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国家事业 > 第77章 该上学的,一个不能少

第77章 该上学的,一个不能少

作者:静易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红衣少女”想从她母亲那里了解柳志笋和他的家,但母亲没能给出她所需要的答案。m.luhaibing.com

她从嫁到柳志笋邻村的二姐那里,了解到一些志笋及其家庭情况,并且确认,他还是个单身汉。

这一点,令“红衣少女”心跳加快。

随后,她以找老同学柳志丽的名义,只身从大姐那儿来到隔山的志笋家。

“红衣少女”的庭院里,志笋将一个三门带玻璃镜子的大立柜打好了,两张三斗桌子完成了,几把带靠的木椅,从他的手中像魔术般变幻出来。

还制作出了八只相同大小的矮独凳,一个脸盆架,箍了一个大木盆,一副木水桶。

面对这些做工精细的木制品,“红衣少女”兴奋不已。

她抚摸着这些家具,细细品味。尽管这些崭新的物品,都是父母为娶儿媳妇准备的,但每一件,都撩动着她的心。

此时的“红衣少女”,青春的激情在燃烧,又如同五爪挠心,暗想:

“这是个多么敦厚朴实、心灵手巧、勤劳能干的英俊青年啊!”

临完工那天,“红衣少女”让她母亲拿出最后一块腊肉炖了,还从鸡窝里找出几颗刚下的鸡蛋,自己动手,与蒜苗一起炒了。

志笋干完木活,收了工钱,将零钱退了回去。

第二天的早饭后,志笋要离开了,“红衣少女”趁爹妈没注意,往他的工具袋里塞了一个纸条。

志笋看到了她这一动作,不露声色。

走出村子,他迫不及待地取出条子,打开一看,只见上面隽秀的字体写着:

“志笋哥,辛苦你了!如不嫌弃我,回家后,派人来我家一趟。盼着,切切!”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女孩儿喜欢上我了吗?”

他反复琢磨着字条里那句话的含义:

“回家后派人来”,这不是去提亲么,除此之外,还能干什么呢?

如果是这样,这是我天大的福份啊!

“如此好的一位姑娘,我哪会嫌弃她呢?”志笋兴奋地加快步子。

是的,“红衣少女”不仅漂亮,还勤劳、善良、单纯和温柔。

志笋在她家干活的近一个月里,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些。

如果不是她主动提出来,志笋无论如何也不敢往那方面想。

但正如前面所叙述的那样,令他俩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婚姻受阻了。

此后,过去了一年又一年。

谁也预料不到,那天,他俩在集巿上,竟偶然相遇了。

他们谁也没有多余的话,不久,自然而然结婚了,过起了梦寐以求的日子,圆了近十年的梦。

后来,他们生了一女,加上原先的三个女儿,共四个孩子。美中不足的是,没一个男孩子。

他俩为此忧心,但也无奈。

一天,三妹在地头见到一个丢弃的女婴。好心的她,把奄奄一息的孩子抱回家,收养起来,救了一条命。

谁知不久,崔三妹又怀孕了。

他们商量,还是想要个自己的男孩子,想生下来。

经过一番周折,孩子生下了,竟然是个男孩。

志笋他俩欣喜若狂。

两个月后,崔三妹带着孩子回到老家。

志笋和三妹遂了心愿,负担却十分沉重。

为养活六个孩子,除干农活外,他俩轮流与乡邻一起,外出贩卖果品蔬菜挣些钱,一天天拉扯着儿女们长大。

尽管这是一个由前娘后母三组合的家庭,因志笋和三妹俩为人善良,对孩子们不偏不向。

加上老两口子恩恩爱爱,影响着这个复杂家庭的孩子们。所以,一大家子人团结和睦,互相关心体贴。

日子过得虽然艰难,他们的心情却好。

当孩子们陆续到了上学的年龄时,他们的大妮尽管不是柳家血脉,还是被教高中的大姑柳志美领了去,吃住在她家里。

己转为正式教师的“灯笼花”,也向婆哥柳志笋家伸出了援手,将同样没有柳家血缘关系的二侄女领过来,在她村里上学。

但是,志笋家还有四个孩子啊,陆续面临着上学难题。

他家的情况经村学校逐级上报,引起了关注。

乡里和县上的教育管理部门表示:适龄儿童必须上学,一个也不能少。

政府将社会捐款拨了些给所在学校,他们的几个孩子,全部走进了教室,接受到了教育。

大女儿学习成绩好,后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

二妮初中毕业后,随同乡里女孩子们赴南方打工去了。

志笋和三妹的经济负担逐渐减轻,家境开始出现转机。

两年后,二妮带走了三妮,然后三妮带走了四妮,四妮又带出去了五妮。

去南方的女儿们,靠自己打拼,挣了些钱寄回来,他们家翻新了房屋。

后来,在大学读计算机专业的儿子毕业了,志笋出资,在城里买了个门店房,让儿子做电脑生意,并娶回了儿媳。

如今的生活状况,是志笋和三妹以前万万没想到的。

志笋对妻子三妹说:

“我年青时,拉着加工了几天的家具,跑四十多里路到城里去卖,吃尽了苦头。”

三妹道:“听我爹说:你家给生产队喂的牛不明原因地死了,说你老父亲有意破坏集体生产,罚了款。是真的么?”

志笋说:“当然是真的呀!那时有的人总爱上纲上线的,弄得日子不好过。”

三妹说:“我爹还说,生产队在你家做酒曲,你老父亲受冤枉,又被罚了款,是吗?”

志笋笑道:“还有更奇怪的事呢,你听说过么?当年我娶妻,姑娘愿意嫁,可人家爹妈怕沾上我家的晦气,硬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有这事么?”

三妹知道志笋在取笑她,上前拧一把丈夫的膀子,嗔怪道:

“你觉得亏了是么?人往高处走嘛,爹妈也是为我好,只是思想上太迷信。最后我不还是嫁给你了吗,孩子们上学一个也没耽误,满足了么?”

志笋说:“往事不堪回首啊!我们能有今天,既是你的善良和勤劳的结果,也得于亲戚和政府的帮助,你难道不称心吗?”

崔三妹笑了,说:“世上的事本无定局,正如那句古话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其实,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才是我们家境好起来的根本原因。

这春风,吹绿了咱村的山岗,摧开了咱院子里的花儿,也吹去了我们的忧愁。”

听了爱妻这话,志笋无比舒心,说:

“此话不假,时光能无情地改变人啊。”

但是,他不知道,时光,还能让两个人的位置发生互换呢。

究系何亊,后文再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