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北塘村往事 > 第211章、审批遇阻

第211章、审批遇阻

作者:楚风文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时间是最不留情的,它会带走一些幸福,也会留下一些痛苦,它就像一面镜子,时时会照出一切的真相。www.luhaibing.com

日子像流水一样,有时平展,有时曲折,但它永远是向前的。

上个秋天落叶纷飞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这个春天就悄然而至。

部分阳坡地段,小草已经露出了头,北塘村那些不惧寒冷的小野花,也开始绽放在风中。

就在这个欣欣向荣的时节,赵木生力排众议,启动了村级养老院的建设。

其实,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活在当下,为己利他。

木生就是秉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初衷,坚持这个养老院项目的。

鞭炮齐鸣之后,烟尘散去。

木生一声令下,开挖地基的钩机启动,在发动机轰鸣中,项目建设开始了。

这种项目,自然会吸引一众老人,几乎村里所有的老头和老太太,能走的都来了。

有的拄着拐杖,有的让儿女骑车带过来,他们对这个项目充满了憧憬,这里应该有他们幸福的晚年生活。

不算太老的赵广合,站在一处土坡上,也在看热闹,对面的刘万山瞪着眼睛,怒视着他,刘万山的心中还是解不开这个仇疙瘩。

赵广合的状况,比过去强了许多,在牛场干得很卖力气,就是年纪偏大,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他除了干活,就是往家里跑,帮助闺女哄外孙子。

提起哄外孙的事,还曾经有过一个小插曲。

刘广发起初坚决不让赵广合碰孙子。

“缺德的赵广合,干了一辈子坏事,不能让他沾孩子边,否则会把孩子教坏的。”刘广发叮嘱他老婆,让她看着点赵广合。

从奶奶的角度,广发媳妇也委婉地向儿媳妇表达了这个意思。

赵英芳明白婆家的想法,她对她爹的人品心知肚明。

因此,赵英芳也尽量不让她爹多接触孩子,她想尊重婆家人的感受。

可人家赵广合,并不理会这一套,他给外孙子买各种好吃的,好玩的,拉近与孩子的感情。

可能也是血缘关系吧,这小外孙特别喜欢赵广合,不论怎么不高兴,就是哭得厉害的时候,一见到外公就乐呵。

时间长了,刘广发那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再去管了。

干建筑行的木生,他最懂建筑施工。

为此,他调派了一个好工长,把工程的事交代给他。

这段时间,木生的心思主要放在了慧敏身上,慧敏大龄怀孕,木生自是

悉心照料着她。

现在,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多陪陪妻子了。

春天总是撩人的,木生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书,细心地阅读着,他在给自己充电。

他在妻子刘慧敏的鼓励和引导下,变得十分爱学习。

就是这种热爱,就足以让他跨过人潮,显得与众不同,并且拥抱美好。

作为教育工作者,慧敏善于接受各种讯息,她坚持读书看报,研究国家的方针和政策。

慧敏也经常督促木生学习文化,她说:“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一定要抓紧提升自己。”。

这一切努力的背后,正在给木生制造着一个生机。

那些命运的峰回路转,抑或是柳暗花明的惊喜,都是在努力的背后,酝酿着一番不同的浪漫。

木生敏锐地发现,3月2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宣布了免除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农业税,还有12个省份农业税降低了1个百分点。

这些,国家层面的新政策,都在激励着木生,他也坚定了搞农业产业化的决心。

曾经有人,在闲话中心评论过赵木生,说:“这小子,干建筑出身,就爱盖房子,别的干不好!”。

其实,这些话是有失偏颇的。

回顾一下,我们的赵木生回村几年来,在发展产业方面,搞出了大动静。

无论怎么搞,他都没有脱离农业,而是十分重视农业,现在把农业产业化,推到了相邻的三屋村。

“三农”问题是个大课题,他赵木生没上过大学,没有高深的理论功底,可他把握住了农业问题。

农民不能脱离开土地,这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报纸上也有过报道,有些地区,大刀阔斧地开工厂,办企业,变农民为产业工人,结果因为产业选择方向错误,工厂倒闭,成为了改革失败的反面典型。

另外,在环保意识方面,木生的思想意识是符合时代的。

他关闭了污染的窑场,治理了两座矿山,这都是他可圈可点的业绩。

不过,在他所谋划的移民新村审批问题上,遭遇了审批难题。

国家的生态移民政策,都是从偏远,不宜居住地带,整体搬迁到宜居地带,而且还有移民补助款。

北塘村的移民不属于此种情形,实际上就是新农村建设项目,严格来讲,木生称为移民村是不准确的。

村里的申请材料报到镇上,镇里也不知道怎么审批了。

这边村里,建设

的积极性很高,可镇里犯了难,不知道怎样审批了,这次的建设规模有点大。

为此,镇上蔺书记带着木生,专门跑了一趟县里,转了好几个职能部门,回答都是一致的“按目前的政策,批不了!”。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蔺书记去找了县长,县长倒是给出了一个说法。

县长说:“据内部资料显示,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文件,正在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估计明年(2005年)就能够下发,到时候肯定有配套的审批办法,木生,你再耐心等一等吧!”。

没有政府的行政审批,北塘村的新村建设暂时被搁置,这一度让木生很郁闷。

刘慧敏则有她的看法“好饭不怕晚,如果明年国家出台政策,没准还有扶持资金呢!反正大家有地方住,那就耐心地等一等吧,别着急!”。

村里盖新居的事搁置,倒是让刘万山暗自窃喜,他有他的小盘算。

哼!你个赵木生,居然在年夜饭大席上,夸下海口,要把村里的房子盖得比我的小楼洋气。

现在看来,赵木生吹出去的大话,落实不成喽!

可是,想来想去,刘万山也回过味来,如果他赵木生盖了新楼,也会有我刘万山的一处。

这样,狡猾的刘万山反而对木生言说的新房,开始期待了。

按说,赵木生待他刘万山不薄,儿子、儿媳妇、姑爷和姑娘都给安排了好营生,现在两家的日子过得都不赖。

每当他踱步在大街上,或者迈步走进闲话中心的时候。

刘万山的嘴里,都是对赵木生的无限夸赞,十分忠诚,他更成为期望村里项目尽快启动的主要呼吁者。

这家伙就是狡猾,要不怎么人送绰号“小狐狸”呢!

当然,即使是这样,刘万山也不忘和赵老蔫套近乎,他知道那头是炕头,那边最热乎。

不过,经过前几场事,老蔫也看清了小狐狸的嘴脸,始终和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俩人无非是去西场院,共同晒上一会儿太阳,扯几句闲嗑,互换着品尝各自的火烟,过足了烟瘾后,俩人在一起咳嗽一阵,就各回各家了。

二人都处于享福,养老的状态了,谈论的话题,大多集中在那个火红的集体时代。

倒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两位老人家,依然活在对过去穷困生活的回忆之中。

似乎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更有滋味!现在的日子,反而变得索然无味了!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