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国家事业 > 第15章 我当老师,得亏老父亲

第15章 我当老师,得亏老父亲

作者:静易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坚持乡村教育的艾华母亲马六姑,常对山里的女学生们说:

“你们遇到了好时代,女孩子也能读书。m.xinyishuwu.com我小时候,没哪个小姑娘进学堂的。我能今天当你们的老师,是因我有位不轻视女孩,又重视教育的好父亲。”

的确,她儿童时期的那个年代,受封建思想束缚,女孩子基本不上学。

渎河南岸,山峦起伏,水丰田沃,稻香鱼肥;紧临徊河的那大块土地,土里混沙,种植的蔬果鲜美。

这个地方叫马家湾,也是申艾华母亲出生的地方。

艾华的姥爷马敏文,诞生于十九世纪末,身高一米七八,细条个儿,漫长脸型,浓黑眉毛,生得白白净净,长年蓄着整齐的浓密胡子。

姥爷幼时饱读孔孟之书,在县里生员考试中,成绩为第二名。方圆上百里,他姥爷的学问最深。

回到乡村,他办起了私塾,因村子大,上学的孩子多,他一人忙不过来,就请了两名先生。

同时,因姥爷知书达理,忠厚善良,行事存德,深谙为人之道,远近闻名。

日伪时期,地方政府三番五次邀姥爷出山,但他看到时局混乱,特别是为日本人办事,有损人格。与其这样,还是不做的好。

自此,姥爷不思功名,隐居山村,一心管理学堂,也亲自教学,倒少了许多事务拖累。

空闲时,他只与诸朋结交,抽烟喝酒,聚友清谈。

虽不是乡村保长或甲长,但因姥爷对人对事不偏不倚,主持公道,论事议理让人信服,并言语刚柔有致,讲究分寸。

因此,周围几十里的群众甚至坤士,遇到家务或邻里纠纷,缠扯不清时,一群群扯衣拽袖地到姥爷那儿,听其断决。

俗话说:“一人道好,千人传之”。

姥爷威望渐增,贤名远播,即使有个别一时糊涂、不通事理之人,在姥爷那里,经评断而输掉之后,心中不快,倒也只得认了。

而遇强势恶徒,一听说要领着去见马三爷,即刻被镇住,不再胡闹。

再则,姥爷所在大家庭里,内外都由排行老大的哥哥掌管主持,俱事不用姥爷操心,是个在“空里过的”的人。

所以,姥爷将《周易》之术派上用场,除教私塾之外,闲暇期间,他给人“拿龙择地”、“安坟”,“堪舆”。

谁家办丧事,就请姥爷去“喊礼”、“典祖”。但因他是私塾先生,没多少空余时间,只是偶尔为之。

若哪一家能请到姥爷做场法祀,便觉得颜面有光。否则,那场面的档次降低许多。

不知道何年何月,为防土匪抢扰,姥爷的先辈在家院里修筑了两层楼的炮楼,后山最高处建造了一圈围墙,作为防守设施,还请了两个家丁看家护宅。

但到了姥爷上一代时,由于战乱和弟兄不和,家道中落,最后,田地房产卖掉大部分。

加上世道混乱,又因没啥家财,不必防守了,炮楼没有用处,只作为存放农具杂物的储藏间。

到了姥爷这一代,他们弟兄分了家。

分家后,姥爷仍教私塾,但收的学生减少,家境更加不好。可姥爷喜烟、善饮的习惯未变。

每当秋后红薯挖出后,他放进地窖里收藏。春节前的农闲时,就把煮熟的红著,放进院外临时垒的土灶大锅里,酿制成米馏酒。

数十斤自制酒用一只只细口大肚陶缸装了,口上压上厚实布袋。

这酒虽为土法酿造,成本低廉,却味道好极,醇香诱人,村里的人都喜欢。

姥爷有个好酒量,又有个好习惯,平日里不大爱一人喝,而是与人同饮。

客人来了,取长嘴酒壶,伸进酒缸中,咕咕地灌满,吊在炭火上加温。

待冒出腾腾热气时,给众人各倾一碗喝,只觉酒味扑鼻,满口清爽,但不辣嗓,直呼痛快。

姥爷从不过量,只饮个高兴而已。

姥爷只有一个孩子,就是艾华母亲马六姑,这是家族中女孩子排行起的名。

这个唯一的孩子,虽为女娃,天性喜书。看到男孩子上私熟,也缠着要进学堂。

艾华姥爷开明,同意了,私熟里只有她一个女学生。

后来,姥爷家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饮酒没了条件,他只得忍了。但时不时还自酿些,不同的是一人独饮。

正当姥爷靠教私塾过活度日时,贤城解放了,姥爷划为下中农成份。

私塾不教了,他在农业合作社劳动。有人请他去做祀、设道场、看阳宅和坟地,他不愿干这些事。说:

“劳动养家,自食其力,心里安然。”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