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用彤先生因学术地位的提高,也曾被推举做一些行政工作,他做过北大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长,新中国成立后还做过首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后任北大副校长。他主持哲学系工作时,向来是“无为而治”。除他任主任外,仅设一助手,他也只管管课程设置、教员的聘用、学生选课等事。兼文学院长时,亦复如此,但行政效率却很高。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汤先生那时聘请教授都是一人说了算,没人反对”,原因在于他客观公正,又深知用人之道,有威望。
用彤先生在对子女教育方面也很独特,他很少言教,而颇得道家精神,任孩子自然发展,唯其如此,长子一雄方能在大后方西南联大做了地下党员。他虽少言政事,但对子女的选择不干涉。用彤先生对我的引导更偏重于身教,他读书的勤奋、治学之认真严谨均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我的记忆中,他对我的言教仅有两次。一次是在我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时,因对文史有点兴趣,写了一点有关中国哲学思想的文章寄给他看。当时他在西南联大执教,他给我回了一封信,大意是说:作学问如登山,要努力往上攀登,爬得越高才能看得越远,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方面。这是他对我的一次言教。用彤先生颇喜用湖北乡音读《桃花扇》中的《哀江南》和庾信的《哀江南赋》,另一次言教便是他让我读《哀江南赋》。小时我因常听他读《哀江南》,虽也能熟背,却无深刻理解,后来才有些意会。我想用彤先生让我读《哀江南赋》,除了寄托在“大厦将倾”之时的哀时之情外,还有一点希望,就是希望子女传承“家风”(在《哀江南赋》中,庾信写道:“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在道德文章方面都有所成就。现在,我也为人之父,也做了祖父,也让儿女、孙子背诵这两篇名作。但他们都落户美国,且学有所成,虽能背诵,心情与用彤先生当年自然大大不同了。当年用彤先生留学美国,四年而归,于家风卓然有所发明,对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今我的儿孙却成了异国公民,俗语谓,“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看来家风也难再传了,他们只能在异国做“爱国华侨”,为人类的科学技术作出自己的贡献了。在国内时,他们的爱国热情无人接受,甚至连上大学也曾几度受阻,最后只能远走高飞,虽情系祖国,也只能忍痛离乡。谁之过?问苍天欤!天若有情天亦老。我只愿年轻人能在自己的国土上摆平一张书桌,能读自己愿读的书,写自己愿写的文章,做自己愿做的事,谱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唯有如此,我们的先辈才能含笑九泉,我们的后代才能永受文明之福。
是为序。
1993年3月8日于北大中关园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