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春秋左传新注 > 第12节

第12节

作者:赵生群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荀首。也即知庄子。138原:赵同。屏:赵括。139咎之徒:招祸之人。140赵庄子:赵朔。赵盾之子。141栾伯:栾书。142实其言:即依其言行事。实:行。143长(zhǎnɡ)晋国:谓执晋国之政。144少宰:官名。太宰之副。145闵凶:指丧事。闵:忧。146不能文:谓拙于言辞。147二先君:指武王、穆王。庄王之父、祖。行:道路。148将:唯。郑是训定:训定郑国。149淹久:久留。淹、久二字同义。150随季:士会。151文侯:晋文侯,名仇。平王东迁,文侯与郑武公共定周室。152不率:不遵王命。率:循。153“岂敢”句:谓不想与楚交战。候人:官名。掌迎送宾客之事。此指楚少宰。154谄:谄媚,讨好。155更:改。156行人:使者的通称。失辞:回答有误。157“寡君”句:谓将楚军逐出郑境。迁:徙。158无所逃命:谓将与楚战。159有日:日期已定。

160致晋师:向晋军挑战。161御:乐伯非主帅,故许伯居中而御。靡旌:驾车疾驱,使旌旗倾斜。摩垒:迫近敌人营垒。摩:近。162左:车左。乐伯以弓矢在车左。菆(zōu):植物的茎。此指蒲柳为杆的箭。163两马:整治马饰。两:通“淒”。饰。掉:正。鞅(yānɡ):套在马颈部的革带。服马之鞅,用以固轭;骖马之鞅,一端系于衡之中部,以防两骖马外逸。164折馘(ɡuó):杀敌取其左耳。执俘:生俘敌人。165角:从两边包抄夹击。166兴:起。167丽:著。龟:指兽背上隆起之处。古人射猎,以从背上射入、洞胸达腋为善。168以岁之非时:《周礼·天官·兽人》:“夏献麋。”时当初夏,故曰“非时”。169禽:禽兽之总名。170膳:进膳。171止之:止其军不复追。172有辞:善于言辞。173既:尽。174魏锜(yǐ,又音qí):魏犨之子。公族:指公族大夫。掌教训公室子弟。175潘党:人名。与成公十六年“潘尪之党”非一人。176荧泽:即荥泽。在今河南荥阳市东,郑州市西北。177顾:回头。178兽人:官名。掌供野兽,并掌田兽之政令。给:足。179叔党:即潘党。180赵旃:赵穿之子。181“且怒”句:乐伯等致晋师,晋逐而舍之。182命:受命。183郤献子:郤克。184二憾:两个心怀怨恨的人。指魏锜、赵旃。憾:恨。185成命:既定的策略。186乘:陵。指突袭。187之:如果。表示假设。188彻:通“撤”。除,除去。189帅:率。七覆:七处伏兵。190“潘党”二句:赵旃与魏锜虽俱受命,而未同行。191席:布席。此指布席而坐。192“楚子”二句:楚子将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两广,每广十五乘。193说(tuō)驾:卸车。说:通“脱”。194养由基:字叔。楚之善射者。195“彭名”二句:楚王更替乘载,故各有御、右。196甲裳:甲之下衣。甲:军人所穿革制护身衣。197怒:使怒。198毬(tún)车:兵车之一种,用于屯守。199“潘党”句:潘党逐魏锜,犹在道路,故先见扬尘。200薄:迫。201《诗》云:引文出自《诗·小雅·六月》。202元戎:古代大型战车,用于冲开敌阵。元:大。203启行:开道。204先人:先于敌而动。即争取主动。205“先人”句:谓打击敌人士气。有:以。206“舟中”句:后至者以手攀舟,在舟者以刀砍之,故断指甚多。掬:双手合捧。207上军未动:设伏敖前为预备,故未乱。208工尹齐:楚大夫。右拒:右翼方阵。拒:通“矩”。209唐狡:与下“蔡鸠居”皆为楚大夫。唐惠侯:唐为楚所属小国,故《经》不书唐惠侯。210不穀:君主自谦之辞。211不克:不胜。212藉:借。灵:福。213阙:阙车。兵车名。古代列车为阵,或有疏缺,即以阙车补之。《周礼·春官·车仆》有“阙车之萃”。战时巡游补缺,故称游阙。214左拒:左翼方阵。215驹伯:郤克之子。216待诸:御之。待:御。诸:之。217壮:盛。218萃:集。219分谤:分担逃跑之名。谤:毁谤。生民:使民得生。指不战。220殿其卒:亲自为上军之后殿。221户:止。原本误作“尸”,据阮元《校勘记》改。222或:有人。广(ɡuànɡ):广车。兵车之一种。队:同“坠”。谓陷于坑。223惎(jì):教。扃(jiōnɡ):兵车前固定军旗或兵器的横木。224还(xuán):旋转,打转。225旆:指旗帜。衡:车杠前的横木,下有两轭,扼于两服马之颈。此句谓除去旆、衡。226数奔:屡屡奔逃。

227济:救助。228逢(pánɡ)大夫:逢氏,晋大夫。与:以。

229无顾:不要回头看。230傁:同“叟”。231尸:谓收其尸。232绥:拉手登车的绳。233表:标记。234“皆重”句:兄弟重叠死于树下。获:得。235熊负羁:楚大夫。知罃:知庄子之子。236族:家兵。亦为其部属。237厨武子:魏锜,食邑于厨,武是谥号。238抽矢,菆:谓每抽矢,若是遇到蒲柳做箭杆的箭。239纳:插入。房:箭袋。240“非子”二句:言不尽心营救儿子,老是舍不得用好箭。蒲:蒲柳。即水杨。可以做箭杆。爱:吝惜。241董泽:泽名,在今山西闻喜县北四十里,其地产杨柳。胜既:尽。胜、既同义。242不以:不有。如果没有。以:有。243获:生俘死得皆可称获。244公子谷臣:楚王之子。245不能军:不复成军。246丙辰:此年六月无丙辰,疑日误。247重:辎重。载物之车。248衡雍: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249盍:何不。筑武军:指修筑营垒。昭公十三年《传》云:“及郊,陈、蔡欲为名,故请为武军。蔡公知之,曰:‘欲速。且役病矣,请藩而已。’乃藩为军。”250京观:聚积敌尸,封土以为高冢,称为京观。京:高丘。251文:字。252止戈为武:武字的古文从“止”“戈”。253《颂》曰:引文出自《诗·周颂·时迈》。赞美武王能诛暴而息兵。254载:语助词,无义。戢(jí):收藏兵器。干戈:盾与戟。干戈为古代常用兵器,故用作武器的通称。255櫜(ɡāo):韬,弓衣。此用作动词。256懿德:美德。257肆于时夏:陈美德于此《夏》乐之中。肆:陈。时:是,此。258允王保之:谓王天下而保有之。允:句首语助词,无义。259《武》:《诗·周颂》篇名。260卒章:最后一章。今本《诗经》中,《武》只有一章。261耆(zhǐ)定尔功:谓武王继文王之业,胜殷止杀,致定其功。耆:致。262其三曰:引文出自《诗·周颂·赉》。其三:第三章。据《礼记·乐记》,《武》之乐章共有六成(舞曲一曲,谓之成),诗歌亦有六章与之相配,故此云“其三曰”、下云“其六曰”。参见王国维《观堂集林·周大武乐章考》。263“铺时”二句:谓布此(文王之)德而陈述之,以赏大功而往求天下之安定。铺:布。时:是,此。绎:陈。思:语助词,无义。徂(cú):往。维:同“唯”。264其六曰:引文出自《诗·周颂·桓》。其六:第六章。265绥:安。266禁暴:止戈为武。戢兵:戢干戈,櫜弓矢。保大:允王保之。定功:耆定尔功。安民:我徂维求定。和众:绥万邦。丰财:屡丰年。267章:功。功之大者谓之章。268观兵:陈兵示威。269强(qiǎnɡ):勉强。270“利人”二句:谓乘人之危乱以取利。几:危。271“其为”句:谓筑宫祭祀先君,告战胜。先君宫:楚先王之庙。古代出师,载迁庙主随行。成事:成功。272鲸鲵:鲸鱼。雄曰鲸,雌曰鲵。比喻首恶之人。273淫慝(tè):邪恶。指不敬之人。慝:恶。274罪无所:无处(人)可以归罪。275可:通“何”。

是役也,郑石制实入楚师1,将以分郑2,而立公子鱼臣。辛未,郑杀仆叔及子服3.君子曰:“史佚所谓‘毋怙乱4’者,谓是类也5.《诗》曰6:‘乱离瘼矣7,爰其适归?’归于怙乱者也夫8!”

1“郑石制”句:郑以石制入楚师,表示愿意从楚,与皇戌如晋师之使命正相反。2“将以”二句:石制欲以郑之半与楚,而以其半立公子鱼臣为君,以求专宠。3仆叔:鱼臣。子服:石制。4怙乱:恃人之乱以求利。5是类:此类。6《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四月》。7“乱离”二句:谓政治混乱,人民忧患病困,不知何处可为归宿。离:忧。瘼(mò):病。爰:焉。适:归。适、归二字同义。8“归于”句:谓百姓忧病,当归罪于恃乱谋利之人。此为引诗者断章取义,与诗之原意有别。

郑伯、许男如楚1.

1“郑伯”句:楚战胜,故二国如楚。

秋,晋师归。桓子请死1,晋侯欲许之。士贞子谏曰2:“不可。城濮之役3,晋师三日谷4,文公犹有忧色。左右曰:‘有喜而忧5,如有忧而喜乎?’公曰:‘得臣犹在6,忧未歇也7.困兽犹斗,况相国乎!’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8,曰:‘莫余毒也已9!’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10.今天或者[将]大警晋也11,而又杀林父以重楚胜,其无乃久不竞乎?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12,若之何杀之?夫其败也13,如日月之食焉14,何损于明?”晋侯使复其位。

1桓子请死:战败而归,故请死。《礼记·檀弓上》:“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2士贞子:士渥浊。晋大夫。3城濮之役:在僖公二十八年。4三日谷:战胜后三天食敌军之食粮。

5“有喜”二句:谓有喜而忧,则亦将有忧而喜乎。如:将。

6得臣:子玉,时任楚令尹。7歇:尽,竭。8而后:然后。可知:谓见于颜色。9莫余毒也已:没有人能伤害我了。10再世:二世。指成王至穆王。竞:强。11原本无“将”字,据金泽文库本补。警:戒。12卫:捍卫者。13夫其:彼。指荀林父。14“日月”二句:日食、月食,无损于日月的光辉。喻荀林父虽有过,然不足以掩其功。

冬,楚子伐萧,宋华椒以蔡人救萧1.萧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2.王曰:“勿杀,吾退。”萧人杀之。王怒,遂围萧。萧溃。

申公巫臣曰3:“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4.三军之士,皆如挟纩5.遂傅于萧6.

还无社与司马卯言7,号申叔展8.叔展曰:“有麦曲乎9?”曰:“无。”“有山鞠穷乎10?”曰:“无。”“河鱼腹疾奈何11?”曰:“目于眢井而拯之12.”“若为茅绖13,哭井则己。”明日,萧溃。申叔视其井,则茅绖存焉14,号而出之15.

1华椒:宋大夫。2熊相宜僚:名宜僚,氏熊相。与公子丙皆为楚大夫。3申公巫臣:申大夫,名巫臣。4拊:抚摸。

5挟纩(kuànɡ):穿着丝绵之衣。挟:裹,包裹。指穿着。纩:丝绵。此句谓三军之士倍感温暖。6傅:附着。指攀附。7还无社:萧大夫。司马卯:楚大夫。8号:呼。申叔展:楚大夫。9麦曲:麦制的酒母。10山鞠穷:即山芎淚。一种药用的植物。麦曲、山鞠穷皆御寒之药,暗示无社逃入泥水之中。无社不解,故皆答曰无。11“河鱼”句:谓无御寒之药,将病。12“目于”句:无社使叔展到枯井中救自己。眢(yuān)井:枯井。

13“若为”二句:申叔展叫还无社结茅为绖(如带状),置于井边以为标记,并说,如有人对着井哭,就说明是我来找你了。

14则:而。15号:哭。

晋原縠、宋华椒、卫孔达、曹人同盟于清丘1.曰:“恤病讨贰2.”于是卿不书,不实其言也3.

1原縠(hú):先縠。2贰:叛。指背盟者。3宋伐郑而卫救之,楚伐宋,晋不救,皆未履行盟约。

宋为盟故1,伐陈。卫人救之。孔达曰:“先君有约言焉2,若大国讨3,我则死之4.”

1“宋为”二句:陈附楚,宋依清丘之盟,讨贰伐陈。2先君:指卫成公。卫成公与陈共公有旧好。卫人亦参与清丘之盟,孔达欲救陈,故以先君为言。3大国:指晋国。4则:即,就。

经十有三年春1,齐师伐莒2.

夏,楚子伐宋。

秋,螽3.

冬,晋杀其大夫先縠。

1十有三年:公元前596年。2莒:国名,己姓,在今山东莒县。3螽(zhōnɡ):指飞蝗。为灾,故书。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