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一节餐饮业
20世纪90年代初,县境内餐饮业发展比较缓慢,县城仅有几家国营饭店,即:县招待所、县饮食服务业公司所属的人民饭店、南关饭店、西关饭店、小吃部等。各乡镇所在地的饭店,则为供销社所开。上述饭店,大多设施简陋,品种单调,生意一般。1991年,全县从事饮食业者有200户,从业人员500人,年营业额78万元。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餐饮业在全县迅速发展。国有商业饭店加强基础设施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民营饭店适应市场需求,在餐饮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1994年,县饮服公司划分为饮食业和服务业2个公司,南关饭店,人民饭店和小吃部在县城扩街中被拆除,饮食业公司在南街建起1座设施比较完善的云仙饭店;县粮食局也相继创办粮香饭店、稷粮饭庄。2002年以后,粮食局把局机关大院加以改造,分别兴建大红楼餐厅和小红楼餐厅,重新装饰稷粮饭店,增设红楼小吃城,形成餐饮服务集群,以团队优势投入市场竞争。以饭店、餐饮为目标,带动全县餐饮业逐渐从大众化向专业化、精细化、多样化发展。县招待所整体拍卖后,原有的一些厨师纷纷“下海”创办私营饭店,如凯源酒家、康怡大酒楼、鑫源酒家等。还有一些私营业主,从外地聘请名师高手,在县境内创办连锁饭店、酒楼、餐馆,比较有名的有:大胖涮锅城、杨家食府、西安饺子王、阿瓦山寨、兰州拉面馆、羊蝎子饭店、一尊黄牛涮锅城等。有一些饭店虽店面不大,但各具特色,如中餐美味、旺旺饺子馆、大馅饺子馆、净香惠饺子馆、于记饭店、侯记饭店等。截至2008年底,仅县城就有大小饭店、酒楼、快餐店、小吃店达200多家,主要分布于稷峰街东、西段和南关、108国道两侧以及后稷步行街以西。从业人员3000余人,年营业额2000万元以上。
第二节旅馆业1991年,稷山县城的旅馆,仅局限于县招待所和饮食服务公司所属的人民旅社、西关旅社、南关旅社等,另外还有一些私人开的小旅店。全县共有旅馆66家,从业人员210人。1992年以后,县城扩建先后拆除了西关旅社、南关旅社等,服务业公司在人民旅社基础上重新修缮改造,成为商贸宾馆。2002年,县招待所因经营不善整体拍卖后,县粮食局抓住机遇,先后投资兴建粮贸宾馆、稷粮宾馆、小红楼宾馆、金谷宾馆、峨嵋避暑山庄、大红楼宾馆,形成高、中、低档配套,优势互补的服务格局。
2005年,在大红楼宾馆开业一年多的时间内,累计接待宾客16万余人次,总营业额2100万元,实现利润600万元,安置职工就业400余名,成为县粮食局的支柱产业,大红楼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三星级宾馆”称号,被外界誉为“稷山第一楼”,县政府将大红楼命名为“稷山宾馆”。
2008年,县城比较有名的宾馆:稷粮宾馆、金茂大酒店、尧舜宾馆、国税宾馆、华南宾馆、西街宾馆、枫叶宾馆等。还有不少比较小的家庭式旅店,如花园旅馆、钻石旅馆等,就县城而言,大、小宾馆、旅社约有50余家。全县约有旅馆近百家,从业人员约1500人左右。
第三节家政礼仪业家政礼仪服务业在县境内发展起步较晚,至2008年底,家政服务公司有4家,礼仪公司有6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比较有规模的为喜盈盈庆典公司和市政清洁公司,承担着县城范围内婚丧嫁娶庆典服务和家政清洁工作。
市政清洁公司是承揽清洁、疏通、搬家等各项业务的家政服务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公司设家政服务部,年服务量2000余家,安排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就业500余人次。服务项目有:水暖维修、电器安装、房屋修理以及各种零碎杂活及钟点工服务。
喜盈盈庆典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县境内成立最早的一家庆典公司。公司设庆典部、婚庆部和制作部。庆典部拥有100余套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彩虹门、立柱灯笼,全自动豪华礼炮车及皇家礼炮等。婚庆部拥有婚庆布置的高级策划团队,为新郎、新娘的庭院及新房量体裁衣,营造喜庆氛围。制作部拥有等一体的设备及墙体广告刷写团队。先后吸收社会闲散劳力及下岗人员300余人。公司先后承办了“首届稷山红枣节”、“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稷山专场”、“稷山化肥厂30周年厂庆”、“稷山县八大工程剪彩”、“姚奠中先生艺术馆开馆”、“稷山县人民医院院庆60周年”等300余场大型庆典活动,承办了500余户中式、西式等不同风格的婚庆活动,承办了全县10余场集体婚礼和无烟婚礼。
第四节其它服务业洗浴1991年,全县有澡塘8家,从业人员22人。1992年以后,原国营服务业公司所属的2家澡塘,因县城街道拓宽停止营业。但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健康养生理念的增强,洗浴业在县境内逐渐兴起,影响较大的有大红楼洗浴中心、和泰洗浴中心、海世界洗浴中心、小江南浴池、木材浴园、金茂大酒店洗浴中心。县化肥厂洗浴室除为全厂职工服务外,平时也向社会开放。稷山师范、稷山中学周围,也开设了一些澡塘、浴池。一些大的宾馆,也都附设盆浴、淋浴、洗足、按摩等服务项目,为宾客提供方便。温州一些个体经商户,也在县境内开设各种洗浴、按摩店。至2008年底,全县有浴池20家,从业人员近200人。
理发1991年,全县有理发部(店)101个,从业人员171人,其中,在县城的有11家,35人。1992年以后,从事美容美发和理发行业的人员逐渐增多,到2008年全县约有200家,从业人员约1500余人,其中,在县城的美容美发店约50余家,从业人员约200余人。比较有名的有大红楼美容美发中心、新星理发馆等,原饮食服务业公司理发店停业之后,一些职工另选新址,重操旧业,如民根理发店,全胜理发店等。
照相1991年,全县有照相馆26家,从业人员55人。1992年以后,随着数码相机的逐渐普及,人们审美爱美观念的增强,照相摄影业在县境内蓬勃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照相馆和婚纱摄影店、照相彩扩店50余家,从业人员200余人,其中,县城内比较有名的有:稷峰照相馆、兰梦摄像、霞飞婚纱照相、薇薇新娘摄像、东方经典婚纱摄影、宝贝之家摄像、牵手婚纱照相、旭东照相彩扩等,翟店镇有“英姿”照相馆,化峪镇有天马照相馆,西社镇有平稳照相馆等。
修理业修理业主要为修理钟表、自行车、眼镜、伞,修锁配钥匙、修摩托、修电脑等。1991年,全县修理业户有89家,从业人员150余人。2008年,全县修理业户有150多家,从业人员300余人。多为摆摊营业,固定门店较少。
第五节特产名吃特产板枣稷山板枣树的栽植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皮薄、核小、肉厚的特点。为历代皇室“贡品”。板枣含糖量高,并有钾、钠、钙、镁、锰、锌、铁、磷等多种微量矿物质元素。成熟的鲜枣,含糖量达31.33%,每百克含维生素丙为499.7毫克,制干后含糖量高达71.5%,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均较鲜枣有所增长,药用价值极高,对治疗肝炎、降血压、医毒疮、健脑、防癌和健脾强身,具有特殊的效果。
稷山板枣1957年进入国际市场,1961年在全省农博会上摘取116种枣桂冠,1970年参加广交会,并远销北美、日本和东南亚,1982年在全国常州红枣鉴定会上,名列第一,被列为国宴食品,1986年获全国首届农博会最高奖,1994年获全国林博会金奖,1996年获北京全国食博会金奖,1999年获北京国际食博会名牌产品,2000年在山东乐陵全国红枣交易会上获金奖,2003年稷山县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板枣之乡”。2004年11月被全国果菜专家委员会评为“全国红枣产业十强县”。
葡萄稷山葡萄是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早熟品种有京秀、京亚、巨峰等,晚熟品种主要有美国红提、黑提。稷峰镇的荆平村被人们誉为三晋葡萄第一村,全村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3000元,荆平村的夏满仓被人们誉为河东葡萄大王,仅葡萄一项,年收入近5万元。
2001年后,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两红”战略,具有保鲜时间长、耐储存、耐运输等特点的红提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稳步提高。2008年全县葡萄已达5万亩,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大江南北。
苹果全县苹果面积3400公顷,挂果面积3000公顷,年产量约1.3亿公斤。主要分布在清河、蔡村、翟店、太阳等乡镇。稷山苹果具有含糖高、营养全、口感好、色泽艳、品质优等特点,颇受外地客商好评,特别是成为南方两广一带市场上的畅销货。苹果品种主要有:红富士、新红星、秦冠、元帅、嘎啦等。
县境内有果品加工企业数10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胃乐食品有限公司、后稷食品有限公司、蜜林枣业集团等。产品主要有:蜜枣、果汁、果酱、果丹皮、果冻、果糖等系列产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东南亚市场。
桃全县各地均有栽植,总面积约2000公顷,总产量约300万公斤。主要有油桃、毛桃2大类。有曙光、早红珠、秦王桃、大久宝、重阳红等品种。从每年5月上旬开始,一直到12月份,早、中、晚熟品种次第上市,形成常年可供市场销售的鲜桃生产系列,产品销往东南沿海各省市。清河镇栽植700公顷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桃乡”。
桃的营养价值高,每百克果肉,含糖7克-14克,有机酸0.2克-0.9克,蛋白质0.4克-0.8克,脂肪0.1克-0.5克,并含有各种维生素,桃仁中含油45%。
钙果钙果是山西农大杜俊杰教授等一批科技人员,十几年来在全国干旱地区百余种植物中选育出来的。2000年由县巾士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并培育成功。
钙果属一种矮小灌木,株高0.5米-1米,株丛占地0.2平方米-0.5平方米,开白花或粉红花,花期4月下旬-5月初。结核果,形似樱桃,味似李子,酸甜适口,风味独特。
钙果非果树,结果早、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茎叶是牛羊的好饲草,也可起到美化环境,固土保水作用。
柿子主要分布在吕梁山和稷王山下的丘陵地带,当地农民种植历史约有1350多年。柿子加工成柿饼具有含磷、钙、糖的特点,吃起来软甜浓香,味美可口。全县柿子面积约有800公顷,品种有桔蜜柿、艳果红、磨盘柿等,总产量1200万公斤。尤其是引进的日本甜柿子,具有晚熟、糖度较高、商品率高、易贮耐运等特点,备受消费者欢迎。
柿酒县境内柿树集中的乡村大多都以民间作坊形式酿造柿酒。此酒是以柿子为酿酒主要原料,将生、熟柿子捣碎,拌以酒曲,发酵后进行蒸馏而成。柿子酿酒具有不用粮食、度数较低的优点,符合现代酿酒发展方向。
柿酒能活血化淤、止咳,对治疗风湿、老年人腰背酸痛有一定疗效,当地居民大多喜爱饮用。有些企业将柿酒包装上市,销路很好。
辣椒辣椒俗称辣子。其特点是不论油烧的或生的,下锅后自始至终漂浮在上面,辣味浓。辣椒种植在全县比较普遍,品种繁多,产量增加,常年都有人收购运销。
大葱大葱属草本植物,叶子圆筒形,中间空,茎圆柱形,开小白花,种子黑色。稷山大葱与别的大葱的明显区别是,下锅后上浮不下沉。全县各地均有种植。
名吃麻花稷山麻花是山西省传统名优特产。据传,在明末清初由稷山人发明制作的麻花就成为朝廷贡品。原形状为两股面粘扭在一起的。清乾隆年间,翟店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将麻花由2股改成3股,然后拧拢香油炸制,呈金黄色细丝花纹状。稷山麻花主料选用晋南优质面粉,辅以食盐、糖、芝麻、鸡蛋等。和好面团经过发酵后,通过手搓、拉条、合成等工艺。再用精选卫生油炸制而成,其色黄、味香。食用时酥脆适口、油而不腻、回味无穷,令人百食不厌。畅销北京、黑龙江、太原、西安、深圳等10余个省市,颇受广大顾客欢迎。
稷山麻花最著名的要数邓氏麻花和赵氏四味坊麻花。邓氏麻花作为三代祖传的“老字号”,继承原有特色,结合现代新料质,配以精美包装,其名声远播,成为家庭消费及馈赠亲友之佳品。其主要产品有:大麻花、大油酥麻花、小油酥麻花、巧克力麻花、五香麻花、怪味麻花等10余个品种。邓氏麻花不仅品种多、而且销量逐年递增,由1988年的1万余根增加到2008年的1万余箱。作为稷山“老字号”的邓氏麻花,1991年在运城地区关公庙会上获“河东名吃”美称。2002年10月在运城市第二届农展会上又获殊荣。2002年11月,运城电视台对邓氏麻花作了专题报道。同年,作为邓氏麻花的传人——邓仁发被县劳动竞赛委员会、县总工会评为“劳动模范”。
赵氏四味坊麻花,是清道光年间稷山勋重村人赵泰来首创,历经六代传人,沿袭180余年,1992年由赵氏后人创办的稷山县飞凯达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四味坊麻花分大、中、小三种类型,产品口味分为五谷香、夹心甜、到口酥、家常脆等系列,产品包装分为大众型、精品型、袖珍型,或口味融为一体,或分味单装,四味坊麻花最基本特征是形状精细、小巧匀称,观感色泽金黄,口感香甜酥脆,成为人们喜爱的馈赠礼品和休闲食品。产品自2005年后,连续四届获运城市农展会名优展品奖。赵氏四味坊麻花,2007年被批准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申报“中华老字号”。
饼子稷山饼子为传统风味面食,早在明朝就已出名。饼子的形状有半圆形葱花饼、圆形油酥饼或麻辣饼及三角形油酥饼3种类型。它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其和面、起面、上油、用料都有严格讲究,注重操作中的每个细小环节。特别是在用火方面,选择火温烈、热值高的焦炭作燃料。稷山饼子色泽黄亮,层次分明,吃起来酥、脆味皆有。随时代发展,稷山饼子在做法上既保留有传统特色风味又不断开发,如从油心变成油酥,从油酥再增加夹肉、夹蛋、夹青菜等花样,适合各类型顾客的需求。
翟店任保炅饼子在稷山颇有名气。其形状多以圆饼和半圆饼为主,尤其半圆饼子味正、脆香、色泽焦黄厚膨、外脆内嫩、后味特别香。1996年10月任保炅在县城稷王南路新开饼子店,经常供不应求。
稷山饼子已逐步形成一个产业,在全国各地制作饼子的有数千人之多,其中,蔡村乡南埝村就有200多人在北京、河南等地经营,每年收入200万元左右。人称该村为“打饼村”。清河镇三交村常年也有200多人出外经营。
小磨香油小磨香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佐料,主要用优质的黑白芝麻精制而成。稷山“郝记”牌香油在当地最为驰名。采用百年家传工艺,结合现代科技,引进先进设备精选原料,既保持了其天然香味,又含有多种营养成分。“郝记”牌香油色泽金黄、清香味浓。经国家工商局登记注册,产品均符合国家GB8233-87标准,该厂多次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以及“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其郝记小磨香油被人们誉为“一滴油香透三百年”。
猪卷子猪卷子主要采用猪的心、肝、肺、大肠、花油做原料,用猪小肠包卷成圆柱形,长约15厘米左右,粗约8厘米,下锅加水,并添加花椒、大料、桂皮、生姜、小茴香等10多种调料煮制而成。这一传统食品已有300多年历史。现在稷山的猪卷子以翟店“春娃卷子”最为有名。1984年翟店镇任春娃开始大量生产的“春娃卷子”,制作工艺和特点主要是干净卫生、色泽鲜艳、工序严谨、配料讲究、香味可口、肥而不腻、营养丰富,以其为主料,可制作38道菜肴。产品销往太原、侯马、西安等地。
酿菜稷山酿菜是中、高档宴席中的一道素食菜,据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晋南各县,惟有稷山宴席上有这道菜。其形似切好的灌肠片,具有汤清、色鲜、味深不腻的特点。酿菜种类很多,可以酿木耳、酿广米、酿海参等。名称不一,作法一样。以酿木耳为例:主料有木耳、鸡胸肉、鸡蛋清。配料有蛋饼、菠菜梗、姜汁、料酒、猪油等。制作方法:将木耳发好,除去老根,将鸡胸肉砸成细泥状,再加入配料和鸡肉汤,搅至白糊状成为“酿子”,用蛋清和猪油摊成薄薄的鸡蛋饼作色皮,然后将酿子和木耳放在鸡蛋饼上卷成圆柱状,蒸熟,待冷后切成片块放入碗内。最后调制清汤时放人盐、酱油、葱、姜汁及菠菜梗,锅开后,冲入酿木耳中即可。
拔丝枣泥丸子拔丝枣泥丸子是以稷山板枣为主料,以核桃仁、冰糖、鸡蛋、白糖等为配料制作而成。是县城“来喜饭店”的经理宋来喜自创的,并屡次获奖。具有色泽金黄、金丝成网、香甜可口等特点,是一道开胃甜菜,老少皆宜。
带把肘子带把肘子是以猪后肘为主料,以香菇、蒜、葱、姜、白糖等为副料制作而成。特点是:色黄亮、肥而不腻,软而香。制作方法是先将猪后肘刮洗干净,糖色抹上,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装入大碗内,再加调料蒸2小时-3小时后取出。后把蒸好的肘子反扣盘中,用副料扮汤浇在肘子上即成。全县各大酒楼、饭店均有此菜,当地人们婚丧嫁娶宴席上以其为主。
鸡蛋饼鸡蛋饼始于清朝年间,为县城北关王氏家中所创。其特点是色泽金黄,软香可口,油而不腻,是老年人喜欢的风味小吃。主料为面粉,辅料为鸡蛋、葱、调料面、香油等。制作方法是将面粉和匀,加入调料,擀成小饼烙于鏊中。盖上鏊盖片刻,待一面制好后,将拌好的蛋稀摊于鏊上与饼粘结,稍煎即成。
羊杂拉羊杂拉原料为羊下水1副,加食盐、辣椒面、花椒、大料、生姜、香菜等。制作方法是将羊下水洗干净,连同羊骨架一同下锅煮熟,至羊汤发白。将羊杂碎切好,吃1碗烩1碗。其汤的特点是保持羊下水原汁原味,鲜而不膻、佐食开胃、活血祛寒、营养丰富,是备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一道菜肴。
羊肉烩豆腐羊肉烩豆腐主料为羊肉、豆腐。调料为羊油、食盐、当归、辣椒面、香菜。制作方法是将羊肉切成0.3公分的方块,在锅内炖熟,再加入各种调料和豆腐烩在一起。一般10块羊肉,1块豆腐或5块羊肉,半块豆腐。烩好后加入辣椒油,放上香菜即可食用。特点是羊肉膻香与豆腐鲜嫩结为一体,入口即酥,满口溢香,祛寒暖胃,老少皆宜,1993年曾获运城地区“关公庙会”名吃奖。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