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增广贤文 > 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

作者:韩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原文”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莫饮卯时酒,昏昏醉到酉;

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

“释义”

年少力壮时不知努力,到年老体衰时空自伤心。

人若有善良的愿望,上天也会帮助他。

不要在清晨之时饮酒。那样会昏昏沉沉直到傍晚;不可在傍晚骂妻子,那样一夜都会孤独凄凉。

“阅读链接”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县,这里地处淮河和宋杭大运河交汇处,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原。

1907年,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因得胃癌不幸去世。1908年,养母陈氏也患肺结核病逝。这时,周恩来刚满十岁,父亲又远在他乡,他不得不像成年人一样挑起家庭的重担。

周家的家业原本就已败落,加之给两位母亲治病、安葬又花了不少钱,这时的周恩来不得不经常出入当铺,把家里值点钱的东西都拿到当铺里换成钱来维持生活。东西当尽了,便硬着头皮向亲戚借钱。可是,即便是在周家兴旺时经常来拜访的亲戚,也没有一个愿意伸出手来帮上一把。世态之炎凉使周恩来感触很深,真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于是,周恩来决定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他把自家的花园改成了菜园,然后种上玉米、南瓜和豆角。当时他还没有锄头高,但他不怕吃苦,辛勤耕耘。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到了秋天,玉米和南瓜都长得大大的,成了一家人的主要口粮。

12岁那年,周恩来被大伯父周贻()庚拜托堂伯周伯谦带到了沈阳。在大伯父的资助下,周恩来进了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一学就是三年。

在东关模范学校的三年里,周恩来学习刻苦,勤奋努力,各门功课都不错,每学期都名列第一。这里的学生很多都是富家子弟,但都很尊敬周恩来,老师更是对他喜爱有加。这时候,周恩来最赞赏的就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喊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思想。由于周恩来品学兼优,加之作文非常出色,他的国文老师感叹到:“我教了几十年书,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学生,为这样的学生,就是呕心沥血也心甘情愿!”

一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课题是“立命”。课堂上,魏校长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而读书?教室里静悄悄的,没一个学生回答,魏校长便走下讲台一个一个地提问。结果,问了好几个人,回答都不令他满意。最后,魏校长走到周恩来跟前,问他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立即站起身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根本没有想到,在他的学校会有立下如此远大志向的学生。他很高兴地示意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何老先生还和周恩来对对子,有一次他说上句:“不为列强之奴仆。”周恩来想了一会儿,对了下句:“誓作中华的主人。”

何老先生听了,连声说道:“好!好!绝好!”

何老先生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周恩来也受到了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激发了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人生理想。就这样,周恩来于青少年时期即有了鸿鹄之志。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