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诸葛亮 > 襄阳栖身上学堂

襄阳栖身上学堂

作者:乾坤鱼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汉献帝兴平二年,诸葛亮兄弟姊妹一行从水路到达荆州的首府襄阳。

碧绿的汉水,在船舷边激起欢腾的浪花,笑迎着远道而来的一叶小舟。青青的岘岭,敞开他宽广的胸怀,拥抱着风尘仆仆的他乡游子。

数年来,辗转流离的诸葛亮,见到的多是刀光剑影、饿殍流民,听到的多是杀声呐喊、呻吟叹息。进入荆州,他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荆州治所襄阳被称为“水陆之冲”,跨连荆豫,控扼南北,三国以来,为天下重地。

这里南北东西水陆交通极为便利,陆路由襄阳往北,经新野、南阳,可至京都洛阳。往南经江陵、长沙,可达广、交二州,这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主要通道。

从水路来说,发源于陕西汉中地区的沔水,流经襄阳、樊城,成为陕、鄂间的主要交通动脉。由襄阳沿沔水南下可达夏口,沿长江东下可直达扬州,溯长江西上可通梁、益二州。

关于襄阳的水路交通,东汉时的大文学家蔡邕曾写过一篇《汉津赋》,在描写汉水即沔水流经襄阳时的情景说:“过曼山以左回,游襄阳而南萦。于是游目骋观,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财运货,贸迁有无。”

这里有富饶的土地。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写道:“建安十三年,魏武平荆州,分南郡,立为襄阳郡,荆州刺史治。邑居隐赈,冠盖相望,一都之会也。”

后人曾对文中的“隐赈”二字作了这样的解释:“隐赈当作殷赈。薛综《西京赋》注云:殷赈谓富饶也。”

这里没有连年不断的兵燹,没有你争我夺的攻伐,没有断壁残垣的墟邑,没有尸横遍野的惨状。平和,安宁,富庶,这是诸葛亮进入荆州所留下的第一印象。

襄阳城更是热闹非凡,这里店铺酒楼,鳞次栉比;绫罗绸缎,耀眼夺目;花草果品,香飘遐迩。这里每个商铺也都是生意兴隆,客商云集。

这不由让诸葛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里也曾有过像这里一样的宁静。然而,残酷的战乱使得他们一家不得不分散流离。如今,远在家乡的哥哥和继母不知怎样了?这几年的流离辗转,看到了许多血和泪,许多拼和杀,许多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

诸葛亮对荆州的感受无疑是美好的,他对荆州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此时的荆州,正值它历史上一个极度辉煌的时期。

汉灵帝中平五年,在黄巾起义军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已无力对全国进行有效的控制。朝廷便采纳了刘焉的建议,“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从此,开了州任权重的头。

当时,任荆州刺史的是一个名叫王睿的人。这个王睿身为一州的行政长官,但与下属孙坚、曹寅的关系很紧张,又无政治才能,这决定了王睿不可能在荆州刺史任上坐得很久。

汉献帝初平元年,一场蕴酿许久的兵变终于在荆州发生了。武陵即今湖南常德太守曹寅听说王睿要杀掉自己,便先下手为强,以朝廷按行使者的名义写了一个列举王睿罪状的檄文,送到长沙即今湖南长沙太守孙坚手里,要求孙坚接到檄文后收斩王睿。

这正好给孙坚诛除王睿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孙坚接到檄文后,立即带领兵马杀奔州治,表面上却装做兵士劳苦,以求“赏资”为名。当王睿发现孙坚也在求赏兵众之中时,立即觉得事情不妙,他惊奇地问:“众兵士前来求赏,孙府君为何也在其中?”

孙坚答:“我奉使者檄书前来诛君。”王睿知道自己再无生存的可能,便饮金而死。

接替王睿任荆州刺史的,是在荆州长达十九年的刘表。

刘表,字景升,是汉朝皇室后裔。东汉末期,他与士人一起纵横谈论,成为党人领袖之一。党锢之祸起,刘表终日东躲西藏,逃避了朝廷的缉拿。直到党锢之禁解除后,他才敢抛头露面,被大将军何进提拔为属官。

刘表初到荆州时,这里并不十分安定。当时,袁术已占领南阳,屯兵鲁阳县即今河南鲁山。扼守荆州、豫州交通要道的鲁阳关,就在鲁阳的西南。袁术屯兵鲁阳,无异于扼住了荆、豫间的咽喉。在荆州内部,长沙太守苏代、华容即今湖北监利北县长贝羽各自“阻兵作乱”。更为严重的是,州内的一些宗族首领也纷纷聚族起事,不服州郡治理。

与曹操、孙权、刘备等人相比,刘表没有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雄才大略,但他安定、治理一方,在当时却是成就斐然。他单人匹马进入宜城县即今湖北宜城南,立即延请荆州大族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商议大事。

众人看刘表态度诚恳,言行谦恭,愿意为其效劳。蒯越向其献了剿抚并用、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的计策。刘表照计而行,他设下“鸿门宴”,以官职为诱饵,把张虎、陈生等五十五家盗贼和义军头了骗到宜城,酒宴期间,剂表摔杯为号,蔡瑁率领数百名壮士冲进客厅,把众头领全都杀死。把他们的部众收编。接着又派蒯越、庞季二人前往襄阳,劝说占据那里的张虎、陈生投降。

不久,刘表将州治从汉寿即今湖南常德东北迁到襄阳。各地闻刘表威名,纷纷归附,江南四郡很快安定。至此,长沙、零陵即今湖南零陵、桂阳即今湖南郴县、江夏即今湖北新州西、武陵即今湖南常德、南郡即今湖北江陵、章陵即今湖北枣阳南等郡基本平定。

初平二年,袁术果然派孙坚进击荆州。刘表派部将黄祖迎战,双方在樊城即今湖北襄樊、邓县即今湖北襄樊西北一带展开战斗。孙坚击败黄祖,进围襄阳。刘表又派黄祖夜袭孙坚,再次被孙坚打败。黄祖败走岘山,孙坚乘胜追击。

夜色中,埋伏在竹林中的黄祖士兵用箭射杀孙坚,结果黄祖军转败为胜。自从这次战斗以后,袁术领教了荆州的厉害,不敢对荆州轻举妄动。荆州的北境得到了巩固。

荆州形势基本稳定之后,刘表便实行一系列所谓仁义之举,以获龋州的进一步稳定。

东汉时,就豪强势力而言,襄阳仍是仅次于汉开国皇帝刘秀家乡的地方。东汉末,襄阳地区较著名的豪族有庞、黄、蔡、蒯、马、习、杨等多家,刘表任荆州刺史后,便积极与当地的大族名人结好。

蒯氏兄弟帮助刘表立足荆州已见前述。此外,他还与蔡家联姻,娶蔡瑁之姊蔡氏为妻。襄阳人庞德公是当地的大名士,一直隐居于岘山之南,刘表多次延请不成,便亲自前去拜请。

汉献帝建安三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三郡反叛刘表,而煽动这次反叛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长沙人桓阶。桓阶的父亲桓胜,桓氏在当地也是名族。刘表在坚决镇压了张羡的反叛后,对桓阶却显得格外宽容。他不但征召桓阶为从事祭洒,还要把妻妹蔡氏嫁给他,与他结成连襟。

自从初平元年任荆州刺史以后,经过短短七八年的努力,刘表统治下的荆州,已经是“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了。荆州地区的强盛与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史载“自中平以来,荆州独全,及刘表为牧,民又丰乐”。这时的荆州,已成为一个安定、富庶的地区。

如果把荆州比作一个车轮的轴心,今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就都有人在向这个轴心辐辏。

人们涌向荆州,无非有三个目的。第一是避乱求生,第二是暂栖此地以求将来的发展,第三是求得文化方面的学习与进取。荆州地区的富庶与安宁毫无疑问能满足人们前两项需要,而荆州地区良好的教育和学术气氛,又为第三种需要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荆州地区有当时最繁荣兴盛的教育,这首先要得益于荆州刺史刘表的提倡。

作为一州的最高首领,刘表在荆州基本安定之后,能广开学校,亲自主持仪式,奖励学者,整理古籍,这无疑会大大地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诸葛亮到达荆州的时间,正是这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逐步复兴的时候。

诸葛亮在荆州居住十多年,正是这里社会安宁、经济富庶、文教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富庶,为他提供了充足的衣食之源;社会安宁,为他提供了读书、思考的优良环境;文教发展,为他提供了接触各类名人,掌握各种信息,以及提高文化素质的良好条件。

可以说,富庶、安宁、文教发展的荆州,乃是这位千秋名相成长的摇篮。

襄阳城南约二里的地方,有一所“学业堂”。每天,人们都能在这里听到朗朗的读书声,都能看到莘莘学子们研习探讨的情景。这是一所刘表倡办的官学,来此就读者,或者是鸿生大儒,或者是州郡官吏的子弟。

诸葛亮来到襄阳不久之后,就来到这里读书习字。

这所学业堂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入的,诸葛亮来此学习,是他的叔叔诸葛玄苦心安排的结果。

诸葛玄跟刘表是同窗好友,但是诸葛玄曾经是袁术的旧吏,刘表非常的憎恨袁术、孙坚,所以并没有给诸葛玄封官,而给诸葛亮一家购了一座宅子居住。

诸葛玄一家在襄阳城西安家后,由于得到刘表的接济,日子过得也很。诸葛玄利用闲暇时间,或和诸葛子青等练武比剑,或是房贤拜友,结交朋友。并且将诸葛亮和诸葛均送到了学业堂里面上学。

学业堂在襄阳城南,沔水之畔,绿树掩映的山脚下,几排白墙蓝瓦式的房舍。这是荆州牧荆表为粉饰太平、笼络人才而开办的。

在这里就学的,大多是当地有名望的官绅子弟和从关西、竞州、豫州等地避难来的有志青年。其中有刘表前妻所牛的儿子刘琦,襄阳仁庞统、马良以及崔州平、盂公成、徐庶等人也在此读过书。

学堂里的教师,大多足素有教养和水平很高的学者、俊杰,也有的是荆州颇有名望的人物。如司马徽、黄承彦、宋忠、綦母闽、颢容等,论学问可谓是满腹经纶,在国内屈指可数。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第一流的书法家粱鹄,前宫廷雅乐郎、音乐家杜夔、儒学大师邯郸淳、隐禧等。

才华横镒、年仅二十,后成为“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学家王粲,虽然在学堂里执教的时间不长,但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