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河流 > 5、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也作出重要贡献的吴宓

5、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也作出重要贡献的吴宓

作者:张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化的建构与发展中,有些人始终或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弄潮儿”的位置,比如郭沫若;但有些人却始终是个灰姑娘,比如吴宓。,悄悄告诉大家,本书首发,想更快阅读,百度搜索就可以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吴宓,男,1894年8月20日生于陕西省泾阳县西北乡吴堡世家。谱名玉衡,乳名陀曼,1910年报考清华改名为吴宓,字雨生,亦作雨僧,别号藤影荷声馆主,偶署笔名余生等。1916年毕业于清华,次年赴美留学,初入佛吉尼亚州立大学,后改入哈佛,1921年6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应梅光迪之邀受聘东南大学教授,并与梅光迪、胡先啸、刘伯明等筹办《学衡》,自此,便开始了他苦难多舛的命运。同年8月23日,与陈心一女士于上海结婚。1925年到清华筹办国学研究院并任主任,延聘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位国学大师为研究院导师,1926年3月因《研究院发展计划意见书》被校方否定,“未能畅其志而被迫辞职”。同月,任清华大学部西洋文学系教授、国文系主任,西洋文学系更名为外文系,代理外文系主任。这是清华办学至今于人文学科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如王力、高亨、陆侃如、钱钟书、季羡林、李赋宁、李健吾、王佐良等。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清华奉命南迁,吴宓先到“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任教,后到云南,至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6年,应刘永济、朱光潜的诚邀,任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兼任系主任。1948年受聘四川大学教授,为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任四川教育学院外文系教授,该学院旋即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奉命合并为西南师范学院。至1977年胞妹吴须曼接回陕西泾阳,一直在此任教、生活,同时也接受改造、批斗,备受折磨。1978年病逝。经冯至、朱光潜、李赋宁等30多位专家学者联名上书中央统战部及各方努力,1979年,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师范学院)为吴宓平反恢复名誉。1981年,遵其遗嘱,妹吴须曼将其骨灰送回泾阳安葬。

吴宓先生是陕西现代文化第一人,也是中国现当代极为少有的真正的人文知识分子。与一些名声显赫者相比,他一生发表的理论著述并不多,但你不得不承认,他的人格、良知,是与梁漱溟、陈寅恪等一样都值得我们敬仰的。

这里举一个小例子。1974年中国开展全国性的“批林批孔”运动,吴宓明确表示:“只批林,不批孔。”“没有孔子,中国还在混沌之中。”为此,他再次受到批斗、迫害。在整个中国当时的教授中,仅有他与梁漱溟、容庚三人公开反对批孔。对此,不知今天如何如何吹嘘自己而当时写“批林批孔”文章作“批林批孔”报告者,是如何想的呢?晚年,吴宓身心严重受损,甚至连饭也吃不到口,据传言,他说过“我是吴宓教授,请给我饭吃。”、“我是吴宓教授,请给我看病。”由此,我们就能想得通见风使舵的人了。笔者那时就跟着成天批林批孔,一片虔诚,虽还未开化但也是没骨气的一种表现。历史有责,时代有责,我们个人亦有责任,这是不容推脱的。就此,巴金老人实在令人敬佩。由此想到黄万里、梁思成诸位先生遭遇,实在是往事不堪回首。但当历史证明这些先生是对的时候,却无人出来承担历史责任。相反,批他们者此后仍冠以专家学者的桂冠,真是一种历史的反讽。

尤其令人深思的是,他在办《学衡》时所提出的“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堂,不激不随”是具有远见性的,也是有针对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之后,我们不能不说,是存在着矫枉过正的。过去包括鲁迅先生在内,对《学衡》及吴宓的批评乃至批判,是有失公允的。二十世纪过去了,我们今天对于文化的态度,与吴宓当初的主张是何等相似,最少存在着不少可贯通之处。特别是在对吴宓及其《学衡》的批判中,有的人蓄意歪曲事实,有意片面曲解,因此,在过去数十年间,由一些人操纵,虚构了一个片面的吴宓。现在虽为吴宓给予了历史的评价,但仍然不够,他对中国二十世纪现代文化建设的贡献,应当与鲁迅、胡适等是一样的。在此,笔者并不是要贬损鲁迅等人,鲁迅、胡适等对中国现代文化建构的功绩,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而是希望还历史一个真实。

吴宓对于中国新文学的贡献,主要在于诗词,这主要是古体诗。1935年出版《吴宓诗集》。吴宓之诗,为感时怀情之作,其间蕴含着真性情。客观而言,这一方面的贡献与影响,不能与鲁迅等并肩。但在中国现代学术的建构上,在中国文学、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等学科的创建上,特别是在现代文化与文学人才的培养上,吴宓的贡献是不小的。尤其是其文化人格,已经渗透在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的构建之中。他的文化思想以及人生情感历程,现陆续整理出版的《吴宓日记》中可能表述得更为全面与深刻。这是中国现代文化建构中的一份宝贵的财富,也是一面人文知识分子的人格镜子。

因此,我们应当说:吴宓为中国的现代文化建设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