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听见 > 电脑是学习的必需品吗?

电脑是学习的必需品吗?

作者:金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山觉得实在笑不出来,也实在没什么可笑的。请问:身陷局中的父母儿女双方觉得这好笑吗?

这些年轻人可是社会的未来啊,寄生规模都成了一个“族”啦,这比之“SARS”“甲流”危害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啊,难道还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可这能完全怪这些年轻人吗?这伙儿被父母社会纵容染上“精神鸦片毒瘾”的青少年,这伙儿只懂游戏什么都不懂,被父母社会蜕变为既无技能又无生存能力的年轻人,不去“啃老”,社会又允许他们啃谁呢?

其实这些所谓“啃老族”所面对的父母长辈,恰恰多是些能力欠佳、收入不丰、瘦骨嶙峋、无肉可啃的“鸡肋”。这就是当今社会“弱者越来越弱”的原因所在,“可怜之人”所能调教出的只能是“实际比他们更可怜的人”!

尽管游戏带来的是一水儿的灾难,可游戏产品却依然大行其道,如今“90后”“00后”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交流的几乎都是网络游戏,并还以此作为时尚。因为在这伙儿沉溺于“精神垃圾”的孩子眼里,大人不懂的他们能懂就意味着他们的年轻时尚。

可能怪孩子们吗?他们这满脑门子“精神垃圾”正是父母、长辈、社会为他们蓄积的。所以如今我们若再不反思拯救这些孩子,未来必会遭报应,会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古代圣人早已告诫我们:业精于勤荒于嬉!玩物丧志!

然而现今在家庭、网吧、商场甚至在学校等等各种场所,游戏光盘比比皆是,看着那些沉溺于虚拟的网络游戏空间里的少年、青年,甚至中老年,怎么能不让人为我们社会的未来揪心呢!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沙特富翁赛义德曾想捐资近四百万美元,帮牛津大学建个世界级的工商管理学院,却遭到了大多数牛津学监的反对,再次展示了精英大学宁痴不俗、愤世嫉俗的清高。牛津人不喜欢研究赚钱,更重视回答人类基本的科学与文化问题,为社会提供概念、定理,培养原创型的思想家、科学家与艺术家。这也是牛津学生“牛”之所在,身份可以平民化,但精神却永远趋于“贵族化”!

而今我们中国,就甭说中小学教育啦,许多大学都已变成了职业培训班,功能低下到连大学生就业需求都无法满足,更谈不上开启思想、发掘智慧、培养情趣、提高素质、锻炼人格啦!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虽说大学办得“一塌糊涂”,可“大学”自身却富得流油啦。从校长到教师,都早已跨入富豪中产阶级阶层啦!

如今的大学离世俗太近,和官场太亲,强于“致富创收”弱于“教学管理”,失掉了文化元气。大学与社会同质化以后,很难成为社会的良心、标准与头脑。

其实人家欧洲诸多发达国家也没中国这么多游戏娱乐场所,包括在中国火得一塌糊涂的动画片《蜡笔小新》,在人家日本却是禁止播放的。也就是说“蜡笔小新”这份“饕餮”垃圾大餐,客观上成了日本人专为中国儿童烹制的了。

可就有人花钱买来日本这些“精神垃圾”给我们的少年儿童“食用”,这算不算另类的犯罪?可以说如今不少国外输入中国的所谓“文化产品”,在国外是属于该清除的“文化垃圾”,老外对文化精神食粮的苛刻胜过他们对食品的挑剔。而今面对这些如同着了魔似的被网络游戏附身搅扰着,甚至猝死在电脑前的网瘾青少年,社会良心不该向职能部门问责吗?

这使我想起了当年林则徐禁烟,那会儿的禁烟是因洋人贩卖鸦片敛财毒害国人。如今的网络游戏可谓洋人提供的新型“精神鸦片”,却堂而皇之地充斥于各类市场,难道这不是很可悲吗!“鸦片”毒害的是“成年人”,作为“精神鸦片”的网络游戏毒害的可是如一张白纸的“青少年”啊!

当年鸦片的蔓延是因为背后直接关系到封疆大吏的丰厚利益,那么当今网络游戏畅销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操控这些“精神鸦片产业”背后的黑手是谁?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思考吗!

唉,只是可惜了这些可怜无辜的孩子们啊,他们成了网络游戏商人发家致富的牺牲品!

五六十年代的人们应是最幸运的一代,因为他们生在一个有信仰有理想有追求的年代!七八十年代,无论是“八个样板戏”还是港台歌曲和“韩流”,起码还有那么点文化内涵支撑着。然而“90”“00”后的孩子们就没那么幸运啦,他们一出生就被置身于虚拟的网络游戏之中,连他们认知的本是我们文化精粹中的关云长、张飞、孙悟空,都是借助于日本卡通的被扭曲后的“假象”。

我总觉得网络游戏盛行的背后有一个很大的文化背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当年吸食鸦片的毕竟还是少数,有见识有文化有自控能力的中国人还是能够自行抵御的。包括任何一种有害的文化产品,除去靠社会普遍的禁控,更重要的还得靠“自救”,即个体自身免疫力的提高。

孙子,别瞧不上你“老土”的爷爷!没错,当年爷爷是顶着满头高粱花子出来闹革命的,可知道爷爷后来为什么能买房子置地住上今天的将军楼吗?因为有个朋友告诉了爷爷“致富”的秘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瞧见吗?孙子,这就叫“自救”!想知道告诉爷爷这些道理的朋友是谁吗?他叫欧仁·鲍狄埃,孙子,还敢小瞧爷爷吗?爷爷过命的朋友那可是地道的“老外”。

所以“自救”才是根治“网瘾”的关键,这就如同一种流行病毒一样,仅靠药物预防的“他救”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靠自身健身积极预防。像眼前的网络游戏,有见地的父母长辈足以帮助自己的孩子“远离香水”抗御这一“流行病毒”,只是少部分愚蠢无知、责任缺失的家长,才纵容孩子沉醉于网络游戏之中。

因为在这类无知家长的眼里,能操作电脑点击游戏就是莫大的神奇,就是因为他们不会操作电脑,所以才把操控电脑鼠标的网络游戏也当成知识学问啦。

而更可悲的是,还有部分纵容儿女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家长,可以算是心怀叵测的另类犯罪,他们是出于私心,成心让孩子染上吸食“精神鸦片”嗜好的,然后再用购买游戏盘诱惑要挟孩子,这样他们就能够对孩子实施操控,构成孩子对他们全身心的依赖。

我这话绝非危言耸听,民国的时候就曾有父母靠纵容孩子吸食鸦片将孩子拴在他们身边。其实这种“极端自私”并不奇怪,毕竟知识是力量,无知的人需要靠降低对方智商取得利益和心理平衡。这是封建帝王驾驭百姓的一种手段,何谓“牧民”的“愚民政策”?这就是!如今这类父母不过就是承袭了这一封建意识,在效仿封建帝王愚弄着自己的子女,给自己孩子洗脑而已!

我曾一度困惑:玩游戏既不能体现孩子的才能又不能在众人面前炫耀,为什么有些父母还热衷于给孩子买游戏机呢?

最近通过和一位给孩子买游戏机的家长对话使我豁然开朗:原来通过游戏机,父母也可以自如地愚弄操控驾驭孩子。当父母都在算计着自己的儿女的时候,我们不觉得我们的这个生活环境太恐怖吗?

这位家长是个千万富翁,两年前他的孩子十岁,那会儿我就搞不清,他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而整日让他沉溺于网络游戏呢?

如今他十二岁的儿子干脆不上学了,就在家玩游戏,可他却很欣慰!他坦诚地告诉我:他不想让孩子上太多的学,自己就这么一个孩子,不想让他远离自己。要达到这一目的,自然就只能折断孩子飞越理想的翅膀,实施“愚民政策”啦。

他说:自己的钱足够孩子一辈子花的,孩子学了太多的东西就不好控制了。

可见这种所谓的“控制说”,其中就含有对孩子的愚弄。就像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者搞文化专制一样,其真实目的还是搞“愚民政策”,旨在容易“牧民”——驾驭操控百姓。

除此之外,父母给孩子购置游戏盘还有另外一层好处,即得到满足后的孩子对父母会感恩戴德、顺从听话,使父母很舒心、很顺心、很有成就感,花俩钱儿能获得如此满足难道不是物有所值吗?

这才是“网络游戏”供应商和这类父母能达成交易的真实原因所在,相当于就是父母掏钱,委托游戏供应商为他们培养提供“愚昧弱智”便于操控的儿女!

这可比给叫花子施舍小钱要划算得多,因为给叫花子的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返”。而给孩子买游戏机无非就是一顿酒钱,可以既能以此向孩子邀功,要挟孩子顺从听话,孩子又甜爸爸蜜妈妈地叫着,可谓一石三鸟啊。控制愚弄坑害孩子的同时还获得“免责”,被愚弄的孩子们还会向他们千恩万谢、感恩戴德“自责”当初自己不好好学习。

为什么封建帝王搞愚民政策?您瞧,还有比这愚民政策更实惠的政策吗?我们总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为什么说这话的时候就没人联想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呢?

很简单,因为这类父母的利益是一致的,凡是愚弄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利益都是一致的。所以金山讲:教师和学生,学生是弱势;父母和儿女,儿女是弱势,因为话语权总是在教师和长辈一边。

然而物极必反,后来学生、儿女变强势,老师、父母遭报应,也都是当初教师、父母不尽责导致的恶果。因为当初这类教师、父母所传授的就是弱肉强食、以势压人的处事方式,所以到学生、孩子们长大成人之后,自会报之以李、恃强凌弱、不予“理”会。

相反,一些尊重学生、儿女,并把他们当朋友实施爱心教育的教师和父母,他们得到的回报同样是尊重、爱戴和友情。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何人今天的路都是自己昨天铺就的,所以奉劝所有准备想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怜天下父母心”来要挟愚弄学生儿女的教师、父母,莫要再做这“必有可恨之处的可怜之人”,还是真诚善待学生、儿女,要知道“多行不义必自毙”,自作聪明的结果往往是自食其果!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