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 > 第35章 1.10.4

第35章 1.10.4

作者:空间撕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量子通讯的多纠缠态还处于迷雾中。http://m.wuyoushuyuan.com/853157/在非线性晶体中输入光子,随后产生极不稳定的三光子纠缠态。由钙原子维持的纠缠态仅能保存40天,这并不适用于行星际航行。

    小维从量子锁中读取的信息中仅有一个纠缠对的测量方法,逆推是不可能的,单个纠缠对可以说是一种特解,而且转为电子信号的时候,出错率高达7%。由此推出,那把锁就是在路边配的……

    技术和理论有相当大一部分来源于巧合,不接受反驳。

    东部光物理实验室,严楠在制造减少噪声信道引起的相消干使纠缠保真度降低的量子中继时。发现当从低纠缠态中获取高纠缠态的纯化实验时,实验失误,导致下一步才应混入的未知的光子多纠缠态提前进入了随机产生的混态,恐怖的事情发生了,混态变成了处于最大纠缠的纯态。上帝走之前把铁门焊死了,然后觉得不解气,把窗户砸烂了。

    量子通讯的曙光开始撒向人间。

    无数的假说宛如滔天巨浪扫平了几大论文编辑部。白启选择在实验里重复实验,然后点亮主角光环,开启超必杀,摸一把。

    结果是,那群光子好似过年时一家人凑一起,原本懒懒散散,你干你的,我干我的,突然一群人抬着饭局进来了,选了坐的最整齐的几个人,放在他们面前,然后周围一群人也跟着坐下,场面和谐了许多。

    原因没有找到,主角光环熄灭,好似一群不相干的量子也能影响另一拨量子,只要双方数量成随着纠缠度变化的比例就行。

    这又是一个能被技术利用但不知所以然的既定事实,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研究如何制造纠缠源。

    利用电子的泡利不相容原理来制造偏振纠缠光子对,需要控制在50k温度以下,然后将一对作为控制比特,另外的作为目标比特。辅以在相对时间为前提的量子纠错机制,多纠缠态控制技术开始有了些许雏形。

    2055年,利用传统光纤网络为主体的量子网络成型,纠缠的量子对奔向远方。

    以天文单位长度计算的超距通讯由于纠缠态被观测即坍塌的原因仍无法投入实用(超距通讯仍需要时间)。

    光子是一种有着玄幻色彩的玻色字,各种奇怪的特性齐聚在它身上。

    光子通讯技术衍伸出的学科无计其数。而材料这一贯彻所有技术的学科,在几十年国家的全力推动下,细分成了几十个专业,而这些专业又互相穿插,导致学生的课程成倍增长。本科学制增长至8年制,毕业难度奇大无比。毕业即就业,就业时进行硕博的学习。

    东部某材料学院。

    一个个深夜循环往复,一间堆满了各种器材的半导体实验室里,一个苦熬着渴望拿到学士学位的小组坐在桌前寻找着制备光子晶体的方法。

    他们的毕业设计是利用量子隧穿对光子进行无损耗传输,三年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与此同时,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找一个合适的略有难度的切入点,顺利结业,找一个在居住地附近的公司,过着寻常的生活,推动技术缓慢前进。

    凌晨2点,有四人承受不了连续一周的爆肝,趴在桌上深深睡去。

    凌晨3点,裴承强忍着困意,还在做着那几乎走向绝路的晶体设计。

    原本打算再尝试一次就休息的裴承,眯了眯眼睛,就沉沉地睡去,手肘顺势前移,开启了一旁的弱中子源。不多的中子向着ge/高分子材料撞去。

    裴承做了一个梦,梦里他们完成了毕业设计,无数公司争着购买他们的专利。

    初夏的太阳缓缓升起,几年雷打不动的闹钟在6点半让他们醒来,感受着眼前的现实。

    “裴承,你昨晚做实验时睡着了?材料都没取出来。”

    “啊,好像是吧,原本打算再试一次来着,你把数据删了吧,这次估计有干扰。”裴承答道。

    “轮谁去买早饭啊,饿死了。”一旁的柳自文迷迷糊糊的说道。

    “轮到你了,忘了?”郭舒道。

    “哦,都老样子是吧。”柳自文撑起紧闭的双眼,向外边走去。

    到了一楼,柳自文清醒了些:“不对啊,我前天才去过。”

    楼下的咆哮声骤起:“烂锅,你给我等着。”

    几扇窗户打开,几个不知所以然的买菜群众看傻子般看着柳自文。

    一楼的死宅,起床气绝对爆表。

    在食堂买了一袋子早餐后,柳自文小心翼翼的从消防通道逃回了实验室。

    实验楼几大楼道都被莫名吵醒的众人围堵。被抓到了其实也不会有什么事,也就是有正爆肝的人在凌晨来敲敲门而已,大家都是文明人互相激励激励。

    推开自家实验室的门,关门反锁,一气呵成。

    三人自顾自的走过来取走自己的早饭。

    郭舒啃着面包的同时翻着布满视野的论文,其余三人也加入到了队伍中。

    柳自文啃完早饭,开始整理前一天的数据。

    有用的数据其实很少,数据输出的程序是柳自文自己写的,哪些数据有用,哪些是完全用来打发时间的他最清楚。3.34*10^-5显示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柳自文终于注意到了一次,他记得这是很久前闲的无聊时写的速度与光速的比值。好奇怪,但没什么意思,正打算删数据时,眼睛一瞥,中子源的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好似发现了什么,柳自文重新开启设备,屏幕上开始输出数据,还是10^-6的数量级,这个数字感觉很奇怪,但又说不出什么。

    “裴承,这个中子源的释放的中子的速度大概是多少。”柳自文问道。

    “不知道,呃,反正肯定不会超过1千米每秒吧。”

    “你知道仪器显示中子的速度有多少么。”

    “几百米?”

    “10千米每秒。真的刺激,还好不是朝着我们。”

    五人花费了决定寻找原因,但正值教授出国教学,五人在一周内得不到任何帮助。

    更多的三维光子晶体进入测试步骤,不幸的是仅有最初的那一种结构在紫外线照射下会使经过的中子加速。

    向四周辐射的的多边形结构好似有魔力般推动着中子。

    可他们的专业不是这啊,论文该怎么写,重新啃书么。

    他们的教授已经年近耄耋,精力不再充足,回国后也罕见地帮助他们进行实验,提供需要的资料,寻找相关专业的教授提供帮助。原本五人的研究小组逐渐扩充到了百人,更难受的是,根本没人提醒他们毕业的事。原本同一楼层的同学逐步迈出了校园。然后,这一层楼被承包了,安保设施全部更新。在8月末,军方承包了整栋楼,上千人的团队入驻。最早的五人成了学历最低的成员,只有高中文凭来着。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