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每天玩一个心理学游戏 > 第二十二章 焦虑感源自哪里

第二十二章 焦虑感源自哪里

作者:王子鱼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往往是一些顽固的,不易被忘记的强烈的感情烙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对健康来说发泄有两种结果:一是有利于健康,二是有害于健康。假如你的心里积压了很多的“气”,那么,通过适当的渠道将其排放出来,这会对健康有益。但发泄是有限度的。一旦你的“气”排放得过多,那就会对你的健康带来相反的效果。另请注意:因为发泄是为了排除体内过多的压力,因此,排放压力时切不可伤害他人。否则,一种压力排除了,另一种压力又产生了。这当然是得不偿失的。

心理学知识3:紧张所谓应激是指机体对各种内、外界刺激因素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应激”一词,首先由汉斯·塞里于1946年应用于医学领域,他通过多次临床和实验研究,提出了应激和全身适应综合征的理论,受到了医学界的重视,并被广泛用于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简单地说,可以把应激理解为压力或刺激。当人受到应激作用时,人就会产生一种相应的反应,并在新的情况下逐渐地适应。如果人不能适应这种刺激,就可能在生理上或心理上产生异常,甚至可能发生疾病。根据塞里的应激学说,全身适应综合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警戒期,这一期又可分为休克期和抗休克期。休克期时,可出现血压下降、血管渗透性增高、血液浓度降低及体温下降等休克症状。抗休克期的表现与休克期相反。第二阶段叫抵抗期,此期人体出现各种防御手段,使机体能适应已经改变了的环境,以避免受到损害。第三阶段叫耗竭期,此期是在应激因素严重或应激持久存在时才会出现。它表示机体“能源”的耗竭,防御手段已不起作用。如果继续发展,则导致死亡。

有足够的实验和临床证据都支持过度的和长期的应激会诱发疾病这一假说。

应激的研究者汉斯·塞耶尔给压力和动力作了一个正式的区分。压力是有害的、破坏性的。动力是可取的、激人奋进的。一次有意思的挑战,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一个有回报的职业都可以成为好的应激,即动力。没有动力,生活就几乎失却了意义。所以现代的应激研究不是为了避开应激,而是为了寻找有益的应激。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