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统一大业 > 寻找台湾问题的特殊表达方式

寻找台湾问题的特殊表达方式

作者:郭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二天,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议室,尼克松与周恩来继续会谈。

尼克松讲了一个他以前从未讲过的故事:“1953年,我作为副总统开始第一次环球访问,艾森豪威尔总统给了我一个带给南韩总统李承晚的口信。

李正在考虑要向北朝鲜推进,而我却代表总统告诉他,你不能去,你如果真的去了,我们将不再支持你。他听了我的警告,居然当我的面哭了鼻子。”

周恩来也谈起了珍宝岛事件的细节:1969年,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打仗,柯西金给我们打来了电话。他要求接线员接给毛主席,这位接线员回答说:“你是一个修正主义者,因此我不会给你接听。”柯西金不甘心,又说:“你不愿意接毛主席,就给我接周总理吧。”接线员又给了他同样的回答。

尼克松笑了:“哈哈,你们的接线员居然敢挡两国元首的电话。但愿我以后不会碰到这样的事。”

周恩来和尼克松会谈的时间越来越长,双方的一些年轻人开始合眼皮、打瞌睡,然而会场中最年长的周恩来在长时间会谈中,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机警和全神贯注的神态。他当然也会困倦,为了提神,周恩来偶尔点上一支香烟,吸上一口之后,就将烟卷搁在烟缸里让它自燃而尽。

尼克松见状说:“总理先生,我真佩服你的精力这样旺盛。我感到,年龄并不是单指一个人活了多少年,而是指他在那些年里经历了多少事。”

一个人参与大事就能保持活跃和年轻。周恩来说这话的时候也不无忧虑,他毕竟参与大事的时间不多了。他慨叹道:“留给我们这辈人的时间已经不长了,而要做的事还那么多。”

这一天,周恩来乘车去钓鱼台拜会尼克松。

尼克松、罗杰斯、基辛格等人,在楼厅门口迎接。握手之后,尼克松满脸笑容地走到周恩来身后,出乎意料主动地为周恩来脱掉了呢子大衣。周恩来笑着回报他这一东方式的友好动作。

这个镜头被电视记者摄下后,霍尔德曼安排在电视转播中连续好几次播放。美国电视观众十分赞赏尼克松表示出的热情举动。好些大报在头版刊登这幅脱大衣的照片。有家报纸评论说:“在美国人民对周恩来表示极大的好感时,尼克松为周恩来脱大衣,等于发表了一篇极为动人的竞选演说……”

在会客室,他们继续会谈,谈到了敏感的台湾问题。

尼克松当面表示了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的五项原则:1.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今后不再说台湾地位未定;2.不支持任何台湾独立的运动;3.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劝阻日本进入台湾,也不鼓励日本支持台湾独立运动;4.支持任何关于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办法,不支持台湾当局用任何军事方法回到大陆的企图;5.寻求中美关系正常化,决定四年内逐步从台湾撤出军事人员和设施。

对尼克松的上述承诺,周恩来比较满意。但是,尼克松又强调政治方面有困难,美国还不能马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还不能丢弃台湾。

对此,周恩来毫不客气地指出:“还是那句话,不愿意丢掉‘老朋友’。其实,‘老朋友’已丢了一大堆了。‘老朋友’有好的,有不好的,应该有选择嘛。你们希望和平解放台湾,我们只能说争取和平解放。为什么说争取呢?因为这是两方面的事,我们要和平解放,蒋介石不干怎么办?我坦率地说,就是希望在你下届任期内解决台湾问题,因为蒋介石的时候不多了。”

最后,周恩来超脱地说:“台湾问题将由乔冠华副外长和基辛格博士专门去讨论。我们国家这么大,已经把台湾问题留在一边二十二年了,还可以把它再放一段时间。”

尼克松说:“是的,我们应该着眼于首要问题,中国与美国的新关系与台湾问题相比,显然重要得多。”

会谈间隙是游玩。

尼克松访华前半个月,首都汽车公司就接到了用车通知。当时“文革”尚未结束,首汽原有的司机、车辆都很缺乏。李先念副总理得知后,批准从北京军区临时调集了一百名军队优秀驾驶员来首汽执行任务。车辆不够用,中共中央就下令调,除几十辆红旗牌高级轿车外,还用了上百辆国产的上海牌轿车、十辆解放牌大轿车和十五辆天津产面包车,此外还有柯罗沙大轿车等,组成了二百多辆车的浩荡迎宾车队。

尼克松这次访华,空运来一辆电视转播车,比大日野还大。但由于美国司机不熟悉北京的道路,就得选派一名中国司机来驾驶。一开始,美国人对中国人的驾驶技术深表怀疑,但经过实际操作的考核验证,他们就把驾驶电视转播车的任务交给了首汽公司的大轿车司机。

2月24日参观游览长城。不巧的是,前一天下起了鹅毛大雪,没多久,地上便积起了厚厚的一层雪。

2月份下这么大的雪在北京多年来都很少见。当时通往八达岭的盘山路比较险,再加上雪地行车危险性很大,所以外交部的同志担心地提出:长城还要不要去?

周总理回答,预先安排好了的事,去还是要去的,但一定要保证安全。

当天晚上,北京卫戍区司令吴忠等人驾车沿途勘察现场,检查行车路线。从现场回来后,连夜决定:用洒水车洒盐水的办法,化掉钓鱼台通往八达岭一线公路上的积雪,并组织人员清理沿途和长城走道上的积雪。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在周总理的指示下,专门指定北京医院负责组织救护值班人员,还特别准备了一架直升机,以备紧急救险。

24日凌晨,由电视转播车和几辆大轿车组成的先遣队就提前出发去八达岭了。天上大雪纷纷扬扬,不停地下,沿途群众则不停地扫,为迎宾车队清扫道路。车队徐徐前进,陆师傅驾驶的转播车遇到的困难更大。当时走的还是八达岭的老路,路窄、弯多、坡陡,稍有不慎就会出车祸,一路上人人都揪着心。当载着上百名记者和重要通信、转播器材的车队平安到达八达岭停车场后,在场的美国人无不惊叹、赞扬。

太阳出来后,清扫过的路面已经风干,不那么滑了。早晨8点半钟,满载着尼克松一行人的车队从钓鱼台国宾馆出发。出发时,空中仍飘着小雪,尼克松总统的随行人员惊奇地指天画地地议论。通过翻译才知道,他们是在奇怪地问:“天上下着雪,房顶上的雪也很厚,怎么路上没有雪呢?”当得知是“为了他们安全顺利游览长城,洒盐水,化掉了路上的积雪,使行车不打滑”时,他们显得十分激动,非常感激。

国宾车队在上午10点左右安全到达了八达岭长城车场。叶剑英元帅陪同尼克松夫妇游览长城。

雪后的八达岭,是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城墙的砖面上也积了厚厚的雪,像一朵朵蓬松的棉花,使逶迤的巨龙似的长城仿佛用雪线勾画而出,风光更加莽苍壮丽。

叶剑英指着长城的景色,感叹说,眼前景象使我想起毛主席一句很有气魄和哲理的诗,“不到长城非好汉”。

尼克松赞叹着说,这的确是一座伟大的建筑,人类的奇迹。他望着前边重重叠叠的蒙着雪屑的城垛、城堞,又说,我们今天到了长城,成为毛主席说的“好汉”了;但是,今天是爬不到顶峰了。

叶剑英笑着引申说:“我们不是已经在北京进行着顶峰会谈嘛。”

尼克松夫人帕特听了,笑着表示不满:“为什么毛主席写诗只讲‘好汉’,不讲‘好女’呢?我们妇女不是也到了长城吗?“尼克松和叶剑英听了都哈哈大笑。

叶剑英笑罢又说:“我们都要到长城。全世界的男人女人,黑人白人,东方人西方人,都要共同到达一个人类和平友谊的长城。”

尼克松说:“我看过卫星拍下的长城照片。它是地球的标志,应该也是人类和平的标志。”

尼克松站在长城上,眺望着身前这个壮丽的冰雪世界,心情格外舒畅,浮想联翩起来。

从尼克松夫妇眉开眼笑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中国古老文化的衷心赞赏。

在尼克松、罗杰斯一行参观游览的时候,基辛格和乔冠华却不轻闲,他俩躲在钓鱼台的一幢楼里讨论台湾问题。

乔冠华笑着问:“博士,尼克松总统他们游览长城,却把我们关在这里讨论台湾问题,你不感到委屈吗?”

基辛格风趣地说:“上两次访华时,我已经看过那些名胜了。我是被细心的中国人用作试验的豚鼠,来试验时间安排和保卫措施,并看看这些外行的美国人在中国历史奇迹面前作出一些什么反应。”

“豚鼠?你冤枉中国人了。”乔冠华哈哈大笑,“好吧,你不感到委屈,我们就躲在这里逐字逐句地研究公报的每一句话。”

基辛格说:“我们是公报的起草者,被外界称为‘基乔会谈’,而台湾问题又是‘基乔会谈’中最棘手的问题。尽管不少有争议的问题的措辞大部分在去年10月份的会谈中已经基本解决,而且公报的构思已经肯定了,但是,关于台湾问题的双方措辞,分歧还是巨大的,针锋相对的。”

乔冠华说,分歧虽然很大,解决台湾问题的基调却是两方同意的,那就是把最终解决留待未来,而这种未来将由公报建立的关系以及公报谈判的方式加以开拓。

基辛格说:“基乔会谈的第一天,让我们来逐行审查公报现存草案,肯定已经达成协议的部分;然后,两方各自阐述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尼克松访华进程中的会谈分三个层次进行。罗杰斯国务卿和姬鹏飞外长是一个层次,具体商讨促进双边贸易和人员往来,也就是华沙会谈多年来的问题。尼克松和周恩来之间的会谈又是一个层次,这是两国首脑的总会谈。第三个层次是基辛格与中国副外长乔冠华起草公报的会谈。第三个层次的会谈是最为艰难棘手的。

“基乔会谈”的第二天,主要由基辛格介绍美国准备在莫斯科最高级会谈中达成的协议。

第三天,2月24日,“基乔会谈”开始了关于台湾问题的实质性谈判。两人针锋相对,争吵激烈;两人都有学者风度,谈判风格又各不相同:基辛格的辩辞逻辑性强,富于哲理,一腔带德国口音的英语很难翻译;而乔冠华在雄辩之中思路清晰,思辨性强,原则当中蕴藏直爽豁达。

乔冠华提出的中国方案,美国观点是这样表达的:“美国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将逐步减少并最终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基辛格拒绝了这个方案,说:“我希望你们能够理解我们的立场,我们把撤军说成是一个目标。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坚持撤军跟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和缓和整个亚洲紧张局势联系起来。”

“但是,这个前提,必须是美国无条件的撤军。”乔冠华坚持说。

这样做会破坏整个关系,美国公众舆论决不会答应的。基辛格当然也不相让。

在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客厅,周恩来汇报说,联合公报的起草,在台湾问题上卡壳了。我方坚持美方对台必须以断交、撤军、废约三条件,作为恢复中美正常关系的前提;美方则不愿意放弃“两个中国”的观念,双方争执不下。

毛泽东一语定乾坤地说:“你可以告诉尼克松,台湾部分是我们最关注的,他既然要有个联合公报,才好离开中国,就应该答应我们的要求。”

一张一弛,基辛格、乔冠华两人的谈判艺术都接近炉火纯青。每到这个时刻,双方相持不下,都会把扯紧的弦放松,开一两句玩笑来冲淡紧张气氛,用友好的态度把巨大的决心掩盖起来,不致使双方关系过分紧张。

乔冠华松了绷紧的弦,说:“博士,你是出生在德国,我是在德国获得的学位。从这点上,我们应该有共同的地方。可是,在哲学上,我喜欢黑格尔,你喜欢康德,这也许是我们不能取得一致的原因吧?”

基辛格笑说:“那就让我们在康德和黑格尔之间寻找共同点吧。”

乔冠华40年代跟美国人打过交道,朝鲜战争期间也参加过与美国人交锋的板门店停战谈判,他谙熟谈判艺术,善于掌握火候与节奏。该犀利时,锋芒毕露,寸土不让;该徐缓时,和风细雨,开朗爽快。数月以前,他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风度迷人地坐进刚刚恢复的中国席位时,在世界各国代表的注视中,敞怀朗声大笑,表现了新中国进入国际政坛的豪情风姿。纽约某大报为此专门写了一篇评论,题为《乔的笑》。

基辛格与乔冠华棋逢对手,在谈判桌上相互交锋论战,也相互洞察了解,两人从此竟成了好友,经常往来。

第四天,尼克松访华已进入尾声,“基乔会谈”还是不急不火,随随便便漫谈着交换意见,仍是各执己见。好像谈判根本没有最后时限,好像明天不需飞去杭州,后天也无须在上海发表公报。其实,这都是表面松弛绵里藏针,在用共同的软办法向对方施加压力。到了下午,在乔冠华向周恩来汇报、基辛格向尼克松汇报之后,俩人再碰头,双方都提出了新方案,作了让步。乔冠华提出,只要提到全部撤出驻台的美军,中国就不再反对美方表示关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基辛格提出,把全部撤军这个最终目标和美方在此期间逐步撤出军队这两个问题分开,以前是两点包括在一个句子里的。

乔冠华表示出了兴趣,提出修改个别词汇。他说,最好提和平解决的“前景”,而不要用“前提”。他说,用“前景”,含义更积极些,显示出是双方的意见;而用“前提”,听上去是华盛顿单方面强加的东西。

基辛格也同意了,开玩笑说:“我看台湾命运不会取决于如此微妙的意思上的差别。”

乔冠华打个哈欠,轻松地说:“‘基乔会谈’总算取得了突破,就待双方上司点头啦。”

这时,周恩来、尼克松进来参加了半小时谈判。尼克松了解到中国人不喜欢搞小动作,喜欢诚挚坦率,他就坦率地向周恩来摆出了自己的难处。他说:“如果公报在台湾问题上措辞过于强硬,势必会在美国国内造成困难。我将受到国内各种各样亲台湾、反尼克松、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院外集团和既得利益集团的交叉火力的拼命攻击。整个的对华主动行动就有可能成为两党之间的争议问题。到时候,如果我不论是否由于这个具体问题而落选,我的继任就可能无法继续发展华盛顿和北京的关系。”

周恩来了解了“基乔会谈”的突破以后,表示可以考虑美方经过修改的论点。他说:“我理解总统的处境,可以考虑美方经过修改的论点,我立即向毛主席报告。台湾情报机构一直派特务对我沿海进行骚扰,希望美国进行干预,施加影响,让他们停止这种活动。”

尼克松说:“你放心,我会警告台湾当局的。”

在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客厅,毛泽东说:“在台湾问题上,尼克松碰到我们的钉子上了。”

周恩来说:“是的,双方僵持不下,美方认可只有一个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逐步从台湾撤出美军,但仍存在不同看法。直到昨天下午,中美联合公报中的措辞,还没有确定下来。后经多次磋商,激烈交锋,才有台湾问题那种特殊表达方式。”

毛泽东感兴趣地问:“是谁的发明啊?”

周恩来回答说:“是基辛格博士发明这个提法的,上次就提出来了,这次经过您和尼克松同意,才确认下来。”

毛泽东笑道,博士到底是博士。

周恩来又说:“主席,基辛格提出,公报中‘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最后一句,最好改为‘人民要进步’。”

“革命”领袖的毛泽东说:“还是恢复‘革命’这个词好。”

周恩来说:“主席,我要去杭州送他们回国,回来再向你汇报。”

中美联合公报草稿得到毛泽东和尼克松的批准,基辛格、乔冠华在当晚尼克松的答谢宴会后,于晚上10点半再次会晤。这次谈判十分顺利,只花了十五分钟就解决了台湾问题的措辞,行文如下:

双方回顾了中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严重争端。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台一中”、“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午夜,毛泽东批准了关于台湾问题的这一段表述。

尼克松也批准了这一段表述。他出于现实政治的考虑,扔掉了他的台湾牌,换上一手新的更好的大陆牌。

接着,基辛格、乔冠华两人继续会晤,把关于贸易和交流的部分加以扩充,把公报重新逐行研究了一遍,至深夜2点,也就是第五天的凌晨2点,公报文本落实了,大功终于告成。这几天以来,基辛格、乔冠华几乎没有睡觉。他俩都觉得如释重负,压力消失,这才突然意识到疲倦、劳累和瞌睡,可是心情却格外轻松和愉快。

2月26日,在飞往杭州以前,尼克松与周恩来在机场审阅了公报。在起飞之前,公报的打印工作刚结束。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