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猫咪家庭医学大百科 > M 传染性疾病

M 传染性疾病

作者:林政毅,陈千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猫咪之间的传染性疾病大都具高度传染性,猫咪得传染病时几乎都会造成严重症状甚至死亡。而这些传染病都是猫咪接触到感染源,或是没有施打预防针的状况下造成的感染。因此,猫咪应该定期接种这些疾病的预防针,将新进猫咪完全隔离,尽量室内饲养,减少与外面猫咪打架的机会,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猫咪感染传染病的几率。

猫鼻气管炎(疱疹病毒)猫鼻气管炎会造成传染性结膜炎以及上部气管发炎,特别是当幼猫感染时症状往往容易恶化,且会导致结膜炎,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丧失视力。

感染途径大部分猫咪感染疱疹病毒痊愈后,会终身带原,因为病毒会躲在神经组织内,当健康状态变差时,免疫力降低,就会从神经组织中出现,导致疾病再发生;而当疾病恶化,变成肺炎及脓胸时,甚至有可能造成猫咪死亡。所有年龄的猫咪都会感染疱疹病毒,但幼猫最易感染,因此早期接种疫苗,诱发免疫力是很重要的。

其主要传染途径是接触到感染猫的口鼻或眼睛分泌物而感染,飞沫也是传染途径之一。另外,多猫饲养、环境变化、母猫分娩时精神紧张、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也会造成免疫力降低而使猫咪间歇性排毒,增加感染的机会。

症状感染的猫咪可能会发烧、精神变差、食欲降低,且鼻子周围有明显的鼻分泌物,由清澈鼻涕转为鼻脓,甚至会有鼻镜溃疡;也常常可以看到结膜炎、眼睛畏光及眼睛分泌物,严重的甚至会有角膜溃疡。如果继发二次性细菌感染,会造成严重的支气管肺炎。幼猫的死亡率非常高。

诊断1临床症状及病史:当幼猫持续打喷嚏超过48小时便需注意,尤其是未施打过预防针的幼猫。

2病毒分离:可以采集口腔咽喉或是结膜分泌物来做病毒分离。

3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

治疗1抗生素治疗:预防二次性的细菌感染造成更严重的呼吸道症状。

2补充脱水:症状严重的猫咪会因为鼻腔发炎造成嗅觉变差,以及口腔溃疡造成不吃不喝,因此需要静脉点滴来缓解脱水的状况。如果药物没办法经口,也可以经由静脉点滴来给予。

3营养补充:症状严重的猫咪会不吃不喝,但营养补充对病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呼吸困难,有时强迫灌食反而容易造成猫咪紧张,甚至有些猫咪会因为排斥进食,而造成呼入性肺炎;此时,鼻胃管或食道胃管对猫咪而言或许会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给猫咪足够的营养需求。

4清理眼鼻及点眼药:因为病毒感染造成脓样的眼鼻分泌物,所以必须每天清理眼鼻分泌物,并且点眼药,以防止更严重的眼睛疾病(例如角膜溃疡)。

5干扰素和离胺酸。

6雾化治疗:可以补充上呼吸道内的水分,减少鼻分泌物,让猫咪较舒服。

预防1母源抗体在幼猫7~9周龄时会开始下降,在感染前接种预防针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成年后定期接种预防针,保持良好的抵抗力。

2将感染猫隔离。

3彻底消毒。取次氯酸钠(漂白水),以1:32的比例稀释成消毒液,帮环境及器具消毒。但要注意的是次氯酸钠的效果只能持续稀释后的24小时。

猫卡里西病毒猫卡里西病毒主要是导致口腔溃疡的上呼吸道疾病,这些病毒具有传染性,在多猫饲养的环境下可能会有带原的情况产生,而母源抗体减弱一般是在5~7周龄的幼猫,所以在这些环境中的幼猫,打疫苗之前就可能已经感染病毒了。

感染途径病毒主要是接触到感染猫或其分泌物以及飞沫传播而感染,会侵入结膜、舌头、口腔、呼吸道黏膜增殖,造成发炎。

症状感染初期主要症状为发烧、精神变差、食欲降低、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及流眼泪,并在舌头和口腔内形成水疱及溃疡,又因为口腔内溃疡造成的疼痛,使得猫咪容易流口水;如果呼吸道的症状持续,会引起肺炎。

而近期发现“系统性猫卡里西病毒感染症”会造成感染猫咪发烧、脸部和爪子水肿、溃疡、脱毛、黄疸、鼻腔和粪便出血,以及呼吸道症状,对成猫的影响较大,死亡率超过60%,现在认为猫的慢性口炎是因为猫卡里西病毒的慢性感染所致。

诊断此病毒感染的诊断需仰赖临床症状、病史分析、病毒分离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

治疗卡里西病毒的治疗方式与疱疹病毒治疗方式相同,补充静脉点滴,给予营养,以及清理口鼻分泌物都很重要。此外,因为口腔溃疡、发烧和鼻塞造成猫咪不进食,可以给予消炎止痛药来缓解。

预防预防方式和疱疹病毒预防也相同。卡里西病毒会持续存在环境中一个月,而一般的消毒药很难消灭此病毒,氯系的消毒药才较有效,因此可以用5%的漂白水,以1:32稀释来消毒环境。

猫披衣菌披衣菌是一种细菌,主要是引起猫的眼睛感染,但会与疱疹病毒及卡西里病毒合并感染,造成猫咪上呼吸道感染。

感染途径5周龄至9月龄的幼猫最容易感染披衣菌,且较常于多猫饲养的环境中发生,因为披衣菌无法在体外生存,所以是通过猫咪之间的密切接触而传染,其中眼睛分泌物可能是最重要的感染源。

症状感染后,通常会造成猫咪的结膜炎,而眼睛的症状一般是由其中一只眼睛开始,5~7天后另只眼睛也会开始有症状。感染的眼睛会频繁眨眼和泪汪汪的,随后转变成黏液或脓样的分泌物。大部分感染猫的精神和食欲仍维持得很好,小部分可能会发烧、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在慢性感染的猫眼中可以发现眼结膜充血、黏液性眼分泌物,症状可能持续2个月以上。

诊断披衣菌的诊断可以采取眼脓分泌物做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菌分离,或血清学诊断检验抗体。

治疗一旦确定感染,必须以口服抗生素治疗至少4周,并且点眼药膏或眼药水,缓解眼睛症状。

预防此病毒可以施打疫苗预防,但因为这个疾病并不严重,因此不列为核心疫苗。但在高感染的环境中(如多猫的环境)就必须要施打此疫苗。

猫免疫不全症猫免疫缺陷病毒(FIV)与人的艾滋病病毒有密切关系,但人与猫的艾滋病并不会互相感染。猫艾滋病是所有年龄的猫都会被感染,其中以未结扎的公猫比例较高,因为没结扎的公猫较容易与外面的猫咪打架争地盘。

感染途径1会到屋外活动的猫咪,或是未结扎的公猫,容易和外面的猫咪打架,如果被带原艾滋病病毒的猫咪咬伤,病毒便会经由伤口感染到体内。

2怀孕母猫如果感染艾滋病病毒,也会经由子宫、胎盘或唾液传染给小猫。

3虽然病毒是经由唾液传染,但经由猫咪理毛、食物、水盆感染的机会并不大,因为病毒在环境中无法长时间感染,且病毒可以被消毒剂杀灭。

症状发病的猫咪会发烧、慢性消瘦、口腔发炎、结膜炎、鼻炎、下痢和慢性皮肤炎。50%的艾滋病带原猫会有慢性口炎和齿龈炎。但有些带原艾滋病的猫咪没有任何症状,这样的状况会长达6~10年之久,之后会因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其他疾病而造成死亡。

艾滋病毒感染的猫咪大多数会有严重的慢性口炎(黄色箭头指向之处)诊断猫艾滋病/猫白血病的检验盒检测,可以很快速地诊断。但是在早期感染阶段(2~4周),抗体通常不存在于血液中,大部分猫咪在感染60天后才会检测到阳性结果,小部分则到6个月才检测出来。因此如果猫咪在感染后验出阴性反应,建议60天后再重复检测一次,或是以PCR同时确认。此外,经由母体传染给幼猫的几率是比较小的,因此当幼猫验出艾滋病阳性时,建议在6个月大时再复检一次。

治疗若猫咪不幸发病,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只能用对症疗法抑制猫咪的疼痛和不适。对于脱水、贫血和感染的猫咪,则给予支持疗法,如点滴、输血或给予抗生素。

一旦确认猫咪感染此病,就终身无法治愈,不过临床上遇到的案例多是有口龈炎症状的艾滋猫,而这部分在口腔疾病的章节中,有提到详细的治疗及照顾方式。

预防台湾目前没有疫苗可以施打来预防猫艾滋病的发生,因此还是着重在预防猫与猫之间的感染。尽量将猫咪结扎并且养在室内,以减少与外面的猫咪争地盘、打架,新进猫咪也务必确实做好艾滋病/白血病的筛检及隔离。

猫白血病猫白血病是一种反转录病毒感染造成的传染病,从感染到发病可能会持续数个月到数年的时间。

感染途径病毒主要是经口传染。带原猫咪的唾液含有高量的病毒,经由咬伤和舔毛、共享食盘,以及接触带原猫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小猫也可能经由带原母猫的胎盘或乳汁而感染。

症状感染的猫咪可能会造成贫血、发烧、呼吸困难、体重和食欲降低、齿龈炎/口炎、嗜睡,以及免疫力降低,因而感染多种疾病造成死亡,有些猫咪甚至可能会有肿瘤形成。

诊断诊断方式除了有艾滋病/白血病的快速筛检,还有以全血球计数(CBC)检测,也会发现猫咪的红细胞减少(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脏和肾脏指数也可能会增加。而猫白血病病毒的抗原检测(如ELISA抗原检测)、骨髓采样、肿瘤物采样等也都可以作诊断。

治疗一旦猫咪确诊,应先将感染猫与健康猫完全隔离,并给予健康猫良好的营养,增强免疫力,定期做身体健康检查。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只能针对猫咪的症状来对症治疗。脱水严重的猫咪给予点滴和抗生素治疗。如果猫咪不吃,可能就得经由鼻胃管或食道胃管灌食。贫血严重的猫咪则可能需要输血(可找已有接种过白血病疫苗的血猫)。有淋巴瘤的猫咪也可考虑化学疗法。

预防为降低猫咪感染风险,台湾目前有五合一疫苗及三年一次的猫白血病疫苗可以使用。此外,应确实做好新进猫咪的艾滋/白血病筛检及隔离,并且尽量减少猫咪到外面接触其他猫咪。如果猫奴本身在喂养流浪猫,回到家一定得换下污染的衣物,清洗干净后再抱家里的猫。此外,病毒在体外干燥的表面无法生存超过几小时,而且可以用一般的消毒剂杀死病毒。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为猫瘟,会造成猫咪急性病毒性肠炎。这个病毒也会造成猫咪的骨髓抑制,让白细胞减少,免疫力降低。

感染途径猫瘟的传染力非常强,直接接触到感染的猫或其唾液和排泄物都可能感染。人也是一个传染的媒介,如果人接触到带原猫咪,回家后若没有先清洗消毒就摸家里的猫咪,也会造成家猫感染。

症状幼猫感染后会发烧、食欲降低、精神变差,接着会频繁地呕吐和严重脱水。有些猫可能还会腹痛和下痢,甚至出现像番茄汁的血痢便。病毒性肠炎若发生在未施打预防针的幼猫身上,致死率是非常高的(高达90%以上)。当白细胞降至500/dl以下时,容易并发二次性感染,造成猫咪死亡。若怀孕母猫感染猫瘟,腹中的胎儿出生后可能会有小脑形成不全症以及运动失调的症状发生。

诊断除了猫瘟病毒快筛检测外,当幼猫出现发烧、胃肠道症,且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时,便会怀疑是感染猫瘟了。

治疗病毒性肠炎的治疗目前没有比较有效的治疗,一般还是以支持疗法(打点滴)以及对症治疗为主。

1给予点滴:幼猫因为呕吐和下痢的胃肠道症状,而造成脱水及电解质异常,给予点滴可以改善,且因为呕吐让猫咪无法进食及给予药物,所以可以由点滴来止吐及给予药物。

2给予已有抗体的全血:如果病毒造成严重的血便,可能会导致幼猫贫血,而严重的贫血会引起休克症状,因此也可视情况给予已有抗体的全血来治疗贫血。

3给予抗生素:防止二次感染。

预防1新进小猫或是感染猫,必须做到确实隔离。

2幼猫定期施打预防针,以得到良好抗体的保护。

3以氯系消毒水彻底消毒感染猫咪用过的器具及环境。

传染性腹膜炎传染性腹膜炎是一种猫肠道型冠状病毒突变而来的病毒。肠道型冠状病毒造成的肠胃炎大多是轻微且短暂的下痢,并不会危及生命,除非变异成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小于1岁的猫发生率比成猫来得高,有可能是因为免疫力的降低和病毒快速复制,但突变原因尚不清楚。

感染途径很多猫咪体内都有肠道冠状病毒存在,平时病毒能与身体和平共存,但遇到紧急状况时,病毒会大量复制,这时就可能突变或变成传染性腹膜炎病毒,所以严格来说,大部分病例都不是被传染的。但根据研究显示,仍有可能发生猫与猫之间的传染,因此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隔离,特别是多猫饲养的环境会有较高的发生率。

症状感染初期会发烧、嗜睡、食欲降低、呕吐、下痢及体重降低。一般分成湿式和干式传染性腹膜炎。传染性腹膜炎造成的体重降低,会让猫咪的背脊变得明显,如果是湿式腹膜炎,会产生腹水、腹部胀大,导致猫咪呼吸困难。而干式腹膜炎会出现眼部病变和神经症状,甚至会在许多脏器形成化脓性肉芽肿,导致器官衰竭。

诊断临床上要做到完全的确诊是困难的,因为没有一个单一、简单的诊断检验可以诊断传染性腹膜炎,因此必须综合以下各种因素以综合诊断:

1来自收容所或是猫舍的年轻猫。

2有葡萄膜炎或是中枢神经症状。

3有60%的感染猫会血清球蛋白增加、白蛋白减少,导致A/G比<0.8.

4间歇性发烧。

5白细胞减少,肝指数正常或轻微上升。

6湿性传染性腹膜炎的胸水或腹水是呈现稻草黄色、黏稠。

7腹水或胸水膜片可发现炎症细胞。腹水或胸水的蛋白含量高。

8组织病理学:采取肝肾等淋巴结组织做诊断。

9影像学检查:X光或超声波检查是否有胸腹水的形成,或异常腹腔团块影像。

治疗目前并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还是给予点滴及抗生素的支持性治疗,或者给予免疫抑制剂、干扰素和保健品来延长生命。

预防传染性腹膜炎的预防针目前仍有许多争议,最有效的预防方式仍是尽量避免多猫饲养的环境、确保新进猫严格隔离、经常消洗猫砂盆,以减少粪口传播的途径等。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