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春秋左传新注 > 第24节

第24节

作者:赵生群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使司马桓子赂以宗器13.陈侯免14,拥社15.使其众男女别而累16,以待于朝。子展执絷而见17,再拜稽首18,承饮而进献19.子美入20,数俘而出。祝祓社21,司徒致民22,司马致节,司空致地,乃还。

1“陈侯”句:陈侯会楚子伐郑在上年冬。2隧:道,道路。3堙(yīn):塞。刊:砍伐。《司马法·仁本》:“入罪人之地,……无伐林木。”4子展:公孙舍之。子产:公孙侨。二人皆郑卿。5突:突袭。6奔墓:欲避冢间。7司马桓子:陈司马。桓是谥号。8巡城:到城上巡视。这是不想让陈侯乘车的托词。9贾获:陈大夫。10下之:使母与妻下车。11舍:弃。陈侯使贾获从己而弃其母。12御:止。13宗器:宗庙之器。14免(wèn):同“詨”。丧服。15拥:抱持。社:社主。16别:分开。累:绳索。此指用绳束缚。谓自囚系。以上四句表示降服。17絷:绊马索。18稽(qǐ)首:叩首至地。古代最重的跪拜礼。19承饮:奉觞。执絷、稽首、承饮是见被俘敌国君主的礼节。20子美:子产。21祝:掌丧、祭之礼者。常以言告神,故称祝。此指郑国之祝。祓(阳)社:祓祭于社。祓:除灾祈福之祭。

22“司徒”三句:指郑之司徒、司马、司空以民、节(兵符)、地归还陈国。

秋七月己巳1,同盟于重丘2,齐成故也。

1己巳:十二日。2“同盟”句:会于夷仪的诸侯同盟。

赵文子为政1,令薄诸侯之币而重其礼2.穆叔见之3.谓穆叔曰:“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4!齐崔、庆新得政,将求善于诸侯。武也知楚令尹5.若敬行其礼,道之以文辞6,以靖诸侯,兵可以弭。”

楚薳子冯卒。屈建为令尹,屈荡为莫敖7.舒鸠人卒叛楚。令尹子木伐之,及离城8.吴人救之,子木遽以右师先9,子强、息桓、子捷、子骈、子盂帅左师以退。吴人居其间七日10.子强曰:“久将垫隘11,隘乃禽也12.不如速战。请以其私卒诱之,简师陈以待我13.我克则进,奔则亦视之14,乃可以免。不然,必为吴禽。”从之。五人以其私卒先击吴师。吴师奔,登山以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15,傅诸其军16.简师会之,吴师大败。遂围舒鸠,舒鸠溃17.八月,楚灭舒鸠。

1赵文子:赵武,晋卿。为政:时赵武代范匄为中军帅。

2薄:减轻。3穆叔:叔孙豹,鲁卿。4其:将。弭(mǐ):止。5令尹:楚令尹。为楚国最高军政长官。6道:开导。文辞:言辞。7屈荡:与屈建之祖父同名,而非一人。莫敖:楚官名。8离城:舒鸠之地。9遽:急速。10居其间:居楚右师、左师之间。11垫隘:谓困顿。12隘:即垫隘。13简师:选取精兵。简:选。14视之:谓伺机救援。15复逐之:吴复逐楚师。16傅:近,迫近。17溃:崩溃。民逃其上曰溃。

卫献公入于夷仪1.

1为宁喜弑君张本。

郑子产献捷于晋1,戎服将事2.晋人问陈之罪,对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3,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4,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5,而封诸陈,以备三恪6.则我周之自出7,至于今是赖。桓公之乱8,蔡人欲立其出9,我先君庄公奉五父而立之10,蔡人杀之。我又与蔡人奉戴厉公11,至于庄、宣12,皆我之自立。夏氏之乱13,成公播荡14,又我之自入,君所知也。今陈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15,弃我姻亲,介恃楚众16,以冯陵我敝邑17,不可亿逞18,我是以有往年之告19.未获成命20,则有我东门之役21.当陈隧者,井堙木刊。敝邑大惧不竞22,而耻大姬23.天诱其衷24,启敝邑之心。陈知其罪,授手于我25.用敢献功!”晋人曰:“何故侵小?”对曰:“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其辟26.且昔天子之地一圻27,列国一同28,自是以衰29.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30?”晋人曰:“何故戎服?”对曰:“我先君武、庄为平、桓卿士31.城濮之役32,文公布命,曰:‘各复旧职!’命我文公戎服辅王,以授楚捷33,不敢废王命故也34.”士庄伯不能诘35.复于赵文子,文子曰:“其辞顺,犯顺不祥。”乃受之。

冬十月,子展相郑伯如晋,拜陈之功36.子西复伐陈,陈及郑平。

仲尼曰:“志》有之37:‘言以足志38,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39,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

1献捷:进献俘虏与战利品。2将事:行事。3虞阏(è)父:舜之后。陶正:掌陶器之官。4赖:善。5庸:乃。元女:武王之长女。大(tài)姬:亦即长女。胡公:虞阏父之子。6三恪:指陈、杞、宋三国。周得天下,封虞之后于陈,夏之后于杞,殷之后于宋,三国均帝王之后,为周所礼敬,故称三恪。恪:敬。7“则我”二句:言陈为周甥,至今犹赖周德。则:乃。自:所。8桓公之乱:陈桓公鲍卒,陈乱,事见桓公五年《传》。9“蔡人”句:桓公之子厉公,为蔡女所生,蔡人欲立之。10五父:桓公之弟,名佗,杀太子而自立,郑庄公因定其位。11奉戴:奉,尊奉。奉、戴义同。12庄、宣:陈庄公、宣公,皆厉公之子。13夏氏之乱:宣公十年,夏征舒弑陈灵公。14“成公”二句:陈成公出奔在外,后从郑国入陈为君。播荡:流离失所。15蔑:弃。16介恃:凭恃,依仗。介、恃义同。17冯陵:侵陵。18亿逞:满足。亿、逞义同。亿:同“意”。满。逞:盈。19往年之告:谓上年郑伯告晋请伐陈。告:请。20未获成命:谓请求伐陈而未获晋国允许。成:定。21东门之役:上年陈从楚伐郑,攻郑东门。22不竞:不强。23耻大姬:有辱大姬之灵。24天诱其衷:上天开导其心。诱:启。衷:中。指内心。25授手:即授首。指降服。《孔子家语·正论解》正作“授首”。26辟:法。27一圻:方千里。28一同:方百里。29自是以衰:谓此下或七十里、或五十里,依次降等。30至:大。

31“我先君”句:郑武公、郑庄公皆曾为周平王卿士,平王崩,庄公又为桓王卿士。32城濮之役:在僖公二十八年。33以授楚捷:郑伯傅襄王,代表周王接受晋国所献战俘。授:受。34“不敢”句:今我不敢废王命,故亦戎服献捷。35士庄伯:士弱。

36拜陈之功:拜谢晋接受其献功。37《志》:古书。38“言以”二句:言辞用来表达思想,文采用来修饰言辞。足:成。

39之:若。

楚屍掩为司马1.子木使庀赋2,数甲兵3.甲午4,屍掩书土田5,度山林6,鸠薮泽7,辨京陵8,表淳卤9,数疆潦10,规偃猪11,町原防12,牧隰皋13,井衍沃14,量入脩赋15,赋车籍马16,赋车兵、徒卒、甲楯之数17.既成,以授子木,礼也。

1屍(wěi)掩:即薳掩。薳子冯之子。2庀(pǐ):治。赋:军赋。3数:计。4甲午:十月八日。5土田:土地田畴。6度山林:计量山林之材,以供国用。7鸠薮(sǒu)泽:谋度薮泽之所出。鸠:度。薮泽:水泽。8辨京陵:测量各种高地。辨:别。京:绝高之地。陵:大阜。9表:标识。淳卤:盐碱地。10数疆潦:疆界有流潦者,计数减少租入。11规:规划。偃猪:蓄水的池塘。偃:通“堰”。堤岸。猪:通“潴”。蓄水池。12町(tǐnɡ)原防:划分平原之田界。町:界域。此用作动词。防:田埂。13牧隰(xí)皋:区划低洼之地。牧:划分界限。隰:低湿之地。皋:水边淤地。14井衍沃:在平旷肥沃之地,则制井田。15脩赋:治赋。指收其赋。脩:同“修”。16籍:赋,税。17车兵:甲士。徒卒:步卒。甲楯:指甲士。即《史记·吴太伯世家》之“甲兵”。楯:同“盾”。

十二月,吴子诸樊伐楚,以报舟师之役1.门于巢。巢牛臣曰:“吴王勇而轻,若启之2,将亲门。我获射之,必殪3.是君也死,彊其少安4!”从之。吴子门焉。牛臣隐于短墙以射之,卒。

1舟师之役:上年楚王以舟师伐吴。2启之:开门使入。3殪:死。4彊:通“疆”。

楚子以灭舒鸠赏子木。辞曰:“先大夫屍子之功也1.”以与屍掩2.

1屍(wěi)子:屍子冯。屍子冯请待舒鸠叛而伐之,见二十四年《传》。2屍掩:屍子冯之子。

晋程郑卒1.子产始知然明,问为政焉。对曰:“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2.”子产喜。以语子大叔3,且曰:“他日吾见蔑之面而已4,今吾见其心矣。”

子大叔问政于子产。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5,如农之有畔6,其过鲜矣。”

1“晋程郑”二句:上年然明预言程郑将死,今已应验,故知其有识。2鹰鹯(zhān):两种猛禽。3子大叔:游吉。

4“他日”二句:从前徒知其表,不知其里。意谓现在才知道然明虽面貌丑陋,而识见不凡。然明貌丑,见昭公二十八年《传》。5行无越思:行动要经过思考,不要超出其范围。6畔:田界。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1,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2,曰:乌乎!《诗》所谓‘我躬不说3,皇恤我后’者,宁子可谓不恤其后矣!将可乎哉4?殆必不可。君子之行,思其终也5,思其复也6.《书》曰7:‘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诗》曰8:‘夙夜匪懈9,以事一人10.’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11,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12,而况置君而弗定乎13?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14,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1“卫献公”句:谓卫献公要求复位。宁喜:宁殖之子。

2大叔文子:大叔仪。3“我躬”二句:引文出自《诗·邶风·谷风》及《小雅·小弁》。谓我自身尚不为人所容,又何暇顾及我之后人!言宁喜必身受灾祸,不能恤其后人。说(yuè):今本《诗经》作“阅”。容。皇:遑,何。4将:此。5思其终:考虑到最终结果。6思其复:考虑到可以继续施行。7《书》:逸《书》。8《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烝民》。9夙夜:早晚,朝夕。匪懈:不懈。10一人:本指天子。此指国君。

11弈:围棋。12耦:对弈者。13置君而弗定:卫侯剽已在位十余年,今宁喜欲废之。14“九世”句:宁氏出于卫武公,至宁喜已九世。

会于夷仪之岁1,齐人城郏2.其五月,秦、晋为成。晋韩起如秦莅盟3,秦伯车如晋莅盟4.成而不结5.

1会于夷仪之岁:即襄公二十四年。2郏(jiá):即郏鄏(rǔ)。周之雒邑,春秋时谓之王城,在今河南洛阳市。3莅盟:与盟。莅:临。4伯车:秦伯之弟。5结:缔结盟约。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经二十有六年春1,王二月辛卯2,卫宁喜弑其君剽。

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

甲午3,卫侯衎复归于卫4.

夏,晋侯使荀吴来聘。

公会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5.

秋,宋公杀其世子痤。

晋人执卫宁喜。

八月壬午6,许男宁卒于楚。

冬,楚子、蔡侯、陈侯伐郑。

葬许灵公。

1二十有六年:公元前547年。2辛卯:七日。3甲午:二月十日。4复归:国君出奔,得复其君位曰复归。5澶(chán)渊: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北。6壬午:朔日。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