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稷山县志(1991-2008) > 第三章 妇幼保健

第三章 妇幼保健

作者:《稷山县志》纂委员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一节婚前体检

1992年10月,县妇幼院婚前门诊部成立,至年底体检适龄结婚青年309对,印发《婚姻保健》2000册,并利用院宣教室开办新婚学校,开展新婚卫生教育。1993年,检查婚前适龄青年710对,检出有碍婚姻疾病患者26人,并分类个别指导治疗。1994年,一方面以版面、资料、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宣传婚前检查的作用和意义,争取社会的支持与适龄青年的配合;另一方面加强婚检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婚检质量。全年婚检1082对,发现异常267对。1995年,认真落实《母婴保健法》,确定专人负责婚检工作,指定男女婚检医师各1名,认真检查,切实把好质量关,明确规定出现问题由签名医师承担一切责任。同年,国家推行妇幼保健保险制,婚检门诊部在婚检青年中广泛宣传,积极鼓励准婚青年入保。1999年,县婚前门诊部改称门诊婚检科,开展透视、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淋病、梅毒筛查等检查项目,全年检查适龄青年24对,其中发现问题2例,及时予以治疗。

2000年后,随着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政府不再坚持执行领取结婚证时必须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医学鉴定证明的规定,县妇幼院不再专设门诊婚检科。根据婚检自愿规定,鼓励新婚青年在婚前进行体检,发现疾患及时治疗。

第二节妇女保健1991年,县妇幼院抽调16名业务骨干组成专业队,深入全县农村为妇女儿童免费体检,帮助农村卫生所建立妇女儿童保健档案。并确定高渠、西社、南阳、仁和、宝泉、小宁、苑曲为母子系统管理试点村。同年,举办乡镇妇幼基层骨干保健员培训班4期。1992年,对孕妇实行保健保险,全县孕产妇入保1406人,入保率30%。1999年,由13人组成的卫生支农服务队,坚持常年工作在农村。在段壁村、下王尹村设立集会日服务点,方便群众,实行跟踪服务,送药上门。对此《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2000年,在县、乡、村妇联的支持下,开展妇女保健送医下乡活动,全年检查144个行政村的8771名育龄和绝经期妇女,诊疗妇科疾病1135人次。2004年,县妇幼院成立妇女保健科,开展青春期保健与疾病防治,妇女心理卫生保健,妇女营养咨询与指导,妇女病普查普治,同时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实行专车接送、定时上门产后访视,全年共计访视产妇293人。

2006年,县妇幼院开展无痛分娩178例,并对正常接生、剖腹产、子宫全切实行单病种限价。普查育龄妇女4723人,为群众减免费用27万元。2007年,推出孕妇系统管理优惠套餐,从怀孕到胎儿出生42天,进行B超3次,孕期检查11次,六项化验7次及产后访视1次,全部服务应收930元,实收500元,参加新农合的孕产妇还可报销200元。每个孕产妇花300元,就能享受从怀孕到婴儿出生42天的全程服务。

2008年,坚持每月下乡镇分别召开一次妇幼卫生例会,认真进行孕产妇死亡监测,开展妇女疾病普查,全年共检查4485例。

第三节幼儿保健1991年,县妇幼院举办农村妇幼保健员及试点村干部培训班,主要传授小儿生长、三表一簿一卡知识。1992年春,组织专人用40天时间对全县2200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追访观察,为国家儿科所和省医学院研究儿童肺炎防治,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同年冬,选派业务骨干深入乡镇卫生院,举办县乡村三级小儿生长监测专题培训班,传授小儿保健、卫生、营养等知识,并建立三级监测机构,制订监测方案。截至年底,全县共监测小儿1707人,发现体弱小儿108名,指导其父母合理调配饮食营养。1993年,与中国健康研究所合作推广“母乳喂养”,设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和热线电话,向孕妇及相关人员发放公开信,并进行科研项目监测与统计分析。6月县妇幼院被列为山西省爱婴医院试点。是年,对2100名小儿喘憋性肺炎患者,进行追治观察分析,小儿肺炎防治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以儿童“四病”为防治重点,以体弱儿管理为突破口,继续抓紧重点乡镇小儿生长监测,其余乡镇仍按“4、2、1”办法进行系统管理,全年组织小儿普查查治2次,1.24万例,摸清小儿疾病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全县0岁-7岁儿童系统管理率75%。同年,县妇幼院配合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完成了母乳喂养科研项目。1995年,聘请儿科专家,到农村对婴幼儿体检普查,普查结果及时上报,统计分析,定期随访。1999年,加强对幼托园所儿童的体检工作,先后对县直、小天使、小太阳等幼儿园3岁-6岁儿童进行肝功、乙肝表面抗原、身高、体重、血红蛋白、视力、五官、胸透等项检查,全年共计检查5858人次。2000年,对县城10所幼儿园的4427名儿童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2002年,进一步规范幼托园所卫生保健管理,为7所幼儿园颁发《卫生保健合格证》,为70名幼儿教师颁发《教师健康检查证》。2004年,成立儿童保健科,开展儿童体格发育检查与评价儿童心理行为诊疗、儿童常见病防治等服务,建立138张儿童系统管理卡,监测儿童健康状况。同年,稷山县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成立,筛查新生儿70例。2005年,利用周五预约采血,共采集新生儿血液293例。在全县开展“健康宝宝从孕前做起”和“世界母乳喂养周”咨询活动,接待群众4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是年,县妇幼院成为省妇幼院、省儿童医院的定点指导医院。

2007年,县妇幼院开展新生儿游泳、沐浴、抚触160例。全年儿童体检14个幼托所2549人,新生儿疾病筛查809人。

2008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生儿游泳、沐浴、抚触、无痛分娩、无痛人流等规范管理,截至9月底,共为11所幼托园体检儿童1960名,新生儿疾病筛查823例。

第四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为搞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1991年,县卫生部门举办家庭保健员培训班204期,培训合格家庭保健员6.15万名,基本达到每户1人。全县中小学均开设卫生课,教育覆盖率达100%。1992年,对11个示范实验村和11个对照村的8000名居民进行卫生知识、行为、保健意识等15个方面、150个题目进行问卷调查,均达到示范县总体目标。先后于5月、6月,全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分别通过省卫生厅和国家卫生部评审验收,全面达标。

进入21世纪后,县卫生部门更加重视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县、乡、村三级一体化、系统化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村卫生所覆盖率达100%,合格率达90%,60%达到甲级卫生所,乡村医生80%达到中专水平。县乡每年举办农民健康教育班,培训农民健康保健员。开展创建文明卫生乡(镇)村活动,每年进行两次考核评比。以村为单位,由村卫生所对每个家庭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对农村70岁以上老人进行体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指导群众改水、改厕、改灶炉、改畜圈、改环境。到2008年,农村人口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指标,农民健康水平整体提高,形成良性发展。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