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2016--2017宇宙学哲学手稿 > 什么是“宇宙中心论”的测不准原理?(下)

什么是“宇宙中心论”的测不准原理?(下)

作者:邓如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牛顿绝对时空的宇宙模型指向了一个静止、无边无际的宇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彻底改变了牛顿的力学和运动学体系,但是,他的相对论宇宙模型指向了一个静止、有界无边的宇宙,保留了牛顿时空观一些形式上的特征,因而没有彻底改变牛顿绝对静止的时空结构。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宇宙模型在时空上是无限的,而在一个无限的时空结构中,宇宙没有中心。爱因斯坦“有界无边”的模型描述含有语义和逻辑的矛盾,时空结构既然无边了,自然无界;既然无界了,自然无边,“有界无边”和“有边无界”的描述存在语义和逻辑混乱的嫌疑,就像康德哲学的“二律背反”概念一样。比如:一方面我们说世界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我们又说世界是无限的,那么世界到底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又比如:一方面世界是可以描述的,另一方面,世界不是可以描述的,那么世界到底是可以描述的、还是不可以描述的?“二律背反”和“有界无边”的时空概念一样,显示了语义和逻辑在形式上的矛盾,从本质上讲,反映了辩证的逻辑性和一致性。为了形成一个“有界无边”、或“有边无界”的宇宙结构,一个运动、膨胀的宇宙是需要的,一个静止、固定的宇宙不可能形成如此的结构。

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公布了一个惊人的天文发现: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根据“等效原理”的思维方式,哈勃和一些天文学家将远离我们的星系运动理解为宇宙的膨胀,膨胀的起点就是宇宙的诞生点。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他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在某个时刻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飞去,形成了后来星系遍布的宇宙。俄裔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接受并发展了勒梅特的设想,1948年,伽莫夫正式提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根据他的学说,在宇宙的初期,或距今大约150亿至200亿年前,目前观测到的全部物质集中在一个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火球,温度达到几十亿度,这个原始火球经历过一个由热到冷、由密到稀,不断膨胀的过程,尤如一次超级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学说是现代宇宙学的主流理论,它的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观测基础是哈勃等天文学家发现的星系红移。该理论不仅成功地描述了宇宙在膨胀中的演变、在演变中的膨胀,而且清楚地告诉我们,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宇宙经历了有限到无限的成长过程。

与一个静态、有限的宇宙不同,比如: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围绕银河系的中心旋转,一个膨胀、有限的宇宙没有中心,不存在一个让所有星系绕转的宇宙中心。自从宇宙大爆炸模型、或宇宙学标准模型建立以来,天文学家普遍认为,一个膨胀宇宙的中心取决于观察者的位置。如果观察者在地球上看去,发现所有的天体和星系在远离而去;如果观察者在仙女座的行星上,同样发现所有的天体和星系在背离而去。不管观察者在那个星系的星球上,都会发现宇宙的膨胀以观察者为中心,膨胀的速度符合哈勃定律,即:离观察者越近的天体远离的速度越慢,离观察者越远的天体远离的速度越快。观察者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可观测宇宙的中心,比如:观察者在地球上,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观察者在仙女座星系的行星上,该行星就是宇宙的中心。另外,整个宇宙比我们的可观测到宇宙大很多,因为并不是整个星系的光都到达了地球,在可观测宇宙之外的光没有到达地球之前,我们无法检测它们的存在,也许在遥远宇宙的某个地方,宇宙膨胀的速度超过了光速,可观测宇宙之外的光线还没有到达地球,因此,真实存在的宇宙比我们能够观测的宇宙更大。我们只能观测可观测的宇宙,它可以被近似地看成是一个以地球为中心的球体,我们是地球上的观测者,通常将地球视为可观测宇宙的中心。

我们将地球视为宇宙的中心,丝毫没有回到“地心说”的意思,从观测者的角度来看,宇宙的中心天体可以是地球,可以是太阳和银河系的中心,总之,空间的任意一点都可以视为宇宙的中心。宇宙存在了137到138亿年,在如此大的时间跨度上,“广义测不准原理”的效应已经非常明显,天文学家测不准哈勃常数,对宇宙膨胀模型有不同的理解,从不同的物理模型和参数选择中会计算出不同的宇宙直径,天文学家对宇宙的具体形状和大小尺度一直存在分歧。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宇宙的直径大约是920亿光年,其中包括光在宇宙年龄的137亿到138亿年所穿越的距离,包括空间膨胀延伸的距离。主要的误差源于我们很难预测时空在宇宙137亿多年的时间内发生了怎样的膨胀,不仅宇宙空间每一点的膨胀率不同,而且宇宙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膨胀率也不同。天文学家习惯用吹大的气球来比拟宇宙的膨胀,设想在气球表面画上若干个点,随着气球的吹大,这些点发生彼此分离的运动,点本身并没有动,只是点之间的空间在变大。如果观察者站在气球上的某个点,将会发现气球上的其它点都在远离观察者而去。哈勃和现在的文学家通过观测发现,几乎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由于空间膨胀的普遍性,无论观察者站在宇宙的那个地方,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宇宙的中心。

数学物理学家、或物理数学家也用多维时空的概念来解释宇宙无中心论。设想一下宇宙的时空维度有十一个,我们生活在三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的四维时空结构中,显然,不会飞翔的爬行动物只能体验二维的空间结构、或三维的时空结构,二维空间的“宇宙中心”只是三维空间中的任意一个点;会飞翔的动物只能感受三维的空间结构、或四维的时空结构,三维空间的“宇宙中心”只是四维空间中的任意一个点。人类生活在一个三维空间结构、或四维时空结构中,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超越了一切不能飞翔和飞翔的动物,能够设想一个比我们直接感受的四维时空更高维度的时空构造,在低时空维度存在的“宇宙中心”也许在高时空维度的宇宙中迷失了。即使在我们直观经验的四维时空结构中,由于三维的空间结构在一维时间的流逝中发生“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膨胀,因此,三维空间结构的“宇宙中心”迷失了。地球和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银河系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的任何一点都不是宇宙的中心,但是,为了观测和测量的需要,我们可以建立太空“坐标系”,将地球、太阳、银河系中心和宇宙中的任一点视为坐标原点。托勒密最早建立的“地心说”是错误的,而在“地心说”基础建立的天球坐标则是正确的,托勒密只是没有想到他的“地心说”成为中世纪的教会禁锢科学发展的工具。

罗马教廷在1757年解除了对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一书的禁令;1882年承认日心学的正确性。但是,教廷没有放弃将科学置于宗教拷问之下的做法。2014年11月,教皇弗朗西斯在梵蒂冈教皇科学院发表演讲时声称,宇宙大爆炸理论与天主教上帝创世的教义相容,上帝对宇宙大爆炸负有责任,所有生命因为上帝而被创造出来。教皇认为大爆炸并不与一个神圣创造者的介入相违背,大爆炸需要上帝的协助,世界的最初模样不是一片混沌,而是上帝伟大而神圣计划的一部分。直到现在,梵蒂冈教皇坚信宇宙的诞生点是宇宙的中心,霍金则在多个场所发表谈话,认为宇宙大爆炸的发生不需要上帝的力量。撇开宇宙诞生中心论的宗教情感不谈,仅从科学分析的角度来看,即使存在一个宇宙诞生的起点,它也是一个“迷失的起点”,一个“迷失的宇宙中心”符合广义测不准原理的解释,如果能够找到宇宙的诞生点,那么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绝对坐标系,而将托勒密的坐标系看成是一个相对坐标系,但是,我们找不到宇宙诞生的“中心点”。在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球体”内部,没有发生时空结构的膨胀,我们很容易找到“球体”的中心,形成“宇宙中心论”的印象;而在宇宙“球体”的内部,一直在发生时空结构的膨胀,在一个“时时处处”膨胀的宇宙,我们自然找不到“球体”的中心,却可以将“迷失的大爆炸点”视为宇宙的中心。宇宙学其中之一的最大谜题是:当我们不承认宇宙的起点、或中心点时,确实存在宇宙的起点;当我们承认宇宙的起点、或中心点时,却无法测量、也测不准这个点。如果梵蒂冈教廷理解了宇宙学中“迷失的原点”难题,那么教皇也许不会将上帝和宇宙大爆炸的起点、或中心点联系起来,因为,出于宗教情感的需要,没有人会说在宇宙、在我们的文化思想中存在一个“迷失的上帝”。

(邓如山2016-12-17&160;邮箱:[email protected]

(Whatisthe&160;uncertaintyprincipleinthe&160;theoryofuniversalcenter?)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