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残卷中的一页 > 第八十五章 太湖中的渔民

第八十五章 太湖中的渔民

作者:山居中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那老伯说“太湖这么大,各大小港口就有九十个之多,每个港口码头都聚集很多的渔民群体,于是就形成了各个水寨,也就是渔业管事的主体。www.aiqqx.com多的时候这样的水寨有几十个,大的水寨又管着一些零星小的水寨,由于各个水寨管理方式的不同,就形成了各自为政的现象,与此而经常发生一些寨与寨之间的磨擦。”

“两年前原来的青龙水寨和天龙水寨将太湖八大水寨合并了起来,在太湖上实行了统一的管理,消除了原来的自各为政的现象,对在以太湖为生的渔民凡超过十年的,免收费用,超过二十年的不仅不收费用,每年还会发给一些补助。”那老伯说自己曾经也在太白水寨里做过,专门管理着这一方面的事情,由于是轮换制的,每年都会在渔民中进行轮换,所以他时间一到就回到了家里。

洪福听那老伯这么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些内容与自己来太湖也没有太大的关系,问了,听了,也就过去了。在老伯家里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与那年青回到了运输船上,又开始干活了。太湖石从那个时候开始成了一些富贵人家花园里摆设的装饰品,一时成了运输主要的货物。

在船上划船,船老大看其是个人才,就把一条船交给他去管理了。

洪福有意,专门接来往于太白水寨的运输。经过了半年时间,洪福在水寨里谋得了一份差事,专门接收从各个港口运来的货物,住也住在水寨里了,逐渐靠近了水寨的核心。

发现出入水寨虽然都很严格,但都是一些普通的渔民。水寨的核心就在一处山坡上的木楼上,有五位核心的人物就住在那木楼里,经问得知有三位是武林中的高人,在太湖养老,另外两位是真正管事的,一个叫张平,一个叫何水旺。三位老人基本上不出木楼,最多也就是在木楼下的草地上走走,而张平和何水旺经常出入水寨,出入时都带着几个渔民。

有一天,一年一度的水寨大会在木楼中的议事大厅召开,二十多个分散在太湖上的部落水寨的寨主都来到了议事大厅,洪福被派到了议事厅负责接待事务。

有一位年龄已近九十的老人出面与大家相见了,此时何水旺向大家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利益分配事项,其中有一条是专门针对一些困难渔民的扶恤,名单上都是一些老残病弱的孤家寡人。

洪福百思不得其解,原来被视为太湖中的水匪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洪福进入到了暂短的深思当中,因为此时已经不容他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了,千钧一发。

洪福在水寨中接收从各个港口来的货物,每间隔一段时间都会到各港口巡查一下,以保证货物供应的及时和要求,以此来与上级保持联系。朝廷的锦衣卫在无锡有固定的联络点,聚集着在长江三角洲一带的锦衣卫秘密人员,从几次的接触当中,发现在太湖中不止自己一个人在做这件秘密的事情,有很大的一部分人都分散在各个港口和码头,但能够深入水寨里,靠近核心的只有自己一个人。

洪福在多次的巡查中也认识了一些当地的渔民和过往的客商,大家对太湖中的水寨都很有好感,这种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很有向心力,从不欺压贫苦的老百性,而且成了太湖一带老百姓的衣食父母,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依靠。

洪福听到何水旺的那些话,对老百姓口中的传言确信了,然而就在昨天洪福已经接到上级的命令,准备在此会议结束之时做内应,将太白水寨一并捣掉。

置身于朝廷锦衣卫当中,很多的时候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太湖水寨的形成,虽然保住了太湖一方老百姓的平安,但太湖水寨的势力长期发展下去必将会失去朝廷对太湖流域的控制,由此效仿,全国各大的湖泊,河流,山头将动摇整个国家的根基,取消这种地方性的势力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然而,太湖水寨最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抗朝廷,可以采取安扶招贤而加以整顿,为朝廷分担地方的治理。这些措施朝廷并没有去想,没有去试,没有去做。

洪福不忍心,出于良心的发现,当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平,张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那位老人,顿时让会议停了下来,整个水寨灯火全灭,进入到戒备之中,一场灭顶之灾化险为夷。从此洪福消失在人群当中,太湖流域再也无他的一丝踪影。

太湖水寨经过了这次危机,从此取消了大型的会议,把一些管理措施都交给了各个水寨部落自行治理,凡有搞不定的大事,才由张平和何水旺出面,尽管如此,原来太湖水寨的一些管理方式仍然在太湖中盛行。

原来想在太湖安度晚年的范文杰和程宝珠,此时有了离开的念头,范文杰相邀程宝珠去河北冀县,程宝珠却另有想法,等待璞璞的来信,意图与王秀芬见上一面再定去向何方。

此事过了一年,范文杰和程宝珠两人都离开了太湖。太湖也因一次的大洪灾,太湖流域的灾民泛滥在无锡和苏州各处,太白水寨也已经被洪水湮没了。

到了明正统年间,朝廷专门设置了太湖流域的衙门,署理太湖上的事务。但过去的那种民风已经随着那次洪水冲的一干二净,又出现了很多各自为政的水寨,虽然在署理衙门的管理之下,却也经常发生一些民不诉官不究的现象。多少年之后,太湖流域的一些老人经常回忆起那段难以忘掉的太湖上民风情节,经常三三、两两游历在那个已经修复的山坡木楼遗址,在楼下的一处石碑上雕有太白两字。随着人们记忆的消失,山坡木楼遗址饱经岁月,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那石碑上的字也模糊不清了。

无锡的地方史中也没有这种民间记载,曾经的太湖也成了民间的传说。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