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 > 用艺术感染女孩的心灵

用艺术感染女孩的心灵

作者:廖瑶瑶,李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女孩需要艺术的熏陶。但这并不是指每个女孩都要从小学弹琴,学画画,这些应该是兴趣使然。女孩可以不擅长艺术,但却不可以不热爱艺术。

艺术可以拓宽女孩的视野,增加女孩的见识,培养女孩良好的情趣。

一般情况下,女孩从3岁以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具有审美要求。到了这个年龄段女孩会对自己的衣着等各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些女孩甚至很早就在这方面有了敏感性。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对女孩进行正确的指导、引导、鼓励,女孩就会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深谙交际技巧的女孩可以很快认识朋友,但要赢得尊重和好感,还需要有自己的见地和特长。

日常生活的感触琐碎细小,终日谈论生活是非,终归显得没有风度。而一个思想上站得更高的人,见地往往不同凡响,能赢得听众发自心底的赞叹。那么什么可以让人的灵魂站在更高的境界?答案是艺术。

提到艺术,很多人认为它代表古典音乐、美术、雕塑、舞蹈等具体的学科,因而很多家长以为将孩子送到艺术学校,学一门才艺就算是跨进艺术的门槛了,这其实是对“艺术”一词的片面理解。我们没有必要去用学术的观点讨论艺术的定义。通俗地说,艺术就是抒发、传递、调动思想情感的手段。

按照这样的定义,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艺术家,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一门艺术。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普通人的只言片语也可以是至理名言,就像创作《少女的祈祷》的那个姑娘,很多人已不记得她的名字,但她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流露在琴键上,成就了今天的世界名曲。艺术并不是专属于大师的,它属于每一个人,因而也就没有必要盲目地崇拜西方的交响乐和那些让我们迷惑的希腊神话。

不过,学习乐器、倾听音乐、参观画展等是培养艺术领悟力的直接途径,这一点已经得到很多家长的重视。不论孩子是否喜爱,家长都愿意花钱将孩子送进艺术学校去受熏陶。但是以这样的方式达到的效果是有限的,如果孩子自己不喜欢,反而会增加他的厌学情绪。

针对目前家长和孩子面临的学艺困惑,再去强调学习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已经显得有点儿多余,我们需要面对的已经不是孩子学习艺术的资金投入的问题,而是如何让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成为愉快而祥和的艺术的问题。太多数家长寄希望于乐器,却忽视了自己对孩子艺术修养的引导作用。

希腊有个风俗,妇女在怀孕期间要观看美丽的事物,据说这是为了使孩子也能成为美丽的人。美丽的东西能使人精神愉悦、情绪放松,而愉悦和舒适能使人变得更加美丽。

教育家斯特娜夫人也建议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室内环境。孩子的房间应选择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屋子;墙壁最好是有利于视力发展的暗绿色,上面最好挂有各种美丽的装饰,可以是名画的复制品;床要洁白,被子要软而轻;最好在桌上陈列一些孩子喜欢的雕塑。

与斯特娜夫人的主张相似的还有教育家洛克,他号召家长让孩子多接触音乐,并相信旋律可以刺激大脑的发育。

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处处留下了痕迹,即便是孩子对艺术的理解也不例外。能够对艺术有敏锐感知的孩子,心灵往往也敏锐纯洁,这样的心灵需要父母来呵护。说到底,还是要求父母本身需要有一定的涵养。

如果父母的言语和动作都粗俗不堪,又常常在孩子面前谈论是非、吵架骂人,给孩子留下的就会是一副市井小人的印象。一方面孩子会模仿,使自己成为一个缺少教养的人;另一方面,孩子的心灵也会被父母的大意损伤,这样的孩子即使面对青山绿水、天高云淡的美景也会无动于衷。

与孩子一起学习名著、排演戏剧、朗读诗文是很好的接触艺术的方式。做孩子的听众,让他在家里演奏乐器,就像开自己的演奏会一样,这是激发孩子学习的最好方式,也是让孩子的心灵感受到爱的最好方式。

当然,艺术的魅力不仅是激发心灵、调动情绪,它还能丰富孩子的灵魂,使孩子建立起一种对美的信仰和追求。有艺术修养的人,器宇轩昂、谈吐不凡,更容易赢得别人的敬重,这也是艺术带给人一生的宝贵财富。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