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紫箫记 > 第二章 友集

第二章 友集

作者:(明) 汤显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义零落”,郭象以为“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点定文句而巳。其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所以,这里说郭注不如向注,是因郭的品行不佳之故。

[29]“断平叔”二句:何晏所注《老子》,赶不上王弼。语出陆龟蒙《幽居赋序》:“何晏之言道德,不及王生。”平叔,即何晏(约193——249),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因纳其母尹氏为妾,故收养了何晏,并十分宠爱他。但一直被曹丕、曹叡排挤,及曹爽秉政,何晏党附曹爽,累官侍中、吏部尚书,后被司马懿所杀。《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晏长于宫省,又尚公主,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道德》,即《道德经》,为春秋时老聃所著,又称《老子》。王生,即王弼(226——249),字辅嗣,山阳郡(今河南焦作)人,是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王弼虽人生短暂,但学术成就卓著。他著有《周易注》、《老子注》等,以老子思想解《易》,并阐发自己的哲学观点,开“正始玄风”之先声。《世说新语·文学》:“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又“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此处言何晏所注《老子》不及王弼,当本《世说新语》。

[30]“颇吟”二句:吟诵《招隐》的篇章,弹奏怀仙的乐曲。《招隐》,指古人所作招隐士的诗文,如《楚辞》中的《招隐士》(或认为是汉刘安所作)。怀仙,唐王勃有五言古诗《怀仙》。操,弹奏。这里指琴曲。

[31]“笑时流”句:可笑世俗之辈为了一口饭,竟将道义弃置一边。时流,世俗之辈。义轻于粟,即轻义重粟。义,道义。粟,小米,泛指粮食。《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最终饿死于首阳山,这是重义轻粟的典型。

[32]“鄙儒辈”句:真看不起一些读书人,他们连葵菜都不如,葵菜还知道倾叶向日,保护其根。鄙,看不起,轻视。儒辈,读书人。知,同“智”。《左传·成公十七年》云:“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晋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

[33]“悲蒯生”二句:悲叹蒯通一说而令三位俊杰之士败亡,惊诧于墨子守城方法之多。蒯生,即蒯通,汉初范阳(今河北定兴)人。据《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蒯通传》等,蒯通曾劝说韩信攻打齐国,从而打乱了刘邦的齐汉联盟战略,并最终导致了郦食其、田横、韩信三人的悲剧。这就是所谓“一说而亡三”。《汉书·蒯通传赞》:“蒯通一说而丧三俊,其得不烹者,幸也。”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烹郦食其,败田横,骄韩信也。”

[34]“园池”二句:满足于园池之美,无心于台阁之高。言自己愿寄情于山水,对仕途官宦没有兴趣。台阁,汉时有尚书台。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这里借指出仕做官。

[35]“争奈”二句:无奈好友援引推荐,郡县长官也来劝勉。争奈,无奈。弹冠,整冠,即整理帽子。借指出仕做官。北齐颜之推《古意》诗:“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朋友弹冠,指经朋友援引出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唐襄阳孟浩然,与李太白交游。玄宗征李入翰林。孟以故人之分,有弹冠之望,久无消息,乃入京谒之。”郡县,郡和县的并称。是古代的两级行政机构,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劝驾,劝人任职或作某事。典出《汉书·高帝纪下》:“御使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唐颜师古注引文颖曰:“有贤者,郡守身自往劝勉,令至京师,驾车遣之。”

[36]“赵元叔”二句:赵元叔,应作“赵元淑”。《隋书·赵元淑传》:元淑因从杨素平汉王乱有功,拜任德州刺史,不久改任颍川(今河南许昌)太守,在两地任职时,“并有威惠。因入朝,会司农不时纳诸郡租谷,元淑奏之。帝谓元淑曰:‘如卿意者,几日当了?’元淑曰:‘如臣意不过十日。’帝即日拜元淑为司农卿,纳天下租,如言而了。帝悦焉。”故这里说赵元淑是河南计吏。计吏,见本出注释[8]。张长宗,名凭,字长宗,生卒年不详,约东晋简文帝咸安元年(公元371)前后在世。少聪慧,长大后,有志气,受到乡人称赞。被推举为孝廉,自负其才,认为必能跻身“时彦”之列。喜清谈,有“张凭理窟”的典故。详见《晋书·张凭传》。原作“张昌宗”,张昌宗是武则天的倖臣,用此处不合,且他也无举孝廉事。富春堂本作“张长宗”,据改。丹阳,历史上曾有多地名丹阳,今有江苏丹阳市。《晋书·张凭传》未载张之籍贯,从其行谊看,当是吴郡人。东晋时,吴郡辖下有曲阿,即今丹阳。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被举荐的人即称为“孝廉”。明清两代用作对举人的称呼。

[37]“忝春官”二句:自己微不足道,忝列礼部选拔的人才之中,混杂在上苑的桂林美玉中。这是自谦的说法。春官,故官名。颛顼氏时五官之一,为木正,曰句芒。又为《周礼》六官之一,掌礼法、祭祀。唐光宗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成礼部的别称。忝,羞辱,愧对。桃李,比喻人才。尘,尘埃,言其微不足道。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诗:“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这里化用了刘诗成句。上苑,指皇家园林。桂林之玉,是“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省称。典出《晋书·郤诜传》:“(诜)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郤诜谦称自己只是群才之一。后借此语比喻科举考试中才学出众的人。以上自“先君讳揆”至此,是李益对自己的出身家世、个人才学、气节的介绍,虽时有自谦之词,但不掩高傲之气。

[38]殿试: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皇帝亲临殿廷策试,也称廷试。源于西汉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唐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宋开宝八年(975),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太平兴国八年(983),将殿试后进士分为五甲。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39]吐蕃: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西藏地区全部,盛时辖有青藏高原诸部,势力达到西域、河陇地区。其赞普松赞干布、弃隶缩赞先后与唐文成公主、金成公主联姻,与唐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八世纪后半期,墀松德赞为赞普时,吐蕃实力最为强盛。这一时期吐蕃与唐时战时和,吐蕃攻破陇西数郡,进逼咸阳事,详见《新唐书·吐蕃列传下》。

[40]咸阳:秦王朝的都城,中国著名古都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唐时设咸阳县。

[41]“烽火”句:烽火,本指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战火。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甘泉,秦汉时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本秦宫,汉武帝增筑扩建,在此朝诸侯王,飨外国客,夏日亦作避暑之处。这里借指皇宫。

[42]“车驾”句:言皇帝亲征。车驾,本指马驾的车,也指帝王所乘的车。这里指代皇帝。屯,军队驻扎,屯兵。细柳,地名,汉唐时多在此屯军,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据《史记·绛侯世家》记载,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军,屯军细柳。帝自劳军,至细柳营,因无军令而不得入。后遂称军营纪律严明者为细柳营。

[43]“暂辍”二句:辍,停止。龙轩,指帝王车驾。龙轩之对,指皇帝的试问,即殿试。奔,奔逃。燕幕,即燕巢于幕。燕子在帐幕上筑巢,比喻处境非常危险。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杨伯峻注:“帐幕,随时可撤。燕巢于其上,至为危险。”

[44]“比向”二句:直到陇西之地,突然成了塞北。这里指陇西全被吐蕃占领。比,等到。向,接近,临近。陇西,古代郡名,因地处陇山以西,故名。相当于今天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奄,突然地。塞北,指长城以北。古时为匈奴等游牧民族居住地。

[45]“杨祖德”句:本句及下句皆出陆龟蒙《幽居赋序》:“杨德祖家惟弱柳,殷仲文庭只枯槐。”杨祖德,系“杨德祖”之误。杨德祖,即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著称。后被曹操杀害。《后汉书》有传。他“家惟弱柳”事不见记载。弱柳,因柳条柔弱,故称。

[46]“殷仲文”句:殷仲文,东晋陈郡人。《晋书》本传说他“少有才藻,美容貌”,妻弟桓玄叛乱后,便投奔了桓玄,桓玄被刘裕打败后,他又投靠刘裕。义熙三年(407),因谋反被诛。“庭止枯槐”事其本传有载:“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表达了一种人生失意之感。

[47]“三川”二句:三川之水成了敌方喂马的泉水,陆浑之地呈现一派兵荒马乱的景象。此指吐蕃军队已进犯到关中之地。三川,指泾水、渭水、洛水三条河流。陆浑,古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

[48]“旁藩”四句:描写了兵燹过后的荒凉凄惨景象。旁,通“傍”,依靠。据,占据。井树,水井与树荫,借指饮食休息之所。干戈,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故后以“干戈”指代兵士、武力或战争。

[49]“金鱼”二句:似乎早晨还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到晚上就不复存在了,使人不禁感慨良多。金鱼,鱼形锁。唐李商隐《和友人戏赠》之一:“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冯浩笺注:“金鱼,鱼钥也。桂丛,指月殿。”玉碗,玉制的碗,泛指精美的餐具。唐李贺《过华清宫》诗:“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这里以金鱼、玉碗指代奢华的生活。

[50]“宝轴”二句:由于战乱,典籍文物毁坏了,宝剑折损了,文武之道不复存了,可叹啊!宝轴,精致的卷轴。也借指珍贵的书籍。龙文,本指龙形的花纹。这里指龙文剑。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折柱。”倪璠注:“龙文,剑名。”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国修身之道。朱熹《四书集注》:“文武之道,谓文王、武王之谟训功烈,与凡周之礼乐文章皆是也。”《法书要录》卷四引唐张怀瓘《二王等书录》:“承圣末,魏师袭荆州,城陷,元帝将降,其夜乃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并大小二王遗迹,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吴越宝剑并将斫柱,乃叹曰:‘萧世诚遂至于此,文武之道今夜穷乎!’”这里“文武之道尽”即同此意。

[51]“顾松楸”二句:离开故乡欲远远地逃亡,回顾先人的坟茔,不禁流下忧伤的泪水。顾,回头看。松楸,松树与楸树。因墓地多植,故以代指坟墓。耿,心里不安,忧伤。耿涕,忧伤的眼泪。去,离开。桑梓,故乡。《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故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

[52]“依止神京”四句:自己离开故乡后,一直滞留在京城,从燕子在林木上筑巢的春天,到鸿雁栖止芦苇洲中的秋天,日复一日,所居旅馆都被住坏了。依止,依托、依附。《周礼·春官·肆师》“祭兵于山川”汉郑玄注:“山川盖军之所依止。”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皎然上人》:“李端在匡岳,依止称门生。”神京,即帝都,京城。摧残旅馆,言自己久住旅馆,使旅馆受到摧残。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以上从“正及殿试”至此,是李益因家乡陇西遭受吐蕃战火,加上功名未就,身世飘零,而发的一番感慨。

[53]生意:生机,生命力。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阴阳运,万物纷纷,生意无穷尽。”这里指边境战火停息了,一切生机正处恢复之中。下文“春光再转”亦同此意。

[54]“今日”句: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朔旦,农历每月初一。

[55]朝觐(ch醥j靚):臣子朝见君主。《礼记·乐记》:“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文选·曹植〈应诏诗〉》:“嘉诏未赐,朝觐莫从。”唐李善注:“毛苌《诗传》曰:觐,见也。”

[56]应制士子:应制,应诏,应皇帝之命。这里指应皇帝之命参加考试。应制士子,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在明、清时,一般都是举人身份。

[57]“云龙门”句:云龙门,东汉宫殿门名。《文选·张衡〈东京赋〉》:“飞云龙于春路,屯神虎于秋方。”薛综注:“德阳殿东门称云龙门。”这里当用以指代太极殿的某个宫门。太极殿,即太极宫。始建于隋初,名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都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太极宫实际上是太极宫、东宫、掖庭宫的总称,位于唐都长安城中央的最北部。

[58]“万叠”二句:好像透过万叠云丛看日,在绚烂的霞光里朝拜皇上。言参加朝贺的官员、士子多,故看不真皇帝的龙颜。朝元,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每年元旦贺见帝王。以下至“响动千秋万岁”句,都是对朝贺盛况的描绘。

[59]百子之铃:指铃内含有较多振丸。

[60]九金之鼎:即九鼎。相传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史记·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61]“戏鱼”二句:宫中表演戏鱼之类的百戏,那是朝廷的礼仪。戏鱼,即“鱼龙漫衍”,汉代宫廷中表演的百戏杂耍之一。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相当于我们现代的魔术表演。《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唐颜师古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唐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预章宫,当即“豫章观”,汉武帝所造,在上林苑昆明池中,因全用豫章木建造,故名。《文选·班固〈西都赋〉》:“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唐李善注引《三辅黄图》:“上林有豫章观。”朝仪,朝廷的礼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予去国二十七年,复还,朝仪寖有不同。”

[62]“舞马”二句:同榻欢宴,观舞马之戏,那是花萼楼中的旧事。以上四句皆言君臣同乐。舞马,令马按节拍舞蹈。亦指能跳舞的马。唐杜甫《斗鸡》诗:“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登床,即同榻欢宴。花萼楼,唐玄宗于兴庆宫西南建花萼相辉之楼,简称“花萼楼”。花萼楼前故事,指唐玄宗即位后,为感念兄长李宪辞让皇位的恩义,建花萼楼,经常与众兄弟在楼中同榻欢宴。事见《旧唐书·让皇帝宪传》:“玄宗于兴庆宫西南置楼,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玄宗时登楼,闻诸王音乐之声,咸召登楼,同榻宴谑,或便幸其第,赐金分帛,厚其欢赏。”

[63]“帝御”句:帝御,皇帝驾临。青龙,东方之神。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朱雀、元武、青龙、白虎为四方之神。”也指方位,左为青龙,右为白虎。这里“青龙之座”即指皇帝的宝座。

[64]“人斟”句:斟,富春堂本作“瞻”,观上下文义,当是。瞻,向上看,瞻仰。白虎之尊,即皇帝的尊位。白虎,在这里是与“青龙”对举。

[65]光禄:即光禄寺,唐代官署名。专门负责皇室膳食。

[66]“降氤氲”二句:大意是,君臣同乐,鱼水同欢,人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氤氲,古代指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这里指君臣同乐,和谐祥瑞的气氛。元气,指人的精神气。调,调理。

[67]“谁道”句:谁说哀伤没有具象呢?以下二句的作用是起承转合,即由上面写欢庆转入下面对自己身世的感叹。七哀,本是魏晋时期的一种乐府诗题,起于汉末。东汉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都有《七哀诗》,是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后泛指多种哀伤。唐陆龟蒙《次幽独君韵》:“落日送万古,秋声含七哀。”这里即指各种哀伤。象,具象,形象。

[68]由来:从来。

[69]尚未婚宦:还没有娶妻和做官。

[70]“椒花”二句:虽可以《椒花颂》相互祝贺,却遇不上刘臻妻那样有才华的女子。此典出《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刘臻妻陈氏者,亦聪辨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于万。’”后即以《椒花颂》表示新年祝词。唐戴叔伦《二灵寺守岁》诗:“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禅。”

[71]“柏叶”二句:饮柏叶酒,致柏叶铭,只是吉祥的祝福,还未能像戴凭那样因才华获得官职。柏叶,柏树的叶子,可入药或浸酒。古人风俗,以柏叶浸酒,元旦共饮,以祝寿和避邪。汉应劭《汉官仪》卷下:“正旦饮柏叶酒上寿。”同时,还互致柏叶铭,表示祝福。北周庾信《正旦蒙赵王赉酒》诗:“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可见,“柏叶铭”与“椒花颂”都是新年的祝词。戴凭,字次仲,东汉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汉光武帝时,以博学善辩拜为侍中。“戴凭之席”典出《后汉书·儒林传·戴凭传》:“时诏公卿大会,群臣皆就席,凭独立。光武问其意。凭对曰:“博士说经皆不如臣,而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帝即召上殿,令与诸儒难说,凭多所解释。帝善之,拜为侍中,数进见问得失。”“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馀席。故京师为之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以上四句,实承“逢此佳节,尚未婚宦”二句而来。

[72]“以此”二句:正因为这两件不如意事,才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也长长叹息。

[73]“所喜”四句:五陵豪杰,指富豪显贵、名门望族之家。五陵,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咸阳市附近。为西汉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五个皇帝陵墓所在地。汉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辄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于此居住,令供奉园陵,称为陵县。故后世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豪杰,这里指富豪显要,有地位有势力的人。四姓小侯,指东汉明帝外戚樊、郭、阴、马四姓的子弟。《后汉书·明帝纪》:“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李贤注:“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以非列侯,故曰小侯。”自此后,历代多有以四个名门贵族的姓氏合称为“四姓”,因而“四姓小侯”也泛指名门贵族的子弟。

[74]“有个”句:故旧,故友、旧交。花卿,唐代历史上确有此人,字惊定,是唐肃宗时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杜甫有《戏作花卿歌》诗,诗前作者自注云:“上元二年(761),梓州刺史段子璋反,袭东川节度使李奂于锦州,自称‘梁王’,改元。成都尹崔光远率将花惊定攻拔之,斩子璋。奂得复位。”这段史实史书有记载,如《旧唐书·崔光远传》:“及段子璋反,东川节度使李奂败走,投光远,率将花惊定等讨平之。”又《旧唐书·高适传》:“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子璋,斩之。西川牙将花惊定者,恃勇,既诛子璋,大掠东蜀。”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