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冯牧去世了,这有点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他比起一些前辈来,并不算老。因为他确是常常生病,病了也就好了,好了,然后他总是热心地、滔滔不绝地谈着对文学现状的看法,一半欢欣鼓舞,一半忧心忡忡,思绪连贯,层次分明,不停地接待来访者,接电话,接收邮件,忙忙碌碌,日理千机,好像没有病过,好像他住院时对自己的病情的描述言过其实——都知道他胆子小。本来大家以为这次也与过去一样,病上一段,又会在一个什么研讨会上见到他,听到他的一以贯之的论述见解,看到他的孜孜不倦的身影。
冯牧有一种重要性,至少是在最近十余年以来,他的意见受到文学界也受到各个方面的尊重。谁都不会忘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他为“伤痕文学”呐喊呼号,为思想解放运动披荆斩棘的情景。长时期以来,他是中国作协的一个虽然行政职务并非最高,却是读作品最多,联系作家最广,关心文学事业的发展最热烈专注,陷入各种矛盾最多,被致敬与被骂差不多也是最多,对于文学事业的责任心最强,发表意见最多,或者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最专职、最恪守岗位、最受罪也最风光、最尽作家的朋友与领导责任、最容易兴奋也最容易紧张的评论家、组织家、领导人。
最令我感动的是他那样大量地阅读作品,他的那个阅读量也许会使常人发疯至少是病倒。他每天读各种新作到深夜。他把领导的职责、朋友的关注以及与人为善的评论家的兴趣统一在自己身上。对比一下那种看看简报就把文艺界看成一塌糊涂,就连批带唬的文艺家,那种从概念到概念的拉大旗的捍卫者或趸入——批发者,我每每不能不产生一个疑问,一个基本上没有读过“时文”的人,他究竟是怎么评价怎么导向怎么研究怎么大话连篇又砍又杀又抢又夺的呢?
我第一次见冯牧是一九六二年,那时随着形势的某种松动,随着“文艺八条”“文艺十条”等的制定,空气似乎有一点缓和,中国青年出版社考虑出版我的处女作《青春万岁》,又拿不准,于是出版社请冯牧帮助审稿。冯牧读完早已在一九五六年排出来的校样,找我面谈,于是我看到了这位一脸书卷气,异常忙碌,说起话来口齿清晰,神态专注,完全没有官腔官调,也没有虚饰应付之词的评论家。他说他完全不明白那些认为这部书还需要做较大的修改的人所提的那些“问题”,他相当热情地肯定了这部书稿。似乎就在这一次,冯牧与另一位来访的同志谈起了刚刚结束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到了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警告。冯牧现出了忧心忡忡而又心存侥幸的心态,嘴里发出一种咝咝的声音,显得紧张不安。此后许多年,遇有风吹草动,冯牧就会咝咝一番,咝咝完了他还是勉为其难地支撑着,维持着,执行着,维护着,力争多保护一点文学的生机。
后来与冯牧见面就是好时候了。在八十年代,他为“伤痕文学”鸣锣开道的时候,我听到了他的那些雄辩的发言。他特别热情地帮助青年作家,而一些青年作家确实是常常把冯牧看作自己的靠山。他的家总是宾朋满座,熙熙攘攘,大家的话题只有一个,怎么避开各种干扰,怎么样为文学争取一个更大的艺术空间,更好的创作气氛,怎么样让作家得到更好的发挥。
对于文坛,一种人是蝇营狗苟,自己没有真才实学却又勤钻营,多活动,能捞就捞一把。这样的人当然为大多数作家所不齿。另一种人则是我行我素,井水不犯河水,靠实力让文坛追求我,有好处我不拒绝,有麻烦没我的事。这也不失明智乃至伟大。还有更伟大的,就是对文坛,对同行,基本上采取深恶痛绝的态度,张口就骂,众人皆浊我独清,这样做也是完全有根据有收益也有代价的。这样骂文友,既出了气又比骂任何旁人都更安全,对此我也不持太多异议。但也有一种态度,我指的是冯牧,他一直对于文学充满了责任感,一直低着头浇花耕耘,挨着上下左右的骂,也享有上下左右的友谊与尊重,一直硬着头皮做他认为是有益于中国文学事业的工作。即使在人人都有自认为正当的原因对文坛绝望对作协撂挑子的时候,还会有一个冯牧在那里窝着火,忍着气,支撑着,维持着。
冯牧怕“左”,也或有顶一顶“左”。为了文学,冯牧确实是谈“左”色变。冯牧最头疼的是那些不读作品就批一通的同志们。冯牧其实也怕“右爷”的目空一切、大话连篇,到处拉了稀屎却要让冯牧等去擦屁股处理善后。谈到那些句句话如匕首投枪刺刀见红的“右爷”狂爷,冯牧也是只剩下了咝咝的份儿。只有一次,当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朋友指手画脚地要求冯牧像他们一样风凉着骂人的时候,冯牧与我咕哝过:“真正到了时候,还不是得靠我们,靠荒煤我们去说去争取……”大意如此,底下就尽在不言中了。
上边有人对冯牧有意见,觉得他不够铁腕,就是说还是一手软了吧。作家里有人对冯牧有意见,觉得他太胆小,太委曲求全。新生代们对冯牧其实也不大买账,觉得他的文风啊名词都已落伍了。但同时,所有这些对他或有某种不满意的人们又都承认,他真是个好人呀!
也许在他走了以后,人们才会痛感到他的不可或缺。从领导方面来说,上哪里再找一个这样顾全大局、循规蹈矩、敬业勤“政”而又切切实实地联系着广大作家的文艺组织工作者去?从作家们来说,上哪里再找一个这样的良师益友去?就是那些大话吹破天的爷们儿,冯牧同志走了以后,谁还替他们兜着顶着应付着?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主儿啊,冯牧去了,你们以后还有没有站着说话专骂旁人的福气呢?你们保重了。
而今后三十年五十年的文学事业的一切成就和光荣,一切痛苦和艰辛当中,你都会发现冯牧的心血、冯牧的对革命的文学的一往情深、冯牧的奔走与呼号、冯牧的带病操劳、冯牧的忍辱负重、冯牧的咝咝与微笑。冯牧活在中国的当代文学里。我们不会忘记冯牧。
1996年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