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从中南海出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与尼克松举行了一次大范围的会谈。
谈到将要发表的联合公报,尼克松说,像这样一次举世瞩目的首脑会议,通常的做法是,开几天会,经过讨论,发现意见的分歧,然后发表一篇含糊其词的公报,把问题全部遮盖起来。
如果我们那样做,就会不仅欺骗人民,而且欺骗自己。周恩来说。
尼克松说,当国与国的会议不影响到世界前途时,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的会谈受到全世界的注目,并且会对我们在太平洋地区,以至全世界的朋友产生持续多年的影响。对这样的会谈,如果我们也像通常那样做,那将是不负责任的。
尼克松同意了周恩来去年10月同基辛格会谈时提出的关于“各说各的”联合公报的构想。
周恩来兴奋起来了,说,正像你今天下午对毛主席说的,我们今天握了手。可是,杜勒斯当年不想这样做。
尼克松说,据说你也不同意和他握手啊!
周恩来说,不一定,我本来是会握手的。
那好,让我们再次握手吧!
于是,尼克松站了起来,隔着谈判的长条桌,与周恩来又握了一次手。
周恩来风趣地谈道,杜勒斯的副手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先生想搞不同的做法,可是他不想违反杜勒斯定下的规矩,所以他只用右手拿了一杯咖啡。因为一般不用左手握手,他就用左手摇了我的手臂。
周恩来一边说,一边形象地打着手势,在场的人都被逗得大笑起来。
周恩来自己也笑了起来,对尼克松说,不过那个时候我们不能怪你们,因为国际上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西方国家也是铁板一块,所以冷战对峙。现在我们知道情况不是这样。
尼克松坦率地说,我想老实告诉总理,因为我是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成员,我当时的观点同杜勒斯先生的观点是相似的。但后来世界变了,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必须改变。正如总理对基辛格博士说的那样,舵手一定要顺应潮流,否则他会被淹死的。
周恩来看着尼克松的陪同人员,赞叹:你的参谋班子都很年轻啊!我们都老了。
尼克松感叹地说,其实我大概比你们还要老,我只有十个月的生命,充其量也只有四年零十个月。
周恩来说,但你比我年轻多了。你还可以等十年,我等不了十年啦。总统先生也许还会第三次当选。
这是违反美国宪法的。基辛格插话说。
所以现在对于我来说,这是比你们更关键的时刻。尼克松坦诚地说,在通常的意义上你们比我年纪大。尽管我比毛泽东几乎小四分之一世纪,我是把这次访问当作我能为中美关系出力的最后一次机会来看待的。
周恩来笑了:等四年,你还可以竞选嘛。你的年龄准许你这样做。但是,对于中国现在的领导人来说,这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希望你这次能够多认识一些我们的年轻人。
总理先生,尼克松回答,美国的前任总统像英国国王一样,责任大,但没有权。我指的是卸了职的总统。
周恩来称赞说,可是你的经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你两次担任副总统,接着在选举中失败,后来却又赢了一次。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1972年2月21日,星期一的晚间,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设国宴,隆重招待尼克松一行。
当服务员将那古雅的小口白陶瓷酒罐打开,一股特有的芳香悠悠溢出,溢向四座。
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茅台酒,酒精含量在50度以上。周恩来举起面前的一个小酒杯向尼克松介绍。
当时的国宴,每个客人面前至少摆上大、中、小三个酒杯,每个酒杯都斟得满满的,其中必有国酒“茅台”,其余的是各种名牌葡萄酒,另外还要上橘子水、矿泉水。
我听说过你讲的笑话,说一个人喝多了,饭后想吸一支烟,可是点火时,烟还没点燃,他自己先爆炸了。尼克松讲到这里,不等翻译译出来,自己先笑了。
哈哈哈。周恩来也开怀大笑。他当真拿来火柴,划着之后,认真点燃自己杯中的茅台酒,用愉快的声音说,尼克松先生,请看,它确实可以燃烧。
蔚蓝色的火苗闪烁着,周恩来的目光也在闪烁。酒杯里的火苗越燃越小,终于“噗”的一声燃尽。周恩来的目光也出现了瞬间的迷茫,一丝怅然若失的淡淡的伤感鲜明地浮现在脸上,却转瞬即隐地逝去,眼睛重新一亮,显示出内心的火焰还不曾熄灭。他带着若有所思的神情望了尼克松一眼,含义无穷地点了点头。
周恩来的表演将善于捕捉细节的尼克松总统迷住了。后来尼克松回到华盛顿以后,曾得意地向他的女儿特里西娅表演茅台酒的厉害,当他把一瓶茅台酒倒在碗里,点着了火,岂知蓝色的火焰跳跃着竟不熄灭,他大为骇然时,灼烫的碗猛然炸裂了,茅台酒流满了桌面,着实把总统女儿吓得不轻。基辛格曾经幽默地提到此事:“由于美国第一家庭的成员奋勇协力,慌忙救火,才把火扑灭,防止了一场国家的悲剧。否则的话,尼克松政府会自作自受地提前收场,比实际发生的会更早些。”
做完茅台酒的表演后,周恩来端起了服务员换上的酒杯,站起来与尼克松干杯。摄像机拍下了周恩来与尼克松满脸喜悦地干杯的镜头,并向全世界播送,更使早已闻名的茅台酒伴随着这个历史性的“干杯”而名震世界。尼克松对于这种干杯的动作不是十分熟练,在举着酒杯与周恩来碰杯的一刹那,举杯的那只胳膊还要滑稽地往上一耸,他学中国人干杯的动作学走了样。
这时,宴会厅响起了优美的《美丽的阿美利加》乐曲。
这是尼克松最爱听的一首赞美美国自然风光的歌曲。尼克松访华前夕,周恩来特意指示乐团在人民大会堂练习演奏这首曲子。这又是周恩来过人的细致之处。
在场的美国人与大洋彼岸的美国电视观众都深为感动。要知道,军乐队所属的这支军队在二十年前同美国打过仗,现在却在演奏昔日敌对国的歌曲。
尼克松在异国的庄严场合听到《美丽的阿美利加》,非常激动,对周恩来说,这是我1969年为我的就职典礼挑选的一支歌。
周恩来举杯示意:为你的下一次就职干杯。
谢谢!尼克松更加兴奋地笑了。
周恩来站起来致了祝酒词,说道,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尼克松也站起来回答周总理的祝酒词:……就在这个时刻,通过电讯的奇迹,看到和听到我们讲话的人民比在整个世界历史上看到任何其他如此的场合的人民都要多。不过,我们在这里讲的话,人民不会长久记住。人们在这里做的事却能改变世界。如果我们两个民族是敌人的话,那么我们共同居住的这个世界的前途确实是黑暗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进行合作的共同点,那么争取世界和平的机会就会无限地增加……他的讲话喜欢使用大词汇,富有鼓动性和激情。他还在结尾时投主人所好引用毛泽东的诗词:毛主席写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现在就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
尼克松总统居然引用毛泽东的诗句来阐述美国的外交政策,这对世界各国的电视观众来说,是闻所未闻的。宴会的气氛一下子被推向高潮。
双方祝酒后,周恩来举着杯到每一桌宴席去绕圈子,向美国官方代表团人员逐一敬酒。清脆的碰杯声在餐厅里响个不停,像轻风吹拂下的巨大枝形吊灯上的那些流苏和水晶坠儿的叮咚之声一般悦耳。
可是,尼克松还是留意到了周恩来祝酒时,说着“干杯”,却一次也不像过去那样痛快豪爽地喝干杯中的酒。他只是“舔酒”,用嘴唇轻轻沾一下杯沿,然后礼貌热情地向对方致意,用一个微笑和注目的眼光替代了干杯的动作。他回到自己座位上时,酒杯仍然是满的。
尼克松一次又一次朝周恩来的酒杯投去目光,终于问了一句:我听说你的酒量很大?
周恩来笑了笑,带着回忆的灿烂神情:过去能喝。红军长征时,我曾经一次喝过二十五杯茅台酒。周恩来把酒杯捏在手指间,注目着转动酒杯,比这个杯子大。
尼克松吃了一惊,继而疑惑地问:可是,今天你没喝?
周恩来坦率地点头:年龄大了。医生限制我喝酒,不能超过两杯,最多只能喝三杯。
尼克松举起杯,周恩来举起杯。这一次他干了一杯,因为客人先干了。
宴会厅里,主宾席的大圆桌可以坐二十人。尼克松及夫人、基辛格都由周恩来陪同坐在这里。桌上摆着中国堪称登峰造极的美味佳肴,还摆有特制的熊猫牌雪茄烟,精制的烟盒上画着可爱的熊猫。
干杯不在行,尼克松使用筷子的熟练技巧却出乎大家意料。
周恩来对尼克松夫人帕特称赞:总统和你都会熟练地用筷子。
帕特笑着说:“为了来中国,我们在白宫都学着用筷子呐。”
据说,早在半年前,尼克松就把他餐桌上的刀子、叉子换成了中国的筷子。
席间,周恩来指着摆放在桌上的熊猫牌香烟对帕特说:“我想送给你这个。”
帕特大为吃惊:“你说……烟吗?”
周恩来笑了,向帕特解释说:“不,不是烟,我说的是熊猫。我们要送给你们两只熊猫。”
哦!帕特惊喜地对尼克松说:“理查德,周恩来总理说送给我们两只熊猫!真的熊猫!”
这个镜头通过通信卫星传到美国,正好是在早晨的新闻节目中播出。这天,在美国的街头、家庭里、办公楼内、企业里,人们都在议论着周恩来送熊猫的事情。《纽约时报》评论说:“周恩来真是摸透了美国人的心思。”《华盛顿邮报》评论:“周恩来通过可爱的熊猫一下子就把美国人的心征服了。”作为回报,尼克松也决定送两只美国北部寒冷地区生长的麝香牛给中国。
当晚,周恩来陪同尼克松一起看当天中美活动的录像。刚看了几个镜头,尼克松便指着录像对周恩来说,现在美国人民也坐在电视机旁看我们今天的活动情况。
图像传输这么快?周恩来略为一惊:是吗?
尼克松笑了,指着身边的安全军官黑格拎着的黑皮箱,不无炫耀地说:“从我踏上中国领土的第一步起,我在中国每时每刻的活动情况,便全部由这个黑匣子记录在案。它记录下来的信息送给卫星地面站处理,然后通过我们天上的通信卫星,将这儿的每一个活动细节随时传到美国。”
周恩来听后十分震惊,事后急忙找有关人员,详细询问了神奇的“黑匣子”。从第二天起,周恩来与尼克松在一起的时间,眼睛总是有意或无意地看一看尼克松身边的那个“黑匣子”。周恩来的这一细微动作,被机敏的基辛格发现,报告了尼克松。一次晚宴中,周恩来与尼克松频频举杯后,又一次谈到了那个“黑匣子”和卫星地面站。尼克松脱口而出:我们这次带来的卫星地面站,到时就留给你们吧!
基辛格也趁机说:“对,总理先生,就留给中国作个纪念吧。”
周恩来端起酒杯,笑了笑说:“总统先生,我看还是卖给我们吧。”
就这样,尼克松访华结束后,他随身带来的那个“黑匣子”便被中国买了下来,留在北京电信管理局。本来,当年为了限制中国和苏联在某些领域的发展,按照国际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规定,像卫星地面站这样的设备,是绝对不能卖给中国的。尼克松为了缓解中美关系,表现出诚意,居然同意了卖给中国。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