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 > 唠叨的家长不受女孩的欢迎

唠叨的家长不受女孩的欢迎

作者:廖瑶瑶,李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经常有家长抱怨,说孩子不听话,一件事讲好几遍也听不进去,讲多了,孩子又嫌自己烦,有时候还和他们对着干,女孩子这样做太不应该了。

其实家长应从自身找原因,唠叨的家长往往是缺乏自信、性格软弱的人,对自己讲过的话、做过的事不放心,才会一遍遍地重复。

孩子不会主动穿衣服、洗澡、做功课、做家务、吃饭、打扫、练习诸如此类的事情,家长要有耐心地去教导他们,但是有的家长常会唠唠叨叨的。假如家长认为有必要重复地说,那就试着改变唠叨的语气,换成提醒的口吻。唠叨让人厌烦,易招致怒气,提醒的语气听起来则有帮助的意味,表示你和孩子站在同一边。

避免唠叨还要切实地提供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记住在晚餐前将你的房间清理干净。”这样的说法能给予你的孩子喘息的空间,尽可能不要经常要求孩子立即做某件事,没有人会对俯冲的轰炸机有正面回应的。

家长必须要注意,那就是孩子想要亲近你又不要太依赖你的持续内心交战。“唠叨”刚好就给了他推开你的机会,但是这是不好的开场。尽可能在避免冲突的气氛下帮助你的孩子学会独立,给孩子一些喘息的空间,有选择权的感觉对孩子会相当有帮助的。

总之,在这个问题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别只盯着孩子的缺点。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是心理和行为的不成熟个体,家长必须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培养。但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是,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了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在孩子耳边不停地叮嘱、提醒。但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还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些家长眼睛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翻来覆去地只讲缺点,不提进步这是不对的。

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已能分辨是非善恶,只是缺少改正缺点的自觉和毅力。如果父母总是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的缺点,反反复复地教训孩子,“我讲话你就是不听”“怎么说你才能改呢”,他们会将此视为不信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批评的话不宜多。要耐心地加以指导。指导不同于唠叨:唠叨往往含有责怪、批评的味道,是一种反复的、单调的刺激;而指导是亲切的、言简意赅的,它能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处理问题,使孩子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聪明的父母从不去规定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放手让孩子去做。如果没有做好,也会耐心地帮她分析原因,鼓励她不要灰心,尽力而为。

有这样一位女孩在回忆她小时候面对母亲唠叨的时候,充满了对父亲的感激。

她是一个学习一贯不错的女孩子,有一次考试只考了51分。

回到家后,面对的是母亲没完没了的抱怨和呵责。

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说话,也不吃饭。终于,父亲回来了,打开房门。片刻后,父女间有了这样短短的对话:

“怎么啦?”

“没考好。”

“多少分?”

“51。”

“满分多少?”

“100。”

“比100的一半还多一分呢,应当算及格了。走,吃饭去。”

数十年过去了,母亲的所有唠叨全都云消雾散,父亲的话却一直在激励她努力上进,还教会她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一时的失误。

在生活中,注意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宽容,要给孩子说话和申辩的机会。即使是批评,话也不宜多。有些父母“苦口婆心”,类似“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怎么就不能学学人家”之类的话一天要唠叨好几遍。绝大多数子女对这种说教式的谈话都采取“缄默不语,心不在焉”的对策,而且觉得自信和自尊受到了打击。

最后,要注意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唠叨,归根结底,是不懂交流的表现。和孩子交流时要充满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时间最好选在吃饭时和睡觉前,因为这是孩子情绪最为平稳的时候。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