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自从结识诸葛亮以来,刘备的政治生涯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不再是盲目地四处闯荡,而是有着一步一步切实可行的战略;他不再被失败的梦魇所缠绕,而是经常品尝着胜利的甜果;他不再是一块被军阀争战的潮水冲来冲去的碎石,而是一块根深蒂固的小洲。刘表政权中降曹派没有把他排挤出荆州,曹操的几十万大兵没有把他驱赶出荆州,孙吴的明争暗夺也没有使他失去荆州。而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诸葛亮“隆中对”的指导。
诸葛亮帮助刘备根植于荆州。荆州是诸葛亮的第二故乡。想当初,诸葛亮迫于战火沦为异乡游客时,荆州以它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使他结束了辗转流离的游子生活。
诸葛亮十五岁来到荆州,三十四岁时离开荆州,在这里整整度过二十个春秋。在这二十年中,有十年是在隆中隐居,而这十年正是他的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这里的人杰地灵,给了他知识,给了他智慧,也给了他出仕的机缘。
荆州是诸葛亮政治、军事生涯的起步之地。在这里,他遇到了理想中的明主,做出了一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决择。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集团所制定的建立霸业、恢复汉室、实现统一、拯救生民的政略和战略方针。然而,要达到这个远大的政治目标,就得首先实现跨有荆州、益州的战略计划,以实行两路出击夹攻中原的战略。
而跨有荆、益,首先的前提是据有荆州,只有占领了荆州,才能溯江西上进入益州,也才能使西进巴蜀获得坚实的战略依托。对于诸葛亮所辅佐的刘备集团来说,没有荆州,便不能实现跨有荆、益的计划,便不能对中原进行钳形夹击,自然也无法实现最终的政治理想。
这才是诸葛亮乃至刘备看重荆州的最深层的原因。
诸葛亮在荆州的二十年,大体上可分三个阶段。
从兴平二年到建安十二年,是他借寓荆州和隐居隆中的时期。从建安十二年到建安十四年,是他辅佐刘备在荆州寻求立足的时期。从建安十四年到建安十九年诸葛亮奉刘备之命率兵入川止,是他协助刘备治理荆州的时期。
从建安十四年到建安十九年,刘备在荆州的势力和地盘经过了多次变化。刘表在世时,刘备的势力主要局限于新野、樊城。刘表死后,刘备转而据有江夏郡。赤壁之战后,刘备一下子占领了荆州南部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地盘最大时又领有南郡。第三次重分荆州后,仍占有荆州的三个郡。
自从占领荆州南部四郡以后,刘备、诸葛亮的威名远播,随着地盘的扩大,需要管理的行政地区不断增加,对管理行政机构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
身为军师的诸葛亮,在协助刘备在治理荆州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政治家的杰出才能。在诸葛亮治理荆州整整五年。他积极网络人才,参与荆州的人事安排,妥善处理与东吴的关系,安抚南部的少数民族,督调诸郡,调发粮赋,为此昼夜操劳。
据史书记载,刘备在荆州期间,归附刘备集团的荆州人士有黄忠、庞统、马良、陈震、了立、蒋琬、邓方等人。
黄忠,字汉升,荆州南阳郡人。刘表在世时,黄忠任中郎将,与刘表的侄子刘磐一起守卫长沙攸县。曹操占领荆州后,黄忠“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长沙郡,黄忠便加入了刘备。
庞统,字士元,荆州襄阳人。庞统早先在襄阳,号为凤雏,与诸葛亮齐名。庞统虽是荆州人,却和孙吴士人关系密切。所以周瑜领南郡太守时,任庞统为功曹。后来,刘备领有南郡,庞统便加入了刘备。
马良,字季常,荆州襄阳人。其弟马谡,字幼常。二人在刘备领荆州刺史时,加入刘备,任荆州从事。
陈震,字孝起,荆州南阳人。他也是在刘备领荆州刺史时被任为荆州从事的。
廖立,字公渊,荆州武陵人。刘备任荆州刺史时,廖立被辟为荆州从事,不到三十岁时,又被提为长沙太守。
蒋琬,字公琰,荆州零陵人。史载他“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可见蒋琬也是刘备取得江南四郡后被任为荆州书佐的。
邓方,字孔山,荆州南郡人。“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显然邓方也是刘备领荆州刺史后被任为荆州从事的。
张存,字处仁,荆州南阳人。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
殷观,字孔休,荆州人。刘备领荆州刺史时,殷观任州主簿别驾从事,曾出谋拒绝孙权与刘备共同伐蜀的要求。
习祯,字文祥,荆州襄阳人。有风流,善谈论,名亚庞统,而在马良之右。他是随刘备入蜀的荆州之士,刘备在荆州时便得到任用。
郝普,字子太,荆州义阳人。刘备西征巴蜀,将郝普留在荆州任零陵太守。
潘濬,字承明,荆州武陵人。潘濬二十岁左右时随荆州大学者宋忠受学,不到三十岁便被刘表任为部江夏从事。刘备领荆州,以潘濬为治中从事。刘备入蜀,潘濬留下来助关羽管理州事。
刘备占领江南四郡,诸葛亮被任为军师中郎将,督统零陵、桂阳、长沙三郡。黄忠在赤壁之战以前,曾属于曹操的长沙太守韩玄,守卫长沙攸县。应当说,黄忠的投靠刘备,当与诸葛亮有关。
廖立是武陵郡人,武陵与零陵比邻,而且廖立的才干确是被诸葛亮所发现和欣赏的。诸葛亮曾评价廖立说:“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因此,廖立任荆州从事和长沙太守,都是诸葛亮提拔的结果。零陵人蒋琬,其家乡正处于诸葛亮统辖之下。
蒋琬后来是蜀汉名相,他的才干深受诸葛亮的赏识。据记载,蒋琬随刘备入蜀之后,被任为广都即今四川成都东南县长。蒋琬对自己大材小用感到委屈,终日饮酒,不理县事。
有一次,刘备外出巡察,突然来到广都县,见蒋琬不理众事,醉酒熏熏,不由得勃然大怒,要对他治罪。诸葛亮听说后,忙为蒋琬求情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刘备这才赦免了他。此虽为刘备入蜀以后的事,但通过此事可以看出诸葛亮对蒋琬的器重。
蒋琬走出零陵湘乡,出任荆州书佐应是诸葛亮举荐人才的结果。荆州武陵人潘濬,是蒋琬的姨弟,他在蒋琬的家乡湘乡任过县令,他出来任荆州治中从事,当与其姨兄蒋琬同时。
占领荆州,夺取益州,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描绘的三分天下宏图。只有夺取益州,刘备才能真正站稳脚跟,进而问鼎中原,“兴复汉室”。
建安十六年,一个天赐良机竟然落到刘备和诸葛亮手里。这一年,领益州牧的刘漳听说曹操将要征伐当时占据汉中即今陕西西南的张鲁,心里很紧张,汉中一失,益州也就很危险了。
这时,他手下的两员大将张松和法正就劝他道:“不如将占据荆州的刘备请来攻打张鲁,占领汉中,这样就可以增强抵抗曹操的力量了。”
表面看来,赤壁一战,刘备与曹操已势不两立,刘备领兵抗曹,较之张鲁,当然力量大得多,但刘潭是一个见识浅薄、懦弱无能的人,对待事物只能观其表而不能透其里。
刘备在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上可谓一个风云人物,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他早已占了两项,即天时与人和。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这恰好给了刘备施展其抱负的历史舞台,此为天时。赤壁之战后,刘备手下已拥有一大批文臣武将,且皆刘备的患难兄弟,如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此人和也。这样,刘备欲成霸王之业,所缺少的正是地利一项。
恰在此时,刘璋却主动要求刘备进川,这无异于拱手送给刘备一个天府之国,补其地利。刘璋此举正所谓是“引狼人室、自取灭亡”。
当刘璋派法正前往荆州去请刘备时,诸葛亮闻知大喜过望,即刻促使刘备与谋士庞统先领万人大军人蜀,名曰援助刘漳,实则待机而动。
益州是个四塞险固的地方。然而,高山险阻挡不住益州地区文明发展的进程。巴蜀文明的进程,至迟可以上溯到远古传说时期。
传说黄帝娶西陵之女,名为嫘祖。嫘祖是黄帝正妃,生两个儿子。一个叫青阳,一个叫昌意。青阳居住江水,昌意居住若水,皆在蜀地。昌意娶蜀山氏女,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关于禹的出生地,传说中有几种说法,而禹出生在蜀地的传说,说明巴蜀地区与华夏文明起源的关系。
春秋时期,巴国与秦、楚、邓等俱为诸侯国,它们在长时期内有着政治军事和文化交往,巴国已活跃在西南地区的政治舞台上。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争战,天下四分五裂,益州被刘焉、刘璋父子所占据。但刘焉父子暗弱无能,明眼人早就看出他们不是益州的真正主人。
最早提出取刘璋之位而代之的是诸葛亮,最终把这种设想实现的是诸葛亮所辅佐的刘备势力。诸葛亮辅佐的刘备势力占据益州,与刘邦不同。刘邦是被迫进入巴蜀汉中,而刘备是主动进入巴蜀地区。
诸葛亮辅佐的刘备势力占据益州,与公孙述迥异。公孙述是要在蜀中称王称帝,而诸葛亮是要借巴蜀之地实现复兴汉室的目标。公孙述在占据巴蜀之前已经是蜀郡太守,而刘备、诸葛亮等人在占领巴蜀前只据有其下游的荆州部分地区,巴蜀另有其主。
占据益州,意味着取代益州的旧主人,而取代益州旧主人,不但要靠机会,还要靠智慧和实力。机会肯定会有。因为当时益州的形势是:“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占领荆州是进占益州的必要准备。只有先占有荆州,进占益州才有一个可靠的起点和根据地。所以,诸葛亮在占领和经营荆州方面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然而,若不及时占有益州,荆州便会失去其战略意义。
荆州是个战略争地,曹操、孙权、刘备都要占领荆州。曹、孙两家都有自己的战略大本营,而对刘备来说,若不占领益州,荆州只是一块孤棋。
正因为荆州是个战略争地,它不适于作刘备的政治中心,政治中心应放在益州。而且诸葛亮在“隆中对”所设想的是对中原实行两路夹击,若不占领益州,单凭荆州一路,进取中原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公元211年,刘备率几万人入蜀,进驻葭萌,留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
刘备率军一到涪城即今四川绵阳即受到刘璋的亲自迎接。这时刘备一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听取刘漳手下张松、法正的建议,立即突袭刘璋,取而代之,二是应刘漳之请,北上出击张鲁。由于两种选择对刘备都不利,因此他两者都未实行。他始终按诸葛亮的意图行事,先按兵不动,以观其变。
刘备把军队驻扎于曹萌关即今四川广元一带,边观察边做一些笼络人心的事情。第二年,即公元212年,远在蜀地的刘备听说曹操又出兵进攻孙权,便欲东归救吴。
刘备在霞萌关接到诸葛亮的来信,知道孙夫人已经回吴,曹操又出兵攻打孙权,感到荆州还会受到威胁。如果孙权得胜,要来攻打荆州,如果曹操得胜,也要来攻打荆州。便和副军师庞统商量,决定向刘璋要求派兵三万,粮食十万斛的帮助,等到这些东西弄到手,再做打算。
刘备写了信去,刘璋听从杨怀、刘巴的话,答应给老弱军士四千人、米一万斛。
刘备非常生气,决心和刘璋决裂。庶统乘机表示有三条计策,让刘备选择一条行事。
刘备问“哪三条?”
庞统说“连夜攻成都,这是上计,假说回荆州,杨怀、高沛必来送行,就此杀了他俩,先取涪城,然后再攻成都,这是中计,退还白帝城,连夜回荆州,这是下策。”
刘备选择了中计。于是,写信骗刘璋,说是曹操来攻荆州,需立即回去迎敌,因为时间紧急,来不及当面会晤,只好特写信辞行。
信到成都,张松听到这个消息,以为刘备真的要走,马上写信给刘备,劝他放弃这个'算,火逮攻打成都。
不料这封信被他哥哥张肃无意中看到,便向刘璋告发。刘璋抓来张松对他说:“我待你不错,为何竟然反叛?”一怒之下,便把张松杀了。一面下令各守关将领严防刘备,不许荆州一人一骑入川。
刘备提兵回到涪城,用庞统的计策,杀了杨怀、高沛,取了涪城。刘璋听到消息,立即旅冷苞、张任、邓贤等带领五万大军来雒县敌住刘备,双方展开激战,邓贤、冷苞被杀。失败的消包传到成都刘璋又派吴懿、吴兰、雷同率领二万兵马来雒县助战。
论实力,刘璋不是刘备的对手,不久,刘球的大多数将领都投降了刘备。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攻打雒城即今四川广汉北战斗中,刘备的主要谋士庞统不幸阵亡,这使刘备顿感实力不济。
为此,刘备遣人回荆州送信给诸葛亮。
诸葛亮得到书信,知道好友庞统被杀之后,放声大哭,对众人说道:“我们主公又失去一条臂膀呀。”
诸葛亮清楚的知道,刘备已经陷入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经过近百日的消耗,刘备前期顺利进军所获的物资已经所剩不多了。川中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重兵受荆州,轻军如蜀的策略。从荆州调重兵缓助刘备攻打益州。
派谁去援助刘备,谁留下镇守荆州,这是诸葛亮必须要处理的重要问题。
本来,诸葛亮应当与张飞、赵云等留守荆州,而让关羽率援军八蜀。刘备有雄才,关羽骁勇过人,再加上法正足智多谋,可以取得益州。
但前方的形势干变万化,稍有不慎,刘备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法正虽有谋略,但心底过于狭窄,怕的是难当此任,想来想去,自己必须尽快入川。
张飞是员猛将,雄壮威猛,亚于关羽,但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经常打骂士兵,连刘备也担心他早晚会出问题,把荆州交结他,诸葛尧显然不放心。
赵云倒是有勇有谋,办事精细谨慎,但诸葛亮在与他的接触中,从言谈话语中感到他对两路夹击中原的钳形攻势似乎有看法。赵云认为荆州是曹、孙、刘三方攻战的焦点,不如去开拓益州根据地。
诸葛亮主张让人才去做自己理解的事,更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只有让赵云随自己入蜀,比他镇守荆州更有利。
留守荆州,最合适的人选只能是关羽。
关羽的武勇和忠义在曹军中有很大影响。他的勇武,使曹、吴不敢轻视荆州,他的忠义,保证了他不会背叛刘备。
早在建安五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被曹操生擒。曹操任命他为偏将军,礼之甚厚。那时候,曹操正与袁绍对峙于官渡。袁绍派遣大将颜良进攻白马即今河南浚县东南,曹操派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进击颜良。
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军将士亲眼目睹了关羽的武勇与威风。
后来,关羽知道了刘备在袁绍军中,准备离开曹操返回刘备身边。曹操察觉后,对他重加赏赐,企图留住他。而关羽把所有赐品尽数封存留下,又写了一封告辞的书信,然后去投奔在袁绍军中的刘备。
曹操的左右还想追击,曹操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关羽的重于情义,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与曹操打交道多,关羽与曹军中许多大将的关系很好。例如当曹操察觉到关羽要离开他时,便派张辽前去试探。张辽见到关羽,问及去留之事,关羽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张辽探明了关羽的真情后,感到很为难。向曹操报告吧,恐怕他杀了关羽,不报告实情,又有背于事君之道。他犹豫再三,最后叹道:“公,君父也;羽,兄弟耳。”还是说了实情。
诸葛亮经营荆州在人事安排时,就让关羽任襄阳太守,驻扎在江北,有意让他做从荆州一路夹攻中原的上将军。再加上刘备让关平来送书信,看刘备的意思也是让关羽日镇守荆州。
建安十八年,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带领张飞、赵云等占领巴东等郡县。
建安十九年夏拥重兵直逼成都城下,围城数十日后,刘璋迫于形势只得开城投降了。
刘备占据益州后,自称益州牧,诸葛亮被拜为军师将军,兼益州太守,至此,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跨有荆、益”的目标终于实现了,三国鼎立中的蜀汉国的雏形直到此时才真正显现出来。
建安十年,即公元215年,曹操西进消灭了西北部的马超、韩遂,随即便乘胜进军陕南汉中,迫使割据汉中的张鲁投降了。
这样一来,刚站稳脚跟的刘备又感到了曹操的威胁。虽然占据汉中后,曹操由于对整个战局的考虑,没有再进一步南下人蜀,只派大将夏侯渊、张命把守汉中这块重要的前沿阵地,但刘备却深知唇亡齿寒之理,不夺回汉中,益州将难以安定。
为此,建安二十二年底,他听取了法正的意见,趁曹操已回中原之机,他亲统大军进兵汉中,让诸葛亮留守益州,及时给前线补充粮饷兵员。
当年汉中王刘邦出兵关中时,萧何即留守汉中,掌握着整个后方及军需供应,从而保证了刘邦军事上的胜利。几百年后,刘备也学汉高祖那样,将自己最信得过的人留在后方作后盾,以保证军事上的成功。
事实证明,诸葛亮在镇守后方、调拨物资兵力、及时支援前线的能力的确不亚于当年的萧何。当刘备与夏侯渊激战于汉中并相持不下时,是诸葛亮及时从益州补充了大批兵员,终于使刘备大败曹军,杀其猛将夏侯渊,占领了汉中。
公元218年五月,曹军被迫退回关中。次年,在诸葛亮等文武百官的拥立下,刘备被推为汉中王,圆了高祖汉中王之梦。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即位魏王,并于该年十月代汉称帝,改国号为“魏”,改元“黄初”。
曹丕废汉献帝而自立为皇帝,此举使身处益州的刘备和广大官兵万分震怒,他们认为只有刘备具有汉家宗室血统,有资格继承王位,如今曹丕竟自立为帝,那刘备更应称帝才是。
由此,诸葛亮等文武百官共同上书,请求刘备称帝。最后,刘备以“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为由,也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即皇帝位,国号仍为“汉”史称“蜀汉”,改元“章武”,立长子刘禅为太子,拜诸葛亮为丞相,总理国务大事。
从此,三国鼎立之中已有魏、蜀两家称帝。诸葛亮作为蜀汉国的开国丞相,挑起了定国安邦的历史重任。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