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刘醒龙自选集 > 大树还小

大树还小

作者:刘醒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爹说:“我料定文兰会有这一天。她逃不过去的,迟早会死在他们手里。”  秦四爹突然提高声调说:“不管怎么解释,文兰也是被白狗子他们害死的。她当年若是嫁给我,怎么也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我说:“你现在只能养活一头牛,人可不是只吃草,城里的女人更是天天得喝牛奶。”  秦四爹说:“文兰走了,我灰了心。当年我可是大队长,一千多号人的吃喝生死全归我管着。公社里还准备提拔我当副书记。都是吃了白狗子这帮知青的亏,硬说我强奸了文兰,将我弄进监狱里。他们在垸里垸外偷鸡摸狗,行凶打架,只有我敢管教他们。他们怀恨在心,逮住机会就想报复我。其实文兰是真心跟我好!但我一直不明白她为什么在关键时昧良心改了口。”  秦四爹很伤心,但没有掉眼泪。我不信一个城里来的女知青怎么会看上他。秦四爹说自己当年唱样板戏比谁都唱得好,不只是这儿的知青点,远近几处的知青点上的城里学生都很佩服他,逢重要场合演样板戏,郭建光、李玉和与杨子荣总是由他扮演,而文兰只是在《沙家浜》中演过被刁小三抢了的姑娘。秦四爹说着就学了一句:“抢东西呀,我还要抢人呢!”这是刁小三的台词。  秦四爹告诉我,有天晚上他去知青点看看时,屋里只有文兰一个人在,他冲她开玩笑,将刁小三的话学了一遍,并动手轻轻拉了文兰一下,哪料文兰一下子倒进自己的怀里不肯离开。文兰对秦四爹说她的命太苦,父母都在文革中搞武斗死了,哥哥失踪了,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所以她要找一个老实可靠的人成个家。文兰选中了秦四爹,这太出乎大家的意料。文兰的肚子大起来时,知青们绝没想到对方是秦四爹。文兰自己死不肯说,最后还是秦四爹自己承认下来的。本来文兰已事先与秦四爹通过气,她只说自己在山上被不认识的坏人害了,然后让秦四爹出面求婚,自己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嫁给他。可秦四爹不肯,他不愿让别人说自己娶了个破货,也不愿文兰浇上这不存在的一盆臭水。他出面承认的第三天,就被公安局的人用手铐铐走。等他刑满释放回来,文兰早就回城去了,他险些无法打听到文兰肚子里的孩子是保住了还是没保住。  我告诉秦四爹,白狗子他们回来是为演戏寻找灵感的。  秦四爹哼哼一阵说:“他们现在可以将那些当戏演了,可我们还得实打实地熬着过。”  从山上望去,白狗子他们从汽车里搬出不少东西,来来回回地往垸边小河滩上走,白狗子的身材最胖,隔得再远我也能一眼认出来。秦四爹看不清,那么远的距离,他只能认出一片小黑点。我告诉他白狗子一身肥肉少说也有一百八十斤。  秦四爹像是回忆着说:“这狗东西倒翻了一番,那时最多只有九十斤,瘦得只剩下一根筋。”  我说:“他们不用翻两番也能实现小康。”  说着话时,小河滩上开出几朵花一样的东西。一开始我并不明白这是什么,后来见人可以在里面进出,我才明白那是旅行帐篷。他们将秦家大垸当作旅游点了。我要秦四爹回去看看帐篷和汽车,特别是白狗子那台车,我在扑克牌中见过,叫凯迪拉克,是印在小王牌上,大王牌上印的是劳斯莱斯。  秦四爹对这些没兴趣,再好的汽车也不如他的这头黑色黄牯。  秦四爹断定白狗子他们一定想看看自己,他说不是不可以见,得等到他有兴趣的时候。  我很想见识一下那几顶帐篷,秦四爹也不想我陪他,他要我去那些老知青跟前探听些消息。特别是文兰,弄清她到底是怎么死的。  从山坡上向下走到垸里,路上碰见不少往回走的人,他们已看过帐篷的新鲜,都说着相同的话,说城里的人到底会过日子,几块布一扯,到哪儿都能搭个小房子,一男一女睡在里面要多舒服有多舒服。待我走近时,围观的人都已经走得差不多了。我在一顶帐篷门口探头张望时,看见白狗子正在里面同另一个男人争吵什么。我不知头尾地听了中间两句,好像是为了什么排名先后的问题。白狗子看见我就将我拉进去,让我试试他们的充气床。我坐上去试了试,他问我是什么感觉,我说像是骑在牛背上。白狗子笑起来,说除非让牛四脚朝天后坐在牛肚子上,他说等我结婚了就知道这是什么滋味。刚才还在同他吵的那个男人听了这话立刻笑起来。我听出那声音里有几分邪意。  我正要走,白狗子将我按住问:“你为什么不去上学?”  我不想对他说实话,就说:“我不想读书。”  白狗子眨眨眼说:“我可是汉口王家巷码头边长大的,别的不行就眼睛厉害。”说着他一伸手从我的口袋里抽出姐姐读过的高一课本,“不想读,揣着课本干什么?”  我被他问急了,想抢回课本,又打不过白狗子,只好说:“我不要了,等会儿你还不得亲自送到我家里去。”  我装出要走的样子,白狗子一点不在乎,他说:“你不要那正好,我们没带卫生纸,正好可以用来揩屁股。”  这话让我火了,我说:“你敢动一页,半夜里我撵几头黄牯来,连棚子带人都给踩成牛屎粑。”  白狗子一咧嘴,将书还给我。他说:“没想到你比当年的秦老四还厉害!”  白狗子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非常漂亮的钢笔,朝我晃了晃,然后对我说,他有几个问题,只要我如实回答,他就将钢笔送给我。  我想了想后,还是点了点头。  白狗子于是问:“垸里的人平常还记不记得这儿来过一批知青?”  我说:“没有谁记得,只是前两年讨论如何奔小康时,有人提议,到城里去找找那些曾在这儿插队的知青,请他们帮忙搞个什么能致富的项目。不过讨论完了以后,大家不仅忘了知青,连奔小康都忘了。大家都说,反正这都是城里人吃饱了没事,跑下来玩个名堂就开溜,忘了反而少些烦恼。”  白狗子说:“这可不像是秦老四这样的人说的话!”  我说:“你没听过,秦四爹的话水平更高。”  顿了顿后我又说:“你信不信,他早就算准了你们这两天要来!”  白狗子瞪大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才说:“你不是说没人记得知青吗?”  我说:“秦四爹心里是惦记着文兰。你们是沾了文兰的光才被人记着。”  白狗子说:“我再问个相同的问题,你的同学们知道知青的事吗?”  我说:“不知道的多,知道的少。但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提起过知青,说他们老写文章抱怨自己下乡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迫害,好像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吃苦是应该的,他们就不应该这样。老师还说,自从来了知青后,这儿的流氓就大胆多了,像是有人撑腰似的。”  白狗子说:“你们做学生的也不喜欢知青?”  我说:“为什么要喜欢知青?”  我想起秦四爹的话,便又说:“你们知青可从来没有喜欢过农村。”  白狗子不说话了,他低着头将手中的钢笔反复玩来玩去。后来他将钢笔递给我。我不好意思拿了人家的东西就走,在那儿站也不好,坐也不好。  正犹豫时,白狗子忽然朝我吼了一句:“没你的事了,你还站在这儿干什么。”  白狗子的声音浑厚得像春天的雷霆,滚到哪儿,哪儿的地皮就发颤。  与白狗子同来的那些知青在垸里乱窜,他们对垸里的情况很熟悉,连秦打铁的家都记得。特别是那个与白狗子在帐篷里争吵的人。大家都叫他老五,也不知是他的姓还是他的名。  老五站在那被荒草封住的大门前说,秦打铁从前总吹牛,说他的技术全国第一,只要是钢铁他就能像揉面粉一样,将它弄成自己想弄的形状。老五他们回城探亲时,故意从父亲上班的工厂里拿了一截不锈钢,让秦打铁将它打成一把菜刀,秦打铁打了三天,白烧了几百斤木炭,也只是将那不锈钢打成一只破鞋底的样子,就这样还将秦打铁的腰弄闪了。  秦打铁现在家门绝了。他听别人的话,带上老婆孩子,挑上打铁担子到城里去赚钱。他不懂陌生处的水深水浅,一到就接了一批活,都是些长短刀具。他交完货,钱还没拿到手,就在夜里被人满门抄斩。据说是黑帮械斗,一方吃了秦打铁做的那些长刀短刀的亏,对打起来,秦打铁的刀还是刀,别人的刀则成了泥巴。吃了亏的那些人便向秦打铁下了黑手。  老五对秦打铁的遭遇叹过几声,说在城里可不是所有的人都吃得开。不比农村,再怎么样也有一块地可以养家糊口。在城里,双脚站的地方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想要。说着话,老五忽然就怀念起当年这屋里炉子上吊罐里的狗肉香。  老五说话时,父亲正站在旁边,他说:“那时,这一带的狗都叫你们知青偷吃光了。”  老五说:“你不是也跟着吃了许多狗肉!”  父亲说:“狗屁,你们总是将啃不动的狗骨头给我。”  老五说:“可你还不是啃得津津有味。”  父亲笑了笑说:“可你们不知道,有一年腊月下大雪时,你们将公社里养的一条狗打死了,刚煮熟,我跑去骗你们说那是条疯狗,你们吓得不敢吃,让我拿出去扔。我只扔了几块,其余的都让我和另外两个孩子躲在树林里,用树枝做筷子,过了一餐饱瘾。”  老五也笑,他说:“那你就不知道下文了,那天晚上我们吃了你家的两只鸡!”  父亲说:“谁说我们不知道,我们还找到吃剩下的鸡毛,旁边还有回力球鞋印,那种鞋只有你们知青才穿得起。如果不是秦老四出面拦住,我父亲早用刀将你们的三只手砍下一只来。秦老四说你们个个都是座山雕,人人都想摆百鸡宴,太多了不好对付。”  父亲告诉老五,秦四爹为了让知青不再在垸里胡闹,三天两头往公社里跑,要招工指标,要一个就送走一个,走一个垸里就多一份安宁,而且谁最捣蛋就让谁先走。老五是这个知青点上第三个走的。他走的那天正好是秦四爹被抓起来的日子,他还顺便搭上押秦四爹去县城的车。  我听秦四爹说过,当年他戴着手铐押进城的路上,有个知青不停地往他脚边吐口水,他忍无可忍最后用劲踢了那知青一脚。他说这个知青不知好歹,那个返城的指标还是自己用一包游泳牌香烟从邻近大队的大队长那里换来的。  我明白这人就是眼前的老五。  秦四爹还说,男女一共十六个知青中,老五是最坏的。秦四爹说的坏是捣蛋的意思。他说老五下来的第三个月就将另一个知青点上的姑娘肚子弄大了,其余偷鸡摸狗,挖队里的花生,摘队里的南瓜,哪一件事都是老五领头,最少也是个二把手。老五的绝招是到外面垸里去钓鸡,先用一枚大头针弯成鱼钩一样的形状,再用细线系好卷成一个团揣在裤子荷包里,然后就装作从别人垸前经过。趁人不注意时,用两个指头一弹,就将钩着小虫的钩子弹到一群鸡的面前。哪只鸡若啄了那钩子,便脱不了身,不吭不响,乖乖地随着他走。碰到有人时,他们就停下来,那鸡也呆呆地不往前走,那线细得谁也看不出破绽。走到没人处,他再将线一收,将鸡用外衣包起来,唱着知青们最爱唱的《再见吧江城》,旁若无人地往回走。  这个秘密是秦四爹后来发现的。除了猫狗之类的小东西喜欢跟在人的后面走,别的动物没有这个习惯。那天他看见一只公鸡跟着老五走走停停,就起了疑心。他捡起一块石子朝那只公鸡砸去,公鸡一惊,衔着一根细线飞了起来。为这事,秦四爹扣了老五十个工分。并将扣下来的这些工分划到我家的账页上。秦四爹曾说,当年十个工分虽没有两只鸡值钱,却比两只鸡重要,那时想多挣十个工分不知道有多难,年底算账时,十个工分往往可以决定这个人属于哪一类,是先进人物,还是落后分子。  秦打铁的房子无人去住,就连秦四爹这样的孤身老人也不肯要那房子,大家都看着它一天天地败落下去。老五说,若在城里管他什么原因,只要像房子的都会有人抢着去住。父亲问老五敢不敢进这屋。老五说,三十年前他是坟墓敢躺、棺材敢睡,现在不行了,有后顾之忧,他大小有一座酒楼,不能让生意惹上晦气。父亲没有恶意地说老五,当年他们做知青时总是嘲笑农民,这封建,那落后,怎么一有了钱财,反倒比农民还封建落后。老五说了句很深奥的话,人不可能没有文化传统,也不可能不批判传统文化。  这时,从小河滩帐篷里传出一阵手风琴声。  大家不约而同地扭头看了一下。  老五说:“这是白狗子在拉。当知青时,他想要一只手风琴都快想疯了,现在他可以买下全中国当年生产的全部手风琴。”  父亲说:“可他拉的曲子没有从前的好听!从前他拉的那个《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不用说你们哭,就是我也曾想哭!”  白狗子拉的正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老五皱着眉头说:“这曲子就应该在夜深人静时听!现在让人听,太早了点!”  我望了望后山,太阳仍有老高,黄昏还没露出踪影。我找了两遍,山上没有秦四爹的影子,那头黑色黄牯也没见着。  黄昏来临时,小河滩上首先冒起一股青烟,开始是浓浓的黑黑的,上升得很快,样子还有些猛。只一会儿,领头的那团乌云一样的烟雾,就顺着山势爬到山巅之上,在夕阳的映照之下,迅速幻化成一片彩霞。随后产生的青烟就没有这种性子了,它徐徐地缓缓地,甚至还有些绵软无力,还没达到半山腰就被渐起的暮色化解得若有若无。因为这青烟,才能看见晚风的样子。晚风的确像月里嫦娥舒开的长袖,它在半空里一挥而过,却在地面上留下许多生机与希冀。那堆忽明忽暗的火被白狗子和老五他们叫作篝火,火堆旁有女人在迫不及待地唱着歌,在风中隐隐约约断断续续地飘荡着。  父亲和垸里的人都在说,他们还是从前的老脾气,自己将自己弄得特别忧伤,好像是天要塌了下来,却又与别人无关。  秦四爹一直不见回来,白狗子已问过好几次了,他说他无论如何也要同秦四爹尽快见上面。  天黑之前,白狗子开着他的凯迪拉克到镇上去打电话。他的手机在这一带无法使用,只是一块无用的废塑料。白狗子开车离开时,老五在旁边笑着说他刚收了个小蜜,一天不见就心里发痒。白狗子开玩笑地用凯迪拉克去撞他。一不小心,车头撞在稻场边的石磙上。白狗子停下车开门看了一眼后,有些不高兴地责怪老五。老五不以为然地说,这点小事也值得伤和气,修一修也就一万元左右,谁也出得起!听见老五的话后,垸里的人顿时伸了伸舌头。白狗子像是想通了,笑一笑,钻进车门,只见满车身的彩灯一亮,凯迪拉克一下子蹿出老远。白狗子的车跑得很快,十几里山路一会儿就跑了个来回,人还没从车里钻出来,满脸笑容像花朵一样先从车窗里开放出来。  秦四爹依然不见回来。  我去他的小屋看了看,屋里的确没有一点动静。  天完全黑了,我有些着急,就对父亲说,自己要上山去找秦四爹。父亲瞪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回屋拿上一只手电筒一个人向后山走去。  父亲对秦四爹的呼唤声在后山不停地回荡着。  随着篝火的亮堂,老知青们的歌声也清晰起来。他们都围在篝火四周。白狗子仍然拉着他的手风琴,老五在吹着一支被他们叫作萨克斯的铁管子一样的东西。没有歌声时这两样东西奏出来的音乐特别好听,而无论是手风琴还是萨克斯,当它们独自奏响时,就更动人了。垸里的很多人都来看稀奇,大家不远不近地站着,不与白狗子他们混在一起。  那几个女知青正在小声唱着一支让我听来很熟悉的歌时,白狗子忽然站起来,将手风琴猛地拉了一阵,然后调子一低,突然深沉地唱起来。  我想起来了,这首歌名叫《三套车》。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在屋里哼着这首歌。但他从不在母亲面前唱,好几次他正唱到得意时忽地戛然而止,我问他怎么不唱了,他说不想唱就是不想唱。后来我弄明白了,只要父亲的歌声突然一断,不一会儿母亲必然会出现。我以为父亲是怕自己唱不好,坏了自己在母亲心中的形象。父亲的确喜欢这首歌,除此以外,我没听见他唱过别的。  母亲也很喜欢听这首歌。有一次,父亲傍晚回家,拎了一桶水到后门外冲凉。哗哗的水声使他没有注意到母亲的归来。母亲没有惊动父亲,任他唱完了,才装着刚回的样子出现在父亲面前。  白狗子唱完后,老五用萨克斯管又将那曲子反复吹了几遍。  母亲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我的身后,我感到她的身子在明显战栗。  我想回头时,母亲用她的双手将我的头紧紧抱住,不让我往回看。我还听见母亲在自言自语说:“他们怎么不哭了,那些年他们只要坐在一起唱着这支歌,一个个都哭得死去活来!”的确,我在篝火旁看到了一股悲伤的烟雾,篝火旁的男人都在猛烈地抽烟,女人则用双手托着腮帮,除了歌声的旋律外,没有第二种声音。后来,垸里的女人中,有一个人哇地哭着跑开了,接着又有一个女人用双手捂着嘴踉踉跄跄地冲入夜幕。  母亲的战栗更厉害了,她的双手无力地垂在我的肩上,用极小的声音对我说:“大树,送送妈妈,妈妈想回去!”  回到家后,见父亲还没回,母亲终于忍不住趴在床上用被子捂住头大声地哭起来。我心里预感到了什么,有些替父亲伤悲。我从自己屋里拿了一坨冰糖,放进杯子里冲了半杯水,递给母亲。  喝完冰糖水后,母亲才镇定一些。她告诉我,她和那两个女人曾经都是公社宣传队的,那两个女人在宣传队里与两个男知青好上了,还偷偷怀过他们的孩子,两个女人为他们一共做过五次人工流产,每次都是她在偷着照料。男知青招工回城时,说好马上接她们去,可后来一直杳无音讯。等了几年,她们才嫁到秦家大垸。我以前就听说过,这两个女人都不能生孩子,原因是子宫被刮破了,先前不清楚是与知青们发生了事。  两个女人我都叫婶子,我的两个同宗叔叔对她们很不好,他们自己在外面乱搞,回来后还动不动下手狠狠揍这两个婶子,骂她们是破罐子。逢到这样的时刻,母亲从来不去劝解,她总是朝别人求情,请别人去劝解。很小时,我以为是母亲胆小,不敢上前去。有一次,我偶尔碰见母亲和那两个婶子躲在我姐姐的房里,抱头痛哭,而且母亲比她们哭得更伤心更带劲。  母亲在床上哭了一阵,忽然抬起头来。  窗外传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歌声。  母亲听了一阵,情不自禁地说:“那时宣传队里有个叫欧阳的,他个子最小,饭量却最大,一份饭连半饱都吃不到。他在《沙家浜》里演四龙,在《智取威虎山》里演小炉匠。他家里情况最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加叔叔,一家人竟有五个关在监狱里,并且全都是政治犯。亲戚六眷没有谁敢同他来往。我见他可怜,就常从家里拿些红薯给他吃。那年冬天,过年时,雪下特别大,所有的知青都回城过年去了,就他一个人没地方去,三十早上竟跑到我家里来,哭着喊我姐姐,要我留他在家里过个团圆年,如果我不留他,他就去跳崖。我只好求你外婆留下他。夜里他反复教我唱这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他唱得真好,若不是过年,我真的要再哭一场。夜里,大人都睡了,他非要我同他一起在火塘边等着听零点的新年钟声。新年钟声刚响一声,你秦四爹就带着民兵将他抓走,说他用坏歌儿毒害我。那场雪真大,有的地方都快没了腰,我跟在他们后面打滚,非要秦四爹放了欧阳。秦四爹被缠得没办法,只好对我说实话。他说知青已害了好多农村姑娘,他不能看着我也被欧阳害了!”  母亲叹口气说:“后来,秦四爹还是将欧阳放了,不过他派了一个人将欧阳一直送回山那边的知青点。”  说着话,母亲竟小声唱起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哎,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花儿为什么鲜?为什么这样鲜?哎,鲜得使人,鲜得使人不忍离去,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  我从未听见过母亲唱歌,更没料到母亲的歌会唱得这样好。母亲唱完后,我们沉默了好一阵。河滩上空盘旋的旋律,发生了变化。母亲后来开口告诉我这首歌名叫《小路》,是俄罗斯歌曲。  我说:“妈妈,你告诉我实话,你后来是不是与欧阳相爱了?”  母亲怔怔地半天没有回应。  我心里有些明白,就说:“我知道了,你不用担心,我不会告诉爸爸!”  母亲长叹一声说:“你爸他都知道。欧阳走时,我偷偷送他,还是你爸在前面探路。怕被你外公外婆碰见。”  我说:“你们有过孩子吗?”  母亲起劲地摇摇头,她说:“欧阳全身都是病,我只是照料他。”  母亲顿了顿后又说:“他走时答应治好病就会回来娶我!可他们都一样,一去就不回头!像河里的流水一样。他父亲后来平了反,前几年还老在电视中露面,他们父子长得极像。曾经,电视里转播了他父亲同学生们的对话,有个学生当面质问他,为什么不对独生子的胡作非为加以管束。老欧阳当众抹了一把泪,说儿子文革时因父母问题受株连,平反后自己想给儿子以补偿,岂不料事与愿违。听那口气,像是犯了什么事,也被抓进牢里去了。”  母亲这时已经平静了不少。  我出门往小河滩上走,半路上碰见父亲。他没能找见秦四爹,回来邀几个人再上山去。我忽然想起秦四爹常提起那个战备洞,就叫父亲不用去了,秦四爹一定同那头黑色黄牯躲在战备洞里。父亲恍然大悟地“啊”了一声。他擦着我的肩头往家里走时,我突然说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