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稷山县志(1991-2008) > 第一章 工业企业

第一章 工业企业

作者:《稷山县志》纂委员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稷山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私营手工业起始于清宣统年间(1909年-1911年)的杨赵三盛炉院,以铸犁铧等产品为主。民国18年(1929年)办起同泰铁工厂,专制铁水车,后改名为仁义炉院。民国32年(1943年)冉生甫在蔡村办起翻沙炉院,后移至翟店,改名为恒生铁工厂。1955年全县有私营工业6家,从业人员98人,全部资金8.77万元。1956年公私合营后,私营工业被集体工业、国营工业所取代。至1978年底,全县仅有工业企业62家、产值2408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得以较快发展。1991年工业总产值为1.44亿元,是1978年的5.98倍。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全县掀起工业发展新高潮,同时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实行破产、租赁、兼并、重组等政策进行全面改制,形成了国有、集体、私营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股份制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私营企业比重加大,到199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37亿元,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0.8%。

进入21世纪后,个体私营工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支柱,涌现出东方、丰喜、永恒、秦晋、永祥、永东等10家年纳税上千万元的优势企业。一个以镁铁冶炼、焦化建材、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造纸包装为主体的五大新型工业基地渐具规模。至2008年底,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2.93亿元,实现增加值1.9亿元。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3.73亿元,实现增加值15.77亿元。

第一节国有工业企业1991年,全县有国有工业企业17家(炼铁厂、纺织厂、焦化厂、缸套厂、造纸厂、化肥厂等),从业人员2403人,产值9076万元。1998年,县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工业生产步入正轨。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8亿元,完成销售收入1.05亿元,实现利税90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3万元/人。

第二节集体工业企业二轻企业1991年,属二轻系统管辖的企业有:县服装厂、木器厂、印刷厂、汽修厂、综合厂、经理部、水暖器材厂、五金厂、铸造厂、阀门厂、水泵厂、煤矿电机厂。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10.8万元。1992年,县二轻经理部与香港展浩国际有限公司联合投资300万元兴办“山西太平洋天然果品有限公司”,生产太平洋系列果茶饮料。工艺厂开发“参芪红枣”系列新产品。全年二轻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54.4万元。1993年-1994年,二轻系统5大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开发新产品10余种。工业总产值分别完成1817万元和2000万元。

1996年,二轻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21万元。

1998年-1999年,二轻工业总产值下降,分别完成2772万元和1782万元。

2000年后,得利思富红枣公司、印刷厂等一批二轻企业相继实施破产或改制后,二轻工业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

乡镇企业1991年,全县乡镇企业(含乡、村、联、个体4个层次)5280个,总产值完成2.13亿元,实现利润3153万元,上缴税金453万元。1992年,新建企业40个,技术改造项目15个,总投资1600余万元。乡镇企业中6种产品获省乡镇企业优质产品称号;开发新产品120种,创汇1000万美元;共引进资金1340万元,引进各类技术人才60名,先进技术项目19项。总产值完成3.49亿元,其中,乡办工业总产值完成2.39亿元。翟店镇跨入亿元乡镇行列,总产值完成1.01亿元。城关、西社超额完成5000万元产值任务。1993年,在乡镇企业中,加快推进股份制进程,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108个,其中:乡办8个、村办23个、其它77个。乡镇企业发展到9119个,总产值完成6.01亿元。

1994年,乡镇各类工业小区初具规模。西社煤焦区有大、小焦化厂60个,其中,千万元产值企业3个,铁路专用站台1个,从业人员8000余人,产值6500万元,成为县境内煤焦冶炼中心。翟店服装工业区有各种类型的企业3067个,从业人员5160人,总产值达7948.5万元。城关红枣加工区,蜜枣加工多达501户,产量908万公斤,产值6021万元;路村矿产工业区已建成焦厂、铁厂、炼油厂、石英石厂、耐火材料厂等61个。

1995年-1996年,全县实施龙头企业发展战略。以恒泰焦铁实业公司为龙头组建西社煤焦集团,以华丽服装厂为龙头带动翟店服装业规模发展,对城关红枣产品加工区进行整合,对路村矿产区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客商投资。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累计完成10.38亿元和13.1亿元。

1997年-1998年,乡镇企业在改革中发展,呈现出5大特点:优势企业集团化。相继组建西社煤焦冶炼集团、翟店服装加工集团、密林红枣加工集团、清河地方产品开发公司、蔡村纸业集团、太阳农工贸集团;集体企业股份化。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对148家企业进行改制,改制面达100%;结构调整趋优化。对328家不同类型的小焦厂、小铁厂、小纸厂、小油厂、小水泥厂进行关停,引导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农副产品加工系列化。下迪乡以养鸡为先导、相继建立美味食品厂、饲料加工厂和颗粒性肥料厂。胃乐食品厂可生产30余种系列产品;龙头企业管理动态化。对全县8家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逐月上报生产营销情况,进行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严格执行考核标准。1998年8家龙头企业共完成总产值1.85万元,上缴税金1007万元。至年底,乡镇企业个数1760家,从业人员4.02万人,产值16.24亿元。

2000年,按照“高扬龙头、重点发展”的工作思路,对全县60家龙头企业在管理、资金、服务等方面实施倾斜政策,累计用于龙头企业技改扩建项目资金达3980万元,新上技改项目28个,推动乡镇企业发展,上缴税金总额达1478万元,占全县乡镇企业上缴税金总额的78%。2001年,全县乡镇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75亿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4.6万人。

第三节民营企业2000年后,县民营企业蓬勃发展。2002年,全县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5家,工业总产值6.29亿元,工业增加值2.02亿元。2005年,全县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8家,工业总产值22.24亿元。

2007年,全县有30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工业企业总产值36.78亿元,增加值13.74亿元。

2008年,全县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30家,其中:股份合作企业2家,股份有限公司1家,独资企业2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3.73亿元,增加值15.77亿元。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