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分享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我们赞赏愿意分享的孩子,夸奖他们的慷慨、大方和友善。
独乐不如与众同乐。
巴金曾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所谓分享,就是把自己喜欢的、热爱的东西分给他人,与他人一起享受。这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含义。
有孩子的妈妈应该都在幼儿园里目睹过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个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的小朋友;有些孩子往往毫不客气地拆掉伙伴搭建的积木,按自己的意愿重新搭建,无视别人的劳动成果。
不要以为这只是孩子单纯的一时生气,这是孩子自我中心的外在表现。由于孩子是家庭中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的行为。
有一次,在课间休息时,同学中有个小朋友带了一个非常好玩的玩具——光头强伐木用的“电锯”,明明见了很喜欢,其他的小朋友也都很想玩,但那个小同学宁宁怕自己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弄坏,不愿借给他们,孩子们都很失望。
这时我看见了这个情况,于是就当着孩子们的面拿过“电锯”,对宁宁说:“这个‘电锯’现在是我的了,如果你想玩,该怎么办?”
“向你借啊!”宁宁毫不犹豫地回答。
“可是,我怕你会弄坏它,所以我不会借给你,你心里怎么想呢?”我还假装出一副担心的样子。
宁宁见状想了想说:“我会很难过。”
“那你们大家呢?”
“我们也会很难过……”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嚷起来。
“宁宁,你看,同学们现在心里都和你一样会难过,你知道为什么吗?”
宁宁不说话了,他拿过“电锯”塞到小朋友的手中,大伙儿高兴地和他一起玩了起来。
孩子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了三种心情:体验到了羡慕时的迫不及待、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感,从而摆脱了自我这一中心,提高了与人分享意识的水平。
分享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我们赞赏愿意分享的孩子,夸奖他们的慷慨、大方和友善。因此,大人应改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状态,从而来培养孩子合作、互助、分享等一系列亲子行为。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每个人小时候都学过,它教育我们从小要学会谦让。但在教会孩子谦让之前,应该先培养孩子诚实的良好品质——孩子表现出喜欢吃或者是对一件东西的喜欢,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必要非要让他违心地说“我不喜欢,给他们吧”。
其实,只要孩子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让孩子学会“合理”地表达要求,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玩自己想要玩的玩具也没有什么不好。所以,不要在培养孩子懂得和别人分享的时候,压抑或是掩盖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即便是分享,也是要诚心诚意的。
乐正在我教学的学校上学,又住在一个单元楼,于是平常大家来往比较多。有一次乐正的妈妈生病了,我去看望乐正的妈妈时,乐正的姨妈带着他小表姐梅梅也来探望乐正的妈妈。
梅梅比乐正大1岁,和乐正一样也正处于见什么都好奇的年龄,特别是对摆放在客厅里的几辆玩具小汽车特别喜欢。
乐正的妈妈鼓励外甥女去开车玩,谁知梅梅刚刚迈到车里,乐正就哼哼唧唧不让表姐玩。
乐正的妈妈没办法,把外甥女抱下来放到另一辆车上。谁知,乐正一个箭步冲上去,紧皱眉头,拽着小表姐的衣服就往下拉,嘴里还不停唠叨:“我的车,我的车!不许你玩!”
乐正的妈妈有点生气了,因为她觉得自己一向听话的儿子怎么变得这么小气,便伸手一巴掌打在乐正的屁股上。乐正哇哇大哭起来,哭时还不忘记拽着自己的车。
乐正这种“小气”虽然不是大毛病,但如果家长不及时地进行纠正,孩子的心中将不会产生分享意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独占意识会很强,会影响未来的人际关系,容易被社会淘汰。
愿意把自己的玩具与他人分享,应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孩子拥有观念,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能够珍惜自己的东西。这是好的地方,值得肯定。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财物,就不可能爱护别人的财物和公共财物。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养成互惠和分享的行为习惯。
而乐正妈妈的做法也有欠妥之处,她不应该直接打乐正,而是应该告诉孩子,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让孩子在心里有分享才是快乐的概念,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
孩子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大多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自己拥有的好东西。家长一定要设法让孩子明白,他自己对别人的关心和分享后,别人也会回报他同样的关心与分享,这样大家都会觉得温暖和快乐。
那天家里来了客人,我洗了一些草莓给客人带来的小孩子吃。因为草莓是我女儿嘉雯一直喜欢的水果,嘉雯说什么也不让小朋友吃。
我在跟嘉雯软磨硬泡之后,她才很不情愿地从果盘里拣出了几个比较小的草莓放到了小朋友手里。我当时看着感觉很尴尬,但并没有立即教训孩子,等客人走后,我给嘉雯讲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想以此启发嘉雯要懂得分享。
嘉雯听得津津有味。讲完故事,我问嘉雯:“孔融这个小孩子是不是很懂事呀?”
嘉雯说:“是很懂事,可是如果梨子太小不够他吃,他自己会后悔的。”
我说:“孔融是个讲究礼节的孩子,他觉得他自己应该选择最小的,所以就不会后悔。”
嘉雯说:“即便不后悔,也很吃亏!小梨不但个小,而且很不好吃。大梨肉厚汁多,吃起来甜脆可口啊!”
我继续开导嘉雯说:“怎么会吃亏呢?孔融虽然吃了小梨,但是他得到了兄弟们的喜欢,以后大家和睦相处、有谦有让、兄弟亲密、家庭和美,这不更快乐吗?”
虽然孩子能够学会分享,但拿出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对于小孩来说也许是件很难理解的事情。所以,家长在启发孩子分享的时候,可以留足孩子那部分,或者让孩子自己去分配,这等于承认东西的所有权属于孩子,给他显示自己慷慨的机会。另外,当孩子慷慨之后,不要忘了对孩子的慷慨举动给予表扬。
大人千万不要用自己的礼仪观去规定孩子,因为小孩子不肯与人分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源于孩子天生的占有欲。而这种占有欲并不是不可改变的。
比如说,当家里吃水果的时候,妈妈洗完水果,让孩子一一分给家里的每个成员,每个成员在拿到水果的时候,都说几句夸奖的话。孩子在大家的夸奖声中,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自然而然就会大方起来。
平常我都带嘉雯去爷爷家度周末,每当吃饭的时候,奶奶总是习惯性地把她爱吃的菜放在她面前。久而久之,嘉雯就自然认为那盘菜是为她一个人准备的,竟然把菜盘拖到了自己的眼皮底下,并且不让别人动。
我不想让嘉雯成为一个自私的孩子,就假装很疑惑地说:“那个菜一定很难吃,是吧嘉雯?”
嘉雯着急了:“才不是呢,很好吃的。”
“我们又没有吃过,怎么知道好吃,我觉得不好吃。”
这时,嘉雯为了证明那盘菜不难吃,便把盘子推到桌子中间,说:“我说是好吃的,不信你们吃吃看。”见我们夹菜吃后,她很认真地观察着每一个人的表情变化,还问:“是不是很好吃?”
这时候,我就告诉她:“嘉雯,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才能知道好吃还是不好吃,是不是?”嘉雯点了点头,接受了我的建议,主动把盘子端到每个人面前,让大家都吃。
她爸爸在一旁也说:“嘉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后来,嘉雯抢菜盘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所以,让孩子知道和别人分享东西是十分必要的,吃菜如此,别的方面也如此。
这样,孩子的心中就能容得下别人,知道自己与其他成员是平等关系,当别人给予自己的时候,也能够坦然接受,非常利于在以后相处中的互惠互利。
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享受到集体带来的快乐,在与同伴分享快乐的同时,自然也就懂得了分享。
父母要做与人分享的模范,经常主动地去关心帮助他人,使孩子从小受到良好家庭风范的影响,耳濡目染,就会养成同他人分享与合作的良好品质。
培养孩子具有分享的美德,父母一定要知道,如果孩子不能和最亲密的人分享,就不可能与他人建立愉快的分享关系。所以,要孩子懂得分享,需要从家中的分享开始。
分享对于一个人与社会的融合起着决定作用,它决定着人能否被社会接纳、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在社会上生存。
当人们主动与别人分享本属于自己独有的一份东西时,当人们提出对双方同样有利的建议并付诸行动时,常常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从而为进一步交往打下基础。而那些只习惯于独自享受,在为自己谋利的过程中不顾别人利益的人,是很难与人相处共事的。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