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冲喜小夫郎 > 208

208

作者:四夕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的山楂和杨梅陆续开始成熟,曲薏又开始带着两个婆子去山上摘果子,忙着酿果酒。

梁康生的生活没什么变化,他还是像之前那样,三天去一次县城的学堂找夫子读书,偶尔空了去自家书馆坐坐。

让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梁父和庄氏去了庄族迟迟没有回来。

曲薏都把山上的山楂和杨梅全都酿成酒了,梁康生也写了好几封信去庄族问爹娘什么时候回来,他们倒是回了信,就是不说什么时候回,只说他们打算在族里再多待几天。

这个几天一说就是一个多月,梁父他们是八月下旬走的,一直到十月初,方俊彦写信说他即将领着他们家的商队把给梁家带的酿酒陶罐送来时,梁父才和庄氏一起回到梁家。

“儿子,薏哥儿,家里还好吧,我和你们娘一走家里的事就交给你们,累着你们了。”梁父看着许久未见的儿子,关心地问。

以往都是儿子外出赶考,他们夫妻两人待在家里等儿子和儿夫郎回来,这一次是他们夫妻两人离家,让儿子和儿夫郎在家里等着他们,倒是有一种很不同的感觉,除了牵挂之外还有些新奇。

“家里的事还好,就是没有了爹娘你们在家,我和薏哥儿都很不习惯。”梁康生实话实说。

爹娘在家,娘会在他读书的空隙送一碗温度刚好的甜汤或者茶水,爹会饭后同他聊两句,爹娘走了后,虽然薏哥儿也会送甜汤茶水,薏哥儿和他也会聊天,但是人不同了感觉也会有些不一样。

“爹娘也不习惯,在外面总想着你们。”庄氏听着儿子的话赶紧说,她确实也想他们了,回来了感觉身心都放松了下来。

庄氏一说话,梁康生才发现他娘眉宇间的愁思消了下去,要知道出门之前庄氏再留心着不表现出,也会时不时眉头皱着,明显心里有事。

多看了两眼,梁康生好奇地问:“爹,娘,你们怎么去了那么久,是在族里遇上什么事了吗?”

梁父看向庄氏,似乎是想看妻子怎么回答儿子这个问题。

庄氏的神态平静,就像在说意见稀松平常的事一样,随口答道:“没什么事,就是你娘我想留在族里多陪了陪族里的老人,对了,我和你爹还找人修缮了一下你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墓地。”

修缮墓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寻常轻易不会动,因为大家都认为先祖的墓地会影响到子孙后代,家里出了好事不都说是祖坟冒青烟,那就是祖辈在保佑后代,动了先祖的墓很可能会影响一家的气运。

梁康生一时间没有说话,他没想到自己爹娘回一趟族里,不声不响就做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毕竟她是外嫁女,于情于理这件事都轮不到她来,难不成前些年庄族人从来不维护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墓地?

“不是你想的那样,我们只是找人在原本的墓上多加了青砖。”梁父看着儿子那吃惊的样子,解释道。

庄族好歹是一个大族,不至于连墓地都没有人维护,庄父和庄母是葬在族里的,有人定期除草,只是墓地原本的砖和土年岁久了没有之前那么牢固,族里又不会精细打理他们那样旁支的,所以看着稍微有些旧了,庄氏见了难受就和梁父商量重新加固一番。

要修缮一下墓地自然不可能像吃顿饭那么随意,是要找道人挑选好的时间的,所以他们才在庄族住了那么久。

说起修缮墓地,梁父觉得这一趟回庄族很值,发现岳父和岳母的墓地没有人打理,庄氏对庄庆泽的不满到达了顶峰,不然她一个外嫁女怎么都不可能提出那样的要求。

这些话就不用在庄氏跟前说了,梁父打算私下告诉儿子,他们父子两人知道就成,以后他有时间了也多带妻子回去看看岳父和岳母,既能让妻子多祭奠爹娘,又能让她时不时回想到庄庆泽的不孝。

梁父和庄氏回来后没几日,方家的商队就到了,让曲薏他们意外的是,除了方俊彦跟着商队过来,方俊彦的小妹,那个据说身子十分虚弱的方小姐方珺如也来了。

方小姐是打娘胎里出来就弱,她是早产儿,方家花费大量钱财,找了很多名贵的药材,从小精心养着才小心翼翼地养大。

就这样一位养在深闺的大小姐,方家人居然放心她出门,身边没有一位长辈陪同,着实叫人觉得奇怪。

当曲薏他们见到方小姐本人后,他觉得更奇怪了,从方俊彦以往的描述看,他一直认为方小姐十分瘦弱,一阵风都能吹走她似的,但实际见到方小姐,她其实没有曲薏想象中那么瘦。

“梁兄,我又要来叨扰你一阵啦。”方俊彦把梁康生拉到一旁,简单同他解释了一下自家小妹因为喝了果酒胃口大开的事,不仅有方珺如的例子在,还有省城大夫的判断。

梁康生听完,颇为惊讶,笑了笑:“没想到薏哥儿酿制的果酒有这样的功效,倒是我们都小瞧了果酒,以后卖果酒记得加上这些。”

因为方俊彦的话,梁康生想起当初刚开始酿果酒的时候系统神仙提过一句,说是果酒能开胃健脾,大概是他们素日里胃口不差,所以这一点在他们一家人身上看不出,遇上方小姐这种身子虚弱的人一下就明显了。

“原本只是说我来梁兄你们这里一趟顺便买酒回去的,谁知道我多说了两句,小妹她听说你们的果山后想要来看看,我这人实在是心疼妹妹,就自作主张带她来了,就打扰两日,过两日我便带着她去住城里的客栈。”

梁康生打断方俊彦的话:“无妨,我家人少,你们来了正好热闹,再说你们既然都来做客了,哪能让你们去住客栈,等会儿我就让人把客院收拾出来,你们安心住下吧。”

“嘿嘿,梁兄你放心,我和小妹一定不给你们添麻烦。”方俊彦厚脸皮地答应了下来,他这一次过来还想找梁康生学一学府试文章,住一起当然更好。

方俊彦解释了一下方珺如跟着过来的缘由,另一边方珺如已经同曲薏聊上了,两人聊得颇为投缘。

第198章到梁家游玩

方家能放心他们家的少爷和小姐到梁家来,是早就把梁家的事打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方珺如在过来之前,对曲薏其实挺好奇的,从他们方家打听到的消息看,曲薏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农家小哥儿,但是他在嫁入梁家之后同梁家的人相处非常融洽,甚至还在梁家这个本就擅长酿酒的人家中酿出了果酒。

这是一件挺奇怪的事,不说酿果酒,就算梁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但他们家的生活定然会同农家有所不同,这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的。

所以方珺如之前也做好了准备,如果见到曲薏只是一个很淳朴的夫郎,那她就同他说一说家里的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琐事定然是曲薏熟悉的。

但是没想到,真的见到了曲薏,他和方珺如之前猜想的有些出入,曲薏身上没有那种乡下人的土气或者说淳朴,他站在已经考中了秀才的梁家少爷身边并不逊色,两人一看就十分登对,都是那种性情温和之人。

想到二哥说过梁家少爷亲自教他的夫郎识字,方珺如觉得梁家少爷一定在他的夫郎身上花费了不少心血,才能在一年的时间让一个人脱胎换骨。

比如说方珺如同曲薏刚聊了两句,曲薏就主动提出:“方小姐不必这般客气,咱们年龄相仿,你若是不嫌弃,叫我一声薏哥儿就成。”

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曲薏是个内心不自卑的人,不然“梁少夫郎”这个称呼他就会留着,好用身份来将自己包住,不叫别人看出他内心的胆怯。

当然,方珺如也就投桃报李,自然地让给曲薏也喊她的名字“珺如”,互相之间的称呼换得比之前更加亲近,说的话题好像也变多了些。

多说两句之后,方珺如比较随意地问:“薏哥儿,你平时都看什么书?”

她把之前设想的两人能聊的话题换成了看书,她觉得或许薏哥儿会更愿意讨论一下他看过的书。

曲薏听着方珺如问他看什么书,心里有种新鲜的感觉,他平时除了同梁康生讨论一二自己读的书,就没有别人再问他这个问题,庄氏不太喜欢读书,他娘家的人更不用说,真正读书的人就弟弟曲江,如今曲江看过的书还没有曲薏自己多。

说了几本在看的游记,曲薏对游记中记载的几处地方印象挺深的,没忍住说了出来:“珺如,你说这世界上真的会有怪石嶙峋的地方吗,地面上全是奇形怪状的石头,那些石头是天生的,还是有人把石头运过去雕刻成了不同的形状?”

说着这些外面事方珺如不仅也感兴趣,还头头是道:“我家的商队走南闯北去过的地方很多,我有时候会让管事们把外面的事说给我听,他们说岭南省那边确有很多怪石奇石,以前有人还在那边发现了一个形状特别像寿字的石头,据说被京城一位大商贾花费数万两白银买走。”

因为身子差,方珺如以前几乎没有怎么出过门,她对外面的世界好奇,所以她也喜欢看游记,她对外面世界的所有了解都来自于书和家里人、管事们的描述。

即便如此,方珺如对外界的了解也是普通人所不能比拟的,毕竟只要是方家人去过的地方,她多少都能了解一二。

曲薏和方珺如能聊得来,其实还有一个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两人都不怎么爱看大多数哥儿、女子喜欢看的话本。

曲薏不看话本,是因为他是梁康生手把手教出来的,可以说他在读书的选择上面受到了梁康生的很大影响,梁康生不看话本曲薏自然也不怎么看。

而看话本的那些哥儿、女子,大多数都是待字闺中、比较清闲的,他们没什么事情做,也没有烦心的事,故而在家看看话本打发时间,也憧憬一下他们未来的夫君会不会是话本中说的那样。

方珺如不爱看话本的原因就不一样了,但是最主要的是因为她平日里很少同省城的小姐、公子们一起玩乐,他们喜欢什么她接触的不多就不需要去了解,说白了就是她以前的经历同梁康生有些像,都是身体差少出门,朋友也比较少的人。

方珺如同曲薏聊得投缘,他们兄妹二人就在梁家住下了,上次方俊彦到梁家来连一个随身的侍从都没带,这次有了个娇俏的妹妹,所以身边跟了个小丫鬟,专门负责照顾小姐,小丫鬟小心翼翼地看着小姐,

曲薏陪着梁康生过了两辈子,他对怎么照顾身子虚弱的人很有经验,这会儿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白日出门散步最是舒服。

所以在得知方珺如并不排斥出门,她的身子也能每日都出门走一圈后,曲薏就会每天早上和傍晚都陪着方珺如一起出门走走,不是在梁家的农田附近转一圈,就是去果山上绕一圈。

“可惜你们来得不是时候,现在这山上既没有开花也没有结果,如果是三、四月过来,走在山脚下就能看到满山的各种花,虽然种类可能会有些杂,但是不同颜色的花在一起也挺好看的,有种很自然的感觉。”

曲薏想着自家果山今年开花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山上刚开始开花那段时间他们还没有去省城参加院试,梁康生每隔几天就会从山上摘一小枝带花的树枝回来,放在他们房里,每天曲薏起床看到都会不由与自主会心一笑。

方珺如听着曲薏的描述颇为心动,她以往春天的时候也会跟着自家人去山上礼佛或者踏青,方家人会去的地方自然都是经过了精心打理的,一整片山上就一种最多两种树,确实一眼看去非常壮观漂亮,但多少会有一点匠气在其中,缺少了一点灵气。

所以梁家的这个种了多种果树的灀弍果山就让方珺如想看一看了,不仅想看看花,她还想尝一尝这些果子,让她胃口大开的果酒就是用这些果子酿成的。

和曲薏相处几天下来,方珺如也多少清楚了这一家人的性格,有什么事不用拐弯抹角地提,直接明说:“薏哥儿,今年我是错过了,明年三月开花的时候我再过来找你玩,好不好?”

“可以啊。”曲薏一口答应,明年三月他们暂时没有其他安排,梁康生的第一次乡试在后年三月,到时候曲薏要陪着梁康生再去一次省城,所以如果方珺如想要看花,明年是最合适的,错过了明年可能就要等到大后年了。

“薏哥儿你真好。”方珺如小小地欢呼一声,大概是心情好,她没忍住快步往前走了两步,脚步轻快,像是穿梭在山林间的小蝴蝶。

跟在方珺如身后的小丫鬟看着小姐活泼的样子,又高兴又惊讶,在家里的时候小姐一般都安安静静地坐着看书,这样确实看上去端庄娴静,但是自家人看着她那样总会心疼,还是小姑娘呢就必须这么板正,这样会少了很多乐趣的。

就这样几天下来,方俊彦细心地发现妹妹的胃口比在家里好了不少,每天都多吃了几口饭。

别看几口饭好像不多,但是对方珺如这样以往吃饭恨不得一颗一颗数碗里米粒习惯的人来说,她多吃几口饭就像是普通人多吃了一、两碗一样,是一件非常值得关注的事。

曲薏照顾人确实是很有经验,方家兄妹在梁家住了小半个月,方珺如的脸色比来之前红润了不少,小丫鬟还发现小姐穿带来的衣裳稍微紧了一点点,显然身上长了不少肉。

在这期间方俊彦也收获良多,梁康生如今跟着夫子学怎么作乡试的文章,再回顾之前的院试,自然是更能发现问题,他再根据方俊彦的特点稍加点拨,方俊彦只觉得他好像迷路的旅人拨开了眼前的一层迷雾一般,对院试更有把握了。

如果不是方家祖母连着两封信催促方俊彦把妹妹带回去,他还想多在梁家待一阵,同梁康生一起读书虽然不会学四书五经,但是他学到了怎么用自己脑子里已经学到的东西在考场上破题、做文章。

十月下旬,方家兄妹走了,带走了曲薏今年新酿的果酒的十之八九,今年的果酒是去年的五、六倍,这么多酒别说方珺如一人喝了,就是方家人天天喝都是很难喝完的。

会把这些果酒都买走,是方俊彦听说梁家以后每年都会固定酿果酒,他觉得这是个机会,他打算带回去给他大哥处理,在做买卖这个问题上,方俊彦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比不过自家大哥。

曲薏的果酒方俊彦以五百文一斤的价钱买走,今年仅仅把多酿出的果酒卖给方俊彦,曲薏就得了三百两银子。

比起梁家原本用粮食酿酒,果酒的成本更低不说,酿酒的方法在系统的指点下也更简单,看着整整齐齐的三百两银票,梁父都颇为吃惊,他以前没觉得果酒能挣多少钱,着实小看了这个果酒。

第199章清闲的冬天

尽管果酒出乎意料地挣钱,但梁父也没有插手这个事的意思,依旧让曲薏来,他认为这完全是曲薏的事。

等方家姐弟走了之后大概半个月,方家差人送来了一批枫树苗,不仅叫人送来了枫树苗,那些送树苗的人还在问过了梁康生和曲薏的意思后直接把树苗载到了果山上。

“这是怎么回事?”梁父忙完了一阵酒坊的事,转头发现自家的果山上多了不少半高的枫树苗,奇怪地问。

他以为这是儿子和儿夫郎折腾出来的,毕竟这一片果山他们时不时去上面转悠,已经添置了不少东西,比如说在半山腰一处石头比较多又平坦的地方盖上了一个凉亭,不管以后是在山上玩乐还是在山上摘果子都能稍微休息。

不过这次可不是梁康生他们鼓捣出来的,是方家人送来的,准确来说是方家祖母的安排。

方珺如在梁家过得不错,胃口比之前好,身上长了不少肉,方老夫人高兴,从孙女嘴里听说到了秋天梁家果山上的果树树叶掉了不少没那么好看,就大手一挥,给梁家安排了最适合秋天观赏的枫树。

这枫树虽然在秋天十分好看,但是考虑到梁家的果山主要还是种果树,所以方老夫人也没有给梁家送去太多枫树,只是让人把这片山上偏僻的角落、不适合种果树的地方安排种上枫树。

也不知道这些种枫树苗的人用了什么办法,这个季节移栽枫树居然到后来都长成了,只有少数几颗没能长好。

这些枫树在后来确实成为了梁家果山秋日一景,在阳光比较好的日子,远远瞧着就好像是在果山上点缀了一层金边似的。

得知这是方家人送来的,梁父不免觉得他们太客气了,方家兄妹是孩子们的朋友,他们做长辈的把人照顾好是应该做的事。

“爹,我估计也不仅仅是因为咱们照顾了方兄他们,咱们家的果酒您忘了?果酒在大渝是独一份,可能是方家觉得好,想要以后把果酒全都吃下吧。”梁康生琢磨了一通,觉得方家送枫树来可能还有这个意思在。

方家在道江省是最大的几个商户之一,但是放眼整个大渝,还算不上顶尖,他们若是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得尽量多地掌握更多独特东西的来源,梁家的果酒目前看来会是比较特殊的那一种,只要梁家自己牢牢地把这门手艺抓在手上,就不会轻易流传出去。

梁康生的猜测有道理,梁父自己就算是半个生意人,想了想也就没有再纠结于方家的事,反正方家那两个孩子他以后还是当成寻常晚辈对待就成,不会为了方家的东西就去刻意讨好他们,那样倒是落了下成。

果山自从被梁家人买下来后,除了梁康生和曲薏会往山上添东西,几户在梁家安置下来了的佃农也做了不少。

其中会编竹子的周家就是主力,他们在外面找到了一片没人打理的竹林,砍了竹子编成篱笆插在了果山脚下。

梁家这么大一片山用砖头来修建围墙是不合适的,成本太高了,而且梁家这里位置本就偏僻,来往的人也不多。

所以周家人编竹篱笆不是为了防贼或者别的,只是提醒一下路过的人这一片山是有主的,不要随便进去采摘东西,毕竟以后山上的果树会结不少果子,被人摘走了一个都是损失。

至于那些就是来偷东西的人,别说篱笆了,修围墙都防不住,可能只有以后找人住在山上养狗护林,目前暂时不用考虑,毕竟这会儿山上的果子都太小,没有人会故意来偷。

梁家的果山十分大,不是一两天就能编出足够的篱笆,周家他们还得优先顾着他们佃的田,于是从七月开始到现在,即便有另外两家帮忙,佃农们编出来的篱笆也只围了果山脚下一小片。

这是他们自己私下做出来的,不是梁家人主动提出让他们做的,所以当梁康生和曲薏发现了后,当即回去同梁父和庄氏商量,决定按照竹篱笆的长度给周、朱、胡三家钱。

梁家办事公道,愿意替佃户着想,佃户自然也会更加尽心帮梁家办事,这是互利互惠的,到目前为止几户佃农都对梁家十分感激。

等最后一茬地里种的土豆收完,天气渐冷,地里的活越来越少,几家佃户就也能够有大把的时间编竹篱笆,一个冬天下来他们的腰包比往年鼓了不少。

这一年冬天的梁家比起往年更清净,原因很简单,庄庆泽一直忙着他的新酒坊,一心想着要把梁家压下去,几乎日日都泡在酒坊里,连家都不怎么回,怎么还会想着去梁家“找骂”。

赵红梅也是一样的,在庄氏跑去骂了他们一顿后,她也不可能再去梁家,所以这也就让梁家今年冬天没有什么人拜访。

庄氏最初偶尔会想一想弟弟,后来大概是想通了,也可能是习惯了,她很少再去想弟弟,而是关注起曲薏来,她琢磨着儿子和儿夫郎圆房这么久了,怎么肚子还没有动静?

考虑到梁康生的身子以前不好,庄氏担心她如果催促了儿子他们反而让他们心里有压力,对怀孕更加不利,也不敢多加催促。

顶多就是自己私下担心一二,悄悄给他们时不时做一点补品,又怕他们多想就说冬天到了多喝滋补的汤对身子好。

曲薏和梁康生都不是小年轻,他们两心里多少有数,看着庄氏隔三差五给他们喝单独炖的汤,都十分不好意思。

不仅仅庄氏在操心这个,曲薏的娘孟氏和外婆孟老娘也都在担心着这个问题。

庄氏不好催促儿子,孟氏面对自家哥儿倒是更好开口,毕竟她同曲薏说话不用顾忌那么多,这不,梁康生陪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