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一刀倾情 > 第三千零五章第三千零七章

第三千零五章第三千零七章

作者:安喜县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慕容丹砚听灰衣老者说话,暗想先前我听说姓包的被贪官污吏和族人、恶仆欺凌,对他甚是同情。【百文斋】可是他从梦中惊醒之后,看到冷林离开之前给他写的那封信,只想着找到冷林留下的五十两银子,随手便将信丢弃不理。可见此人乃是一个刻薄寡情、重利轻友之人,不值得可怜。

慕容丹砚思忖之际,只听灰衣老者接着说道:“包熙狂笑了一阵,心中快意之极,他将银子小心翼翼地装入包袱之中,又整了整衣衫,将包袱牢牢系在身上,这才走出了大殿。此时他身上带了五十两银子,与昨晚那个如丧家之犬一般仓皇逃入破庙的包熙全然不同。他走出大殿之后,并未立时走入院子,而是站在石阶上左右张望,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

“昨夜包熙在山中迷路,心中惊恐,加上四周一团漆黑,虽然稀里糊涂闯入破庙之中,却压根不晓得这座破庙是什么模样。此时天光大亮,四周一片光明,包熙站在石阶之上左顾右盼,终于将这座破庙看得清清楚楚。原来这座庙宇规模庞大,自山门到大殿竟然有两进院子,除了包熙所在的这座大殿之外,前院还有一座大殿。只不过前殿已然倒塌,只剩下断壁残垣。包熙心中暗想,如此看来,我所在的这座大殿乃是中院,想来后院还有一座后殿。这座庙宇有三进院子,规模着实不小,只是殿阁破败不堪,厢房也俱都倒塌,大殿之中既无神像,亦无碑石,不晓得是哪一位神佛曾在此处享受香火。

“包熙思忖了片刻,心中又想,管他娘的是哪一个家伙的道场,眼下最要紧的是找一个稳妥之处安顿下来,刻苦读书,明年再入科场。等老子翻过身来,必定回到梁州,找那些奸贼算账!

“念及此处,包熙心意已决,大步走下石阶,打算尽快离开这座破庙。只是他走到院子中央,蓦然间感觉四周的情形竟然有一些熟悉,不由停下了脚步,转头向身后望去。只见大殿虽然破败不堪,但是殿高三丈许,宽更是超过十丈,巍然立于山中,一眼望去极为庞大。包熙见此情形,如遭雷击,身子晃了几晃,险些坐倒在地上。原来他发现这座大殿赫然便是自己在睡梦中看到的那座殿阁,虽说规模要小了不少,但是形制几乎一模一样。

“包熙目瞪口呆地看着大殿,只觉得一股寒意自脚底一直冲到了头顶,身子不住颤抖,两排牙齿不住撞击,发出喀喀怪响。昨夜梦中的情形在眼前瞬间闪过,上官婉儿和武则天的模样越发清晰。虽说太阳悬在空中,四周一片光明,包熙却是越想越怕,只觉得上官婉儿和武则天就站在自己身边,正自一脸得意地望着自己。念及此处,包熙只觉得头发根发麻,全身毛发似乎都竖了起来,忍不住大叫了一声,转身便向前院逃去。

“前院和中院之间的石墙早已倒塌,遍地都是砖石瓦砾,行走之时颇为艰难。此时包熙已然吓得魂飞魄散,一刻也不想在这座破庙中多留,拼命向庙门逃去。虽说脚下到处都是砖石瓦块,包熙仍然不管不顾地拼命奔跑。其间他数次摔倒在地上,双手被砖石划破,鲜血淋漓,额头和脸颊也被撞得青肿不堪。包熙却全然不顾,跌跌撞撞地逃到了前院。直到逃出庙门外数十丈处,这才松了一口气。

“方才包熙全力逃走,虽然脸上身上俱都受伤,他却并未感觉疼痛。直到此刻松了一口气,他才觉得身上剧痛,双腿沉重,再也奔跑不动,扑通一声跌坐在了地上。此处离着破庙已有数十丈,四周又是一片光明,包熙心中稍安,坐在地上呼呼喘着粗气,一时之间竟然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过了半晌,包熙身上渐渐有了力气,正要挣扎着从地上站起来,忽听身后有人说道,咦,你是何人,为何到了这里?

“包熙吓了一跳,顾不得从地上爬起来,急忙将头转了过去,只见一人从山下走了过来,正自一脸惊疑地看着自己。这人约摸四十多岁年纪,头上戴着一顶破斗笠,身上穿的粗布衣衫已经是补丁摞着补丁,脚下穿着一双草鞋,腰间插着一柄斧子。看他这身打扮,分明是一位樵夫。包熙惊魂稍定,这才挣扎着从地上爬了起来,向那人拱手说道,老兄请了。在下昨夜贪黑赶路,稀里糊涂走入山中,结果在山里迷了路。疲惫不堪之下,在这里睡了过去,方才醒了过来,发觉天光大亮,正想寻一条道路下山,恰好遇到了老兄,还望老兄为在下指一条下山的道路。

“樵夫听包熙说完之后,脸上的神情好了不少。他走到包熙身边,上下打量了包熙一番,这才叹了一口气,口中说道,你不是本地人,幸好没有闯进前面的鬼寺,总算捡了一条性命。想来是你祖上积德,才救了你的性命。

“包熙听樵夫如此一说,知道自己方才逃出的那座破庙一定大有古怪,心中好奇,故意装出一副茫然无知的神情,口中说道,老兄这话是什么意思,在下怎么听不明白?

“樵夫嘿嘿一笑,指着前方那座破庙说道,看到那片石墙和破屋没有?那里原本是一座大寺院,听说是大唐年间建造,名为大云禅院。咱们村子里的老人们传说,当年有一个姓武的女人为了做皇帝,杀了许多大臣和百姓。待她做了皇帝之后,因为自己做过的亏心事太多,每晚都做恶梦,梦见被她杀掉的那些大臣和百姓前来索命。后来她听了一位高僧的主意,派人在这里建了一座大云禅院,里面供奉着地藏王菩萨,打算借助大云禅院之力来超度死在她手中的亡魂。没想到寺院建起不久,女皇帝的儿子就趁着她生病之时,带兵闯入皇官,将女皇帝的心腹杀得干干净净,又将女皇帝关在后宫,自己做了皇帝。女皇帝没有想到被自己的亲儿子算计,一口气上不来,竟然在后宫活生生地气死了。她的儿子虽然杀尽了女皇帝的心腹,兀自怒气未消,派了一支兵马到了这里,将大云禅院拆掉不说,还将主持建造这座寺院的官员和工匠全都押进寺院斩首,将他们的脑袋挂在寺院外面的松树上示众。”

(本章完)

第三千零六章厉秋风听灰衣老者说话,心中暗想,樵夫是山野之人,孤陋寡闻,只是听乡中老人讲古,并未读过史书。他所说的女皇帝,自然是武则天无疑。我曾听师父说过,武氏一心要篡夺大唐江山,为此斩杀了许多忠于李唐的大臣和百姓,又任用酷吏,监察百官,一时之间朝野一片死寂,无人敢对武氏说三道四。饶是如此,武氏仍然不能心安,担心自己登基坐殿之后,有人会趁机造反。其时有一个叫作怀义的和尚,是武氏在感业寺做尼姑时的相好,武氏入宫做了皇后之后,怀义和尚也是水涨船高,做了白马寺的主持,暗地里仍然与武氏私通。武氏将自己的忧虑说给怀义和尚,这个和尚给武氏出了一个主意。他主张伪造一部名为大云经的佛经,在大云经之中将武氏称为活佛转世,以此愚弄百姓。由官府下令各地的寺院诵读大云经,并且用大云经教化百姓。如此一来,百姓以为武氏乃是神佛降生,必定不会造反。

武氏听了怀义和尚的妙计,心中大喜,便将此事将给怀义和尚主持。怀义和尚一边召集高僧名士伪造佛经,一边下令在各地建造大云禅院,寺中供奉的佛像便是依照武氏的面容塑造而成。没想到武氏做了皇帝之后,虽然靠着杀戮压制反抗武氏的官员和百姓,但是与武氏作对的人仍然不少。后来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将武氏软禁,助中宗李显复位。李显登基之后,下旨各地官府将大云经收缴后烧毁,又毁掉了各地建造的大云禅院。包熙栖身的这座破庙,想来就是被朝廷毁掉的一座大云禅院的旧地。

厉秋风思忖之际,只听灰衣老者接着说道:“樵夫告诉包熙,官兵杀死建造大云禅院的官吏、工匠等人之后,又将寺院毁掉,这才收兵离开。只是从此之后,这座被毁掉的寺院就闹起鬼来。有人在寺中留宿,不是被吓得疯癫,便是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踪,本地的百姓由此知道寺中闹鬼,无人敢靠近寺院。千百年之后,左近的乡民兀自视这座破败不堪的寺院为鬼寺,谁都不敢进入寺院。自己每日在山中砍柴,虽然并未看到传说中的恶鬼,却也不敢靠近寺院。

“包熙听樵夫说完之后,想到梦中看到的情形,吓得魂飞魄散,没命般向山下逃去。那名樵夫不晓得出了什么事情,只道包熙失心疯了,在包熙身后笑骂了几声,便即自顾自地砍柴去了。包熙挣扎着逃到山下,这才惊魂稍定,找到官道之后,径直赶往洛阳城。靠着冷林赠送给他的五十两银子,包熙在洛阳住了下来,靠着做塾师度日。其后他又数次参加科举,可惜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后来他想到洛阳虽然算是名城,只是这里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战火不断,数次被毁,想来文脉已经断绝。若是还在洛阳居住,必定不能中举。听说江南形胜,刀兵不兴,文脉得以保存,不如迁往江南名城,或许能有好运气。

“包熙打定了主意,便即离开洛阳,一路南下,先迁到南京。后来多次辗转,身上的银子花得干干净净,稀里糊涂地到了苏州。因为囊中羞涩,只得寄居于寒山寺中。寒山寺的住持和尚出家之前也是一位文士,对读书人礼敬有加,是以从来没有为难包熙。不过知客僧因为包熙占用了一间厢房,又没有什么银钱孝敬,对他颇为厌恶,一心想要将包熙赶出寺院。碍着住持和尚对包熙甚好,知客僧虽然不敢公然出面将包熙赶走,却在暗中指使手下的僧人和寺院帮工对包熙侮辱斥骂,有时两三日才给包熙送一次饭。包熙身为读书人,受到这些小人的侮辱,自然心有不甘。只不过他身上没有银钱,已然陷入绝境,若是离开寺院,非得冻死饿死不可,只能厚着脸皮忍受这些小人的侮辱刁难,想着有朝一日中举,再与这些小人算账。”

灰衣老者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这才接着说道:“老夫听包熙说了他的遭遇之后,对他颇为同情,又掏出十两银子赠送给他。包熙推让了一番,这才将银子放入怀中,对老夫千恩万谢,言明他日若能中举,必定会报答老夫。老夫笑着说道,包先生见过武则天和上官婉儿,积了阴德,日后必定能够中举,从此高官得坐,骏马得骑,荣华宝贵,指日可待。

“老夫说了这几句话,原本只是戏谑之语,没想到包熙听了之后,神情沮丧,不住叹气。老夫见他如此模样,以为说错了话,正要向他道歉,却听包熙说道,在下科场不顺,乃是命中注定之事,并非人力所能逆转。老夫听他如此一说,心中一怔,口中说道,愿闻其详。包熙这才告诉了老夫一件怪事,而这件怪事与这杆玉秤有极大的关联。”

众人听灰衣老者说了半个多时辰,虽然其间他提到过玉秤,却又将话头岔开,是以人人心中都是茫然不解。此时听灰衣老者再次提到玉秤,众人心中都松了一口气。只听灰衣老者说道:“原来包熙在南京寄居之时,曾经在一户姓房的人家做西席。房家是书香门第,祖上曾经做过吏部侍郎,虽说子孙已经远离仕途,但是家中藏书仍有数千卷。包熙在房家做西席,闲暇之时常常向主人借几卷书来诵读。有一日他选了一部叫作张园丛记的笔记,带回居处翻看,无意中翻到书中一段文字,读过之后如遭雷击,险些昏了过去。

“这段文字记叙了河间府一位姓余的读书人的奇遇。这位余先生自幼读书,十四岁便中了秀才,在河间府颇为有名。其时朝廷工部尚书大人也是河间府人氏,某年回乡省亲之时,听说余先生的种种事迹,以为孺子可教,便将他请进府中说话。其时还有一位翰林院编修祝某也在河间府,尚书大人便将祝某也请入府中,打算让余先生和祝某相识,日后余先生若是金榜题名,进了翰林院,祝某身为前辈,也能对余先生多加关照。”灰衣老者说到这里,略停了停,这才接着说道:“余先生和祝某都是饱学之士,尚书大人也是科甲正途出身,是以三人一边饮酒一边谈地,甚是投机。酒酣耳热之下,祝某说起翰林院正在编纂历代皇室通鉴,而他参与唐鉴的编纂。余先生听祝某如此一说,心中十分佩服,不住向祝某请教。祝某多饮了几杯,其时已有几分醉意,又见余先生执礼甚恭,越发得意起来,便即说起自己编纂唐鉴时的种种趣事。其间说到玄宗皇帝事迹,祝某对唐玄宗李隆基甚是推崇,以为玄宗皇帝英明神武,之所以有了安史之乱这等大祸,始作俑者乃是杨家兄妹。余先生听祝某如此一说,心中不以为然,他一直以为史书中记载的杨妃洗儿等丑事当不得真。安史之乱的过错在于玄宗皇帝昏庸,杨家兄妹只是推波助澜罢了,并非首恶。”

厉秋风自幼跟随师父修习武功,闲暇之时读书写字,他师父又讲过许多历朝历代的旧事。而且从东安城码头出海之后,他又读了许多书卷,知道了更多前朝旧事,是以听灰衣老者说话,厉秋风立时知道祝某所说的事情与唐玄宗李隆基和他最宠爱的贵妃杨玉环有关。据说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怠政好色,逆了天理人伦,将儿媳杨玉环纳为贵妃,爱屋及乌,又将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提拔为宰相。是以杨氏一族权势煊,百官无不对杨氏畏惧三分。其时出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胡人安禄山意图造反,听说杨氏权倾朝野,有意与杨氏结交。只是杨国忠一心要独揽朝政,压根看不上安禄山这等杂胡,对他一向没有什么好脸色不说,还时常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的坏话,扬言安禄山有朝一日必定会造反,须得早日将他斩杀,以除后患。

安禄山在京城有许多眼线,听说杨国忠暗中如此构陷自己,心中惊恐,以为自己羽翼未丰,尚不是朝廷的对手。若是皇帝听信了杨国忠的话,派出大军讨伐,自己非得全军覆没不可。安禄山也是一个狠角色,苦思之下,竟然自行进京拜见唐玄宗,向唐玄宗表明心迹,以示自己并无反心。其时唐玄宗老来昏聩,整日只与杨贵妃厮混,沉迷于温柔乡中,全然没有了壮年之时的英明进取之心。见安禄山孤身进京,又进献了许多奇珍异宝,龙颜大悦,在宫中连日摆下酒宴,请安禄山入宫饮酒作乐。

安禄山知道杨贵妃是皇帝最宠爱的女人,是以对杨贵妃极尽吹捧之能事,献给杨贵妃无数宝物不说,最后还要拜杨贵妃为母亲。唐玄宗不知道安禄山包藏祸心,只图讨杨贵妃欢心,竟然答应了此事。杨贵妃得了许多宝物,又被安禄山的花言巧语欺骗,见皇帝已然答允,也跟着胡闹起来。她收了安禄山为儿子不算,还要行百日洗儿之礼,在宫中摆了大木桶,将安禄山脱得赤裸裸之后放入桶中,由杨贵妃亲自为安禄山冲洗。此事传出宫外,大臣视为耻辱,百姓引为笑谈。有识之士以为后宫秽乱,藩臣坐大,大祸已在眼前。其后安禄山果然造反,引出一场延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大唐因此由盛转衰。有关杨贵妃与安禄山的丑事,不只民间流传甚广,史书之中也多有记载。只是听布衣老者说话,余先生似乎对此事颇为不屑,以为种种传说都是野史,并不足信。我师父讲述这段旧事之时,也未说得太细,或许杨贵妃秽乱后宫之事颇有蹊跷,当不得真。

厉秋风思忖之际,只听布衣老者接着说道:“只是余先生是一个聪明之人,知道尚书大人请自己和祝某饮酒,有意让自己与祝某相识,日后到京城赶考也好有一个照应。是以他虽然与祝某颇有分歧,却也隐忍不语。祝某越喝越是高兴,又提到旧唐书中有关武后淫秽之事,极言武后乃是极淫之妖女,百死不得赎其罪。其时余先生多饮了几杯,已然有了几分醉意,听祝某大骂武后妖媚,祸乱天下,心中不忍,便即为武后辩解了几句。祝某心中不快,冷笑着说道,年兄如此为武后辩白,果然是英雄出于少年。只是年兄要为武后脱罪,还是先中了举人,能进翰林院做编修再说罢。

“祝某说完之后,便即向尚书大人告辞,不顾尚书大人挽留,竟然扬长而去。余先生此时酒也醒了大半,见祝某气冲冲地离开,颇为尴尬,只得向尚书大人赔罪,随后怏怏离开尚书大人府邸,心中后悔不迭。

“当晚余先生在书房读书,不知不觉间竟然睡了过去。迷迷糊糊之间有一名小黄门走了进来,称则天皇太后请余先生前去说话。余先生稀里糊涂地跟着小黄门走出书房,眼前出现了一座宫殿,规模庞大,雕梁画栋。此时余先生心中茫然,全然没有想到自己的书房外面为何会出现一座宫殿。

“小黄门将余先生引到大殿之外,早有一名华服女子迎了出来,将余先生引到大殿西侧,对余先生说道,先生稍坐,待我去向皇太后奏闻。

“华服女子离开之后,余先生仔细打量殿中的情形。只见大殿门槛甚高,要跨过门槛极为费力。大殿最深处有一高台,台上置有绣帘,帘后坐着一位头戴冕旒的贵人,只是离得太远,又有绣帘遮挡,看不清楚贵人的面容。殿中异香阵阵,仿佛莲花气息。大殿高台之下站着一位白眉白须的老者,手执牙板,似乎正在向绣帘后的贵人奏事。只是离着余先生太远,听不清楚他在说些什么。高台上的贵人听白眉老者说话,似乎颇为不悦,不时出言呵斥。最后只见白眉老者神情灰败,颇为沮丧。

“余先生心中一片茫然,不晓得身在何处,亦不知眼前诸人的姓氏和来历。正当他茫然不解之时,那名华服女子匆匆走来,对余先生说道,今日太晚,太后来不及与余先生相见,请余先生且回。今日请余先生到此,为酬余先生驳斥妄人之功,余先生当自知之。华服女子说完之后,从袖中取出一杆玉秤,对余先生说道,此秤乃是昔年我在长安称量天下才子斤两之物。先生将往长安做太守,我以此秤奉赠,还请先生不要嫌弃。”:,,.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