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冲喜小夫郎 > 154

154

作者:四夕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137章未完成的事

这次和梁康生一起赶考的两位同窗分别叫卫阳和郑信,这两人会同梁康生一起赶考,一则因为他们是去年一起通过府试的,有同学、同考之谊。www.wenqishuku.com

二来他们两人的性格都比较大气温和,不像学堂有些人,觉得梁康生不去学堂读书专程让夫子上门教学是故意搞特殊,还想着梁家多给了钱夫子会对梁康生更上心,对梁康生有不少意见。

这次出门,卫阳带上他的夫郎许氏一起,郑信家中妻子怀孕了,他就找上了十四岁的表弟暂时当书童帮忙打理出门赶考的各种事务。

小表弟虽然年龄不大但处事机灵,在府城陪读期间,那些不适合曲薏他们这样的夫郎出面的事都交给了小表弟,至于屋内的事则由曲薏和许氏一起料理。

有了家眷照顾,住在一起的几位考生没有后顾之忧,每天除了看书就是讨论学问,全心全意为院试做准备,每隔一两天方俊彦也会到这边来,把他的夫子教的东西拿出来同梁康生他们一起学习。

方俊彦读书的学堂可以说是省城最好的学堂之一,因为更好的学堂是官办的学院,只招收那些考过了秀才的生员,不是他们这些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学子能够前往进学的。

所以方俊彦的夫子教的东西稍微有些难,他经常听课听不明白,以前听不明白的地方他私下找夫子问,夫子不愿意解说他就只能憋着,现在有了梁康生在,他就把听不明白的东西记下来,然后找梁康生问。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梁康生和他一样只是刚考过了府试的小学子,但方俊彦就是觉得梁康生懂得多,讲解也比学堂的夫子更明白,还更有耐心,他听一遍听不明白,梁康生会讲第二遍。

这些知识方俊彦心里的悄悄感慨,他甚至想如果学堂的夫子能够像梁康生那样讲课,他现在估计已经考过院试成为秀才了。

当然,他的这些小心思没有表露出来,但是他到小院的次数随着院试临近越来越多,最后干脆每天白天都待这边跟着梁康生他们一起读书,反正快到院试了夫子不会讲什么新的东西,就让他们自己看书做文章,有不懂的再问。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院试开始之前,曲薏看着梁康生不紧不慢地整理他报名需要的文书,心情有些紧张还有些担忧。

梁康生迎上曲薏闪烁的目光,勾起嘴角笑了笑:“薏哥儿,院试看的是真才实学,夫子上次说我只要正常发挥应该能过,到时候你就是秀才夫郎了。”

“嗯。”曲薏看着梁康生的笑容,脑子有一点点乱,没听清他说了什么,胡乱点了点头。

曲薏被那个笑容吸引了,盯着梁康生看不眨眼,他突然之间发现自家相公的五官比之前深邃了很多,轮廓也硬朗起来,或许是因为在去年秋天外出收粮和冬日在酒坊做事的缘故,梁康生的笑容中还多了一分豪气,不像那些整日不出家门只在家读书的书生那般文弱。

经过一年多的锻炼,梁康生早就摆脱了曾经的浑身病气和干瘦,他长高了些,身上也长了点肉,穿着合体的衣裳站在屋里,窗外吹进几缕微风,让他的袖袍、衣角、发丝微动,看上去俊逸非凡。

心跳一点点加快,心里像是被人塞了一团棉花一样软绵绵的,曲薏意识地扶上了旁边的桌角,他觉得自己的腿有点软,感觉自己这样好像有些丢人,居然对着天天都能看到的梁康生发呆。

在曲薏盯着梁康生看的时候,梁康生也在看着自己的小夫郎。

十七岁把曲薏娶进门,现在已经十八岁了,比起去年,小夫郎抽长了不少,脸颊两边微微鼓起的肉瘦了下去,稚气消散。

上辈子梁家和曲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梁康生因为病十分消瘦,曲薏同样没有胖到哪里去,他要照顾梁康生,又要安慰庄氏,还得担心他爹娘和弟弟,长开之后眉眼间总是带着愁绪。

这辈子在梁康生的照顾下,曲薏长个子期间没有瘦,身上的肉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家里的日子也在他们两人的共同努力下有了改变,曾经天真活泼的少年哥儿长成了如今温润如玉的小青年,梁康生的喉咙住不住有些发痒。

想着马上就要参加院试,梁康生闭了闭眼,把心里的想法压下,走过去亲了下曲薏的脸颊:“薏哥儿,等此次院试结束……”

剩下的话消失在了梁康生的喉咙深处,曲薏抬头看着他,眼中有着不解,但梁康生没有继续说的意思,笑了笑揉了揉曲薏的后脑勺,提着篮子出门去。

在屋里曲薏的脸颊爆红,他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多了,他刚才看着相公的眼神,不知为何想到了他们一直以来没有完成的一件事。

过了好一会儿曲薏才反应过来跟出门,梁康生今天出门是去县衙报名院试,他本来打算跟着一起过去的。

一出门曲薏就碰上了站在门口的许氏,许氏是个性格爽利的,他连忙拉住曲薏:“弟夫郎,他们出去报名了,不知道要排队等多久,有方家公子安排的小厮和小表弟跟着,咱们就在家里等吧,等院试那天再一起去送他们进考场。”

作为陪考的,许氏只帮着打理内务,科考有关的事他相信自家男人能敲定,又不是第一次报名,他觉得没必要跟着一起。

许氏会这样想是因为卫家就是这样的,毕竟不是耕读世家,卫家觉得把人送到学堂读书就够了,其他的他们也是两眼一抹黑,没想过还能出门陪考,前头两次俣希卫阳到府城参加府试都是他自己带足了银钱和同窗一起。

在卫家的时候,许氏要照顾他和卫阳的两个孩子,还得侍奉公婆,分心同妯娌相处,相对来说对卫阳的照顾没有那么细致。

这次出门他就安心照顾卫阳一人,把他的一切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没有让卫阳为琐事操一分心,卫阳觉得他带上夫郎赶考真是对了,还私下对许氏说自己这次考过的把握都多了两分。

对于能不能考过,许氏从来没说过,这会儿他们几个学子出去报名了,许氏的脸上才第一次露出不太确定的神情,忍不住担忧:“哎,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取中。”

曲薏和许氏一起站在门口看着梁康生他们离开的方向:“嫂夫郎,相公他们这一个月来一直很用功,相信相公和卫三哥、郑二哥、方二哥都能通过这次院试。”

“嗯,这次要是考过了家里应该能好过一……”许氏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赶紧停下来,冲曲薏笑了笑,换了个话题,“弟夫郎,这两天咱们给他们做的吃食就简单清淡些,不然等他们到了考场上尽吃干馒头恐怕难以适应。”

曲薏点头,顺着许氏的话题继续说下去:“是应该这样,嫂夫郎经验丰富,你说咱们中午做点什么合适?”

在出发之前曲薏就听梁康生说过卫家的情况,卫阳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就算卫家家境还算殷实,像他们那样的普通人家也供不起三个孩子读书,最后就只有最有天分的卫阳留在学堂。

今年卫阳已经二十三了,还没有考过秀才,估计是他家里的哥哥和弟弟有了意见,所以许氏才会无意间说那样的话。

其实二十三能够过了县试和府试已经很不错了,有些人三、四十了还在考县试或者府试,只能说卫阳的兄弟有了各自的小心思,卫家才会因为卫阳迟迟考不中秀才有矛盾。

这一个月来,曲薏和许氏相处得不错,他挺希望他家相公能够和卫三哥一起考过院试,这样他们还能继续结伴参加乡试,自己和嫂夫郎也有伴。

曲薏和许氏商量了几句,就把今天的菜单说好了,开始去厨房忙活,为了家里几个考生的身体,他们每顿饭都做都特别精心,就担心哪道菜没洗干净或者没炒熟吃了拉肚子。

省城的客栈已经陆续住了不少赶考的学子,前两天就有一个客栈闹出事,说是学子们吃了一份有问题的饭菜全都上吐下泻,把官衙都惊动了,最后调查出来是用了有问题的蘑菇。

临考了身子出状况,如果不在开考之前养好,等到了考试的时候手软脚软的,如何作答,想都不用想考试肯定不会有好结果。

在听说了那件事后,许氏和曲薏对大家的吃食更上心,不是平时吃着的菜不乱买。

同时,卫阳和郑信他们也越发觉得陪考很有必要,如果运气不好恰巧住了那个客栈,吃了有问题的饭菜,那就惨了,错过一次机会不说,还浪费一年的时间,花费家里的钱财。

曲薏和许氏都是动作快的,没一会儿就把材料都准备好了,中午打算做一道清炖鸡汤,一道山药肉片,一道肉末炖豆腐,两道白灼蔬菜,四菜一汤,够他们几个学子吃。

第138章院试开始

曲薏和许氏做好了中午的饭菜,梁康生他们就回来了,大概是因为方家在前面打点过,所以差役们没有为难,交了钱和需要的文书就成功报上名。

报名之后第五天便是正式的院试,梁康生他们都是头一回参加院试,大家回去后神态都是兴奋中夹杂了几丝期待,他们比之前更希望这次院试能一次就过,不要再等到明年、后年。

因为他们报名之时见识到了人数众多的同考考生,和县试、府试不同,院试是整个道江省的学子一起。

虽然每年一个府通过府试的学子数量不多,但所有的人凑一起后数量就多了起来,有梁康生他们那样去年刚通过府试的,还有前年和大前年通过府试的,总体来说人数差不多是梁康生去年参加府试时的三倍。

发现这么多竞争者,听大家说乡试的人比这还多之后,梁康生他们在这最后几天都不敢有丝毫放松,依旧好好地准备着。

就在院试报名这晚,一阵寒流悄悄地来到了道江省。

一夜过后,外面的温度骤然冷了不少,梁康生一起床就被曲薏叮嘱多穿一件外袍。

看着他们租赁的小院角落种的花草都蔫了不少,梁康生的眉头紧皱,他没想到真正的春冻居然是这个时候,都已经快进入夏季了,突然这样冷一下,绝大部分人都预料不到。

难怪上辈子很多庄稼都冻坏了,正常来说,大家在这个季节关心的是浇水和除虫,不是天气变冷。

想了想这次春冻可能带来的影响,梁康生不禁有些难受,他之前的提醒可能没帮上忙,希望不会因此产生什么乱子。

曲薏看着站在屋檐下的梁康生,知道他在担心什么,走过去牵住梁康生的手,在他手心挠了挠:“相公,你安心准备科考,天气的事不要多想,我们已经尽量提醒过了,剩下的我们也做不了。”

“放心,我知道的。”梁康生点点头,他没有多想,他目前只是个读书人,说出来的话真正愿意听的人少。

再说看天气和种地都不是他擅长的,想多了无益,不如多读点书,或许以后有机会了能帮着农家整理出一本通俗易懂的关于种地经验的书。

身在省城的梁康生他们没有怎么被半夜寒潮影响,住在乡间的梁家却是感觉到了。

过了三月,农家的春耕已经彻底结束,到了四月初,梁父就让曲大牛和曲二牛召集曾经帮着梁家种地的人再来梁家干活,打算在家里的地种上红薯、土豆和各种豆子。

这才刚用借来的牲口把地重新翻耕了一遍,还没开始撒种子,就遇到了寒潮,干活的汉子一起床就发现不对劲,纷纷找曲二牛和曲大牛说想回家看看他们家里有没有出事。

曲二牛感觉到屋外的冷风倒抽了一口凉气,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他也拉着曲大牛同曲家村的人回去看看。

昨晚,曲村长半夜起来觉得不对劲,他立马招呼村里人去挖土埋苗,但是因为之前有两次喊人干活结果天气没有变冷,让不少干了白活的人对曲村长有不满。

这次曲村长去喊人,村里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家起来干活了,别的都没有理会,窝在被窝里继续睡大觉。

谁曾想,老天爷就是这样故意折腾人,前面逗了大家两次,这一次来了真的,已经长到了小腿肚子的庄稼坏了,让那些偷懒的人早起发现后跪在田坎上哭天抹地,后悔得心都疼了。

昨晚曲村长喊人起来干活的时候大家不乐意,说他老糊涂,结果今天看着冻坏的庄稼,不少人纷纷转头埋怨曲村长昨天喊人的时候过于敷衍。

这可把曲村长气了个好歹,发话不再管别人,自顾自领着儿子、孙子把自家地里的秧苗从土里扒拉出,回家关门谢客。

等曲大牛他们回村时,村子里分成了两类人,一种是半夜起来埋了土的,他们弄完了各自地里的活后回家补觉,另一种是半夜偷懒的,现在这会儿在地里、村里不停地骂、哭、闹、吵,想要找人给他们一个公道。

没有管村里那些人,曲二牛和曲大牛直奔他们家的地,看看地里的情况再说。

大概是因为缺少人打理,曲家的庄稼长得不怎么样,比有些人家的要矮上一两寸,田埂间的杂草也比其他人家的多,看得曲大牛和曲二牛眉头直皱。

他们过去的时候,曲老头也已经到了地里,看着自家长得没有别家好的庄稼,曲老头的眉头同样皱成了一团,深深的川字纹让他看上去比平时老了好几岁。

“爹。”曲二牛同曲大牛一起打了招呼后就拉住他哥,不让他哥继续说。

“你们回来做什么?”曲老头看着曲大牛和曲二牛,神情没有放松,反而好像是看到了什么更烦人的事一样。

上次曲三丫的亲事闹成那样,曲老头觉得是曲大牛不懂事导致的,就是个丫头片子,嫁去谁家不是嫁,有什么可闹的。

“听说不少庄稼冻坏了,我们回来看看家里有什么要做的。”曲二牛看着他爹的神态,心里冷笑了两声,但是面上不显。

曲老头早些年亲自下地种了多年,经验自然是丰富的,他把地里的状况看了一遍,发现自家的损失不算严重,就吩咐两个儿子道:“把坏了的拔出来,拿种子补种上就成,你们回来了就赶紧干活,不要耽误工夫。”

“好。”曲二牛没有意见,这个活他和大哥是躲不掉的,除非他们没有回来这一趟,只是不回来的话肯定有人说闲话,好在要补种的地方不多,估计今天就能干完。

中午曲二牛不想回去看他爹娘的脸色,看着日头差不多了就拿着他们带回来的干粮去了何婆子家,让何婆子帮忙热一热吃过饭继续干活。

曲老太早上从曲老头口中知道了两个儿子回家帮忙干活的事,如果是平时她肯定要逮着机会狠狠地骂他们一通,离开梁家代表着要少给一天钱。

但是今天情况特殊,曲老头的心情不好,她就没有出去骂人,打算等他们两人回来吃饭的时候再教训。

谁曾想,从早上等到中午再等到下午,曲老太都没有等来曲二牛他们,她憋不住了出门一问才知道曲二牛他们中午在何婆子家吃的,现在已经把地里的活干完离开了。

这可把她气得不行,回家摔摔打打家里的扫帚、簸箕等物泄愤,最后气不过嘴里还长了一串燎泡,好几天才消下去。

家里的庄稼怎么样了只有曲老头一个人比较关注,曲老太一心想教训儿子、儿媳出气,五房的曲志才和钟氏因为“担心”曲耀文已经陪着他去了府城,曲扬武在家没人管,在学堂越发沉闷,没有人注意到他。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春冻,各个村子的人要么忙着补救,要么忙着相互埋怨,曲家的事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已经退亲就没什么可再议论的,不过曲三丫倒是在不少人眼中挂了名,列为最好不要求娶的对象。

这场春冻没有影响到城里人的生活,大家像往常一样过日子,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县城的县试、府城的府试和省城的院试如期举行。

天气一日日暖和起来,到了院试这日,天边刚出现一丝亮光曲薏和许氏、小表弟就起来忙活了,准备着送梁康生、卫阳和郑信去考院。

这是曲薏第二次陪考,要带进考院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雇的马车也已经在巷子口等着。

来到了考院外,曲薏和许氏两人挽着手站在外围,目送他们两人的相公和同考的郑信走进人群,心都提了起来,接下来他们会在这个破旧的考院里待三天。

许氏长吸一口气,脸色有些发白:“以前我在家里,只知道相公要考三天,从没有这么近距离地等过,这种感觉还真是叫人心里像是有猫在抓一样折磨,他们参加考试的人恐怕更紧张。”

曲薏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尽量放松些:“嫂夫郎,尽人事听天命,不管是相公他们还是我们都已经尽力了,接下来就看他们在考场的发挥,肯定会有好结果的。”

郑家小表弟年龄小心情最是放松,他东张西望地看了一圈,发现陆续过来的考生比自家兄长更紧张得多,乐呵呵地开口安慰曲薏他们:“两位嫂夫郎,我觉得表哥、梁大哥、卫二哥还有方二哥都准备挺充分的,不用担心。等他们进去后咱们就回去养足精神,三天后过来接人。”

“你们没出去不知道,我在外面听人说有些身体不大好的考生三天考完得大病一场,到时候省城各个医馆都忙得不行,咱们是不是得提前找个距离近的医馆先说好,到时候考完了大夫来得快……”

小表弟说出他在外面打听到的事,许氏十分认真地听着,或许因为开始考虑之后的事,许氏这样倒是没有了先前那么紧张的感觉,脸色恢复了正常。

第139章雷击起火

三声悠长的钟鸣之后,考院的大门打开,差役从里面鱼贯而出,站在考院大门外,其中一人大着嗓门让考生们安静,告诉大家一会儿念到了名字的依次入场。

这时候,几辆马车走近,主考官、副考官和其他监考官员从马车下来,一个个脸色肃穆看了一圈在外候场的考生们,在大家敬畏的眼神中走进考院。

紧接着,差役才拿出名单挨个念名字,进去之后要先搜身,然后抽签定号舍,等所有人都准备好了,主考官才会公开本次院试的题目。

这是为了防止泄题,县试、府试和院试这三个相对自主的考试都是主考官现场出题,没有提前印题就不会有人提前拿到题目。

在考院外,等到所有考生全都进场后,曲薏和许氏他们才坐马车离开,其他陪考的人也一样,考院外开始有差役巡逻,不准许无关人员靠近。

回到了住的小院,曲薏和许氏先进屋,小表弟则把三日后的定金给马车夫,约定到时提前过来接他们,然后出去找医馆和大夫。

突然一下院里少了三个人说话、走动,不用每顿饭都精心照顾,许氏特别不习惯,曲薏想了想像上次陪考府试那样拿出几本杂书,邀请许氏一起看看打发时间。

不知道怎么回事,曲薏现在看着书,他发现自己好像不认识书上的字了一样,看着它们就像是游动的蝌蚪一般,不停地动。

拿着书的手微微颤抖,曲薏用另外一只手按住,还是没用,他突然感到阵阵心慌。

许氏看着曲薏那样,以为对方是太紧张所致,连带着他也看不进去一个字,干脆将书放下:“还是算了,我做点针线活打发时间。”

做针线活不像看书那般需要用脑子,对许氏而言针线拿在手上就像他的手指一样听话,刷刷几下就做好了一双袜子,然后又开始做中衣。

可能是因为找到了熟悉的事做,许氏渐渐没有那么紧张了,稍微放松了下来,只是偶尔他拿着针线会呆一下。

曲薏却始终平静不下来,最后他也只好把书放下,思来想去他最后找上了系统,想着自己会不会说起和酿酒有关的事能放松些。

上次找系统的时候还是曲薏和梁康生去梁家的酒坊看酒时,这一年多来,其实梁康生找系统的次数比曲薏更多,主要是因为曲薏酿酒时遇到了问题可以直接问,梁康生只能提前问明白或者去了酒坊发现问题后回来再问。

然而现实是,曲薏找系统聊酿酒根本没用,因为系统只能根据他问的问题找答案,他在问了几个和酒有关的问题后,不由自主地提起了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