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2.在生产过程中,制订科学详细的操作规程,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加工温度、时间、混合顺序、配伍禁忌、包装方式等),配合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减少微量金属元素的用量,减少催化作用,保证生产出稳定、优质产品。
3.产品产出和原料购进后,合理使用抗氧化剂,防止油脂氧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POV值低、中或高,而TBA值低的饲料其氧化处于引发阶段,可以添加抗氧化剂,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对于单一原料可以添加适量单一抗氧化剂或复合抗氧化剂,添加复合抗氧化剂量小且效果好,添加后可以保持产品质量。
五、饲料贮藏与保管饲料保管不善,极易吸湿发霉或生虫。饲料发霉,饲用价值不但降低,而且极易发生饲料中毒,从而造成畜禽发病或死亡。饲料贮存过久,虽然不霉变也会因脂肪变质而使营养成分降低,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也易氧化而降低效力,所以一次购进饲料不宜过多;要注意避光、通风透气和防潮,以免霉变;还要加强库存饲料的管理,防止生虫或被老鼠偷食,以便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一)常见饲料贮用注意的问题1.一些饲料保存时间过长易腐败变质,应提前做好预防米糠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而腐败,宜新鲜使用。
玉米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加工成粉状后,易腐败变质,不能长久贮存。要想长期保存,应尽量以原粮的形式贮藏。
花生饼、蚕蛹、肉粉、肉骨粉、鱼粉等蛋白质饲料,因含有较多的脂肪,夏秋季节易腐败变质,也不耐贮藏,必须新鲜使用。尤其是花生饼最容易寄生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既能危害动物,又会通过畜产品如牛乳影响人类的健康,有诱发癌症的危险。蚕蛹、肉粉、肉骨粉、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如果保存不当,极易被肉毒梭菌和沙门氏菌污染,动物采食后会引起细菌毒素中毒。
豆腐渣、粉渣含水量很大,在夏、秋季容易发酵变质,须新鲜使用;要想延长保存时间,应将其晒干后贮藏。另外,豆腐渣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可产生致甲状腺肿的物质、皂素和血凝集素等不良物质,影响其适口性和消化率,不宜生用,必须煮熟后饲喂。
2.一些饲料贮藏后会产生有毒物质,饲喂时必须慎重处理马铃薯(土豆)保存不当会发芽,在其青绿色的皮上、芽眼和芽苗中,都含有较多的龙葵素。这是一种有毒物质,能引起家畜胃肠炎。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将青皮削掉,将芽苗和发绿的芽眼挖掉。将马铃薯蒸煮可以降低其毒性,但蒸煮后的残液应该倒掉。
甘薯(地瓜)保存不好会腐烂。一般情况下,因气温过低造成腐烂的可以继续使用。因气温过高而造成腐烂的,常发苦、发涩,不宜再作饲料使用。对因染有黑斑病而造成腐烂的甘薯,应坚决剔除,否则饲喂后会引起动物中毒。
甜菜叶、白菜等饲料,若堆积保存时间过长、方法不当,其中的硝酸盐会转变为亚硝酸盐,动物采食后会因亚硝酸盐中毒而致死。因此,这类饲料不宜大垛长时间堆积保存,饲喂时用量不宜太多。
三叶草、南瓜秧因保存不当发生霉变或因霜冻枯萎后,其中的氰苷配糖体会转化为有较强毒性的氢氰酸,造成严重毒害。因此,这类饲料也应妥善保存。
阴雨季节,青干草常常因寄生曲霉菌而发霉变质,动物采食时,会因吸入霉菌孢子而致曲霉菌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在阴雨季节来临之前,要注意翻晒草料、清理料仓,不得使用寄生霉菌的草料。
3.一些饲料贮藏后营养成分丧失、适口性变差,应注意调控因为稳定性不好,大部分饲料在经过长时间的保存后,都会丧失一部分维生素,因此,饲料保存时间不要太长。同样的道理,一些饲料添加剂也不能长期保存,如在25℃环境中保存2年,维生素B6添加剂会丧失10%,维生素B12添加剂会丧失5%;在35℃环境中保存2年,维生素B6添加剂会丧失25%,维生素B12添加剂会丧失60%。所以,这些饲料添加剂要尽量现购现用。
萝卜保存到春季,会因水分丧失或抽薹而空心,适口性变差。因此,春季要加大保存场所的湿度,对已空心的萝卜要切细后饲喂。
(二)饲料的贮藏方法主要有缺氧贮藏,干燥贮藏,通风贮藏,低温贮藏和化学贮藏。
1.缺氧贮藏饲料在密封条件下,由于机械脱氧或生物呼吸脱氧的结果,造成一定的缺氧状态,并伴随着二氧化碳的积累或其他气体(如氧气)置换,从而降低饲料生理活动,抑制微生物和害虫的生长,延缓了品质的劣变,保证了饲料质量的稳定性。
这种贮藏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防治贮藏饲料中的害虫。研究表明,当氧气浓度降低2%左右或二氧化碳增高到40%~50%时,害虫很快因窒息而死亡。
有防霉制热作用。大多数霉菌都是好氧菌,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即使是耐低氧的霉菌,缺氧时生长也微弱。密封不仅可以防湿防潮,而且防治了料堆外部微生物的扩大污染。
有利于提高品质及贮藏安全,保障饲料卫生,并降低保管费用,减轻劳动强度,而且方法简便。
2.干燥贮藏水分是饲料进行生理活动时酶促反应的必要条件。随着水分含量的提高,温度的上升,呼吸作用加强。同时水分也是各种微生物和害虫生存的条件之一。因此,降低贮藏饲料的水分含量,就能提高质量的稳定性。
干燥贮藏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贮藏的饲料要干燥;另一方面贮藏的仓库也要干燥。这样,才能实现贮藏期内饲料干燥。一般来讲,谷物饲料含水量在14%以下,温度不高于30℃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可以较长期贮存;当水分含量超过17%时,尽管温度较低,也容易霉变。粉状饲料吸附水分的能力较强,贮存时要求安全含水量较低,仓库比较干燥。脂肪含量高的油饼、米糠类,要求安全水分界限也较低。
3.通风贮藏通风贮藏是以饲料具有空气渗透性和料堆空隙性为基础,将干燥低温的空气通过料堆使其降低料温,散发水分,以利于安全贮藏。这种贮藏与空气湿度密切相关,如空气所含水风大于贮藏饲料所含水分,则贮藏会吸湿而不利于贮藏。反之,则散失水分利于贮藏。此外,通风贮藏的效果还与饲料空隙度,吸附性有关。
通风方法有两种:常见的一种是自然通风,这种方法经济有效,简便易行,但空气交换率小,且受温度和风压的限制;另一种是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机动性强,效果好,但要消耗一定能源。
4.低温贮藏低温贮藏是将冷却后的饲料采取密闭保冷的方法,使饲料长期处于低温状况,减弱饲料的生理变化,防止虫、霉危害,保证贮藏品质,达到安全贮藏的一项较好的贮藏措施。
低温可使籽实饲料处于休眠状态,呼吸作用很弱。粉状饲料虽没有呼吸作用,但低温大大限制了微生物和害虫的活动。当含水量较高时,低温对部分种子发芽有一定影响,但对饲料营养价值无不良影响。低温方法有人工降温和自然降温两种。但要注意保温装置。
5.化学贮藏化学贮藏是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化学药品,以防治饲料的虫害、霉变和氧化酸败等。
(1)化学防治害虫。为防止昆虫和螨类对谷物类饲料原料的侵染,常需用熏蒸剂、灭菌剂对其进行化学处理。尤其是熏蒸剂应用效果较好。对谷物类饲料原料进行化学处理,要特别注意农药残留量,应符合饲料(或粮食)卫生标准要求。
(2)防霉剂。在饲料中加入化学药品抑制或杀死微生物来达到安全贮藏。在配合饲料中常用的有丙酸钙(2千克/吨)、丙酸钠(1千克/吨)等。
(3)抗氧化剂。有些饲料中有较多的脂肪,容易自动氧化分解。一方面产生异味变质,一方面破坏了溶解于脂肪中的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从而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为了防止脂肪氧化,常在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
①天然抗氧化剂有丁香、花椒、茴香等。这些天然抗氧化剂使用安全,没有副作用。
②合成抗氧化剂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如乙氧化喹啉,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没食子酸丙酯以及抗坏血酸等。一般认为乙氧基喹啉的抗氧化剂效果高于BHA,BHT。
(4)药剂。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严格按照国家或行业规范以及使用说明书操作。
(三)玉米贮藏方法玉米称为饲料之王,是主要的能量饲料,也是配合饲料中的主要原料。
1.贮藏特性玉米的胚部所占比例较大,占整粒重量的10%~14%,占整粒体积的30%~35%,但体疏松,上部无透水不良的糊粉层。因此在相对条件下,玉米比其他谷类籽实饲料呼吸作用强。玉米胚部含脂肪高达35%左右,占整粒玉米所含脂肪总量的70%以上。因此,在温度高,湿度大的情况下,脂肪易氧化,这时胚部酸度增加,容易变质。
玉米水分在14%~40%范围内,水分愈高,呼吸作用愈强,微生物和害虫繁殖加快。当玉米水分低于14%,料温不超过25℃,或水分在13%以内而温度不超过30℃时,可以安全过夏。
2.玉米的霉变玉米的霉变与含水量和温度密切相关。当玉米含水量达到14.3%时,曲霉(如黄曲霉)即可生长,含水量达15.6%~20.8%时,青霉可生长。玉米的霉变过程是:开始籽粒表面发生湿润(俗称“出汗”),接着胚部菌丝体成绿色(俗称“点翠”)、灰色,最后呈黑色,霉味增加,带有辛辣味,再继续霉烂,则丧失使用价值。一般籽粒表面湿润到胚部出现菌丝需3~4天,此期发现及时,立即处理,还可以挽救。否则再经几天就达到发热严重阶段而失去饲用价值。
3.玉米害虫常见害虫有米象、麦蛾、锯谷盗、印度谷蛾以及地中海螟蛾等,最严重的是米象以及蛾类害虫。对玉米害虫可采用溜筛除虫,用0.5~0.6厘米的单层溜筛,60°的料面,除虫效果可达97.8%。其次,用低温贮藏或氧化等都能有效防治。
4.贮藏方法主要是散装贮藏,一般立简仓都是散装。立简仓贮藏时间不长,玉米厚度高达十几米。因此,水分应控制在14%以下,可以入低温库贮藏或通风贮藏。
5.玉米粉的贮藏玉米粉空隙小,通气性差,导热性不良,粉碎后温度较高(一般为30℃~50℃),很难贮藏。如含水量稍高时则易结块,生霉,变苦。因此,刚粉碎的玉米粉立即通风降温。饲料厂通常采用的是籽实贮藏,现配料现粉碎。其他谷类籽实饲料与玉米贮藏相仿。
(四)饼粕贮藏方法1.贮藏特性饼粕包括大豆饼粕、棉籽饼粕、亚麻仁饼等。这类饲料含蛋白质,但由于本身缺乏细胞膜的保护,很容易感染虫、菌。如果水分超过标准,相对湿度在75%以上,则易发生霉变。害虫主要是锯谷盗和蛾类等。此外,热榨饼还容易自燃。如果油籽粕水分低于5%,在运输或日光照射下,达到一定温度时也容易自燃。
2.贮藏方法仓库要特别注意防虫、防潮、防霉。入库前,可用国家允许使用的防虫剂灭虫。仓库铺垫也要切实做好,最好用糠做垫底材料。垫糠要干燥压实。厚度不少于20厘米。同时要严格控制水分,最好在5%左右。棉、菜籽粕含有毒素,可脱毒之后再贮藏。
(五)麸皮米糠贮藏方法1.麸皮贮藏麸皮破碎疏松,空隙度比较大,吸湿性强,含脂高达5%。因此很容易酸败或生虫,霉变,特别是夏季高温潮湿,更易霉变。新出机的麸皮温度一般能达到30℃,贮藏前要把温度降低10℃~15℃才能入库。在贮藏期要勤检查,防止结露、发霉、生虫,防止吸湿。一般贮藏期不宜超过3个月。贮藏在4个月以上酸败就会加快。
2.米糠贮藏米糠中脂肪含量高,导热不良,吸湿性强,极易发热酸败。贮藏米糠时应避免踩压。入库的米糠要及时检查,勤翻勤倒,注意通风降温。米糠贮藏时其稳定性比麸皮还差,不宜长期贮藏,要及时推陈贮新,避免损失。
(六)维生素及其他添加剂原料贮藏维生素和其他有关添加剂原料是生产配合饲料的重要原料,虽然用量不多,作用却不小。这部分原料特性各异,一般要求低温、干燥、阴暗的环境,应根据各自的特性分别保管。
(七)配合饲料贮藏方法配合饲料的种类很多,但其内容物不一样,因此贮藏特性也各不相同。料型不同(颗粒料、粉料),贮藏特点也有差异。配合饲料在贮藏期间因水分、温度、湿度、虫害、鼠害、微生物等因素而受损,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其危害。
配合饲料的水分一般要求在12%以下。配合饲料在贮藏期间必须保持干燥,包装要用双层袋,内用不透气的塑料袋,外用纺织袋包装。贮藏仓库应干燥,通风。仓内地面要铺垫防潮物,一般在地面上铺一层经过清洁消毒的稻壳、麦麸或秸秆,再在上面铺上草席或竹席,即可堆放配合饲料。
为避免虫害和鼠害,在贮藏饲料前,应彻底清除仓库内壁、夹缝及死角,堵塞漏洞,并进行密封熏蒸处理,以减少虫害和鼠害。
温度对贮藏饲料的影响较大,温度低于10℃时,霉菌生长缓慢,高于30℃则生长迅速,使饲料质量迅速变坏;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在温度高、湿度大的情况下,也容易氧化变质。因此配合饲料应贮于低温通风处。仓库应具有防热性能,防止日光辐射热的透入,仓顶要加隔热层;墙壁涂成白色,以减少吸热;仓库周围可种树遮阴,以避日光照射,缩短日晒时间。
1.颗粒饲料的贮藏特性全价颗粒饲料是用蒸汽调制或加水挤压而成,大部分微生物和害虫被杀死,且间隙大,含水量低,只要防潮、通风、避光贮藏,短期内不会霉变,维生素破坏也较少。
2.粉状饲料的贮藏粉状饲料大部分是谷类,表面积大,孔隙度小,导热性差,容易吸湿发霉。脂肪和维生素接触空气多,易被氧化和破坏,故不宜久存。维生素之间,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配合方法不同,其损失情况也有所不同。此外,光照也是造成维生素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粉状饲料不宜久放,应尽快使用。一般厂内存放时间不超过1个月。全价粉状饲料表面积大,孔隙小,导热性差,容易返潮。
3.浓缩饲料的贮藏浓缩饲料含蛋白质丰富,含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其导热性差,易吸湿,微生物和害虫容易繁殖,维生素也易损失。贮藏时应在其中加入防霉剂和抗氧化剂,一般贮藏3~4周。
添加剂一般要求在低湿、干燥、避光处贮藏。包装后要密封。许多矿物盐能促使维生素分解,因此矿物质添加剂不宜和维生素添加剂混在一起贮存。添加剂预混料为避免氧化降低效价,应加入抗氧化剂。贮存时间直接影响添加剂的效价,某些维生素添加剂每月损失量就有5%~10%,因此应做到快产、快销、快用,切忌长期贮存。
六、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处理实用技术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给畜产品安全造成的隐患,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以某种单一化合物或多种化合物存在于饲料中,在动物体内,这些有毒成分可能转化为具有更大活性和毒性的物质,从而起到毒性作用或致癌、致畸作用。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不仅会引起畜禽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而且还会在体内蓄积和残留,并通过食物链传给人,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和不应有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1.饲料中有毒有害元素的控制铅:控制原料中铅的含量,特别是高铅地区的饲料或高含铅饲料,是减少配合饲料中铅含量的有效方法。
砷:严格控制原料中的砷含量;根据砷与其他元素和基因的作用,减少以氧化砷形成的砷,阻碍砷的吸收,增加其排泄过程。
硒:在饲料中添加抗环血酸以及高蛋白可促进硒在动物体内的代谢。
氟:对于高氟含量的饲料,应根据其含氟量的程度,限制磷酸盐、骨粉在日粮中的比例。
2.饲料中有毒有害化合物的控制(1)亚硝酸盐①注意青绿饲料的调制、饲喂及贮存方法。叶菜类青绿饲料宜新鲜生喂,如要熟喂,宜大火快煮,凉后即喂,不要小火焖煮。饲料存放地点应干燥、阴凉和通风,并应薄层摊开,不要长期堆放。如已腐烂,应禁止饲用。
②反刍动物在采食硝酸盐含量高的青绿饲料时,要喂给适量富含糖的饲料,可减少亚硝酸盐的吸收。
(2)氰化物。根据饲料中氰苷的含量变化及动物的敏感性合理地利用含氰苷饲料。
①掌握植物生育期中有毒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加以合理利用。例如,高粱、玉米的幼嫩茎叶及再生苗不能饲用,应在抽穗时加以利用,并调制成青贮料或干草后饲用。
②对于木薯、亚麻籽等在配合日粮中使用的含氰苷原料,则应根据其中氰苷的含量及动物的最高允许量,限量使用。
③饲料中氰苷可溶于水,经酶或稀酸水解为氰氢酸,沸点只有26℃,加热易挥发。因此,去毒处理一般采用水浸泡,加热蒸馏法。
(3)草酸及草酸盐①不喂早期或幼嫩新鲜的植物,而饲喂成熟期的饲草。
②马属动物少喂或不喂草酸盐含量高的牧草。
(4)组胺。组胺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饲料中,且微生物侵害的饲料更易产生组胺。由于组胺性质稳定,因此控制饲料中组胺的危害,关键是防止组胺的产生。
①在肉骨或鱼粉等动物性饲料生产前,应加强对鲜原料的控制,因为这是最易增加饲料中组胺的环节。因此,对鲜鱼肉尽快地处理加工,保存时应有低温条件。
②对动物性饲料应控制其含水量不超过12%,防止微生物的孳生。
3.饲料中特征性有害物的控制(1)棉籽饼中的有毒成分控制。棉籽饼粕中主要对动物有毒的物质为棉酚、棉酚紫、棉酚青色素和棉绿素等。其中以棉酚的含量相对较高,而且毒性较大,其他毒色素均是棉酚的衍生物。
①控制添加量。根据棉籽饼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和饲喂对象,控制配合料中棉籽饼的添加量。为了防止中毒,饲料中添加量不要超过15%。奶牛每天喂量不超过1.5千克。种畜、幼畜和孕畜不要饲喂棉籽饼。
②硫酸亚铁脱毒法。用0.1%硫酸亚铁水溶液将棉籽饼浸泡24小时,用清水冲洗后,拌入饲料中。
③生石灰水脱毒法。用2%~3%生石灰水将棉籽饼浸泡24小时,然后滤出其中水分,并用清水冲洗掉石灰水,即可将脱毒棉籽饼拌入饲料中或晒干备用。
④煮沸法。将棉籽饼加入水中煮沸1~2小时。如果同时加入10%~15%麸皮或面粉同煮,效果更好。
⑤蒸汽去毒法。将棉籽饼加水拌湿,用蒸汽蒸1小时。
⑥干热去毒法。将棉籽饼置入锅内炒1~2小时。
(2)菜籽饼粕中有毒成分控制。主要是硫葡萄糖苷及其降解产物异硫酸盐、恶唑烷硫酮、氰、芥子碱、植酸、单宁等。
①根据菜籽粕中毒素的含量和饲喂对象及产品的敏感性,控制配合饲料中菜籽饼粕的用量。
②菜籽饼去毒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水浸煮消毒法。用热水将粉碎的菜籽饼浸泡12~24小时,然后滤出其中水分,再加水煮沸1~2小时,边煮边搅拌,让毒素蒸发。
氨水或碱处理法。每100份菜籽饼用浓氨水(含氨28%)5份或用纯碱粉3.5份,用适量清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在粉碎的菜籽饼粉中,用塑料纸覆盖堆放3~5小时后,再置于笼中蒸40~50分钟,既可直接拌料喂牛,也可将其晒干或炒干后贮存备用。
坑埋脱毒法。将菜籽饼埋入容积约一立方米的土坑内,两个月后,菜籽饼中大部分有毒物质可以脱毒。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