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从绝境中绽放 > 第40章 生物大灭绝

第40章 生物大灭绝

作者:雷帝伯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徽给出的信息涉及到,当前文明未有的认知领域。http://www.aihaowenxue.com/xiaoshuo/348260/一个还未踏出母星的文明,对这个自己居住的宇宙,一点都不了解。别说广袤的宇宙,人类连自己脚下这片大地,都还不清不楚。

    “你的意思是,宇宙原本是冷的,物质因为引力变成星系,地球也是这样形成的。然后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中间固体物质融化成液体,将外壳挤破。引发的气象和地质变化,让地表不适合生物生长。”

    王筱苗把徽的话捋了一遍,组织成自己能理解的东西。

    “没错。”

    “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现在的几块大陆组合起来,就是地球最初的外壳?”

    王筱苗深思了好一会,在沈星茫然的眼光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是的,现在地球上的陆地部分,组合起来,大约就是原始地球的样子。”

    王筱苗的说法,得到了徽的肯定。沈星双目呆滞,他俩的话能听懂,但又好像听不懂。

    “那么是不是可以推断,生物史上的几次生物灭绝,都是因为幔溢期?”王筱苗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看起来,她在这个方面,下过功夫。

    “是的,你比沈星更有科学头脑,我建议你加入研究中心,这里将会让你的智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徽不禁赞叹起王筱苗的聪慧,和沈星这个一说起这些,就双目无光的人相比,王筱苗的确醒目得多。

    “书上说,恐龙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我一直抱有疑问,里面解释不通的东西太多,一点都不严谨。刚才听你说到幔溢期,才豁然开朗。我想这个幔溢期持续的时间,一定不会短,有几百年吧。”王筱苗一副想通了什么的样子,开心的说到。

    “是的,一般来说,地球这么大的有水行星,第一次幔溢期持续时间,大约是三千到五千年,大约是四十亿年前。从那以后,地球开始慢慢产生生物。第十七次幔溢期时,导致地球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之后每次幔溢期,都会造成大量生物死亡,就是你们所说的生物大灭绝,其中包括白垩纪恐龙灭绝。最近的一次幔溢期,持续时间约五百年左右。”

    王筱苗的求知,让徽谈性大发。旁边筱苗也认真聆听,理解徽话中的意思。

    “我现在全想通了。这件事已经困扰我很久了,小时候我就喜欢看这方面的书,但是书上对这些事情的推测,实在漏洞百出,所谓的依据非常勉强。就拿恐龙灭绝来说,大多数人都相信,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激起遮天蔽日的灰尘,导致其灭绝。学者说,小行星激起的尘土,在空中漂浮长达数年之久。我觉得,直冲天际的火山灰尘,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也就几天而已。为什么小行星激起的灰尘,能持续几年呢?所以我一直坚信,事实真相并不是这样。”说到这里,王筱苗坚定的点了点头,仿佛终于找到事实真相一般。

    “这种程度的碰撞,在低引力星球上造成的扬尘,不会超过20天。”作为极高科技智能,徽的计算能力绝对顶级,很快就给出王筱苗想知道的答案。

    “化石的形成,也是非常大的漏洞,在每一次生物灭绝时,都会形成大量化石。依据化石形成的条件,这些生物必须在腐烂前,就被泥土掩埋,而且是埋到很深的地下。说动物化石勉强说得通,骨骼要很长时间才会烂掉。但看看地下挖出的煤层,不可能简单的用地震来解释,大型煤田动辄数亿吨,几十亿吨的含量。怎样的气象地质条件,才能将如此大片的森林,埋到地下。”

    “用地震来解释煤矿形成,说不通。而幔溢期,刚好可以解释这个现象。数公里厚的云层,带来的降雨,足以形成超级泥石流。这才是形成煤层的根本原因。”得到徽的赞同,王筱苗有些激动起来,脑子转得越来越快。

    “还有个明显的征兆,就是全球暖化,也是幔溢期非常典型的表现。地球内部的温度升高,会导致地表的温度也随着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的主导原因。”沈星这时没有发言的机会,两个人的话他都能懂。但在他的脑里,不能像王筱苗一样,形成逻辑和创造。这两个人像演双簧一样,一唱一和,沈星觉得王筱苗迟早会被徽拐去,关到研究所里当苦力。

    “不是说温室效应的原因,是植物被破坏,人类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吗?”终于沈星找到了说话的机会,温室效应这个非常热门话题,沈星知道得很清楚。人类大肆破坏植被,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使空气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地球温度不断攀升。两极覆盖的冰层融化,海平面升高,吞噬人类领地。岛国马尔代夫,一度四处寻找安身之地。因为不断升高的海平面,最终将把他们淹没。

    流陨以后,人们不再关注这个问题,科技都要退回到石器时代了,哪里还能对空气产生巨大污染,广深要塞那蓝得让人心醉的天空,足以说明一切。

    “人类掌握和使用的能源,对宇宙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这些能源就算全部变成热能,也不能将地球温度提升半度。所谓的温室气体,不过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大气结构中,最大部分是氮气,第二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加起来不到0.04%,就算将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到0.1%,对气象的影响。都微乎其微。”

    “气体是除了基子以外,最强的导热形态,温室气体散布在大气中,并非独立一层。这些气体的吸热比会高一点,但也会很快传导给别的气体。根本不可能像被子一样捂着地球,让温度上升。流陨以后,人类活动减少,植被覆盖率恢复到1500年前水平。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到0.025%。但地球温度还是在慢慢升高。你们到两极看看就知道了,冰层还在不断融化。”

    像沈星这样,基础知识不扎实的人,用摆在眼前的例子来说明,要比用数字有效得多。抽象的东西,尽量不要和他交流,十有八九他听不懂。

    正当两人和徽说得火热的时候,办公室的门打开了,陈武一脸惊恐的站在门外,看样子这小子在门外站不了短时间了。

    “你们说的都是真的吗?各个大陆加起来,就是原始地球的样子?”陈武也有点激动,好像这个事情,是由他发现的一样。

    聪明的人总喜欢问为什么,而关于这些远古时期的事情,很多人都喜欢研究。小时候听到的解释,大了以后觉得不那么合理,而自己也给不了合理解释。现在终于有个新的概念,能将这些疑惑串起来,给出合理的解答。心中那个为什么,得到心满意足的解答时,那种为之轻松的感觉,实在让人心情愉悦。

    “你们两个怎么回事?这事怎么看,也不像值得庆祝的事情。怎么就这么开心呢?难道你们一点都不担心吗?这明明是一场灾难。”沈星郁闷了,这些人都怎么了,面对如此大的灾难,还很兴奋的样子,一点大难临头的觉悟都没有。

    幔溢期的原始数据来自759号,和徽一样,他们对这类星球现象,了若指掌。但这份数据并不完整,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据,才有了现在的太空项目。说不担心,那是假的。这么快速的反应,足以说明幔溢期的危害。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徽和759号,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幔溢期能将地球生物削减95%。

    从某种意义上说,幔溢期比当初的流陨更加可怕。流陨的时候,还能到高原寻求活路。即便流陨没有崩析,躲过第一波冲击,生存的希望还在。而幔溢期不同,剧烈的气象和地质变化,加上超长待机,能活下来的,都是上天亲手喂大的宠儿。以人类掉链子的生存能力,在幔溢期中团灭,也并非不可能。

    如果能源供应正常,或许人类还有一点赢面。该死的流陨却将科技击碎,让人类光着身子,迎接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现在能做的,就是发射卫星,采集数据,准确判断幔溢期发生时间。希望在徽和759号的帮助下,能让尽量多的人,从这次的危机中逃出,为地球延续生命。

    当大家都冷静下来时,场面变得安静下来。

    “我们能做点什么吗?”王筱苗的声音低了不少,一波接一波的灾难,实在让人有些气馁。

    看到神色异常的三人,徽也无奈。是怎样的气运,才会导致这个种族,遭遇接二连三的巨大灾难。数千万年才发生一次的事情,自己才到没几天,就碰到了。

    “已经在行动了,我会特别关注卫星项目,争取早点完成。现在只能做些基本准备,修建基地的行动会加快。科技也要快速的传播出去,这是全人类的事情,影响的不止华夏。公司对外事务部,要快速成立。”

    “等我们拿到准确数据,最好的选择还是通知官方。无论他们能做到怎样的程度,这个行为都要由他们来做。作为公司,我们只能尽全力准备,帮官方解决问题。有一点你们要知道,如果没有技术上的飞跃,我们救不了多少人。对这一点,你们心里要有数。”

    一个大型基地,拼命塞,能装下60万人。如果时间够,可以修建大量基地。要将全球数亿人口放进去,绝不是星徽一己之力能做到的。一号基地3000人,修建时间4个月。计划中的二号基地50万人,修建时间近一年。到幔溢期时,能建出多少基地来,大家不清楚,想要救下所有人,有些痴人说梦。

    “为什么我们不能建地面基地?地面基地的建设难度低不少吧。”陈武皱着眉头,问到。

    “幔溢期的危害是,缺少阳光,低气温,超量降水。在这三点上,地下基地优势明显。多层式的地下基地管理更容易,能源供应更方便。以我们现在的技术,在地面上修建基地,和地下修建,难度相差不大。”

    沈星知道这个难度相差不大什么意思,他亲眼见过纳库坦人的挖掘技术。50多米长的隧道,就是眨眨眼的事情。修建基地更多的时间,消耗在内部布局上了。

    陈武沉默下来,他已经没有了刚才那种兴奋的状态。事情的严重性,已经超出他的想象。无论如何,他也想不到,自己会遭遇和恐龙一样的情况。

    “修建空间基地不是更难吗?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向?”

    “修建空间基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技术。悬浮技术是空间基地的前提,和卫星一起升空的,还有资源探测器。我们的目标,是找到能使用的反重力材料。”

    徽的话中,再次爆出惊人的信息。反重力材料,人类科技家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却一直不得其所。听徽的意思,这种材料在临近空间里,能够被找到。

    本文第三个观点,请各位细读。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