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诸葛亮 > 失去了父母亲人

失去了父母亲人

作者:乾坤鱼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早在诸葛亮四岁的时候,全国就爆发了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黄巾军主力很快遭到镇压,但黄巾军余部坚持斗争二十余年,给东汉朝廷以沉重打击。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东汉朝廷解除了党锢。党锢的解除,给了士大夫集团在政治上发展的机会,他们关心政治、匡时济世、舍生殉道的精神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汉灵帝为了加强地方政权的力量,平定各地区的反抗,采纳了太常刘焉的建议,设立州一级的行政长官州牧,一改郡县两级的行政体制。出任州牧者,多为朝廷重臣,掌握州中财、政、军大权。

东汉朝廷本想通过镇压黄巾起义,以加强中央的统治,但当黄巾起义的风暴过后,统治者惊奇地发现,欲恢复原来的秩序已根本不可能了。

各地方豪强势力拥兵自重,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武装军阀集团。在中央朝廷,士大夫集团的势力不断壮大,成为地方豪强在中央的政治代表。

中平六年四月,汉灵帝死,少帝即位。在此期间,外戚何进企图在士大夫集团的支持下除掉宦官,结果反被宦官所杀。

士大夫集团中的实力派袁绍又将宦官斩尽杀绝。随后地方军阀董卓进入京城,掌握朝政。关东的实力派又以讨伐国贼董卓的名义扩展自己势力。至汉献帝初年,全国各地先后形成了几个大的武装割据集团。

这是一个中央集权土崩瓦解的时期,一个地方实力派争夺地盘的时期,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一个只能谋求局部统一,然后再进一步实现全国统一的时期。

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期,诸葛亮是不幸的。

但从另一角度看,诸葛亮又是幸运的。因为这又是一个政治舞台风云际会的时代,一个为实现国家统一、人民生活安定,从而出现的龙争虎斗各显英雄本色的时代,一个呼唤英雄、需要英才的时代。

如果说,诸葛亮家乡丰厚的文化土壤是他成长的地利,家庭的良好教育和影响是人和,那么这个时代就是他成长的天时。

天时、地利、人和,终于使诸葛亮成为三国时期人才群星中最灿烂、最耀眼的一颗。

那年夏天,黄巾军一万多人奉张角之命进入阳都县。每到一地,打官府,抢食粮,活捉当地的最高长官处以极刑。黄瞳县令没有满足义军的要求,双方在阳都县境内展开了激战。

由于力量悬殊,官军吃了败仗,义军杀了批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义军走后,土匪无赖趁机而动,打家劫舍为害乡里。

很多人家都遭了难,请葛亮家的房屋也被烧丁几间。学堂上不成课了,先生们纷纷逃难出走,诸葛亮只得辍学回到家中。

几年来,泰山郡的郡守换了三任,一任比一小贪婪无厌,暴庚乖张。开始时,他们要利用诸葛珪熟悉民情,安抚民众,一旦站稳脚跟,便荒淫奢侈,聚敛钱财,不择手段地排斥异己。

诸葛珪洁身自好,忧国忧民,不肯同贪官污吏合作,而在这污浊不堪,群丑登台的浑浊世界中,少数精官是无法同邪恶势力抗衡的。

在这其中,太守王禄最为贪婪暴敛。王禄也曾一度失官,因九姨太碧莲长得如花似玉,风流多情,王禄忍痛把她送给州刺史做妾,博得了上司青昧,又换来一顶官帽子,重新到泰安来做官。

黄巾军主力转移后,王禄纵兵掳掠,残害百姓,滥杀无辜,中饱私囊,使得诸葛珪的非常愤慨。他表面曲意奉垂,暗中却故意作梗。

一天,王禄在奉高、弗县抢了四十多名民女,挑选有姿色者肆意奸淫,还杀死了十多名不从和反抗者。诸葛硅当面劝阻,私开幽室,放跑了六个姑娘,使王禄大为不满,恼怒在心。他趁朝廷使者来率安挑驴供皇帝玩乐之际,派诸葛珪承办此事,暗中却买通宦官,挑了一头瘸驴充数。到京城后事情暴露,皇帝恼怒,免去了诸葛珪的官职,令王禄将其毒打顿,驱逐回家。王禄公报私仇,终于如愿。

汉灵帝中平五年,是一个多灾多难年月,也是令请葛亮兄万分悲伤的一年。这一年,接连发生的几件事,犹如雪上加霜,使请葛亮家的家境每况愈下,日渐艰难。

在这一年里,诸葛亮的舅舅的死亡,使诸葛亮全家悲痛不已。舅舅家住在依山停水的章家村,家有良田千余亩,深宅大院,由于善于操持,收入丰厚,在方圆数十里算得上是富裕人家。舅舅为人豪爽正直,又讲义气。对待乡亲们他乐善好施,对待奸诈之徒,他疾恶如仇。

有一无夜晚,七八十名流贼闯到了舅舅家中,见物就抢,见人就杀。章家的人急忙持械反抗。由于敌众我寡,在激烈的搏斗中,舅舅不幸中矢丧命。十多名家丁被杀死,七八名侍女被抢走,剩余的仆人四散谜命。

诸葛亮的母亲自弟弟去世之后,就一直精神恍惚,面容惨淡,茶饭不思,郁郁寡欢。大约在诸葛亮六多岁的时候,诸葛亮的母亲章氏因病去世了。

章氏是个知书达理、聪明贤惠的母亲,她不但支持长子诸葛瑾到京师洛阳去游学深造,学习儒家经典,还教诸葛亮认字,对他进行启蒙教育。

母亲章氏经常给诸葛亮讲经史、传记,讲兵法、医学,传授给他琴技、棋艺,使诸葛亮博学多才。特别是她讲的历代名人自强不息、发奋攻读、建功立业、造福于民的故事,更像磁石一样吸引了诸葛亮的心,鼓舞他不断上进,立志在茫茫大千世界中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母亲的去世,使诸葛亮感到失去了一位世界上最亲爱最慈祥的启蒙老师。哥哥诸葛瑾也中断了游学生涯回乡为母亲守孝。

失去母爱是不幸的,但诸葛亮感到比自己更不幸的是弟弟诸葛均。他那幼小的年纪,正是需要母亲爱抚的时候。

诸葛亮顿时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他觉得应该以自己的兄长之爱,去减轻弟弟失去母爱的苦痛。※幼年的诸葛亮既聪明又懂事,才使得他后来有了很大的成就。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做人做事,懂道理辨善恶。

不久以后,为了照顾家庭,抚育孤弱,诸葛珪又续弦娶妻,把孩子们的继母领进了家门。

新来的继母很爱孩子,诸葛亮兄弟们对继母也很尊敬。母亲的去世,虽使诸葛亮失去了启蒙老师,但诸葛瑾的还乡,又使诸葛亮有了可以请教学问的兄长。

然而,好景不长。诸葛亮八岁那年,父亲诸葛珪又因病去世。清人张澍引《诸葛氏谱》说:“玄死时,瑾年十三,亮年八岁。”此说错误颇多,疑为“珪死时,瑾年十五,亮年八岁”。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