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一节工会
基层工会1991年,全县有76个基层工会组织领导进行改选,新增基层工会组织3个,增加会员635名。1992年,全县有20个企业工会实现“四化达标”,并经上级工会组织验收发证。全县各级工会组织提合理化建议4685条,被采纳2123条。1993年,全县共建成“五好”工会小组520个,其中企业单位379个,提合理化建议4895条,被采纳2376条。1994年初,县工会同乡镇企业局联合起草《关于在乡镇企业组建工会组织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乡镇企业组建工会工作领导组,到年底,23个符合条件的乡镇企业建立工会组织。1995年,全县73个国有、集体企业中,有7个企业筹建工会组织。1998年推行依法治会,进行法人资格认证,到年底有35家企业完成法人资格登记工作。2000年,县工会先后在东宝铁厂、一铁厂、中发焦化厂等5个企业建立工会组织,新增会员700余人。2001年,新建乡镇企业联合会3个(翟店镇、稷峰镇、西社镇),新建工会组织51个,发展会员1.1万人,海选工会主席3个。2003年,先后在翟店、西社、稷峰3个镇的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会组织11个,新增会员1800人。2005年,县工会为7个乡、镇及社区和20个县直系统配齐工会主席;分别在建筑业、饮食服务业、大型超市、市场、个体经营户密集地方建立行业工会联合会,组建葡萄、红枣、金刚石、纸箱、建材、外出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落实乡镇专职工会干部(各乡镇企业办主任)待遇,由县工会和财政局给每人每月发放300元。
2006年,新组建基层工会29个,发展会员8000余名,发放会员证1.8万个。
2007年,在全县开展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竞赛活动,经对214个基层工会检查,其中达到合格标准的13个,达到标兵标准的3个。
2008年,组建工会50个,发展会员4000名,并投资6000元为7个乡(镇)和1个社区办制作组织机构、职工之家、七好基层工会、六好乡(镇)街道工会、基层工会基本任务、劳动争议调解基本职责、工会主席职责、会员权利和义务等10种版面,制作7个乡(镇)工会联合会、5个行业工会联合会12块铜牌,均下发基层,使基层工会达到有牌子、有办公室、有机构、有制度、有活动。至年底,县工会下辖8个乡(镇、办)工会联合会、20个县直系统工会,有基层工会组织214个,工会会员26224人。
职工代表会1994年,全县有65个企业按时召开职工代表会,评议企业领导197人。1995年,有66个企业建立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并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或专门小组,建立车间、班组民主管理制度,均按时召开职工代表会,对企业领导进行评议,并进行基层工会换届工作。1996年,各基层工会召开职工代表会,对各企业厂长的业务招待费进行评议,提出意见和建议10余条。
1997年-2008年,全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会均为“活动经常化、机构网络化、工作制度化、程序规范化”,职代会均实施对本企业重大事项的审议建议权、审查同意或否决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和推荐选举权。职代会每年均对本企业的厂长(经理)和其他干部进行年度评议,对厂长(经理)的年度工作报告审议率和对重大决策审定率达100%。
劳动竞赛1992年,县工会在36个企业组织105个项目技术比武,评选出技术能手210个,4人达地级水平,13人达省级水平,2人达国家标准。1993年,组织全县各企业开展“首季开门红”、“双过半”、“创三优、再大干、全年任务提前完”、“百日安全无事故”、“百日生产大会战”、“三多一增”等竞赛活动,促进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1995年,县化肥厂有500人参加的10个项目技术竞赛,有9人被县劳动竞赛委员会命名为各种技术能手;教育系统组织教学能手和幼儿教师基本素质表演竞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县医院组织70余名护士参加护理技能竞赛,有7人获奖。
1998年,县工会组织全县各行各业24名职工参加地区“十大”行业、22个工种的技术比武活动,其中有10名职工进入全区前十名,县公路段的薛占平获全区“筑养路机械”项目比赛金牌。2000年,中共稷山县委颁发《关于在全县厂矿企业中开展“双讲双比、双佳双爱”竞赛活动》的安排意见,并召开大会,要求各厂矿企业建立竞赛活动领导组,根据企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竞赛方案,使全县的劳动竞赛能够有章可循规范运作。2004年,通过劳动竞赛活动,推荐省劳模5名,市劳模16名,县劳模53名。2008年,全县以“创新、创优、创先”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评选出11个班组先进集体,其中2个班组被市工会命名为“运城工人先锋号”,9个班组被县工会命名为“稷山县工人先锋号”。
维护职工权益1996年,县工会受理企业职工43人次来信来访,并对其认真调查处理,维护其合法权益。1998年,为在企业改制中切实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县工会规定:改制方案必须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方可实施;企业新任领导必须在职代会上进行就职演讲,职工信任票达不到三分之二者不能胜任;凡改制的企业,工会主席必须进入董事会,副主席必须进入监事会。到年底,全县有25家企业改制,企业工会主席、副主席均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1999年,县缸套厂经济效益差,拖欠职工42个月工资,县工会与有关单位协调,在企业改制中,一次性补发72名离退休职工离退休费45万余元,并将职工工资全部转到劳动保险所。县制钉厂拖欠职工26个月工资,经县工会多方面协调,一次性将拖欠职工6个月的工资3.5万元发放到职工手中。
2000年,县工会依托法律顾问和聘请律师,协调解决秦家庄镁厂工伤案、志峰纸厂重大事故赔偿案、东宝铁厂煤气中毒案、永东化工厂意外事故赔偿案、翟店液化气爆炸事故处理案、化肥厂煤气泄漏事故案等10余起,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2001年,原县洗煤厂职工段某夫妇被厂工会错误开除,多年未能解决,使其负债累累,县工会行文对其被错误开除予以撤销,经与多方协调,为其女儿免除学费400元,对其应调未调的两级工资予以补调。2003年,原杨赵编制厂18名退休职工,因隶属关系多次变化,企业改制未能涉及,生活无处着落。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后,在县劳动局为其办理养老保险。2006年,举办职工法律维权讲座两期,调解处理案件4起。2007年,为一线农民发放《农民工法律维权手册》2000本,调解处理案件5起。
送温暖工程1994年,县工会贯彻省、地实施“送温暖”工程会议精神,配合县政府给因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因医药费不能及时解决造成看病困难的职工407人,送去救济款和医药费23万余元。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建立劳动市场,使413名失业职工重新就业。1996年,建立特困户档案281卷,贫困户档案247卷,号召职工捐款捐物,使其生活有所保障,并为企业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1998年春节前,对每个特困户发放200元现金和一箱麻花,每个贫困户发放100元现金和一箱麻花。2002年,争取市总工会给40户特困群众子女领取上学、就医优待证;使64名进社保无门、农村分地无份、进低保又不符合政策的“三不管”退休职工享受了低保待遇。2005年,为杨赵村61岁的农民工高秀章讨回拖欠的三个月工资。援助8名特困户子女上了大学。2007年春节前,为250户困难职工、17户困难劳模发放慰问金6.75万元,帮扶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资金49万元。
2008年,县工会给23户困难劳模发放慰问金3.59万元,给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50名农民工每人送去500元。
机构1991年,县总工会办公地址位于县城露天巷,有工作人员13人。2000年迁至大佛路18号。2008年,县工会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教部、经济技术部、民管部、维权部、财务部、女工部、经审办,代辖职工俱乐部,有工作人员13人。
1991年,县工会被地区总工会评为“深化建家”先进单位。1994年12月被山西省总工会授予“先进县工会”。1996年3月被山西省总工会授予“发展工会企业事业先进集体”。
主席:宁波(1991—1998.8)、宁玉发(1998.8—2006.10)、韩吉平(2006.10—)。
第二节共青团团代会议1991年5月4日-5日,共产主义青年团稷山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参会代表265名,代表全县7.4万名共青团员。大会听取和审议通过了杜广法代表共青团稷山县第十届委员会所作的题为《勇于探索,创建辉煌业绩,不懈努力,把青春奉献“八五”》的工作报告。大会向全县共青团员和青年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县共青团员和青年,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响应县委号召,在兴稷富民的进程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稷山县第十一届委员会。
1999年5月28日,共青团稷山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参会代表269名。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张寒梅代表上届团县委作的题为《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团结带领全县团员青年,为实现兴稷富民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团县委。
2003年9月26日,共青团稷山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黄梅芳代表上届团委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三届团县委委员21人,常委4人。
2007年9月29日,共青团稷山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赵鹏代表上届团县委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四届团县委领导班子成员。
青年志愿者活动1991年3月,团县委组织发动全县团员青年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先后有县工商局、县医院、纺织厂、化肥厂、缸套厂等单位上街开展便民服务活动。1993年,全县总结表彰学雷锋模范人物50余名,史永民等3人受到地区表彰。1995年,团县委把3月定为青年志愿者奉献月,并制定活动规划,到1996年底,全县共成立志愿者协会20个,志愿者服务队100个;清河派出所被评为地级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口腔卫校青年医生、省优秀共青团员黄孝文被评为地级青年志愿者称号,团县委副书记姚忠保被授予“山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和“山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9年,在保护母亲河(汾河)活动中,组织5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加治汾突击队,在长达17公里的汾河大坝上,实施“青少年生物绿色工程”。2003年,在全县组织千名青年志愿者在县城和农村开展教育、医疗、卫生、扶贫、科技等主题活动,评选省、市、县级青年文明号10个。2004年,各乡(镇)团委建立乡、村两级植树护绿青年志愿队20个,让青年志愿服务队在植树护绿第一线发挥作用。2006年,组织百余名青年志愿者文艺队到东方铁合金有限公司和大佛路建筑工地、关公大厦工地、108国道工地演出,丰富一线青年职工的文化生活。2008年,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宣传和“保护母亲河”活动。
服务万村活动1991年,团县委在全县开展“青工科技行动”活动,以“爱岗争优,建功成才”为主题,组织青工技术练兵比武和发明展览活动,城关镇东街村团支部获第一名,并赴地区参赛,获第三名。1993年,全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00期(次),培训农村青年5000余人;全县确定青年小康示范村11个,建立各种“青”字号工程100余处(段)。1995年,团县委作为团体会员加入全国青年科技信息网,并确定城关镇下廉村和蔡村乡东蒲村为“服务万村行动”试点村,举办各种形式农科技术培训班200多个,受训青年1万余人,创建“青”字号工程10余处。1996年,县、乡两级团委和40%的农村团支部都建起科技服务协会和技术服务站,组成12支科技服务队,开展服务万村活动,培养中央及省级星火带头人各1名,地级星火带头人2名,县级星火带头人20名。
2000年后,团县委发挥农村青年在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传播和转化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双新”工程,推广玉米新品种20个,引进特种养殖和推广新技术涉及全县各个村庄。2008年,组织团员开展进百村宣讲农业科普知识活动,收听群众达2万余人。
少先队工作1991年,团县委组织县城小学100多个少先队学雷锋小组,千余名少先队员分赴县直机关和主要街道清理环境卫生。1993年,开展“小能手”竞赛活动,马家巷小学马爱霞的小剪纸获地、省奖励后,其作品代表运城地区赴日本参展。有6名教师被评为地区优秀辅导员,3个少先队中队获地区红旗中队称号。1997年,组织少先队情系贫困小伙伴“手拉手”活动,为贫困小伙伴捐赠学习用品2800余件,衣物1000余件,教学器材100件,总价值1.5万余元。2002年,团县委、教育局在稷峰文化广场对优秀辅导员教师和少先队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并举办少年儿童书法、绘画400余幅作品展览,对评选出的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2005年,组织部分少先队辅导员赴省参加全省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县稷王小学少先队大队被团省委授予“红旗大队”。2008年,团县委结合入团入队开展“学团章、唱团(队)歌、知团(队)情”主题活动,对广大团员和少先队员进行团(队)员意识教育。组织少先队代表参观县十大重点工程建设,体验县域经济发展与变化。
希望工程1991年-1996年,团县委发动县直单位团员青年为农村青年捐书万余册,在贫困乡村建成3座城乡手拉手“希望书屋”。组织参加地区“永生杯”希望之光文艺晚会,收到希望工程捐款2万余元。1998年,南方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全县团员青年为灾区交纳特殊团费和捐款1万余元,捐衣物2000余件。2006年,组织市级青年文明号单位开展真情助困爱心活动,每个单位资助一名特困生并结成对子,不定时登门了解情况,解决困难。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全县团员青年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机构共产主义青年团稷山县委员会在县委大楼办公。1991年,有工作人员4人。2008年,团县委内设机构为:办公室、少工委,有工作人员5人。下辖基层团委12个,总支29个,支部441个,团员77540名。
书记:杜广法(1991—1998.6)、张寒梅(1998.6—2002.7)、黄梅芳(2002.7—2006.10)、赵鹏(2006.10—)。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双学双比1991年,县妇女联合会组织全县妇女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双学双比活动,并成立领导组。1993年,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37期,培训妇女1.5万人,使农村16岁-45岁妇女都能掌握1门-2门实用技术,有2000余名妇女成为各类技术员和种植、养殖、加工的能手。1995年,全县树立“双学双比”标兵10个,建立千亩丰产田10个,树立百名女能手,3名省级植棉女状元,受到来县调研工作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的接见。1997年,聘请林业专家和畜牧专家到农村分别进行酸枣接大枣和养鸡常识培训,受训妇女近2000人。2000年,县粮食局宾馆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考察团誉为“晋南名馆”,被省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2003年,请专家、技术员对农村妇女进行科技培训21次,培训妇女2700余人,先后创建了“巾士达科技示范园”、董家庄孙玉珍葡萄示范园和张家庄“妇女万头养猪场”。2008年,在全县农村妇女中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对千名妇女进行电脑科普培训,培养和树立了一批科技致富能手、女经纪人和先进典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妇女儿童权益维护1991年,县妇联与县医院联合对农村已婚妇女进行健康检查和医疗。1992年,与县法院配合审理13起涉及妇女儿童权益案件。1993年,处理8起有关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信访案件。1995年,在全县学习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使广大妇女知法、懂法、用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配合执法部门查处陶梁村的强奸幼女案和丁庄村后娘虐待残害幼女案。1997年,县法院成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法庭。全年受理涉及妇女儿童权益案126件,依法审结109件。1999年,省高院、省妇联领导对县妇联的维权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授予县法院维权厅为“一流维权厅”。2001年,受理案件157件,其中婚姻纠纷89件,赡养抚养12件,其它56件。省高院、省妇联两次在稷山县召开“妇女儿童维权”经验交流现场会。2005年,组织县直机关妇委主任和各乡(镇)妇联主席进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知识考试,平均分数为90.2分。2008年,组织县乡专职妇女干部参加市妇联组织的妇女干部理论培训,并获优秀组织奖。通过学习培训,使全县妇女掌握维权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创建文明家庭1991年,县妇联在全县开展以“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好;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好;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好”为主题的“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当年,全县树立20户五好文明家庭先进典型,有3户获地区“五好文明家庭”奖。1993年,全县评选出“五好文明家庭”33户,受省、地表彰的8户。1997年,全县表彰“五好文明家庭”20户,尊老敬老好儿女16名;有3户“五好文明家庭”受到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表彰,5名尊老敬老好儿女受到地区表彰。2006年,在全县评选出敬老养老好媳妇100名,并从中选出10名有代表性的好媳妇在全县7个乡(镇)作典型报告,引导农村妇女崇尚美德,和睦家庭,团结邻里,争做“思想道德好、勤劳致富好、遵纪守法好、科学教育好、文明生活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民。
2008年,全县评选出省、地五好文明家庭10个,县级五好文明家庭23个,敬老爱幼模范25个。
机构县妇女联合会在县委大楼办公。1991年,有工作人员6人。2008年内设机构有办公室,下辖7个基层妇联,38个妇委会。有工作人员7人。
1992年3月,县妇联被山西省“双学双比”协调领导组授予“国力杯科技项目最佳组织奖”。2002年被山西省妇联授予“双学双比”活动先进集体。2006年被山西省妇联授予“四五”普法先进集体。2007年5月被全国妇联、卫生部授予“妇女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主席:乔福俊(1991—2003)、王亚香(2004—)。
第四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历届会议1991年1月31日,全县召开首届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60名代表参加,推选张大魁为文联主席。
1995年5月召开第二届文联代表大会,推选陈寿昌为文联主席,张大魁为名誉主席。
2000年任泉溪任文联主席,2004年4月栗铁龙主持文联工作,2008年5月郑天虎主持文联工作。
文学刊物1991年,县文联编辑出版《枣花》文学综合性刊物,主要刊登各协会会员的文学、摄影、书法、戏剧等方面作品,免费向全体会员和文学爱好者赠发。1994年,将《枣花》更名为《五谷石》,并革新内容,向省出版社申请刊号,正式出版。同年在县文联的支持下,县农民漫画家王宝珍、胡美俊、吴元主办的漫画小报《枣刺》出版。全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题写报头并写信鼓励。漫画报成为全省首家、全国第二家县级小报,除台湾、香港、西藏外,全国各省市都有订阅。其作品经常在《中国漫画》、《山西日报》、《运城日报》上转载。1997年停刊。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