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水车古称翻车,《魏略》曰:马钧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为园,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儿童转之而灌水。根据文献记载,水车大约东汉时出现,作为汉族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汉民族的创造力,为中国农业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见证。
王元虽然没有自己做过,但是在前世的时候还是见过的,按王元的理解,水车就是是用水自己的流动力,带动自己转动,用竹筒或者圆木桶,将水带到高处的水槽边,借用水势来浇灌田地,跟后世的大水漫灌,没有根本的区别,只不过一个是机器漫灌一个是水车罢了,当然还是用机器快点。
在回来之前,王元在河岸上仔细的看过水流,依靠河流自己的流动力,根本没办法带动这个直径超过一丈的水轮转动,但王元考虑过了,可以用齿轮和滑轮组合起来,在岸边用人力或者畜力来代替水的流动力,使水轮转动起来,源源不断的提供水源进行灌溉,还好王家庄的地都在南岸,地势平坦,这就省了很多的事了。
到家之后,王元就进了自己的卧室,在那张明显有些年龄的书桌上开始写画,幸好有以前那个王元的全部记忆,否则对一个现代人来说,但就毛笔字一项就够一个人收的。
在王元的记忆里,水车就是一个大轮子固定在水里,借用水力将水汲取上来,但是王元设计的稍有不同,因为河流水量不大,流力不够,因此王元设计的是脚踏或者牲畜拉动的水车,
王元在水车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些齿轮和滑轮,以减轻重量,节约人力。
时间过的很快,王元感到没多长时间,春莲就来叫王元出去吃午饭,王元放下笔,甩了甩膀子,心里想,下次再画图的时候,出去找个木炭棒去,否则用毛笔太累了。
午饭跟早饭差不多,粥、黑馒头和咸菜但是没有鸡蛋了,这年代鸡蛋可是奢侈品,虽然大家都喂养鸡,但庄稼人基本不舍的吃,攒起来,去镇里卖了,买盐和其它一些日用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后世改革开放的初年。
午饭没多久,二爷爷和二叔就领着人来了。
本来现在正是麦子浇水的关键时期,现在多浇灌一点,夏季就多打一些麦子,大家都不愿出来,但二叔一说可以不用肩挑就可以把水引导到田里去,保证今年的收成,虽然有些怀疑,但想想王元是附近十里八村为唯一的秀才,大家放下手里的活带着家伙事来到王元家里,万一做成了,今年就可能有个好收成。毕竟肩挑人扛只能保住一部分收成。
王元领着春莲给大家见礼,拿出掉漆的凳子,让大家坐下,用家里仅有的一些茶叶给大家下了茶水,然后给来的人端过去,没办法,来的人不是叔叔就是大爷,谁让咱辈分低呢!
“你也别瞎忙活了,大伙过来不是喝你的茶水的,现在重要的是把水车造出来浇地,如果地里浇不上水,下半年的日子就更不好过来”二叔说完引来了一些叹气的声音
“你说这天怎么回事啊,都这个时节了怎么还这么冷”
“谁知道呢,天冷就算了,雨也不怎么下了,再这么下去,就撑不住了,据说有些村里已经有出去逃荒的了”
这些朴实的汉子,虽然不知道现在正处于小冰河期,但是根据自身的经验还是能够感觉到,现在的气候有些变化,就跟后世感觉冬天不如以前寒冷一样。笔者小时候,冬天村里的屋檐下有许多冰凌,长长的,有好几十厘米长,现在在农村这种东西基本不见了,即使有,也不过几厘米罢了。
“好了,大家都别说了”二爷爷道“小元,我们现在都来了,你说怎么做,我们就听你的怎么做,今年村里能不能吃饱饭,就看你的了”
“二爷爷,我上午回来又看了一下书里记载的,然后根据我们王家庄的情况,做了一些改动,我认为,只要水车造出来,不敢说保证浇灌所有的地,但是七八成还是可以的,”
听王元这么说,这些汉子立刻震动了,要知道,仅仅靠人力只能保住三四成的收获就不错了,现在一听能保住七八成,大家立马干劲高涨起来。七嘴八舌的说
“王元,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对,听你的,你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你弄”
“砸锅卖铁也干”
“好了,大家别说了,王元你说我们现在该从哪里开始做呢”二爷爷止住大家的话头,看着王元问道。
“水车主要有这几部分,辐条、刮板、水斗和轴承,轴承必须要耐磨,这个可以先用桦树代替,其余的就是齿轮了,这个需要按照比例雕刻,到时二叔按我说的,做出来就行”
之后大家按照王元的吩咐,开始干了起来,干起来之后发现人不太够,二爷爷又叫人去田地里叫了些人回来,这样二三十个王家庄的汉子,在王元的指挥下,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
一些负责去附近的树林里伐树,一些人打磨木料,一些人在安置辐条,王元则带着二爷爷跟几个村里的老人去河边选择建立水车的地方,一开始王元准备建立一个直径一丈多一点来,但后来一想,干脆弄个大点的,这样可以把水弄到更高的地方,灌溉的时候这样水流就大,灌溉速度就更快。
跟村里几个村老商量之后,王元选择了一个河岸比较陡峭,水流比较大的地方,之所以选在这里,主要考虑一方面能节省一部分人力,另一方面,河流到岸边距离较短,轴承承受的压力也小,齿轮和滑轮能增加使用寿命,节省物力,毕竟村里不富裕。
在村里,王元家虽然不怎么富裕,但他是秀才,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这就节省了很大一块,而且他还是廪生,每月领米6斗(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清沿其制。),一斗约有15斤大米,况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吃饭完全够了。而村里有些人家,这个时候已经快揭不开锅了,闹“春荒”,往年这时候地里长了野菜,可以撑到夏收,现在天气寒冷了,地里没有野菜,日子就比较难熬了。
往后的几天,王元就领着大家制造水车,制造的第二天正好有县衙的人顺道给送来了这个月的廪米,王元知道这个时候大家回去基本都吃不饱饭,王元就吩咐春莲用这些米熬米饭给大家补充体力,不要稀饭要稠饭,在上午和下午间歇期,给大家补充体力。春莲尽管心理有些不愿意,但也知道要不是乡亲们的帮忙,自己相公不可能在父母早逝的情况下还能考上秀才,因此也就用心的去做。
吃米饭的第二天,村里的一些小家伙过来了,眼巴巴的看着大人吃米饭,闻着大米的香气,不断的咽口水,王元看到这种情况,赶紧和春莲去把吃饭的所有家伙事搬出来,给这些小家伙盛饭,小家伙们端着饭,看着自己家的大人,大人们则看着村长,二爷爷王坤眼睛红红的道“吃吧......”
小家伙们狼吞虎咽的喝下自己手里的米饭,看着孩子们的样子,有些人眼睛红了,将自己碗里的饭,匀出一些倒给这些狼吞虎咽的孩子。
“小元啊,你过来一下”刚忙活玩的王元听到二爷爷的叫声,放下手里的家伙事就过去了。
“明天不要在做这么稠的饭了,做的稀一点,这样就更能匀和着了”
王元刚想反对二爷爷就接着说“我知道你想让大家吃好一点,但是就这么一些米,加上这些孩子,稠了就不够了,你能拿出来,大家都很感激了,”
“就这么定了,明天让春莲将饭做成米汤,这样大家都能喝点”
王元听完,看着二爷爷红红的眼睛,心里想,一定要改变王家庄的情况,至少让大家吃上饭。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