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罗丹的动作越来越有力,情绪更为激动,如醉如痴,他没有再向茨威格说过一句话,除了他要创造更崇高的形体的意念,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已经消失了。
最后,工作完毕,他才舒坦地扔下刮刀,像一个多情的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样,温存地把湿布蒙上女正身塑像,然后径自走向门外。
快走到门口的时候,他突然看见了茨威格,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还有个朋友在旁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礼,赶紧惊慌地说:“对不起,茨威格,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茨威格被罗丹那份对艺术的责任感,深深的打动了,他握着他的手,紧紧地握着,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如果抛开罗丹的雕刻技艺,仅从他的工作态度上进行衡量,那么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对工作的,对艺术的责任。如果,没有责任心,他就不可能撇开朋友而不过的专注于自己的创作;没有责任心,他就不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和那些黄土打交道;没有责任心,他就不能创作出一件件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总而言之,责任是创造成功的护航军。
3.贲卦--粉饰之政,国之大病“原文”
贲: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字词意”
贲:是贝壳的光泽、装饰的意思。
须:是胡须的意思。
濡如:是像打湿般的光泽。
陵:与凌同。
皤如:本来是指老人的白发,在此当作不加修饰的白色。
翰如:是像鸟一般飞的快速的意思。
束帛:是五匹一束的绢;戋戋:是轻少的意思。
“释义”
贲:亨。小利有攸往。
《序卦传》说:“物不可以苟且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物的聚合,必然有秩序与模式;人的集团,也需要有礼仪装饰。这一卦,内卦“离”是明,外卦“艮”是止,以文明的制度,使每个人止于一定的分际,这就是人类集体生活必须的装饰,所以,称作贲卦。由于,贲只是一种装饰品,起到美化作用,所以难堪重任,不可过分重视。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贲卦所以亨通,是由卦变而来,损卦的“六三”柔爻下降,文饰原来的刚爻,所以亨通。又既济卦将“九五”刚爻割爱,上升大饰原来的柔爻,所以,小利时可以前往。这样将刚与柔交互文饰,犹如日月星辰的交互运行,成为天的文饰。这一卦,内卦“离”是明,外卦“艮”是止,以文明使人人止于应有的分际,这是人的文饰。观察天的文饰,以明察四季时序的变化,同样的,观察人的伦常秩序,以教化天下,达成转风移俗的目的。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这一卦,上卦“艮”是山,下卦“离”是火,山下有火,火势被山阻挡,不能蔓延。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虽然能够明察政务中许多琐碎的小事,却也不敢轻率地去裁决诉讼。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初九”阳刚,下卦“离”是明,所以,刚毅贤明,甘心在最下位,一心美化自己的行为,择善固执。这是装饰脚趾的形象,脚趾用来行走,行走与行为相通。像这样贫贱不移,洁身自爱的人,就是送给他不应当有的华丽的车,也不会坐,宁愿舍弃车,徒步行走。这一爻,说明文饰应恰当。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象传》说:“六二”阴柔中正,与上方阳刚得正的“九三”接近,双方在上卦又都无应,因而异性相吸,关系密切,一起行动,得以兴盛,就像须装饰下颚,与下颚一起行动。亦即,在没有应援时,应当追随接近的有实力的人物。这一爻,说明文饰应取法乎上。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九三”阳刚,在两个阴爻中间,被装饰得光泽柔润。然而,“六二”、“六四”都不是与“九三”相应的正当匹配,虽然令人陶醉,却不能被诱惑,以致沉溺不能自拔。所以,永远坚守正道,才能吉祥。《象传》说:这样才始终不会被人凌辱。这一爻,说明不可被文饰迷失。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四”为了要与正当的配偶相聚,骑马像飞一般地奔驰前往,由于自己是未加装饰的白色,马也看著是白色。但“九三”阳刚得正,所以阻挡,并非是要强暴,不过是想求婚而已。《象传》说:“六四”因为“九三”的位置接近,因而被怀疑。可是“九三”并非逞强,只是求婚,“六四”阴爻阴位得正,因而拒绝,最后不会怨尤。亦即在达不到愿望,一时遭遇挫折时,只要坚持初衷,最后仍然不会有怨尤。这一爻,说明文饰重实效,不在一时的得失。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六五”柔顺,在外卦得中,是这一卦的主爻。大凡装饰,内在的实质,重于外表的形式,“六五”在中央,象征重视内在实质。然而,“六五”阴爻,代表女性,本性吝啬,以“六五”君王的地位,赠送的礼物,不过是微薄的一束绢,当然寒酸;但实质重于装饰,虽然被饥笑为吝啬,最后仍然会吉祥喜悦。这一爻,强调文饰重实质。
“总结”
贲卦,阐释礼仪的原则。为建立与维持秩序,一切人为的文饰,应当恰如其分,重内涵的实质,实际的效用不在外表的形式。应当不可被外表的形式迷惑,不可因一时得失动摇,不可因虚荣而铺张,陷入繁琐,失去意义。而是,应当领悟,一切文饰都是空虚的道理,唯有重实质,有内涵的朴实面目,才是文饰的极致。同样的道理,个人的修养方面,应该加强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文化,一切欲以华丽的外表取胜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唯腹有诗书,方能气自华。
粉饰之政,国之大病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买椟还珠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其要旨在于说明,无论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如何的华美,都不应该抢夺本质的光芒。因为,毕竟珠子才是珍贵的,而华美的盒子仅是装饰品而已。如果,把这种哲学命题,运用在社会生活中,那就是一切都应以民为根本,一切有违民道的政治修饰,都是虚假的,同时,也必将遭到人民的反抗。
周厉王是一个财迷心窍、蔑视民意的昏君。他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从而严重影响了西周的政治统治。他上台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最荒唐的就是“专利”。早在共王时代,土地国有制就已经出现了缺口,贵族的私田日益增多。特别是不少山林薮泽成了贵族侵吞的对象,一些平民百姓也常到河流湖泊里打鱼捕蟹,或到山林里去采伐,来弥补生活之匮乏。为了聚敛财富,周厉王就禁止民众利用山林湖泊搞副业生产,以便使所有来自山林江海的各种产品都成为国王的私有财产。
周厉王的政策触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他不仅失去了贵族的支持,同时还惹的国中怨声载道。于是,大夫芮良夫就劝谏厉王,废除有关“专利”的各项规定。他说:“只讲专利,不顾国家的根本利益,是鼠目寸光的行为,如果再照现在的样子搞下去,国家可就危险了!”
然而周厉王对芮良夫的忠言根本听不进去,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便出现了大规模的平民暴动。为了稳固江山社稷,当时,辅佐周厉王的召公,便挺身而出,劝谏周厉王说:“我们周朝向来把人民生活视为头等大事,先祖们都十分重视农业,爱护农民,制定一切方计政策,都首先要考虑农民的利益。现在你实行‘专利’,弄得民不聊生,老百姓都在骂你呢!若不及早改变政策,那就后悔电来不及了。”
周厉王一听,面色不悦,言道:“无知小民胆敢骂我,我这就给他们些颜色瞧瞧!”
于是,周厉王在召公退朝之后,就立刻找到下令,凡有私下议论朝政的,格杀勿论。顷刻间,全国上下人人自危,国人敢怒而不敢言,人们在路上相遇时,只能以相互交换目光来表达他们的愤恨。
于是,社会上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当然,这种平静是一种危险的。有一次,他得意洋洋地对召公说:“你看,这天下不又恢复平静了吗?现在谁还敢在诽谤我!”
召公苦笑着回答说:“这只不过是用权势的威慑堵住了人民的嘴,让他们说不出话来,而仇恨却更深地埋在了人们的心间,一旦爆发,如江河决堤,更加可怕。”
周厉王听了很不高兴,就说道:“无知小民,焉敢妄谈国事。不给些厉害让他们看看,国家又岂能安宁!”
召公见他如此昏庸愚蛮,心想大周天下,要毁于一旦了。果不其然,没多久就爆发了全国性的反对专制独载的武装暴动,成千上万的民众有如决堤的江河一样奔腾倾泻,冲向周厉王居住的宫殿。周厉王一看大势已去,在国人尚未冲进王宫的时候,偷偷从后门溜走了。
周厉王的政策,无疑是愚蠢的。他为了造成一副国家安宁的盛世局面,就惨无人道地用高压政治堵住了国人的口,让他们每个人都不敢说出内心想说的话,唯有道路以目。这种看似安宁的政治局面,其实是最危险的。因为任何一场暴风雨来临前,总是要经历一段平静的酝酿期。当暴风雨一旦真的来临,那么,便能显示出它那摧毁一切的伟大力量。
隋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而隋炀帝为了在外国使臣面前,展示大隋朝的强盛国力,便命令都城内的所有树木,全部用丝绸包裹起来,酒店商旅不准晚上关门,必要要二十四小时营业,外宾吃饭喝酒,不用给饭钱。
殊不知,当时隋朝老百姓的日子,已经是水深火热了。当时,一位波斯使者,见到此景后,便问隋炀帝说:“为什么贵国的树木有衣服穿,而老百姓却没有衣服穿呢?”
使者的一番话,令隋炀帝哑口无言。正因为隋炀帝的粉饰太平,而弃百姓死活于不顾,终于在隋朝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隋朝覆灭了。众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不顾主体本质的过分修饰,都是一个可怜的败笔。
4.大畜卦--为国为民,谓之大畜“原文”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初九:有厉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九二:舆说輹。
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牛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五:豶豕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字词意”
已:是止的意思。
说:与脱意义相同;輹(fu):是捆缚车身与车轴的革绳。
曰:是爱、乃、于的意思;闲:是学习、训练;舆:是车夫;卫:是卫土。
童牛:是还没有长角的小牛;牿(gu):是装在牛角上的横木。
豶(fen)豕:是阉割过的公猪。
衢(qu):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
“释义”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这一卦的内卦“乾”是纯阳的卦;外卦“艮”,阴多阳少,也是阳卦。阳是大,所以,称作大畜卦。另外,内外卦都具备阳刚的德性,道德蓄积得也大,也是“大畜”的意思。
由于大畜卦的“六五”,本来在“上”位,但礼贤下士,将贤者抬举到自己的上方,不是坚守正道,就难以做到,所以说“利贞”。“不家食”,是说不在家里吃自己耕种粮食,去做官吏接受俸禄,所以是吉祥。“六五”又与内卦的“九二相应,内卦”乾“是天,因而,”六五应天行道,没有任何艰险不能克服,所以,用有利于冒险涉过大河来比喻。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这一卦,下卦“乾”刚健,上卦“艮”停止,在应当停止的时刻停止,所以笃实。由于具备刚健笃实的美德,所以光辉,而且日新又新,称作“大畜”。原来需卦阳刚的“九五”,上升到“上位”,成为大畜卦,象征大畜卦的“六五”尊重贤者。又外卦“艮”是止,内卦“乾”是健,能够使刚健停止,就需要有坚持至大的正理的定力,所以说“利贞”。不坐食在家中,吉祥;因为“六五”的君王,崇尚贤能。有利于冒险涉过大河;因为“六五”,与下卦的“九二”相应,下卦“乾”是天,顺应天理,当然可以克服艰险。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下卦“乾”是天,包藏在上卦“艮”的山中,所以,是大有蓄积的象征。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多体认前贤的言论与以往的行为,使自己的道德学问,大有蓄积。
初九:有厉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内卦“乾”是健,三个阳爻,都勇往直前,但被外卦“艮”阻止,以致前进有危险,停止才会有利。《象传》说:这是不要去冒险。这一爻,说明大有,积蓄应当适可而止的道理,得意不可再往。
九二:舆说輹。
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九二”在内卦得中,不偏激,能见机行事,自动停止不前;就像脱去革绳,轴与车分离,不能前进。这好像并不吉祥,但《象传》说:因为“九二”得中,能够及时停止,所以不会有怨尤。这一爻,说明大有蓄积,更应当机警,当应当停止时,即断然停止。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九三”是阳爻,象征着向前急进,就像“九三”骑着良马,在追逐“上九”。可是,“九三”过于刚健,过分冒进,就有陷入危险的可能,所以,必须自己能够警觉艰险,坚守正道,才会有利。就像在追逐敌人之前,要先训练驾车的车夫,护卫的战士,并且使自己的车确实坚固耐用,再往前追逐,才会有利。《象传》说:“九三”与“上九”都阳刚积极,不停地前进,意志相同,所以,“上九”没有全力阻止“九三”。这一爻,说明大有蓄积,再前进必须谨慎,应有及时可以停止的万全准备。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四”与“初九”相对应,但“初九”在最下位,力量弱,就像没有角的小牛,又装有防止触人的横木;所以“六四”毫不费力,就将“初九”阻止,亦即当恶行还没有形成气势之前,就能很容易地将其阻止,所以大吉。这一爻,说明最有效的阻止,是止于未然。
六五:豶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用桩系着腾跃的猪,吉祥。《象传》说:六五之所以会得吉祥,是因为阉割公猪的做法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所以是值得庆贺的事。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上九阳爻居于阴爻之上,所以具有刚柔相济之德,他与“六五”一起推行天道治理国家,所以能够亨通。就像四通八达的天街大路。《象传》说:“通畅的天上大路”,说明蓄道大为通行。
“总结”
大畜卦,阐述的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就像点滴之水,汇聚成海。知识和财富也是如此,然而,真正的大畜,却并非仅为一己之私,而是为了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兴盛贡献力量。因为,只有国家强大了,富裕了,那么每个人才能真正过上幸福的美好生活,也就是实现了所谓的大畜。
为国为民,谓之大畜张謇字季直,号啬庵,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1894年,张謇奉父命进京参加礼部恩科会试,喜获状元,被授予授六品翰林院修撰。但是,随之而来的战争打破了他的仕途之路。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由于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落败,于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而进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这时张謇敏锐的发现,要想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就只有靠发展实业,也就是所谓的“实业救国”。
1896年初,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张謇试图通过官招商办、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筹集资金十分有限。张謇无可奈何,只得向官府寻求援助,于是,他找到了曾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商务大臣的刘坤一,将张之洞搞“洋务”运动时用官款从美国买来办湖北织造局搁置在上海的一批已经锈蚀的官机40800锭,作价50万两入股,作为官股,恰在此时,以官督商办及官商合办形式垄断洋务企业的盛宣怀也正要买机器,便把这批机器与张謇对分,各得20400锭,作价25万两官股,另集25万两商股。解决了资金问题,下一步就是选址办厂。最终,张謇把厂址定在了通州城西的唐家闸陶朱坝。
1894年,大生纱厂正式开业生产。投产后的第二年,大生纱厂得纯利5万两;第三年得纯利10万两。随着大生纱厂逐渐壮大,到1904年,该厂增加资本63万两,纱锭2万余枚。
1901年张謇等人决定再招20万两新股,一年之内就成功集到20.75万两。
1904年,张謇决定扩张,筹建大生分厂。原来闪躲不肯出资的桂嵩庆此时也“自愿入股二万”。就连当初写信指控张謇的浙江候补道朱幼鸿,此时亦入股1万两。和大生一厂筹备时的艰难相比,大生二厂从筹备到开工仅29个月,很轻松地就收足了80万两股本。“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商部正式注册,并且取得了“百里之内二十年不准别家设立纺厂”的专利权,张謇的社会威望也与日俱增,成为各派争相延揽的人物。
后来,张謇又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在吕泗、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拥有10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此外,为了解决原料供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