这话?”

被抢词的魏征:…不是!

李世民大惊:什么?朕竟错过魏卿称赞朕的话?

【裴矩成为唐臣后,简直换了张脸,佞臣变诤臣!

唐太宗知多有官吏贪污,于是钓鱼执法,以财物试之】

李世民猛地咳嗽两声,企图打断天幕讲述他的黑历史,谁知程咬金兴冲冲地替天幕说完后续:“结果司门令史受赂绢一匹,陛下想杀,嘿嘿。”

他撞了撞秦琼:“后来被裴公劝阻了,叔宝你说对不对?”

秦琼

拿莫名亢奋的老伙计没办法,只能转移话题:“不知那‘大唐双龙传’讲的是谁?”

天下真龙唯有陛下,另一龙是谁?

还有裴公竟成了波死?

他心底疑惑:后世将恶人称为波死?

【为何裴矩有如此转变?

因为唐太宗表示要以天下为重,而非君王为重!

他认为:君王不能独断天下之务,需要忠良辅弼,才能安天下;

所以佞臣没前途,想要力争只能做能臣、诤臣!

并且这个帝王他还认为为君者,当以兼收博采,虚心纳谏,才能让众臣匡正君非,较国事得失。

简而言之:他听劝啊!

谏官制度在哪个朝代改良完善?

唐太宗手上啊!】

李世民不自在地摸了摸手臂,似乎…好像这个讲述的后人,很喜欢自己?

【谏言官职自古有之,春秋时齐国设官为大谏,晋国名中大夫,战国时赵国有左右司过,秦汉时谏职增多:给事中、侍中、谏议大夫等官职,魏晋南北朝设散骑常侍为谏官。

这类官职是专对君王一人,用疏奏和面奏的方式,对时政及皇帝的言行向皇帝进谏言。

为保证自己不仗势任情恣意,他把谏官作为清晨的闹钟,时刻警醒己身!】

天幕语气加重了声音:【世人厌烦闹钟时,总会伸手按铃获得清净,但唐太宗,他十年如一日地让闹钟提醒自己,不走隋朝末路!

要朝堂保持政府清明,切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隋朝教训,才能让李唐社稷长久治安!】

听到天幕说君王要时刻警醒己身,赵匡胤点点头,历代朝臣多是揣摩圣意,以自身保荣华富贵。

可唐太宗却凭自身扭转大唐风气,岂能不让人佩服?

好话历代臣子皆爱其职责是匡正君非,谏诤得失。

谏官,君王必备官职!

所以他建国后,在太庙中立石碑刻下祖训,其中就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子孙有逾此事者,天必谴之。’

【在我们印象中,魏征整天逮着唐太宗叭叭叭。

实际上整个贞观一朝,不仅魏徵叭叭叭,而是整个谏官甚至重臣都在叭叭叭。

并且唐太宗还嫌弃重臣不能对他叭叭叭。

所以贞观一朝,官员能畅所欲言,就是因为唐太宗亲自倡导直谏风气,才能让臣子直抒己见,形成君臣共商的好风气。

这样的朝堂在封建王朝中独树一帜,堪称空前绝后!】

武周

武则天忍不住笑出声:谏官谏言居然被后人如此调唆,岂不可笑?

下首的宰相狄仁杰忍不住出声:“陛下!”

“好了,朕知你要说什么,朕不笑。”武则天表示自己虚心纳谏,眼眸淡淡地扫过狄仁杰、张柬之等重臣,心中自忖:太宗敢用隐太子身边的魏征等人,她亦敢用心向李唐的忠臣。

只是…她眸中闪过黯然之色:“此太宗讲述后,朝野定会再起还政之风啊!

逼她还政李唐?

呵~

【听取谏言在某种程度上,是种克服人本性的自虐!

谁不喜欢听好的呢?

即谏言分讽谏、顺谏、规谏、致谏、直谏五种谏法,以应对君王心情环境,让君王更能接受谏言。

但无论何种谏言,入耳总是不太好听,更何况听谏言的人是一国之君。

谏言再好,它也像一粒尘沙卡在人体最柔软的心脏,不断地刺痛着人心,不致死却折磨人。

所以我们也会看到唐太宗任情发怒:

贞观七年,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唐太宗:天下未平就修建东宫,此举是劳民伤财;

朝廷地租过重,加剧百姓负担,让百姓难以生存;

现今妇女喜好华丽发髻,皆受宫中女子影响,陛下该管!

朕给儿子修个宫殿怎么了?

地租自唐开国就已制定,来骂朕?

宫中妇女个高髻就是奢侈?你在暗指朕皇宫管理后宫不逮?

唐太宗大骂:难道要朝廷不役使任何人,不收取一斗租,把宫里的女子都剃光头,他才会心满意足吗?

越想越气的唐太宗觉得:不行朕要治他的罪!

罪还没治就被魏征劝谏:陛下啊,你这样就是狂夫语言,咱们先冷静冷静,你再看他说得对不对?

最后又稍稍抬太宗陛下一句:圣明的人君会择其善者而从之,陛下肯定是圣明天子对吧!对吧?对吧?

冷静后的唐太宗不仅没治皇甫德罪,还将他提为监察御史】

刘彻一愣,没有把那家伙送到东海吹风,倒将人提到朝堂上?

他放下手中竹简轻笑:倒是个能容人的,这点朕不如也。

正思索间察觉到一缕幽怨的视线落到自己身上,刘彻抬头就正与汲黯来了个对视:“汲卿,看朕做甚?”

还能做甚?

看看唐太宗,再回头看看陛下你!

陛下你何时能听听我们的谏言啊!

朕怎么没听了?

刘彻理直气壮地挺胸表示:匈奴作战计划朕那样没听?

并且汲卿啊,你看看人魏征的劝谏,说得多好听,你呢?

朕与众臣畅议治国愿景时,你却直接给朕泼凉水:陛下欲望太多,怎么能全都实现呢?

听听这话,也就是朕能容你,换个性急的早就没命啦!

卫青等人不忍直视他转过眼:陛下…你这话也太大言不惭了,中大夫脸都气红啊!

【这样的谏言不止一次,甚至唐太宗想要封禅,也被魏征谏阻。

唐太宗委屈地问他:朕难道六德不够吗?】

天幕突然现出一段影像,一只红通通的小凤凰,仰头望着一中年男子,扑灵着翅膀叫得叽叽喳喳:朕要去封禅,朕要去封禅!”

叽喳的同时,还展开自己华丽的羽毛,向中年魏征发动攻击技能;六连问:

朕德行不尊吗?中国未按吗?

四夷未服吗?年谷未丰吗?祥瑞未至吗?

为啥不能封禅?

中年魏征反手一拨,往后一跳使用大招拍了回去:陛下六德都已达,但是国家户口未恢复隋朝人口,千里人烟续绝,若要封禅就要修路建宫,简直劳民伤财!

KO!

小凤凰身倒,封禅作罢!

秦始皇:愕然、难以言说!

刘彻:哈哈哈哈,真精彩天幕再来!

朱元璋:扣脑壳,后人有疾否?

程咬金等人低着头肩膀不停耸动,怎么办?他们忍不住了,好想笑,后人怎么如此促狭?

把严肃的政事变得如此怜爱?

想到天幕上代表陛下的小凤凰被打倒时,黑黝黝的豆豆眼还冒出丝丝水花.就,不行,不能再想!

身为臣子,当遵守臣子之道!

但是他们还是好想笑啊!

而影像的两位主角,则是尴尬——脸色涨红!

李世民在心中疯狂呐喊:朕终于体会到秦皇汉武的心情!你后人能不能别霍霍朕?

指出朕政事得失,像汉武帝那样讲述清晰啊!

发泄一通后,他突然发现:天宝年间才恢复隋朝户口数,他是不是没机会封禅了?

龙凤猪中的始皇与汉武都封过,那他岂不是落下了?

李世民转头怒视魏征,你误朕!

而魏征...他突然想到天幕才出现时,空中出现的金龙突然变为金龙宝宝,再看天幕中的小凤崽…

他怀疑后人根本不叫陛下二凤,而是直接叫陛下凤崽?

看看影像里的陛下都是什么样?

不是圆滚滚,就是胖嘟嘟,像什么样?

【以‘贞观要政’为列,贞观一朝进谏官员人数有36人,进谏次数高达155次,涉及谏言内容有政治相关、国祚君王相道,以及官员任用、内政管理,以及军事外交事宜等等,涵盖唐王朝方方面面;

在一众谏言中,魏征勇夺叭叭叭冠军,总共进谏64次。

但在太宗自述中,仅魏征一人就前后陈谏二百余事】

魏征看着天幕上自己拿着喇叭的图像:面无表情——脸色铁青——怒气涨脸,忍不住朝天幕大吼:

你才叭叭叭,你全家都叭叭叭,我那是根据政事陈谏!

想到陛下问他如何做明君时,他一张嘴就叭叭叭…魏征…就…气到指尖发抖:天幕!还我清誉!

李世民瞅了眼头顶冒烟的魏卿,悄悄地给天幕竖起大拇指:干得漂亮!

而房玄龄等人,转过肩掩住嘴角,后人实在太促狭了。

长孙无忌瞄了眼满天幕的叭叭叭,忍不住笑出了声,发现魏征对他发射死亡视线,忙住了嘴,望天望地就是

不看他。

魏征咬牙切齿:“笑什么笑,面团团!”

长得肥胖白嫩的长孙无忌怒了:“魏叭叭,能说什么呢?”

“说你长孙面团团,不服气我们就比画比划!”

“有本事跟程咬金比画去!”

李世民托腮:…嗯,朕的臣子真活泼!

天幕语气感叹:【拥有无上权威的天子,能克己正身,又能力行不倦持续广开言路,虚心改过,若非心中装有天下,谁能受得了逆言入耳呢?

而唐初大臣,正是有这样帝王,才敢行斗胆之言、丹心之劝。

但历史上又有几个唐太宗呢?能虚心纳谏,甚至大加赞赏的帝王?

要知道这位帝王不是单纯的文皇帝,而是实打实的武皇帝啊!】

李治:(狠狠点点)朕耶耶超级厉害!

【武德九年突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趁大唐内乱,率兵入侵,兵临渭水,直逼长安。

唐太宗以自身为饵,亲设疑兵之计,倾尽国库,与颉利等人立白马之盟。

但是】

天幕语气突然拔高:【贞观四年,李靖、李勣等将灭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押至长安变舞王!】

天幕再次展示可汗跳舞影像,看得刘彻心底有些发酸:后人你都放了多少唐时影像了?

朕的帝国双壁大破匈奴的英姿怎么不放?

难道朕的仲卿去病差了吗?

他猛地转过头,一把抓住卫青,语重心长道:“仲卿啊!咱们大汉可不能输那唐太宗啊!

你什么时候让伊稚斜单于来长安跳舞?”

说着还猛地一拍大腿,恨道:“朕怎么就没想到这法子呢?

当年冒顿以信辱汉,朕深恨之,非匈奴鲜血不可洗刷,但是能亲眼见单于舞动长安,朕可以推迟洗刷耻辱时间!”

刘彻目光炯炯,神情激动:伊稚斜单于独自起舞岂不孤单?

匈奴大小王一起上演才够气势嘛!

卫青&霍去病:陛下想看,那我等自当努力!

汲黯&公孙弘等人:看匈奴跳舞…有点心动啊!

并且陛下已经下旨驱赶长安方士,不再执着求仙,只是让方士研究药物,偶听仙迹而已,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不就是想看个舞嘛!

做臣子的当然是满足啦!

于是众臣纷纷把视线转向卫青霍去病:我们也想看匈奴齐舞!

卫青霍去病:……

看着天幕影像让殿内如热油遇水,瞬间沸腾起来:他们洗刷耻辱了!

房玄龄等文臣强行按住心绪,向李世民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圣威远播!”

而武将则奔放许多,程咬金冲到李靖李勣跟前,催促道:“快说说你们怎么俘虏颉利可汗的?”

李靖&李勣不忍直视他的蠢样:“有没有可能…他们还没出征?”

但是他们看着天幕上,不停旋转跳舞的颉利可汗,愉悦激动的心绪立马充斥全市全身:未来的他们竟立如此奇功!

他们不负陛下耶!

而李世民神情亢奋地起身,快步地来回踱步,难以散发心中激奋。

突厥连年用兵,侵扰大唐,以此赚利。

自己刚继帝位,家国未安只能忍辱立渭水之盟。奇耻大辱铭记于心。

没想到啊!他兴奋地握拳一挥,没想大唐明年就能扬眉吐气!

好!

他现在要想想:如何安置突厥降户!

宋代君臣羡慕地看着天幕,若有可能他们也想…只是…不能让武将出头啊!

瞄了眼天幕上李渊跳舞场景,某些酸儒撇嘴:让降国可汗起舞,实在有辱斯文,无大国风范!

【自东突厥灭国后,大唐似乎点亮了了不得的“灭国技能”:

贞观九年灭吐谷浑

贞观十四年灭高昌

贞观二十年灭薛延陀

灭到最后,奉命出使天竺的王玄策,遭遇到伏杀后,直接就地征发地吐蕃及尼泊尔(尼婆罗)胡兵,领着不足九千人大战印度阿三。

三天后斩敌三千余级,俘虏1万多人,攻克580座城,将国王、王妃、王子等万余人,牛羊三万头到长安进献。

结果立功后,就只升了个五品的散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