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国家事业 > 第19章 无法抗拒

第19章 无法抗拒

作者:静易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艾华的“英雄壮举”和“不吃请”形象,引起古渡岸公社办公室政工干事的注意。m.zhibowenxue.com

他专程跑到松树沟队采访艾华、张有青和“大事队长”,写了篇《广阔天地谱新歌》的报道,又联系党报记者,一起研究稿子。

记者觉得是个好素材,值得报道,但题目显得宽泛了点,主题深度不够,细节不生动。

他又亲自与公社政工干事一起,进行一次实地采访,进行深入挖掘。

不久,一篇题目为《扎根农村有作为一一松树沟小队知青成长记实》的通讯稿子写了出来。

这篇记实通讯分三次,刊登在贤城地区党报第二版的头条上。

这几篇连载文章,放在时代大背景下,把松树沟小队这个全县知青管理先进典型,队干部是如何关心和帮助知青进步的,知青们是如何与社员打成一片,在农村得到锻炼和成长的。

特别是在关键时刻不顾安危、挺身而出、勇斗歹徒的事迹等等,全面报道一番。

贤城巿知青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高兴了,打电话给县上的知青办,夸奖他们。

县知青办主任随即打电话给古渡岸公社,同样给予赞扬。

公社主要领导十分高兴。自然少不了在大会上表扬油子寨大队党支部吴支书。

更表扬了松树沟的“大事队长”,说这个典型当年没选错。

从此,公社干部对这个小队更高一眼,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不仅促进了粮食增产,还进一步调动了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

不久,艾华评上了“民水县上山下乡知青先进个人”。

县上又上报到地区,艾华出席了“贤城地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代表表彰大会”,并上台捧回了奖状,还带回了一张大大的参会人员合影照片。

后来,“大事队长”也出席了贤城地区知青管理工作先进表彰会议,松树沟小队被授予地区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他个人也领回了奖状。

因此事,小队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都分别上升了一个层次。

“大事队长”乐不可支。

自此,松树沟小队和队长的名气更大了,申艾华也有了点名气。

在这种情况下,“梦鸭蛋儿”对艾华的感情又升了温,更加喜欢艾华了。

但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对“梦鸭蛋儿”来说,艾华的名气越大,她越觉得不踏实,越变得敏感起来。

她经常无缘无故地找艾华的茬,说:

“你现在不一样了,咱高攀不起了。”

有时,几天没见到艾华,“梦鸭蛋儿”就想,是自己哪件事做得不好,艾华不愿接近她了么?

有时,她嗔怪艾华下地干活离她远远的,没把她放在眼里。

于是艾华一番慌忙的解释,说明原因,表白内心,她才转愠为喜。

总之,她常会毫无来由地生出种种猜测,引起种种不安。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按照新风俗,农村原先两天一个集,合并成五天一个。大年初一就上工,过新式春节。

也可能是知青为生产小队露了脸的缘故吧,春节前八天,艾华他们这些知青就被生产队批准回家过年了。说年后初二回队,初三上工。

知青们一个个连连道:“感谢生产队长的关心。”

说实在的,冬天,队里的农活确实少,农民上工只是拿把铁锹在田埂上来回走走,看看哪个地方需垫点土,或者清理一下水沟,转几圈后就坐下来聊天吸烟。

初二那天,其他知青都按时返队了,可过了初五,还未见到艾华。这让“梦鸭蛋儿”很为不安。

他虽离开没几天,她觉得像一年那么漫长,心情非常糟糕。

思念折磨着她,梦中常出现他们一块劳动,一块排练演出,一块回忆童年生活,一块畅谈人生理想的场景。

她进一步胡思乱想起来,艾华可能走后门回城里了,把她丢在这里了吧?

但又一想,去城里工作,也得回村里看看大家和我呀?

大年初六的傍晚,望着漫天的大雪,平时不大写日记的“梦鸭蛋儿”,写下了四句诗。

其实,艾华迟迟未归队的原因,是他身体不适,正养病休息。

在家里,他享受着温暖的亲情,而下放的村里,又有他亲密的朋友。

他首先想起的“灯笼花”。对她,尽管是一般朋友关系,但艾华像着了魔似的,总抹不掉她的影子。

他随后想起了“梦鸭蛋儿”,心里说:

那是多么痴情的人啊,自己也常常魂牵梦绕。

“有她们这些朋友在一起劳动生活,难道不幸福吗?”他想。

还有小荷和琼枝,以及志远等,艾华也时常想起。

是他们,给他的生活增添了光辉;是他们,伴他度过了寂寞枯燥的时光。

他想起高尔基有名言:“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又想起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挚友如异体同心。”

好像爱因斯坦也有“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的佳句。

现在,艾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见到她们,听他们的欢声笑语,看交换的中外名著,有时甚至交换日记本。

还有,那独特的开社“钩沉”,多么令人向往!

待身体恢复些时,艾华便立即告别家人,回到生产小队。

“梦鸭蛋儿”一听到消息,赶紧过来看他,并把她的诗给艾华看:

“谊花六年始芳香,

土薄肥稀一时荒。

若共耕耘勤浇灌,

根深叶茂花更香”。

落款时间是: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七日。

艾华即刻回诗一首:

“离乡六天今回返,

相逢雅妹笑开颜。

朝夕并肩心贴心,

分别怎能不思念?

而“灯笼花”呢,得知艾华回到队里,也托小学生捎来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寒酥远去已多天,

寂寥东望不得眠。

难道风雪不再来,

不念梅竹伴夜寒?

同时,她让带来了一个小册子,封面写着“投降主义的真面目一一评《水浒传》”。

艾华看了看前面的几篇评论文章,又看到最后的几页,是《水浒传》诗词摘录,觉得有点意思。

其实,以前看《水浒传》时,也读到过这些内容,只是一略而过。

今天,这几首诗被这本小册子专门摘下来供批判,感觉就不一样了。

艾华抑制不住激动,心想,不是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那句话么,我何不将这些也转给“梦鸭蛋儿”,让她也欣赏批判一下呢?

于是,艾华将两首词一笔一划全文抄写在了日记本上。

然后将日记本装进衣兜,主动将专门用作摘录名言的日记本,交与“梦鸭蛋儿”。

没想到,当他把日记本交给“梦鸭蛋儿”的同时,“梦鸭蛋儿”也拿出她的新诗一首给艾华。

艾华打开带着 “梦鸭蛋儿”体温的日记本,只见上面写道:

举笔题词祝艾华,

但愿艾华喜丹花;

雄心赳赳圆新梦,

凯旋万里气更雅。

看到诗里隐藏着的人名,艾华再也无法抗拒了!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