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难忘岁月——余贻骥回忆录 > 纸业辉煌?催人振奋奔波

纸业辉煌?催人振奋奔波

作者:余贻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由于我在造纸业工作的时间长,接触的相关事务也多,许多过去联系较多,参与活动较多的造纸相关单位,除中国造纸学会、协会及其分支机构外,还有一些地方造纸有关单位和企业,仍希望我这个尚属健康和热情为纸业服务的退休老人,能继续保持联系,较普遍让我挂名“顾问”、“委员”之类头衔,或要约参加一些有关会议、进行规划讨论、咨询、论证、技术鉴定、成果验收、企业诊断等活动。最近两三年,还有北京伟创发造纸设备技术开发公司聘我担任高级顾问,热心发展造纸产业的河南武陟县政府聘我担任县人民政府经济顾问。联系面多,各种类型的会议等活动也多,使我在这70到90岁的垂暮之年,几乎有机会走遍全国,东北至齐齐哈尔、哈尔滨、丹东,西北至乌鲁木齐、库尔勒,西南至西双版纳、思茅,南至海南三亚,东至舟山群岛的普陀山,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增强对改革开放政策胜利和祖国强大的信心,许多企业发展成长的动人事迹,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和名胜古迹,让我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随着年龄日增,为了不让约我外出活动单位承担意外责任,我特意在我主编的《纸和造纸》2004年第一期刊登了如下的启事:

“余贻骥启事”:近年国内造纸业的迅速发展,使我这个多年从事造纸业工作,现仍担任《纸和造纸》主编的老年人备感兴奋,对业内出现的新事物,都极愿耳闻目睹,承业内同仁关爱,每年应邀参加京外活动都不下十次,精神体力均能适应而且能看到行业日益壮大,英才辈出,既增长见闻,也有利指导刊物编辑,极感愉快有益。我每次参加外出活动,都充分考虑了自身健康状况,量力而行,并得到家属支持的自主行为。因此,在外出活动期间,如出现任何意外,都不需由对我热心邀请方承担任何责任。谨启。

这期间,完全与纸业无关的外出活动,仅有1998年的去美国探亲之行。

宣纸之乡安徽行我是在退休后才第一次有机会参访安徽。大约在1991年应安徽省造纸学会的邀请参加了该学会的一次会议,会后由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营口老同事张震东全程陪同我游览了安徽的旅游胜地--黄山和九华山。黄山景色迷人,九华山也极具特色,该地小镇山区遍布小型庙宇,所供奉的神灵几乎都是据称能管阴间阎王的地藏王菩萨,有关传闻的故事很多,而当地所有庙宇和房舍的外墙都一律白色,毫无例外,这在国内诸多名山中是罕见的,让人印象深刻。我们还参观访问了安徽重点造纸企业--安庆造纸厂,该厂建有国内制造的首台连续蒸煮设备,也生产卷烟纸等产品,但经营管理情况一般。安徽此行比较难得的是参观了对外保密较严的泾县小岭宣纸厂。由省造纸学会特别为我安排的。宣纸是早有名气,为我国乃至日本书画界的珍爱墨宝用纸,据说该厂曾让日本人参观拍照片,为我国重要技术泄密事件,因而外人很难获得参观机会。但经我参观访问后,感到这种制造技术既特殊也很落后,其所用纤维原料为沙田稻草和青檀皮,制浆生产周期长达几个月,手工抄纸劳动强度极高,因而发达国家不可能学样照搬,我们自己也必须认真研究改造,否则,虽特殊却落后的技术是会在现代社会中,如不没落消亡,恐怕也只能成为中国少数书画名家专用的手工艺品。我曾为三位研究宣纸学者所写三本专著作序,都就亲身参观感受,表达了这种观点。这也是此次安徽行的重要收获之一。

参与造纸企业“脱困诊断”

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许多企业都处于转型期,有的企业管理改革跟不上,经营亏损,债务有增无减,企业为解脱困境,要求专业主管部门给予指导帮助脱困。当时轻工业部造纸局先后接受了辽宁营口造纸厂和安徽芜湖纸板厂的申请,组织了行业内专家组,到企业具体了解情况,主要对存在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改进建议。我先受邀参加了赴营口造纸厂的专家诊断组,也是组内唯一自愿参加的退休人员。我在50年代曾在该厂负责生产技术领导工作将近4年,那时该厂是国内商品浆产量最大,经营业绩在同类企业中最好,闻名一时。我对该厂历史情况与人员比较熟悉,也深有感情。但到厂初步了解一些生产数据,却令我十分吃惊。例如,50年代,我在该厂时,苇浆蒸煮每锅装芦苇32吨,可出苇浆16吨,约2吨芦苇产1吨苇浆;而当时厂内苇浆蒸煮每锅仅能装芦苇22吨,每锅仅出苇浆8吨,约2.75吨芦苇产1吨,而且每锅产8吨苇浆用的蒸煮药液、蒸汽和人工却与过去产16吨苇浆基本相同,这种主要产品成本几乎成倍上升的情况,厂内主要领导几乎无人过问研究,技术与经营管理形同虚设,经济能不困难吗?我问该厂过去较熟悉的退休技术人员,情况何以至此,他们多叹息而不愿分析,偶有人对我说,您可以到我厂采购员和某些化验员家里看看,他们过得都比其他人好。我理解采购员可以拿回扣,但化验员能多挣钱靠什么?他们说,能将不合格原材料提出合格的化验报告,是大有收益的。他们还指出,接触不到钱的生产工人,工作干好干坏都一样,眼见这些情况、生产上能认真吗?有些浪费现象如纸浆池冒浆无人管,造纸机纸幅断头无人接,就可能是故意的生气行为。参加工厂的生产调度会旁听,维修车间报告,坏电动机因缺乏绝缘胶带无法修,供销部门却表示,营口造纸厂这样的大厂,现在没有现金采购。我想欠芦苇公司几百万,欠煤矿几十万,可以得到谅解,但买两三千元的胶带也要赊欠,只好暂时不买,这让人不可理解。资金缺乏是实情,但管理不善,生产成本高导致亏损这个基本原因,却似乎无人过问。厂内领导觉得工厂主要问题是缺资金和设备陈旧,并提出一系列的技术改造项目,要求诊断组帮助向省领导请求拨款近亿元支持其技改项目。见到和听到这些,我个人认为该厂基本问题是:最缺乏团结一致精明有力的领导核心,缺乏为适应市场竞争,必需的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特别是能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的各级岗位责任制和选贤任能、严格的人事管理奖惩制度。如果不解决这类关键问题,着重要钱搞设备改造,并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增加新的浪费。我们这个主要由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诊断组,并不适宜谈这样敏感的人事问题,只能将精力放在讨论可行的技术改造项目方面。营口市很重视轻工业部派来的诊断组,市委第一书记到厂与我们和企业领导举行过座谈,并在我们离厂前一晚举行有全厂职工代表参加的诊断组总结报告会,也亲自参加,并作了感谢发言。会上,营口造纸厂还向诊断组人员,分别送上聘请担任该厂技术经济顾问的聘书。辽宁省当时主管工业的闻世俊副省长对我们诊断组也很重视,在我们返回北京时,在沈阳专门听取了我们对营口造纸厂脱困的意见,诊断组由黄润斌组长就诊断内容作了汇报,并提出我们基本同意的约3000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希望省长给予支持。闻省长听完后,特别问我:“余总,你认为给造纸厂这些钱就能解决问题吗?”我很勉强简单回答了一句“还是需要靠造纸厂自身的真正努力。”我无法在当时的场合谈我的真实观点。营口造纸厂在拿到省里的支持拨款后,其所作的一件大事,竟是由两位负责生产技术的副厂长和技术处长到美国考察购买一台造纸机用的在线定量水分测定器,这既不是解决工厂问题的关键设备,也不是这三位重要人物必须亲自主导的工作,领导带头借机出国,置厂内大事于不顾,能让工厂脱困吗?通过这次诊断,我觉得如果一个医生诊断病人,既不便谈发现的真实病情,更不能实施治疗,则进行诊断并无意义。

我第二次参加了轻工业部造纸局组织到安徽芜湖纸板厂的专家诊断组工作,该厂情况比营口造纸厂好得多,厂长比较精明也很有权威,管理及职工精神面貌相当正常。工厂有三台纸板机,新的一台主要以废纸和商品木浆生产质量较好的包装纸板,有些技术问题需要研究改进;工厂的重点问题则是,两台日产50吨以石灰法稻草浆为原料,产品为最低级的厚黄草纸板,由于国内商品包装日趋高档化,这种低档产品的市场日趋萎缩,售价极低,使企业陷入困境。所以他们的关键问题在于改变这两台老造纸机的生产品种,为此需要改造造纸机,提高机器运行速度,增加卷取机和复卷机,并适当调整纤维原料,生产市场适销的较薄的卷筒包装纸板。我单独和刘厂长谈过此项建议,他很重视,厂内技术干部也多赞同,诊断组离厂时,已开始布置进行,刘厂长单独给我发了担当该厂技术经济顾问的聘书,希望能常到厂指导。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刘厂长不久就被调离该厂,而且工厂还被卖给了香港商人。诊断初步制定的计划方案也完全流产。

宁夏纪行难忘美丽纸业与沙坡头2000年,宁夏中卫的美丽造纸厂制定较大的发展规划,邀请熟悉该厂情况的轻工业部造纸司的韦国海司长参加讨论研究,韦司长委托我和科研设计单位的曹振雷及李耀前往帮助审查并出主意。我们乘飞机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乘汽车转往中卫市,工厂接待我们住的中卫宾馆,其档次与设施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这也是我国中小城市的面貌迅速改变的普遍表现之一。该厂发展规划很有雄心壮志,我们在讨论时表示了相当赞赏,并提了些建议供参考。会后,该厂领导安排我们到宁夏著名的“沙坡头”一游,体会滑沙坡、乘羊皮筏泛黄河、骑骆驼入沙漠的特殊乐趣。进入宁夏游沙坡头这一确具特色的景点,即可看到腾格里沙漠边缘的黄河及河滩,旅游者需从约30多米高几近直立的陡峭沙坡,坐在小竹筐下滑到下面的黄河滩。我这个82岁老人带头滑下,景点服务人员在沙坡下带旅客到河边乘坐非常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用木条编制的格栅,下面捆上几个充气的完整全羊皮提供浮力,这种羊皮筏似乎很轻,一位壮汉即可单独背上行走,每筏可坐五六人),由专门掌筏人撑游到黄河较上游的腾格里沙漠边登陆高低起伏的沙漠,在那里有供我们乘坐的一群匍匐在地的骆驼,跨上没有脚鞍的骆驼,行走在起伏不平的沙漠中十多公里,既兴奋又疲劳,行程终端是一处公路边,那里有汽车接我们完成沙坡头之游,这是一次令我记忆常新的旅游经历,难忘的沙坡头。返京前夕,在旅社兴奋得难于入睡,回顾此行,勉成不计较韵律与平仄,调寄西江月的“宁夏纪行”一词,略抒情怀,陋词如下:

八十凌云西夏行,行业情,拓展心,恢宏发展大策议纵横,为报主人殷切望,商良策论可行。老来甘愿冒风尘,泛黄洪,涉沙丛,沙坡头上敢与少年争,人生难得此机遇乘皮筏,跨驼峰。

云南新貌抗日战争期间,我在昆明求学和工作将近5年,但新中国成立后,我仅有一次到昆明参加造纸工业标准化工作会议,有机会顺便了解云南相对薄弱的造纸工业情况。在2001年,中国造纸学会碱法草浆委员会在云南昆明市召开学术研讨会,并有一些旅游活动。大家首先参观了不久前在昆明举行的世界植物博览会所建场馆及西山、滇池等市郊景点。抗战时期,我曾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学习生活过5年,但由于当时仅能勉强维持吃饱,对昆明著名的“过桥米线”从未尝试过,昆明附近著名的景点石林也未去过,这次会议都作了安排,让我尝到了游客必尝的美味过桥米线、观赏了石林的独特美景。我还因会议住地离我昔日就读的拓东路原西南联大工学院不远,傍晚时分,我独自一人试图找到这昔日就学之地,一窥现况,因旧城改造,原有会馆等旧貌已不复存在,只得留此遗憾。

随后我与曹振雷、曹朴芳和顾民达等四人,接受云景林纸公司邀请前往云南景谷纸浆厂和其林业基地参观,并讨论该公司发展规划。景谷纸浆厂是1995年开始新建的商品木浆厂,规模为年产7万吨。我们四人随同专门到昆明接待的代表,依据他的安排离开昆明,先一同南行到邻近缅甸的西双版纳景洪市,参观了美丽独特的热带植物园,导游特别介绍了与佛家有缘的菩提树,为我在树下留影纪念。一早由景洪经相当漫长的山区公路,傍晚才到达思茅市的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安歇。次日参观距县城十多公里的景谷纸浆厂,该厂的连续蒸煮等大型制浆设备都从国外进口,运进这样交通不便的内陆山区,已非易事,而能集结有关生产技术人才,将这套先进设备顺利投产达产实属难得。根据厂内技术人员摸索的经验,认为年产7万吨的设计规模,具有较大增产潜力,依据他们的初步计划,只要再投入几千万元,填平补齐,可将年产能提高到10万吨。我们根据实际观察联系他们的增产计划,认为技术经济是确实可行的,但该地区的可能木材供应,需要加紧木材原料基地建设。云景林纸公司下属云景林业公司,已在纸浆厂兴建时机开始了营林工作,该地林区原主要为思茅松,林业公司为提高木材的产量,当时已开始聘请广东有经验的桉树培育人员,在当地进行桉树的试种,并引领我们观察了试验基地。当时云南省省长是我们的老领导,原轻工业部副部长徐荣凯,由于我们对云景林纸公司的工作及其挖潜扩产计划认为值得支持,云南的营林造纸事业也具有发展潜力,特由我们四人联名给徐省长写信表达我们在这方面的观点,请他从经济和政策上给予扶持。景谷林纸公司还派人陪同我们观赏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两处著名景点,使我对大学时期所处的云南,有了较多的了解,并更具感情。在徐省长的关注和景谷林纸公司的努力下,景谷纸浆厂较快完成技改,达到年产10万吨商品浆的生产水平,其培育的桉树林也取得较好的初步成果与经验。

辽阔迷人的大西北2002年,中国造纸学会碱法草浆委员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学术讨论会,并结合旅游参观有关浆纸企业和草类原料基地,我带同老伴前往参加。由于与会人员多未到过大西北,都想多了解当地纸业情况与风光景色,会议主持人,该委员会秘书长王鸿文采取边参观旅游,边讨论交流意见的方式进行,比较生动活泼。我们在乌鲁木齐附近参观了美丽的天池和石河子市,这个原为新疆建设兵团一个团部所在的小镇,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一座相当美丽的花园式城市,设在该市的天宏纸业公司,派车引导我们前往他们培植的2万亩笈笈草造纸原料基地,这个基地离石河子市较远,地质接近戈壁,看来很难适合粮棉作物,但所培育的芨芨草,生长得还很丰盛,是下了很大工夫的。我们由乌鲁木齐乘火车到新疆中部的库尔勒市,这也是个规划宏伟的新兴城市,其市东越过孔雀河前往博湖纸浆厂的公路约50米宽,挺直将近10公里长,很有北京长安街的气派,不过两侧都是树木田野,建筑物不多,尚待发展。博湖纸浆厂原设计为采用连续蒸煮设备日产荻苇浆50吨,经挖潜改造,实际产能已达到100吨,翻了一番,其所产漂白苇浆板,因利用当地优质荻苇原料,质优价廉,很受造纸厂欢迎。为此又另行组建了一个新公司吸收投资,在原厂区空地扩建相同规模的纸浆厂,工程正在进行。企业领导引领我们参观了运行车间,还察看了新建工程,该厂建设有两位内地支边骨干--原厂长田成功和总工程师陆培生,尽心努力,贡献显著,他们都比我年轻,但可能都由于劳累过度,不幸在几年前先后去世。我们以库尔勒为基地,花一天时间专门乘游轮考察了景色优美、盛产荻苇的博斯腾湖,此湖是新疆第一大淡水湖,湖水深浅不一,荻苇只能生长在浅水部位,出水部分可高达3~4米,生长茂密,小船也难于进入。游轮通行于荻苇不能生长的较深水面。游轮载游客到湖中设有茶座的小岛休息赏景,这个湖既是纸浆厂的原料基地,也是新疆重要的旅游景点。我们又从库尔勒驱车向南,考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铁门关水库,并到达濒临枯水的塔里木河畔。该地地下水位可能在60米以下,地面植被仅有不多的老胡杨树,这种树的同一株上的树叶有条状、也有圆形,非常特别,据说它们之所以能够生存,是由于这些老胡杨的根系已经能适应地下水位的下降,不断延伸吸取水分,其树叶形状也是随吸水能力和蒸发强度而变化的,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我们会议人员一行离开库尔勒乘火车到吐鲁番考察,这个城市建在低于海平面200余米的洼地里,气候炎热少雨,昼夜温差极大,所种瓜果含糖率高特甜,该地家家都种植葡萄并晒制葡萄干,这里年降雨量只几十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此地用水完全依靠开挖地下“坎儿井”引入雪山融化的水源,坎儿井一般在地下八九米深处,与引水渠道连接,据说新疆坎儿井的地下引水渠道总长超千里,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浩大工程,却是吐鲁番这类地区人们赖以生产生活的生命线。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葡萄沟,走到顶上和两侧布满丰茂的葡萄,还有潺潺流水,让人惊叹人类的智慧和毅力。从吐鲁番市区就可见到附近红色光秃的火焰山,让人望而流汗。

离开吐鲁番,乘火车到甘肃西北部转一小段汽车到达古迹闻名的敦煌市,敦煌处于沙漠的一片绿洲中,我们在这里观赏了敦煌石窟中最著名的莫高窟。千百年前,古人在这条丝绸之路留下的精美彩绘,都很具特色,能比较完好地保留至今,供人们欣赏研究,实在难得。敦煌处石窟外,还有一处著名的景点--鸣沙山,非常奇特的是,这座高峭的沙山下面竟有一小片平地建有厅堂,厅堂下面沙地中还有著名的小水坑“月牙泉”。令人惊异的是这座陡峭的鸣沙山,竟然多少年来,不向其附近平地推进一步,即使有人爬沙坡使沙坡下滑,但夜晚必然有呼啸鸣风将沙坡吹复原状。这种奇特现象很难令人理解。敦煌是个边远小市,市内基本是供游客驻留的旅馆饭店,据导游告诉我们,每到寒冷的冬季,游客稀少,旅馆饭店大都歇业,他们做导游工作的也都另谋职业。敦煌是个旅游胜地,也基本依靠旅游保持一定繁荣。

从敦煌沿甘肃河西走廊到嘉峪关市,这里是古代西出国门的关卡,可以看到残垣断壁的阳关和玉门关,我们游览了新修复的嘉峪关城楼,它显示了当时国境边陲哨卡的雄姿。此次会议从嘉峪关到兰州宣告结束,是令我参与的难忘的一次旅游会议。

造纸老基地东北退休后我到东北去过多次,如到营口造纸厂参加该厂的脱困诊断,又应邀与轻工业部造纸司的韦国海、曹朴芳同到大连参加辽宁省造纸工作会议,得以了解辽宁造纸工业发展情况与规划,但对他们考虑在辽宁大量发展麻纤维造纸的设想,内心认为很难实现,却不便提出。会后游览大连的水生动物馆及市区和旅顺港,大连的城市建设很有特色和魄力,既有非常宏大的广场和地下商场,也有专门设计异国情调的俄罗斯街和日本街,都特邀俄罗斯人和日本人经营各具特色的商业服务业。看了很开眼界。

我应邀参加华南理工大学在哈尔滨举行的一项制浆废液综合利用科研成果--利用其加工废液用于绿化治沙的鉴定,看来很有意义,但如没有国家的认可与支持,推广运用比较困难。这次哈尔滨会议安排我们观赏了规模相当大的狮虎园,园中以大量人工饲养的近百只东北虎为主,还有非洲雄狮以及特别珍贵的狮虎杂交种和全身白毛的老虎。参观者可以乘专门汽车进入开阔的虎场参观,并从车上向虎群投放活鸡等供虎群争吃。如果人们独身进入这种老虎成群的场地,将是极为恐怖的。人工饲养东北虎除供观赏外,还重视培养其野性,以便其达到自主野生能力,然后放归山林,增添野生东北虎的种群。

较晚的一次是2004年,中国造纸学会碱法草浆委员会的王鸿文秘书长约同我与顾民达、张熙同往辽宁开原造纸厂,参观考察该厂从芬兰引进的稻草制浆黑液碱回收新技术装备。但芬兰并没有稻草浆,并无实践经验,这套技术的特点主要采用特殊设计的燃烧炉,用高浓氧燃烧浓度较低的黑液,将燃烧产生的高浓二氧化碳用于黑液浓缩前的除硅,为此也专门配备了整套分子筛制氧设备。我们到厂时,这套设备的制氧、燃烧炉都尚未试运行,我们和厂部及设计单位对设备与设计进行了探讨,基本上认为这套技术是针对稻草浆黑液含硅量特高,浓缩燃烧都很困难的特点设计的,从理论上看,应属可行,如能成功正常投产,将是世界造纸业的一项新经验,设备既已安装就绪,应抓紧试验,但这套技术所需投资大,运行费用也高,即使技术过关,经济上是否值得推广,还有待试验结果的核算考验。这是我一生中少见的敢于投入大量资金,试验风险很大的事例,迄今都没有得到其成功投产的信息。开原这个不大的城市中,有一个相当大的水泥地面广场,场内并无多少建筑设施,但傍晚时分前往参观,市民到此漫步、健身和娱乐活动的人群满布广场,大都结伴徒步前往,也无需花费,真是一项节约惠民的市政建设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