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企业财务制度设计与实操案例 > 第11章 成本管理、控制及核算制度

第11章 成本管理、控制及核算制度

作者:杨晓丽编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11.1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制度设计案例

第一章总则生产费用归集分配问题是成本核算的核心问题。从生产费用要素归集分配到按生产费用用途分配的结果,就是成本核算的过程。生产费用归集分配制度包括五个方面。

第二章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对象是成本归集的中心。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是由成本计算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时,应考虑下面两个因素:

1.要根据生产经营组织类型的特点来选择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类型的特点包括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前者可分为大量生产和成批生产……单件生产者可分为装配式生产(或平行加工式生产)和连续式生产(或连续加工式生产)。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相互构成不同生产类型的特点。

2.成本管理要求落实成本管理责任,以车间或以车间内部的成本责任中心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第三章设备成本项目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划分,称为成本项目。将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通常称为“产品成本项目”。

1.企业应设置“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包括在生产经营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企业应设置“直接工资”成本项目。

包括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3.企业应设置“制造费用”成本项目。

包括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车间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办公费等。如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很多,还可增设“废品损失”项目。如企业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较多,可增设“直接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

第四章确定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要根据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特点加以选择。

1.品种法。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类型企业要求采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

企业品种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成本计算单。

2.分批法。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要求分批进行成本核算。

分批法是按产品的批别或定单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的特点是成本计算对象是每批产品或每张定单,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一致,通常是当一批产品或一张定单完工时,才计算成本。因此一般不计算未完工的在产品成本。

3.分步法。分步法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两种形式。一般大量大批连续或复杂生产的企业要求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而多步骤装配式生产的企业则要求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分步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和每种产品所经过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以每个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另外,为了简便核算和控制成本,可将分类法、系数法、定额法及标准成本法等与上述成本计算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作用。

第五章确定生产费用的分配标准生产费用归集后要进行分配,合理地分配生产费用,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必要条件。

生产费用分配的基本方法是比率法,即分配对象除以分配标准,计算出分配率;然后以某种产品的分配标准数乘以分配率,即可求得该种产品应分配的费用数额。

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通常可以直接计入成本。只有用同一种材料生产一种以上的产品时,才能进行分配。

常用的分配标准有:

(1)定额用量。

(2)系数。

(3)定额成本。

2.直接耗用外购动力的分配标准。动力可分为外购和自制两种。外购动力的分配在有仪表计量的情况下,应根据耗用量乘以单价计算。

3.直接工资费用的分配标准。

采取计件工资形式的生产工人工资是直接费用,可以根据工资结算凭证直接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采用计时工资形式的生产工人工资,在生产一种产品时是直接费用,在生产多种产品时是间接费用,通常可按实用工时标准进行分配。

4.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其常用的分配方法有:

(1)直接分配法。这种方法不考虑辅助生产内部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将各辅助生产车间本身发生的费用归集起来,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

(2)一次交互分配法。这种方法是将辅助生产的费用分两步分配。第一步在各辅助车间之间交互分配费用;第二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分配前的费用,加上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分配转出的费用,计算出实际费用,再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给各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

(3)计划成本分配法。这种方法是将辅助生产车间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一律按计划成本分配给各受益单位。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一般计入管理费用。

(4)代数分配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解联立方程组,算出产品或劳务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的耗用量来分配费用。

以上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5.制造费用的分配。

制造费用是间接费用,其分配公式为: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耗用定额×制造费用分配率6.确定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划分标准。当生产费用经过归集分配后,成本计算单集中反映了产品成本。如果某种产品在计算期内已完工,则所反映的该产品成本就是完工产品成本;如果该产品在计算期内尚未全部完工,有在产品,则所反映的该产品成本还必须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之间划分。

第六章附则1.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1.2分步成本会计制度设计案例第一章总则1.本公司成本会计事务处理准则及程序,除普通会计事务处理准则及程序和法令、公司章程另有规定外,悉依本准则及程序处理。

2.本公司之成本会计事务由财务部成本科处理。

3.本公司成本计算采取分步成本制,每月底计算成本一次。

4.本制度所称成本,是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一切支出为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

5.本公司各类成本或费用,概依权责基础制列账。

6.成本单位得视实际需要设置各种辅助账,包括原物料明细分类账、在制品明细分类账、制成品明细分类账与制造费用明细分类账,只须受总分类账和该统制账户之统制。

7.本公司产品数量与成本金额计算,一律算至小数点以后两位为止,第三位四舍五入。

8.本公司生产过程中的损坏部分,应依其性质分别按下列方式办理:

(1)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损坏,其损坏部分的成本,悉由完好产品负担。

(2)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发生的损坏,其所耗用的成本,一概以非常损失处理。

第二章材料1.材料请购、订购、领用、保管、退料、盘盈(亏)及废料等的处理,悉依本公司材料管理办法办理。

2.成本科依请购单、收料单及进货发票编制传票。其分录为,借:“原料”或“物料”;贷:“应付账款”,并将数量及金额分别登录于“材料明细分类账”。

3.各单位领用材料时,应填发“领用单”,注明领料单位、品名……规格、用途,并经主管签章后,方可向仓库领料。仓库根据领用单发料,发料数量不得超过核准之数量(该料如系不可分割或不便分割时例外,但应办理退料或注明结转到批使用)。

4.领用单一式三联,第一联领料单位存查,第二联仓库留存,第三联送交成本科。成本科根据领用单统计汇编“材料领用汇总表”,并编制传票,其分录为,借:“在制品――直接材料”、“制造费用――间接材料”;贷:“原料”或“物料”,并据以登录“材料明细分类账”各该账户的发出数量栏。

5.材料领用的计价方法,依账面成本采取加权平均法,其公式为:

(上月底结存总价+本月份进料总价)÷(上月底结存数量+本月份进料数量)=本月份单价6.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分为:

(1)直接材料:凡直接供给产品制造所需,而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原料。

(2)间接材料:凡间接用于产品制造,但并非形成产品本质;或虽形成产品本质……但所占成本比例甚微,或不便计入产品成本的物料。

7.材料盘点采用不定期盘点办法,由成本科会同仓储科人员进行。

盘点时应填制“盘点单”三联,第一联仓储科留存,第二联成本科留存,第三联挂置于材料存放处所。成本科应于盘点后15日内,编制“材料差异报告表”三联,第一联送仓储科,第二联成本科留存,第三联为编制传票的凭证,并登录“材料明细分类账”。

8.材料盘损应由仓储科出具报告,说明短少原因,并由上级主管追究责任。

9.“材料明细分类账”与“总分类账”的材料,平均数额可不相等……但于月底,成本科应与会计科对账核符后,开始结算材料的单位成本。

第三章人工1.人工系指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而支付的一切报酬而言。管理及推销部门的人员,属管理及推销费用,不在人工范围内。

2.计入产品成本的人工可分为:

(1)直接人工:凡从事直接生产的员工报酬,能直接计入各该产品的成本之内者……皆属于直接人工。

(2)间接人工:从事厂房、研究等工作,和不直接从事生产的员工报酬,以及不能或不便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者,皆属于间接人工。

3.厂务部应设置“出勤卡”,每人每月一张,由人事科管理统计,据以编制薪工表两份。一份送成本科,一份由领款人签章存于人事科。并于翌年1月30日编妥扣缴凭单后送会计科。

4.本公司之员工均应于到职前,填妥“扶养亲属表”,由人事科收存,作为扣缴薪资所得税之依据。当每次付薪时以此为凭于次月10日前缴纳稽征机关。

5.成本科根据薪工表,计算各生产部门及服务部门直接人工及间接人工成本,并编制传票。其分录为,借:“在制品――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间接人工”……贷:“应付费用”,并登入“制造费用明细分类账”及“应付费用明细账”。

第四章制造费用1.指生产过程中,除直接原料、直接人工外,所发生的一切其他费用,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与其他费用等。

2.为便于计算产品成本,制造费用应分为直接费用与分摊费用。

凡厂各部及技术部门的制造费用,一概依特定的分摊基础及方法,将其分摊于各生产中心。各生产中心摊列的费用,称为分摊费用。凡生产部本身直接发生的费用,称为直接费用。

3.制造费用发生时,应详加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用途,并分别归纳于应负担的部门。凡能确定其归属部门的,应于传票中注明其成本中心;凡属共同性的费用,应按合理的分摊基础,分摊至各产品中。

4.费用分摊办理方法。

服务部门费用以下列基础摊入各成本中:

(1)供电费用:按各成本中实际耗用电度分摊。

(2)给水费用:按各成本中实际耗用水量分摊。

(3)供汽费用:按各成本中实际耗用蒸汽量分摊。

(4)原动力费用:按各成本中的机器使用空气压量分摊。

(5)厂务部门及其他辅助部门的费用:按各成本中员工人数分摊。

5.成本科应于每月底根据“制造费用明细分类账”编制“制造费用汇总表”及“制造费用分摊表”。显示各服务部门制造费用摊入各成本中的内容与确实数字。其传票分录为,借:“在制品”,贷:“制造费用”;并登录于“在制品明细分类账”及“制造费用明细分类表”上。

6.前项分摊基础的方法,视实际情况变化修正。

第五章成本计算与簿记组织1.生产部应于次月3日前,分别呈送下类生产月报表。包括:制一科生产月报表、制二科生产月报表、制三科生产月报表、材料月报表。以上各报表一式两联,第一联自存,第二联送成本科。

2.成本科根据上列报表,编制原物料、在制品、制成品的收发存明细表。

3.成本科根据“耗用直接材料明细表”、“制造费用”及“直接人工汇总分摊表”计算制成品、在制品的单位成本及总成本,并编制“成本计算表”。

4.成本科再根据会计科编制的销货明细表编制“产品规格损溢表”。

5.成品的单位成本采取加权平均法,其公式为:

成品单位成本=(上月底结存总金额+本月生产总金额)÷(上月底结存量+本月总生产量)6.成本科根据成本计算表编制传票。其分录为,借:“制成品”……贷:“在制品”,并登录于“在制品明细分类账”及“制成品明细分类账”上。

7.成本科根据“收发存明细表”核对发票后,编制传票,其分录为,借:“销货成本”、“摊销费用”、“制造费用”,贷:“制成品”。

8.成本科于每月结算完毕后,应将其有关的成本报表汇送会计科……汇订财务报表。

第六章附则1.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1.3分批成本会计制度设计案例第一章总则1.成本会计处理准则依本公司会计处理规定。

2.本公司主要产品为电解式电容器,其制造流程如下:(略)3.成本系指制造产品,例如所需提供的原物料、劳务和及其他开支,即在产品制造过程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支出。

4.本公司产品成本包括下列各项:

(1)直接材料。

(2)物料。

(3)制造费用。

5.本公司采用分批成本计算制度,以计算产品成本。

6.本公司成本计算以产品为中心。

7.成本结算期间以每月计算一次为原则。

8.计算成本金额以元为准,但单位成本以小数点后两位为准。

9.本公司产品计算均以PC(个)为单位。

10.生产部门每日应提出原物料领用报表、生产报表供会计部门计算成本;人事部门应于次月5日前提出部门别薪资资料供会计部门计算直接人工及间接人工……

11.成本会计计算应按产品别提出单位成本的分析,以供各单位作为生产管理或决策,有超量耗用原物料人工或费用发生重大差异时,应查明原因,提出报告。

第二章材料成本的处理1.计入成本的材料:

(1)直接材料:下列各项分别直接计入各产品之成本:

[1]铝箔。

[2]铝端子。

[3]电解纸。

[4]衬垫。

[5]铝壳。

[6]塑胶管。

(2)物料:下列各项分别计入各产品成本:

[1]电解液。

[2]脱脂剂。

(3)间接材料:下列各项设备维修材料以制造费用分别摊入各月产品成本内:

[1]机械修理用料。

[2]金属五金材料。

[3]工具类。

[4]电器材料。

2.材料成本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其新购进材料价格除货款外,其他附加费用(如运费、保险费、关税等)均应计入进料成本。

[1]材料领用及退回均应填具领、退料单办理进退料手续。

[2]领、退料的凭证应依规定填写并经权限主管核准。

[3]发料人员应将领料、退料或发货单据加以连续编号,于次日送交会计人员登入存货计数账。

3.仓库部门每次月5日前应将本月料品别收发存月报表送会计部门核对。

第三章人工成本的处理1.人工成本为给付员工本薪、加班费、奖金及各项津贴补助、劳保给付等。

2.人工成本依照人事部门每月编制的“薪资表”加以区分为直接人工或间接人工。

(1)直接人工:指生产部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维护及现场主管人员的劳动报酬,如制造科、生产科的所有人员均是,其人工成本依其重点产品分摊率分别摊入该产品内。

(2)间接人工:指服务部门员工的报酬及主管级人员的薪资,分别计入产品以作为制造费用一部分,如生产科、质量管理科、总务科等。

3.会计部门依据“薪资表”编制转账传票登账。

第四章制造费用的处理1.制造费用发生时应按其性质根据有关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记入制造费用明细分类账,其他各项费用计入“工缴汇总比较表”。

2.每月服务部门的费用除计入“工缴汇总比较表”外,还要依据“人工费用分摊基准表”分摊计算。

第五章成本计算1.本公司成本计算流程。

2.成本计算分为三大单元独立作业:

(1)原、物料成本计算。

(2)直接人工成本计算。

(3)制造费用成本计算。

3.成本计算依据下列资料:

(1)生产月报表。

(2)薪资清册。

(3)料品别收发存月报表。

(4)工缴汇总比较表。

第六章附则1.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1.4存货控制制度设计案例1.材料存货业务包括材料、物资的收入、保管、发放等环节。

2.对各种材料的收发,均须以有关负责人审核批准的凭证为准,并要及时登记入账。

3.材料的请领、审批、发放、保管与记账,应由不同人员负责,不能由一人包办。

4.对材料要规定合理的储存定额,对于领用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应尽可能采用限额凭证(如限额领料单)进行控制。

5.发放加工的材料、外存材料、待收回的包装容器等本单位存货,要设账登记并与有关单位定期进行核对,外来材料要与单位材料分开保管并作有效的会计管理。

6.对超储积压的材料,要定期考核,积极处理,加速资金周转。

7.对残料、废料要设账登记,对其回收、利用要有专人负责,加强管理。

8.材料的报废、报损,要经有关部门或领导审批。

9.对材料的数量和金额,有条件应尽量采用永续盘存制。

10.对实存材料进行定期盘点,做到账实、账卡、账表、账账相符。对贵重物资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行经常性的盘点。

11.5工资控制制度设计案例1.制定本制度的目的:保证国家有关工资政策的实行;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正确反映劳动价值,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2.考勤、工资结算、提现、记账职务应分离。

3.建立健全考勤制度,职工病事假等缺勤要有有关方面开具的证明。

4.建立健全工时记录和产量记录,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正确计算完工产品数量,制定正确合理的定额工时。

5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