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北塘村往事 > 第221章、项目推进

第221章、项目推进

作者:楚风文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2005年春天到来,大地又将换上绿装,从里到外都焕然一新,远山已经有一些鹅黄绿,近处山坡,春草萌发,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致。m.jingsiwenxue.com

木生在小南河岸边的堤柳下漫步,柳芽初萌,阳光温和不燥,春风拂面,心情很好。

和他走在一起的,还有村支部副书记李显贵,两人边走边聊。

这次,上级下发通知,要在上半年发展一批,尽管刘广发满心不乐意,可他还是组织召开了村支部会议,同意赵木生同志加入组织。

昨天下午,镇里已经召开会议,同意赵木生同志的申请,批准他加入组织。

“谢谢李书记,这次多亏你帮助我,才能顺利报送了所有的资料。”木生充满感激地说。

“不用客气,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过去,木生与李显贵接触不多。

但是,搭班子后,他感觉显贵是个正直的人,退伍多年的他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不怕得罪人,敢想敢干。

刘广发在春节前就抱病,处于消极怠工状态,这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他的认知。

武支书时代,刘广发是副书记,那时的刘广发跑跑颠颠,村里人的大事小情,全靠着他帮忙操办,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思想境界可高了。

可现在,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他声言有病,基本上不过问村里的事务,只是偶尔参加一下会议,然后就继续猫在家里。

其实,我们的木生并没有高高在上,藐视刘广发的任何举动,只是广发自己多想了而已。

农民出身的木生,不懂太多的人生哲理,可他能够做到高光时刻不傲,顺境不满,满而不盈,也算是他的人生大智慧吧!

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人只要把握住心态,不张狂,不退缩,不慌乱,在积极的心态下,老天都会帮忙的。

今天,二人来小南河散步,还有另外一个话题需要拉谈。

“显贵,现在村里的情况,你也知道,我又到镇里任了职,村里的工作,你还得多操心啊!”木生再次打破沉默。

“赵部长,你放心,我李显贵绝对没有任何私心,有啥工作,你尽管吩咐吧!”李显贵表态干脆,诚恳。

“今年养老院项目,你得盯着点,抓紧完工,小学处于备料阶段,等材料齐备了,咱也得开工,这事不少啊,我顾

不过来啊!”木生再次开口。

“小学这块,我来盯着,养老院也交给我吧,你才到镇里,三把火得烧好。”李显贵善解人意,接下了这两个项目。

二人走在河堤上,又谈了村里的其他项目的管理工作。

此时,木生的眼前是明亮的,他知道他自己来时的路,也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

2005年4月6日,星期三,南场镇宣誓仪式正在举行。

首先是奏唱国歌,镇组织部长介绍了本次发展情况,并致辞。

镇政府大会议室里,赵木生和其他七名同志,站在鲜红的旗帜前。

接下来,就是在领誓人的带领下,八名同志宣誓,“我志愿加入……。”。

宣誓完毕后,赵木生做了表态发言,他表示,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做好本职工作,请组织放心。

最后,蔺书记代表镇委讲话,对八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整个宣誓仪式庄严肃认真、严密紧凑、庄重简朴。

仪式结束后,蔺书记和这八个人一一握手,表示祝贺。

我们的赵木生握着蔺书记的手,眼里噙满泪水,激动地不停说“谢谢,谢谢!”。

这次,赵木生光荣地加入组织,让他的眼睛更加明亮,他坚信多朝着光亮的地方走,就不会被脚下的阴影所困扰。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现在,时间已经过了清明节,天气彻底转暖,北塘村小学重建工程正式开工了。

此前,赵木生已经把这一百来个小学生,安排在温泉度假村的会议室上课。

夏季是温泉度假村的淡季,这些会议室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临时学习场所。

村小学的八间破旧平房被拆掉,不到半个月工夫,在原址上,一个新的楼地基已经完成,在李显贵的前后张罗下,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按照赵木生的设计,争取在孩子们暑假开学的时候,能够搬进这崭新的教室。

盖小学采用的招投标方式,是县里一家建筑公司中标负责施工。

赵木生只是派出了质量监督员,让李显贵督促施工进度,这样比自己组织施工要省事不少。

在动工之初,上级没有给拨付一分钱,木生跑过两趟,上面说“今年的财政紧张,过一阵子再说。”。

可是工期又不能等,木生没办法,

先从村里账户上列支了首期工程款。

北塘村养老院工程,也在推进中,现在进行的是内外装修和管网铺设。

从温泉城的温泉井,开挖了一条深两米的管道沟,一直通向了养老院。

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在管道沟里面铺设热水管道,管道的外面,还包裹了一层保温棉。

这个节气,天气不冷不热,雨水没有那么多,正是建筑施工的好时候,这两个项目都在迅速推进之中。

北塘村的老人们,都在热切盼望着养老院早日落成。

他们不是跑到现场去看进展,就是到刘慧敏家里找两个老头闲聊,想探听到一些新的消息。

特别是东墙根的积极分子,年近八旬的刘国峰,他是最积极的。

前些年,作为刘广发的老叔,刘国峰倚老卖老,虽没有他大哥“刘杠头”杠,可是也是怼人无数,特别是和赵木生作对多年。

用北塘文化人的评价就是,刘国峰说话就像火药枪,满嘴大粪味,他的人缘不比他大哥“刘杠头”强,墙里倒墙外吧。

如今,刘国峰年事已高,连去东墙根的力气也没有了。

每天能够拄着拐杖,挪动到院子门外就不错了,他的两个女儿远嫁,儿子在外打工安了家,不怎么常回家。

现在,刘国峰彻底成了孤家寡人,连基本的吃喝生活都成了问题。

刘国峰当年东跑西探,八卦扯淡的时代已经过去,他现在考虑的是如何度过余生的问题了。

在全村的老人中,现在刘国峰是最凄惨的一个,自然,他就成了最盼着养老院早点建成的人了。

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他已经拄着拐杖,慢慢挪动半天,去刘慧敏家打问了三回了。筆趣庫

有文化、有修养的王校长,给了他一阵子安慰,说:“回去等着吧,估摸着秋天一准能搬进去了,今年冬天就能享上福,不用再挨冻了。”。

对此,刘国峰也是感激涕零,他想对王校长说说过去自己的不是,可王校长没有给他检讨的机会。

人啊!平时还是多做好事,多做善事,成为照亮别人的人,不是更好吗!

像刘国峰这种人,到了这把年纪,才领悟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似乎有些为时已晚的感觉。

就是能住进养老院里,想想给赵木生使过的坏,下过的绊子,心里也不安生啊!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