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2016--2017宇宙学哲学手稿 > 客观知识追求对自然科学的真理认识

客观知识追求对自然科学的真理认识

作者:邓如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科学预测正确与错误的判定标准就是科学的实验和观测,用哲学的语言说来就是:理论的批判不能代替实践的批判。理论的预测只有符合实践的结果才有真理的意义。当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所不同,自然科学的理论预测不会影响到科学实验和观测的结果,而社会科学就不同了,社会科学的理论分析会影响到社会实践的结果,我们在社会科学的分析中尽量减少主观信仰的成份,尽量采纳一种社会客观的分析方法,然而,完全消除主观信仰的成份似乎是难以做到的。不能用信仰代替社会科学,然而,在社会科学的分析中又不能完全剔除信仰的成份,这似乎有些矛盾。一般来说,我们接受的自然科学真理,别人也会接受,而我们接受的社会科学真理,别人不一定能接受。人类在自然科学的认识中存在局部的、或者是根本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科学认识的水平不同带来的,不是人们接受了不同的客观标准,客观的对象和运动规律是一致的,不因人们认识水平的不同而不同。而在社会科学的认识中,如果人们接受了不同的主观标准,那么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

比如:在虚拟网络中,社会言论的差异是巨大的,有时到了令人惊愕的程度,有的人士说房价和股价要涨,有的人士则说要跌;有的人士说婚姻是开放的,可以接受同性恋的行为,有的人士则说婚姻是保守的,不可以接受同性恋的行为;有的人士用“看的惯”和“看不惯”,对自己“有利”还是“没有利”作为评判人生交往的标准,结果是能上的人是对自己有利的人,能下的人是对自己不利的人,“能上能下”的用人原则被曲解了。在社会科学和社会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和处世哲学太重要了,否则彼此之间就会“牛头不对马嘴”,产生“南辕北撤”的认识和行为差异,这些该有的和不该有的差异可能就是人生烦恼的源泉,我们在日常的交往中可以感受了这点,在无休无止的电视剧中同样可以感受到这些,该有的和不该有的差异可能构成了人生和社会生活的本质。

除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基本类型的科学之外,还存在第三种类型的科学,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混合体,可以将它们称之为自然社会科学、或者社会自然科学,典型的混合学科是心理学和经济学。我们知道,在心理学中涵盖了生理学、生物学的内容,在经济学中包含了理论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内容,现代的经济学呈现了数学化的趋势。现代经济学家与古典经济学家的区别就是:现代经济学家不仅善于定性的和经验的经济分析,而且善于在研究对象的领域建立模型,应用数学分析的工具。马克思的经济学偏向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方面,因此,马克思的经济学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用到经济学的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学和剩余价值理论,开辟了一条生产力和人类解放的社主主义道路。西方经济学基本放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着重于纯粹的数量经济学分析,西方经济学具备“工具理性”的特点和很强的实用价值,现代人追逐财富增长的工商管理科学实际上是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的。

心理学和经济学毕竟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中的观测和实验、建立模型和计算机运算的方法虽然与人们的认知心理、认识和技术的水平有关,但是认知的对象和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的对象和客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并不随人们的认知心理和认识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而在诸如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的认识心理与人们的文化背景对真理的认识发生了直接的作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对社会价值的认识往往是不同的。网络上集聚了世界各地网民的不同观点,要寻找一种所谓的“普世价值”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在今年上半年的“股市风云”中,股价近期经历了大涨和大跌的过程,股票价格除了与上市公司的基本经营面有关以外,还与股民的社会心理有关,股民的贪婪和恐慌心理推动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又比如:在经济活动中,实现财富的增长是世界各国政府的目标,也是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然而,当我们分析财富在世界各国和个人之间分配的不平衡现象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经济学的“无差异分析”比不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什么出现财富增长得越多,积累的社会矛盾越大的现象?我们或者是没有很好地解决财富的生产问题、或者是没有很好地解决财富的分配问题。没有差异就没有动力,而差异过大就没有社会的稳定等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应用中会有一些差异,将这一命题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可以表述为:科学实践是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知道,自然科学的实验主要涉及到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认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社会科学的实验涉及到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认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认识的内容除了客观的因素之外,还有主观的因素,因此,判断自然科学和判断社会科学真理的实践标准出现了一些差异,有时甚至是根本的、实质的差异,比如:一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学派,另一边则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学派等等。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经常出现严重的分歧,比如: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有关光是一种粒子,还是一种波的争论持续了数百年,牛顿和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认定光是一种粒子,而波尔和薛定谔等科学家认定光是一种波,这场物理学的争论持续到现在大致上有了一致的结果,科学的真相就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一种粒子,又是一种波。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存在争议,有时是“背道而驰”的争议并不表明不存在一种客观的、正确的科学真理,同一种科学真理可能存在数十种科学研究的模型,有的模型是错误的,有的模型含有一些正确的成份,有的模型基本是正确的等等。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存在争论,有时是不同学派、流派之间“此起彼伏”的大论战,此时,如果我们认为社会科学真理是完全客观的,会有一种对真理的认识,如果我们认为社会科学的真理首先是需要定义的,则会有另一种对真理的认识。

(邓如山2015-7-7)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