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三生有幸 > 第二十九章 御宴

第二十九章 御宴

作者:后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御宴设在皇宫内的弘德殿。http://www.juyuanshu.com/407628/

    弘德殿一般用于外事接待。邻邦使节的接见与外交礼仪等活动,均在弘德殿举行。李仁孝选择弘德殿赐宴,正是向朝廷百官传达这样一个信号:李显忠与祁连公主的联姻,是一个重要的外交活动。因此,李显忠与西夏过往的恩怨就不要再提了。

    事实上,自金国崛起,西夏就一直与金国不断发生摩擦。虽然李仁孝的父亲李乾顺,迫于金国强大的军事压力,表面上臣服,实际一有机会,便会和金国擦枪走火。要不然也不会答应借给李显忠二十万兵马去向金国寻仇。李乾顺与李仁孝这两代皇帝,是汉文化的忠实拥趸,朝中大臣也多是亲宋派,主张联宋抗金。据《系年要录》中所载,绍兴二十九年归宋官李宗闵的上书,西夏此前曾“两使南朝,其礼义文法,非他国之比,自是观之,则知西夏恶金人,喜中国可知”。奈何历史上的南宋就如扶不起的阿斗,李仁孝在内忧外患之下,最终完全倒向了金国。这是小国的生存智慧,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上,无关好恶。

    自张石头穿越以来,金兀术在中原的彻底败亡,令西夏君臣将亲宋的想法变为了实际上的接触。借由祁连公主比武招亲一事进行试探,结果赵构一力促成婚事,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月老红娘。虽然西夏公主不是与南宋皇室结亲,至少这桩婚姻表面上透露出来的政治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两国的关系自然也就心照不宣了。

    今夜的弘德殿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西夏文武百官俱都到场。既然李显忠已经成为如今国策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自然不会恶脸相向,即便当时在延安城外被李显忠打的大败亏输的王枢、移讹,也对李显忠笑脸相迎。不仅是因为如今李显忠已成西夏国的准驸马,仅凭能率八百人冲向二十万兵马的这份勇气与魄力,也是令他们真心钦服的。

    在李仁孝的主持下,弘德殿欢声笑语、觥筹交错。李显忠在延安城外反水一击,说到底,只是让西夏君臣的面子上颇不好看而已,却反倒将李显忠的忠勇形象衬托的更加高大。如今又即将成为西夏国的乘龙快婿,新君李仁孝在弘德殿摆酒接风亮明了态度,大臣们自然也乐得与西夏举国闻名的英雄人物多亲近。尤其李显忠身边坐的结拜兄弟张石头,大臣们都是手眼通天的人物,虽然这次中原之战的最终结果还未传到西夏,但是对于张石头这个神奇小子的各种情报还是知之甚多的。以前的不说,只这一次,一个人便在中原搅得天翻地覆。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宋朝能人辈出、大有崛起之像;二是金国的确大有颓势、不复往日的神勇。所以大臣们也对李显忠与祁连公主结姻背后所暗含的宋夏结盟抱有殷殷期望。

    李显忠的酒量,可谓是千杯不醉。面对西夏君臣的频频举杯,显得豪气干云,酒到杯尽,不露丝毫疲态。然而身边的张石头,却早已醉眼迷离、脑袋大了三圈儿。不过好在张石头的酒风不差,虽然有些醉了,并未做出什么失态之举。只是满脸憨笑,晃着大脑袋,并不多言。逢人敬酒,也举酒相迎,干脆利落的倒入口中。至于酒是什么味道,怕是只有天知道了。

    酒到正酣处,翊卫司都指挥使移讹灵机一动,借着酒兴向李仁孝奏道:

    “启禀吾皇,臣忽然想到一件差事,交由李将军去办,必可马到成功。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仁孝闻言,笑着说道:

    “移讹将军,人家李将军是来我大夏游历的,是客人,岂可用差事来驱遣?”

    移讹听李仁孝这么一说,只能把话咽进肚子里,嘿嘿一笑道:

    “吾皇圣明,臣喝多了,竟是失了分寸。来来来,我自罚一杯,向李将军谢罪。”

    李显忠大方的离座起身道:

    “移讹将军且慢自罚,在下有话要说。”

    移讹正要将酒倒入口中,闻言便停了下来。西夏君臣望着李显忠,大殿之上也顿时安静了下来。

    “三年前我李显忠满门被金人屠戮,山穷水尽之时来到大夏。先皇待我恩重如山,借我二十万兵马复仇,我却阵前倒戈,害得王大人和移讹将军无法交差。至今想起,虽是当时造化弄人,但始终心中愧疚,无法释怀。如今宋夏两国交好,今上更待我礼遇有加。今夜之宴,在下虽与诸位把酒言欢,其实内心却是羞惭难当。所以移讹将军,若是还看得起我李某,不妨将刚才所言差事讲出来。若是真有用得到我李某之处,容我将功补过,或可心下稍安,总好过心中始终横着一根刺、惶愧难当。”

    李显忠这一番话,总算把多年来横亘在西夏大臣们心中的那根刺消得差不多了。的确是这个理儿!不少大臣也都点头赞许了起来。

    移讹拿眼望向李仁孝,李仁孝开口笑道:

    “既如此,移讹将军且说说看,倒底是什么好差事?”

    大殿之上群臣笑了起来,刚才稍显凝重的气氛又重新活跃了。

    “启禀吾皇,臣觉得平萧合达的叛乱,由李将军挂帅,必可望风而定。”

    此言一出,殿上群臣纷纷议论起来。

    萧合达何许人?

    萧合达本辽国大将,护送成安公主嫁入西夏,成为了娘家的彩礼,从此留在了西夏。

    萧合达骁勇善战,能文能武。李乾顺就很看重他,授他做文思使,后来他屡立战功,升官为副都统,被李乾顺赐国姓,从此成了李合达。

    北宋年间的统安城之战,北宋名将刘法不愿轻敌冒进,无奈大太监童贯急于立功,硬逼着刘法出兵。西夏诸将皆不敢触其锋芒,唯有李合达自告奋勇去与刘法正面交锋。他身先士卒,率部死战,最终击溃了宋军。之后,他又率数百敢死之士追击败逃的刘法,最终在盖朱峗得到了刘法的首级。北宋一代名将刘法就这么葬送在自己人的手里,却成就了李合达的英名。

    战后,李合达因功升为都统,镇守夏州,成为了西夏数一数二的猛将。然而自金国发兵攻打辽国开始,李合达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母国快速的消亡,心神俱裂。多次上书李乾顺,以夏辽百年和好为重,援助辽国,共御金国。然而他的上书如石沉大海,辽国契丹也烟消云散。

    随着太子李仁爱伤心逝去、成安公主耶律南仙绝食而死,西夏留给李合达的羁绊已经几乎荡然无存。李合达开始不断派人寻访联络西边的耶律大石,打算投奔西辽。可是李乾顺一死,李仁孝登基,一个十几岁的娃娃皇帝,令李合达转变了心思:扯旗造反,占据西夏,恢复大辽。

    只是在原本历史上,李合达在1140年举旗造反,而今也许是由于张石头穿越时空,带来的蝴蝶效应,李合达在1141年四月才正式扯旗造反,如今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扯旗造反,西夏朝廷自然不会再称其国姓。李合达又恢复了本来的姓氏。萧合达准备充分,早早便联络了西北大部分的契丹余部,甚至不远千里跑到阴山。很快,散落在金国和西夏的各个契丹部族纷纷起事响应,萧合达如今兵力达到了八万人,且多是久经战阵的老兵。一时之间,令西夏国上下措手不及、君臣色变。

    八万叛军,对西夏国来说,绝不是个小数,尤其都是精锐之兵。为首的萧合达虽然已经五十有八,但依然威名赫赫、宝刀不老。西夏国如今将星凋零,年青一代无人能当平叛大任,老一代名将李察哥早已贵为晋王,也是李仁孝的皇叔,若说在这京城中参赞一下军务、赴一番御赐酒宴什么的,倒是没什么问题。但年轻时在军中落下许多病根,早已不能提刀上马了。

    其实在李显忠一行到来之前,西夏朝廷上便有一些想法。如今能对萧合达的感情上起到一点羁绊的,仅有成安公主耶律南仙留下的唯一血脉:祁连公主李青青。萧合达此人重情重义,人所共知,但若是仅凭祁连公主一个女子,便想着能劝降萧合达,多少有些一厢情愿了。虽祁连公主主动请缨,李仁孝却不愿让姐姐亲历险境,做这等毫无希望的事。

    宰相王枢见李仁孝沉思不语,立刻起身奏道:

    “臣附议!皇上,其实臣得知李将军到来时,也有这个想法。只是此事干系重大,若非李将军所愿,自不能强人所难。如今李将军一腔肝胆,勇武盖世,又早与祁连公主定下婚期,由他出面,挂印讨逆,正其时也!”

    晋王李察哥听罢,也从座位中起身,向李仁孝奏道:

    “皇上,王大人老成谋国,所言极是。非我大夏平不了萧合达之乱,只是叛乱者众,举国之兵平叛,将使国家大伤元气。叛军并无其他猛将,唯萧合达一人尔。大部分叛军俱都是西北部草原上的契丹余部,跟着萧合达起哄闹事而已。李将军出马,若能斩了萧合达,群龙无首,叛乱可瞬间消于无形。则国家幸甚、百姓幸甚!所以,臣也附议。”

    在座许多大臣也都起身离座奏道:

    “臣等附议!”

    李仁孝当此情境,并未急于点头。作为一个刚刚登基称帝的少年天子,他学到的第一个帝王之术,便是凡事不可急于表态。当他拿眼望向李显忠的时候,李显忠当即抱拳道:

    “李某不才,承蒙诸位大人看得起,甘愿领命,前往平叛,还望皇上应允。”

    水到渠成,李仁孝高兴的点头道:

    “李将军既有此心,朕若不允,倒是要叫人家说朕小瞧了大宋英雄。想来皇姐知道了,也必然会怪朕不把李将军当自家人。”

    群臣当即一阵哄笑,御宴的气氛霎时又欢愉了起来。

    然而,还没等李仁孝宣布李显忠领兵的口谕,一个洪亮而又愤愤然的声音忽的响起在弘德殿上:

    “我大夏平叛,却要宋人挂帅!我大夏果无人乎?在座诸位皆是我朝鼎国之臣,亦不知羞躁么?”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