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父母这时一定还在乘凉,大山窝里就只有这点好处,再热的天也热不着。 也许是不习惯没有电灯,张英才虽然困,却睡不稳。迷糊中,听到窗口有动静,睁开眼睛,正好看到一只枯瘦的白手,正在窗前的桌子上摇晃,像是小时候听大人讲的故事里鬼怪要抓人魂魄的样子。 张英才身上的汗毛一下子竖起几寸高,枕边什么东西也没有,只有那本平时连折一只角都舍不得的小说,他抓起来就朝那只手砸去。有蚊帐挡着,根本砸不到那只枯白的手,只是将它吓得哆嗦了一下。 “张老师别怕,我是老余呀。见你灯没熄,想帮你吹熄。睡着了点灯,浪费油,又怕引起火灾。学生们交点学杂费不容易呀!” 一听是余校长,张英才就没好气了:“这大年纪了,还鬼鬼祟祟的,叫我一声不就行了!” 余校长理屈地回应道:“我怕耽误了你的瞌睡。” 余校长走后,张英才刚寻到旧梦,没想到他又在窗前闹起来,叫得有些急:“张老师,赶快起来帮我一把。” 张英才烦躁地说:“你家水井起火了还是怎么的?” 余校长说:“不是的,余志他妈不行了,我一个人动不了手。” 张英才一听,赶忙爬起来,跟着余校长进了他妻子的房。前脚还没往里迈,后脚就想往后撤。明爱芬光着半个上身,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余校长说:“张老师,实在无法,就委屈你一回!” 张英才看看无可奈何了,只有进去。 明爱芬的鼻子里只有出气没有进气,脸色憋得像只紫茄子。余校长断定有东西憋在喉咙里,说她以前就吞过瓦片、石子和小砖头等东西。 张英才表情愣愣的,心里在想,这女人真命贱,想寻死都想到这种分上了。转过来又想,这女人真命大,换了别人,早就将自己弄死了。 余校长和他商量了一下,决定一个人扶着明爱芬,另一个人用手拍她的背,看看能不能让她吐出什么东西来。明爱芬大小便失禁,平时擦洗得还算干净,经过如此闹腾,早已脏得出奇。余校长习惯了,就上去扶,露出后背,让张英才拍。张英才不敢用力,拍了几下没效果。余校长就叫他在床沿上练练。张英才连连拍几下,余校长都不满意,要他再加一倍以上的力气,同时在心里将明爱芬当成杀父的仇人或者夺妻的情敌。张英才没有这两种体会,但他想起了蓝飞,若不是横里冒出蓝飞,自己如何会到这种鬼地方哩!他一横心,要朝抢了好去处的蓝飞下黑手,一掌击下去,整张床都晃动了。 余校长说:“对了。非要这样才能拍出来。” 张英才扬起手臂,看准明爱芬的后背,闭上眼睛,猛地拍下去。只见明爱芬的脖子一下子梗得老长,哇地吐出一只小瓶子。张英才认出来,正是天黑时,余志去借药,自己拿给他的那一只。 明爱芬本来就奄奄一息,经过如此长时间的折腾,稍稍喘了两口气便睡过去了。她喉咙一咕哝,还说了句梦话:“哪怕我死了,也要到阎王那里去转正。” 出了明爱芬的屋子,余校长进到男生睡觉的屋子,将余志拉到堂屋,打了几巴掌,骂他死不开窍,又将不该给的东西给了明爱芬。余校长的样子很凶,下手却不重。余志认了错,余校长就将他送回去,并对几个被吵醒的学生说:“没事,明老师又闹病了,大家安心睡吧,明天还要起早升国旗呢!” 一场虚惊之后,他俩站在月亮下说了一会儿话。 余校长向张英才解释,他家过去发生这类事,从不请别人帮忙,这两年身体越来越虚,从前一只手就能做的事,现在用两只手还不一定管用,不得已才上门请他帮忙。张英才很奇怪,怎么过去不叫孙四海帮一帮。余校长说,只要孙四海的门是关着的,自己就不去打扰,怕碰见不方便的事。说完这话,余校长又赶紧声明,孙四海是少有的好人。张英才请他放心,孙四海的事自己任谁也不告诉。张英才又追问邓有米为人怎么样,余校长表态说,邓有米和孙四海只是性格不同,其实都是一个顶一个的好人。 张英才说:“你果真是和事佬一个。” 余校长有些紧张:“是不是万站长告诉你的?” 张英才供出邓有米。余校长听了反而高兴起来。 “我怕他会对我有更大的意见哩!” 张英才趁机问:“那只凤凰琴是谁送给明老师的?” 余校长叹了一声:“我也想查出来,可明老师她死也不肯说。” 张英才不信:“你俩一直以学校为家,怎么也不清楚呢?” 余校长说:“我比她来得晚,最早是她和万站长两个。之前,我在部队当兵。” 张英才有些相信。分手后,他到操场上将凤凰琴拿回屋里,才发现,几根琴弦都被人剪断了。张英才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好好一只琴,又没有妨碍谁,为何要将它弄成废物? 5天刚亮,就有人来敲门。 张英才以为是余校长叫他起来升国旗,开开门,门口站着满脸羞红的叶碧秋。 叶碧秋说:“张老师,我爸来了。” 他这才看见旁边站着一个模样很沧桑的男人。 叶碧秋的父亲恭敬地说:“张老师,我来打扰了。” 张英才忙说:“剥削你的劳动力,真不好意思。” 叶碧秋的父亲说:“要是叶碧秋的外公还活着就好了,连灶都不用搭,直接给学校派个炊事员。” 张英才奇怪叶碧秋的外公怎么这样厉害,问了几句才明白,原来叶碧秋的外公是界岭的老村长,这所学校就是他力排众议建成的。 叶碧秋的父亲说:“老岳父生前最爱对我说,烂泥巴搭个灶,最多只能用十年八载。老师教学生认识的每一个字,都能受用世世代代。” 张英才不解:“能用一辈子就不错了,哪能世世代代?” 叶碧秋的父亲说:“譬如叶碧秋,过几年,给她找个婆家,结婚生孩子后,就可以传到下一代。国家的政策再好,期限一过,就没用了。认识的字,是不会过期的。叶碧秋的外公生前最爱说这句话。所以,就连叶碧秋的妈,也被他逼着认字。说来让人心酸,若是不对你说这些,哪天见到她拿着书的样子,还以为她真的是在读书。其实,她是个女苕,以为父亲还活着,害怕不让她吃饭,拿着书做样子。” 张英才听了心里一动:“叶碧秋聪明,婚姻的事别处理早了,让她多发展几年。” 叶碧秋的父亲说:“当然,上面有号召,都要计划生育。” 叶碧秋的父亲放下工具,也不歇,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就开始搭起灶来。他本来在别处帮人家盖房子,叶碧秋回家一说,就将人家的事延后半天,先赶到这儿来。叶碧秋父亲的泥水活儿做得很好,当孙四海和邓有米又在用笛子吹奏国歌时,灶已搭到齐腰高。 张英才忽然想起自己还没有准备锅,他刚刚着急地“啊”了一声,叶碧秋的父亲说,若是没有铁锅,他正好带了一口来。张英才很佩服,这位砌匠能将分内分外的事情考虑得如此仔细。叶碧秋的父亲如实说,干这一行,本不用管主人家的事,是叶碧秋说,张老师只知道搭灶,不知道买锅。他就顺便买了一口锅,带到学校里来。说着话时,叶碧秋已从升旗队伍中跑出来,将放在门口的铁锅拎进来。 叶碧秋进门时,正好听到父亲在同张英才说:“我这个女儿,虽然爱读书,却没有读书的命。她像她小姨,将来做媳妇,一定很会体贴丈夫。” 张英才若是没有笑,也许还没事。张英才轻轻地笑了一声,让叶碧秋羞得差点将手里的大铁锅扔在地上。幸亏张英才站的位置好,手接得也快,铁锅没有摔坏,只是将张英才的手臂划出一道血痕。 叶碧秋的父亲想用墙上陈年尘土给张英才止血。 叶碧秋红着脸拦着他说:“张老师不用这些,张老师用创可贴。” 叶碧秋的父亲像是明白了什么,等叶碧秋去了教室,才盯着张英才用创可贴贴过的手臂,没头没脑地说:“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就晓得长心思了!” 上第二节课时,叶碧秋的父亲就将灶搭好了。他试了几把火,才放心离去。 试烧的柴火还没熄灭,张英才的父亲就出现了。 父亲给他带来了一封信和一瓶猪油,还有一瓶腌菜。 他对父亲说:“正愁没有油炒菜,你就送来了及时雨。” 父亲说:“我以为学校有食堂,没想到还得自己做饭自己吃。” 张英才听父亲说,是替他搭灶的叶砌匠托人捎信让他来一趟,心里不免有些吃惊。他知道这一定又是叶碧秋做的。他有些不敢相信,叶碧秋会替自己将这些事情都安排妥当。 张英才不去想这些,他问:“妈的身体好么?” 父亲说:“她呀,再过四十年,也没有生命危险。” 张英才见父亲说了一句很文气的话,就说:“爸,没想到你的文化水平也提高了。” 父亲说:“儿子能为人师表,老子可不能往你脸上抹粪。” 张英才嫌父亲后一句话说得太没水平了,就去拆信看。 那封信果然是姚燕写来的。三页信纸读了半天才读完。前面都是些废话,如同窗三载、手足情长等等;关键是后面一句话,姚燕说,毕业以后,除了他以外,她没有给任何男同学回过信。虽然这话的后面就是此致敬礼,张英才仍读出许多情怀来。姚燕会画画,去年高考时,与张英才分在同一考场。张英才落选后不得不参加复读,姚燕却被外地一所艺术专科学校录取了。张英才将老远跑来看他的父亲丢在一旁,趴到桌子上赶紧写回信,说自己现在是第二次给女同学写信,但第一次给女同学写信也是写给她的,将来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等等,所有写给女同学的信,收信人都会是姚燕。 因为是第一次来校,余校长非要张英才的父亲上他家吃饭。 吃了饭出来,父亲直叹息余校长人好,自己的家庭负担这么重,还养着十几个学生,他说:“你舅舅的站长要是让我当,我就将余校长转成公办教师。” 张英才说:“你莫瞎表态,舅舅那小官能屙出三尺高的尿?就算真有这个权力,只怕你会先考虑我这个当儿子的。” 说话时,有人喊余校长,要他到下面村里去领工资。 余校长拉上张英才做伴。到了村里才搞清,教育站的黄会计碰上了抢劫的。黄会计因为家里有事,将发工资的时间拖后了几天。界岭小学是他的最后一站,黄会计从望天小学那边翻越两道大山直接过来,想不到偶尔为之,也会碰到抢劫的。为了逃命,黄会计将力气都用光了,明明学校就在眼前,一步也走不动。黄会计不知是解嘲,还是真的这样做了。他说,最危险的时候,他急中生智,一边跑,一边告诉追杀他的人,其他学校老师的工资都发出去了,他身上的钱,只剩下一百多元。这不是假话,因为界岭小学全是民办教师,每个人只有三十五元补助金。黄会计这样一喊,抢劫的人就泄气了。黄会计这才捡回一条性命。 张英才是生平第一次领工资,为了加强记忆,余校长就让他将大家的补助金一起代领了。 拿了钱后,张英才随口问:“补助金分不分级别?” 余校长说:“公鸡啄白米,一口一粒,不问大小。” 张英才心里一默算,就发现有问题,想细问,又怕不便。回校后就给万站长写了一封信,要他查一查为什么这里只有四个民办教师,却能领五个人的补助金。 两封信都交给了父亲。张英才再三嘱咐,要父亲将姚燕的信用挂号寄。他怕父亲弄错,特地说邮费涨了价,挂号要五角钱。父亲要他给钱。 他有点气,说:“父子之间,你把账算得这么清楚干什么,将来有我给你钱用的时候。” 父亲品出这话的味道:“这才叫水往下流呢!” 父亲走时,张英才正在上课。听见父亲在外面叫一声:“我走了!”他走到教室门口挥挥手就转回来。 下课后,孙四海过来对张英才说:“你爸让我转告,他将那瓶油送给余校长了,他怕你生气,不敢直接和你说。他说中午在余校长家吃饭,一大盆青菜里,挽起胳膊找半天,才能找到几个油星子。” 这天特别热闹,放学后,降旗仪式刚结束,呼呼啦啦地来了一大群家长。也不喝茶,十几个人分成两拨,一拨人帮孙四海挖茯苓地四周的排水沟,一拨人帮余校长挖红薯。 张英才到窖茯苓的地里转了转。大家都在议论,说孙四海的茯苓丰收了,地上裂了好些半寸宽的缝,一定是底下的茯苓太大,胀开的。孙四海笑眯眯地说,头三年自己种的茯苓都跑了香,这一次就当是对上一次的补偿吧。张英才不明白什么是跑了香。孙四海告诉他,茯苓这东西怪得很,三年前在这儿下的香木菌种,三年后挖开一看,香木倒是烂得很好,一个茯苓也找不到,而离得很远的地方,会无缘无故地长出一窖茯苓来,这是因为香跑到那儿去了,有时候,香会翻过山头,跑到山背后去的。张英才不信,认为这是迷信。大家立即对他不满,埋头挖沟不再说话。 张英才觉得没趣,便走到余校长的红薯地里。几个大人在前面挥锄猛挖,十几个小学生跟在身后,见到锄头翻出红薯来,就围上去抢,然后送到地边的箩筐里。红薯的确没种好,又挖早了,最大的也大不过拳头。余校长说,反正长不大了,早点挖还可以多种一季白菜。张英才看见小学生翘着屁股趴在那里折腾,开始心里直发笑,后来见到他们脸上黏着鼻涕和泥土,头发上尽是枯死的红薯叶,想到余校长将要像洗红薯一样把他们一个个洗干净,就喊道:“同学们别闹,要注意卫生,注意安全。” 余校长不依他,反而说:“让他们闹去,难得这么快活,泥巴人儿更可爱。” 余校长用手将红薯一拧,上面沾的大部分泥土就掉了,送到嘴边一口咬掉半截,直说鲜甜嫩腻,还叫张英才也来一个。张英才拿了一个要去溪边洗,余校长说:“不用洗,洗了不鲜,有白水气味。”他装作没听见,依然去了溪边。将红薯洗干净后,他不好再回去,只有回屋烧火做饭。 走到操场中间,听见有学生叫张老师,一看是叶碧秋。 “你怎么没回家?” “我小姨就住在下面村里,我爸让我上她家去,为张老师要点青菜炒着吃。” 叶碧秋说着,就将半篮子青菜递到他面前。 张英才生气了:“我是一个人吃全家人不饿,不像余校长,要管二十个人的伙食,怎么会要你去帮我讨吃的呢?” 叶碧秋嘟哝着说了句什么,脸上很不高兴。 张英才换个口气说:“这次就算了,以后就别再自作聪明了。”叶碧秋忙放下菜篮,转身欲走。张英才拉着她的手说:“你帮我一个忙,问问余志,他晓不晓得是谁弄断了凤凰琴的琴弦。” 见叶碧秋点了头,张英才就送她回小姨家。 进村后才弄清楚,叶碧秋的小姨就住在邓有米的隔壁。 邓有米见到后,又要留张英才吃晚饭,张英才只好谎称已吃过饭。往回走时,张英才记起叶碧秋刚才走路时款款的样子,很像那个给他写信的女同学姚燕。他不由得有些担心,父亲会不会将给姚燕的信弄丢。随后又想,可惜叶碧秋比姚燕小许多。如此想来想去,他仿佛记起来,刚才拉住叶碧秋,要她找余志探听是谁弄断了凤凰琴的琴弦时,那只暖暖的小手,在自己的掌心里柔柔地抖了几下。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 一个星期下来,学校里的日常事务就熟悉了。每日几件旧事,做起来寂寞得很。凤凰琴断弦一事,便成了真正的大事件。等了几个星期,叶碧秋不仅没来汇报情况,反而老躲着他,一放学就往家里跑。这天下午,张英才让邓有米一上课就宣布,放学之后,让叶碧秋到办公室见他。 放学时,叶碧秋果然不敢抢着跑了。 张英才问:“你问过余志没有?” 叶碧秋说:“问过,他说是他干的,还要我来告诉你。” 张英才说:“那你怎么迟迟不说?” 叶碧秋说:“他晓得我是你派来的汉奸特务。我要是说了,就真的成了汉奸特务。” 张英才说:“那你为什么还要说?” 叶碧秋说:“是你要我说,不是我要说的——二者完全不一样!” 张英才被叶碧秋后面的话说愣了。这是他来界岭小学后,所听到的最有文明含量的一句话。当然,他所感受的文明,多半来自每天都要翻开来看一看的《小城里的年轻人》。他很想问叶碧秋看过这本小说没有,或者问她想不想看这本小说。 张英才回过神来:“我不相信是余志干的。” 叶碧秋说:“我也不相信,余志尽冒充英雄。” 张英才说:“那你再去问问他。” 叶碧秋说:“我不敢再问了。三年级时,他说他吃了蚯蚓,我刚说不信,他就当面捉了一条蚯蚓吃下去。” 眼看谈不妥,张英才只好让叶碧秋走开。 6周末下午的降旗仪式举行得早一些,因为全体老师都要出动,送那些在余校长家寄宿的学生回家。举行降旗仪式时,全校的学生都参加了,由于太阳还很高,天空还很灿烂,邓有米和孙四海的笛子,吹不出黄昏时的那种深情,气氛也就没有往日的肃穆。仪式结束后,邓有米、孙四海和余校长各带一个路队,往不同方向走。学生一走,学校里就变得特别冷清,就像一座没有香客的大庙,寂寞得瘆人。 余校长总说张英才路不熟,留他看校。这一次,张英才存心耍了个心眼,悄悄地跟上孙四海这一路。直到走出两三里远,才追上去打招呼。孙四海见了他有点意外,嘴上什么也没说,依然牵着李子的手,一步步稳稳地走着,还不断提些课堂上的问题,让李子回答。李子若是到路边采山楂时,孙四海必定在旁边紧紧守护着。这一路队有六个学生,到第一个学生的家时,已走了近十里路。 张英才走热了,脱下上衣只穿一件背心:“这十里路,可以抵山下的二十里。” 孙四海说:“难走的还在后头呢!” 山路的确越来越难走。草丛中的蛇蜕也越来越多。孙四海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塑料袋,将捡到的蛇蜕小心地装进去。张英才看到一只蛇蜕,鼓起勇气把手伸了出去,一触到那粗糙的乳白色东西时,心里一阵阵起疙瘩。 李子在旁边说:“张老师怕蛇了!” 孙四海马上要李子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 李子想了想说:“杯弓蛇影。” 孙四海轻轻抚了一下那片微微发黄的头发。张英才不由得尴尬起来。蛇蜕有许多了,塑料袋装得满满的。孙四海不让学生们再捡,要他们赶紧走路。站在山梁上,张英才以为离天黑还有会儿,一下到山沟,就很难看清脚下的路了。 学生们陆续到家,只剩下一个李子。 最后李子也到家了。王小兰站在家门口,一副等了很久的样子。孙四海将塑料袋递过去,王小兰也将一只装得满满的袋子递过来。 到这一步,孙四海才说:“李子这几天有些咳嗽。”他又介绍,“这是新来的张老师。” 张英才不知道怎么称呼好,只有点点头。 王小兰也在点头,点得很深,像是在鞠躬,然后问:“不进屋坐会儿?” 孙四海忧郁地说:“不坐了。” 张英才看清了,王小兰是个哀戚戚的冷美人。 听到王小兰身后的屋里传出一个男人的呼唤:“李子回来了?”孙四海立刻说:“我们走了。” 走了一阵,张英才再往回看,王小兰果然还在家门口站着。又走了一阵,前面山上有一处灯火很像界岭小学。张英才一问,果真如此。 张英才很奇怪:“李子回家不是多绕了十里路么?” 孙四海说:“路是绕了点,但能多采些草药。她不绕路,别的学生就要绕路。” 张英才壮壮胆说:“李子她妈不该嫁给那个男人。” 孙四海愣了愣说:“谁叫她娘家穷呢,那个李志武,当时是大队干部,又实心实意地喜欢她。父母之言,她抗拒不了。谁知搞责任制后,李志武上山采药挣钱,摔断了腰。” 张英才更大胆地追问:“当初你怎么不娶她?” 孙四海叹口气:“我是从外地流落到界岭的孤儿,后来当了民办教师,就连最关心我的老村长都反对,怕弄出事来,影响转正。现在想来,真的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正待再问,前面有人在呻吟:“孙主任!张老师!” 听声音分明是余校长。他俩赶紧走拢去,见余校长拄着一根树枝靠在路边石头上。 余校长苦笑着说,他将最后一名学生送到家,天就黑了,返回时,路过一处田垅,明明看见一个人在前面走着,还叼着一只烟头,火花一闪一闪的,他快走几步,想撵上去找个做伴的。到了近处,他一拍那人的肩头,觉得特别冰凉,像块石头。他仔细一打量,果然是块石头,不仅是块石头,还是块墓碑。他心里一慌,脚下乱了,一连跌了几跤,将膝盖摔得稀烂。 余校长说:“我想等个熟人做伴,回去看个究竟。” 孙四海说:“也太巧了。我们去看看,你丢下什么没有。” 张英才知道这风俗,人走夜路受到惊吓,一定要赶紧回去找一找,以免有精气或魂魄失散了,人会大病一场。张英才小时候胆子特别小,家里人一直认为是他受过惊吓而没有回去找魂,他自己则是从来不相信。 回去一找,果然是座墓碑,而且还是老村长的。界岭小学就是当年老村长拍板,让全村人,那时叫大队,勒紧裤带修建的。过去余校长常叹息说,若是老村长在世,学校也不至于像现在这种破样子。叹息归叹息,大家也都体谅老村长的为难之处,他自己的大女儿生下就是女苕。老村长却不承认,非说是读书少了。这也是老村长坚持要在界岭修建小学的重要原因。老村长在位时勉强张罗将女儿嫁了人,生了叶碧秋,叶碧秋过了启蒙年纪,九岁才报名上学。当然,这些都是老村长去世之后的事情。 这时,孙四海开口说:“老村长,你爱教育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