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刘心武自选集·小说卷 > 如意

如意

作者:刘心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工作组组长表态,支持革命学生们积极投入运动……“蒜薹”又立即在宿舍写上了大字报,不过这回他皱着眉头,写得很慢,但一写完就跑出去张贴,用新的大字报盖住了中午贴出的那一张,题目是《热烈欢迎工作组!》。劈头一句便是:“党支部对我们的蒙骗是不可能长久的……”晚上他久久都没有回宿舍来,他跑到灯火通明的高三教室里,找造反学生们谈心,“向小将们学习”去了。  以后的两三天里,像我这样缺乏运动经验的庸人,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学校里的大字报越来越多,最后连操场厕所的墙上也贴得不剩空隙。大字报涉及的人和事也越来越广泛。终于,一份长达17张的专门为我写的大字报出现了,总标题呼吁着“揭开”我的“画皮”,小标题也很尖锐,诸如“宣扬封资修黑货”“教唆学生走白专道路”“恶毒攻击京剧改革”……我平生头一回看见针对自己的大字报,那滋味难以形容,只觉得我整个完蛋了,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太难、太冤,也太没意思了。令我惊异的是其中有的“黑话”,似乎除了“蒜薹”别人不可能知道——那是我俩熄灯后躺在被窝里聊天时,随口说出来的……这天晚上我回到宿舍,“蒜薹”阴沉着个脸,不再同我说话,也不再同我的目光接触,我知道,他已经在同我划清界限了。失眠一夜以后,早晨起来,我发现脸盆架上的肥皂盒空了,原来我们一贯是合用一只我的肥皂盒,香皂轮流买,那个月的“绿宝香皂”是他买的,他取走了。这打击,比他将我聊天中的“黑话”提供给“小将”们更大,我禁不住身子一软,坐到床上发呆,几乎流出眼泪——人啊人啊,你为什么几天之间,就能有这般大的变化?……  尔后的变化更加令人目不暇接,更加莫名其妙——一会儿“工作组”宣布造反的学生是“右派”“游鱼”;一会儿造反的学生又欢呼“中央文革”战胜了“工作组路线”;一会儿工作组组长和老曹一齐被揪斗;一会儿造反派之间又互相开除、攻讦;最后“蒜薹”搬出了我们合住的宿舍,到造反学生其中一派的“勤务组”安了家,当上了“小将”的秘书,在他每日摇动笔杆的桌子上方,挂上了大幅的江青画像……  跟着出现的事态越来越带血腥味,“红八月”到了,到处在破“四旧”,搞“横扫”。有一天下午,造反的“小将”们拖来个资本家,在操场上一边打一边斗,两个钟头以后把他打死了。快打死时天上已经开始打雷,打死后便下起雨来。“小将”们一哄而散,操场上阒无人影。我坐在宿舍里,心里像堵着块铅。我脑中没有思想,只是充满了生理上的恶感。一意识到我那窗外几十米的地方有具尸体,被越来越紧最后成倾盆之势的大雨淋着,我就想呕吐。  第二天清晨,我勉强洗漱了一下,到教学楼去参加“天天读”,忽然,一个镜头映进我的眼帘,令我顿生异样而复杂的感触。我看见什么了呢?在教学楼侧面,毫无表情的石大爷,挽起裤子,裸露着罗圈腿,正站在潴留的大片积水中,固执地掏着被堵塞的下水道泄水孔。那是一个完整的画面。背景上的几株槐树被雨水冲刷得格外清爽,叶片在晴阳下闪着滋润的光泽,叶尖上时不时滚落下亮晶晶的水珠,在倒映着碧蓝天空的积水中,激起柔美的涟漪;槐树下的几棵蜀葵,不知为什么并未被破“四旧”的勇士们拔去,生长得粗壮、恣意、烂漫,开着一串由大而小的粉得浑厚的花朵……这一角的景色中没有语录,没有大字报,显得纯洁而清幽;在这种背景前活动的石大爷,仿佛并没有经历和目睹过这些天的狂乱,显得单纯而朴拙。我很惊异于他对掏通那被落叶残花堵塞住的泄水孔的韧性,因为当时的我,恐怕还不止我,甚至很大的一部分人,都已经觉得眼前的生活失去了色泽、乐趣、希望……既然连珍贵的文物古迹都可以“格砸勿论”,又何必非掏通这泄水孔,让积水流泻干净呢?一个变成以一切秩序与纪律为敌的学校,还需要什么清扫与整洁呢?  当我拖着脚步登楼时,我不禁为石大爷灵魂的麻木不仁与颟顸混沌而叹息。  这天的“天天读”,一开始气氛就很不平常。主持教研组“天天读”的“蒜薹”,一遍又一遍地高声领读着“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当大家紧张得连声音都打战时,他便陡地宣布:“今天凌晨,我校发生了一起现行反革命案件——火葬场来收尸时,发现那死有余辜的混蛋王八蛋资本家的狗尸上,竟然盖着一块塑料布!这不仅是对牛鬼蛇神的露骨支持,也是对革命小将的猖狂反抗!我们必须把盖塑料布的现行反革命揪出来!从现在起,大家人人都要提供线索,检举揭发!如果这反革命就在屋中,希望他想一想顽抗到底的后果!……”他一边说着,一边用他那颇为俊俏的面庞上那双相当秀气的眼睛,恶狠狠地挨个儿瞪视我们在座的人。我感到他瞪视到我时,似乎滞留的时间格外的长……  “天天读”完毕得下楼去看大字报,刚出楼门,便看见人们围成一圈,在紧张地看着什么,原来是已经把那“现行反革命”使用过的塑料布,挂到了绳子上,示众兼征求检举。我走拢过去一看,脑子里就仿佛“嗡”的一声,两腿禁不住一抖——我绝对没有看错,而且也只有我一个教师能够认出来:那块塑料布是石大爷平时用来盖床铺的,边上有两个被烟灰烧出的“吕”字形窟窿!  我费了整个灵魂的力量,才掩饰住了自己的心情。当我终于又能回到宿舍中,敞开心灵同自己交谈时,我不禁絮絮不绝地问着:石大爷为什么要这么做?石大爷现在会怎么想?倘若查出是他,他会遭到什么命运?当厄运向他袭来时他将如何对付?我应当怎样理解石大爷这个人?给死尸盖塑料布与若无其事地掏泄水孔,这两件事怎么会统一到石大爷这同一个人身上?……  下午造反组织开始检查每一位教职工的宿舍,由“蒜薹”带着,重点检查原来床上盖有塑料布的人是否仍有那块塑料布。我一直为石大爷揪着心,可又不敢朝他宿舍那边张望。  傍晚,校园里的高音喇叭哇啦哇啦叫嚷着:“一定要揪出为反动资本家张目的现行反革命分子……”我隔窗望去,啊,甬路上又晃动着石大爷用大竹扫帚清扫路面的身影,我心里坠着的铅块,这才倏地落了地。我意识到,“蒜薹”他们很可能唯独没有去检查石大爷的小屋,因为在“蒜薹”的心目中,似乎根本不存在石大爷这么个人,他那顶上瓦松长得老高的小屋,也算不上什么宿舍……  我隔窗久久地偷觑石大爷。奇怪,他依旧是仿佛石雕般没有表情的一张面孔。  五那时候的“现行反革命事件”未免太多,所以势必难以一一破案。“盖尸事件”闹腾了一阵,也就不了了之。这事凉下去以后,我对石大爷的态度,由为他担心渐渐变为了嫌他糊涂。一个资本家,剥削者,死了就死了,你石大爷属“红五类”,干吗要冒险办这样的事?这算是什么性质的阶级感情呢?  当我几乎已经断定石大爷是个毫无政治头脑和阶级觉悟的糊涂人时,有件事却又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在两大派造反组织联合批斗“走资派”老曹的大会上。会前我已知道,“蒜薹”专门找石大爷做了动员工作。1966年上半年,教育局要求学校安排一批55岁的男教职工和50岁的女教职工提前退休,以便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补充新人。石大爷当时已够55岁,但在他的退休问题上,学校领导之间有所争执:一种意见是一定要安排他退休,好使学校能多补充一名新职工;老曹却不同意让他退休,认为石大爷孤身一人,以校为家,即便宣布他退休,他也不会停止几十年如一日的清扫工作,而一旦宣布退休,他每月却要减少40%的收入,他工资本来就低,这样一来生活就更困难了……最后双方达成折中意见:给石大爷办理退休手续,但向教育局申请保留他的原薪。经过老曹一番奔走交涉,这个方案落实了。现在,“蒜薹”他们找到石大爷,说老曹的这一手叫作对工人阶级实行“经济主义的腐蚀”,为的是“收买人心,麻痹斗志,以利疯狂地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据说,“蒜薹”他们在动员石大爷到批斗老曹的会上发言时,石大爷照例面无表情,一声不吭。“蒜薹”他们一再给石大爷交代政策:“至于你每月拿钱,该拿多少还拿多少,不是说你这么一控诉,下月就按60%发你了。咱们为的不是钱多钱少,为的是批走资派嘛。”这样好说歹说,到最后,石大爷点点头道:“好,我说两句。”  这次的批斗会规模搞得比较大,因为“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人人有责”,把附近街道上的居民也叫来了;操场上黑压压地坐满了人,台两侧雁翅排列着“走资派”的“黑干将”,一律挂着黑牌、弯着腰陪斗;老曹被押到了台当中,脖子上挂着个举重杠铃上最重的铁饼……在“蒜薹”他们组织的发言中,石大爷自然并不是“重炮”,但他们安排石大爷上台“控诉”,也自有他们的深意,就是要让台下的“革命群众”们意识到:连石义海这号角色都站出来控诉了,你们对曹某人应当定性为走资派,还有什么疑问呢?  当“蒜薹”用尖嗓门宣布完“现在由石义海同志控诉”!我在台下人丛中,目睹石大爷似乎是没心没肺地迈着罗圈腿登台时,不知为什么,心里就像有个锉子在锉似的,说不出的难过。  石大爷走到扩音器前,他的面部仍然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表情,只听他用家常谈心般的口气说:“共产党从来没亏待过我呀。”这句话一出来,使台上台下的人都有点意外,特别是他说完这句话以后,把头转向了几乎被大铁饼坠得昏倒的老曹,台下的群众就更为之一震了。接着出现了轰动全场的镜头,石大爷不紧不慢地走过去,在众目瞠视中取下了坠在老曹脖子上的铁饼,然后转过身去,仍用家常谈心般的口气对“蒜薹”他们说:“共产党哪点亏待你们啦?犯得着上这么重的刑罚?”说完弯腰把铁饼往台上轻轻一放,便大摇大摆地走下了台。  台下先是静得连咳嗽的声音也没有,尔后就“嗡嗡嗡”地骚动起来。台上几个主持批斗会的造反派头头气急败坏而又意见不一,一定是有的主张立即把石大爷揪上去陪斗,有的又觉得这样做对自己未必有利……到底“蒜薹”脑瓜灵活,他冲到扩音器前头,紧攥着喇叭筒说:“石义海的这种表现,我们要进行……研究!这说明保皇派对他的腐蚀很深!我们也希望石义海本人悬崖勒马,如果坚持这种反动立场,一切后果由他负责!勿谓言之不预也!”但他说到最后一句时,石大爷已经回到操场一角自己的小屋,并且关上了门。  “蒜薹”正要宣布下一个发言,忽然,台下一角传出一声音量不大但音调很凄厉的呻吟,接着就有人站起来,扶着另一个人往会场外走。原来是一位老太太被眼前发生的事吓晕了,当然,也许还因为受不住烈日那么久地当头曝晒……我在匆匆的一瞥中看出来,那被扶着往外走的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与我有一面之缘的金绮纹,那扶住她的敢是秋芸?因为跟在后面的汉子,分明是煤铺的王师傅……  关于这个批斗会,我不想再说什么了;石大爷很幸运,“蒜薹”他们后来顾不上去报复他,学校里的局势更频繁地戏剧性地变化着,一会儿这派夺权,一会儿那派反夺权,一会儿掌了权的又一分为二;而“工宣队”一进校,几派又都没有了权,但第二批“工宣队”又否定了第一批“工宣队”的“大方向”。不知怎么搞的,“蒜薹”也成了被带上台批斗的角色,罪名是参加了什么“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望着他痛苦地被撅着“坐飞机”的姿态,又使我生出了不多不少的怜悯情绪……  戏剧性变化的高潮,是有一天“工宣队”开宽严大会。“蒜薹”因为坦白交代好,“既往不咎”从宽了;而根据他的揭发和“专案组”核实,抗拒者要立即从严,我正像猜谜语般琢磨着该从严的究竟是谁时,忽听得一声大吼,却是把我揪上台去的命令。原来,哈哈,我竟是“隐藏得很深的五·一六骨干分子”!  在这种情况下,我哪还有心思研究石大爷其人,除非我也效尤“蒜薹”,去揭发石大爷竟是“五·一六”的核心人物!  六据说是“庙小神灵大,池浅王八多”,“清队”阶段,我们这所小小的中学,被“群众专政”的教职工竟有21人,占全数的19.3%强;除了写检查、挨批斗,便是进行劳动改造。最重的活就是刨树根。学校附近的竹叶胡同里,不知为什么锯掉了5棵洋槐,于是我同另外9个“牛鬼蛇神”,便被指派去刨那深纠在地里的树根,而同我编到一组、被勒令刨出胡同尽头一个最硕大的树根的,是前面提到过的传达室的葛大爷。  头天去刨时,我和葛大爷只是埋头干活,没怎么交谈。我们不交谈,并非有人监视我们,而是彼此都不大摸对方的“底”。葛大爷之所以被揪出来,罪名是“反动会道门骨干”,正如他不知我是否真的参与了神秘离奇的“五·一六”组织一样,我也不知他这位当年的“火居道士”是否真的恶贯满盈。但我们毕竟都是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因此哪怕只有两个人在一起,也不可能永久地视而不见,以孤独和沉默为满足。第二天继续去刨树根,在打歇的时间里,我们终于忍不住谈起话来。  我坦率地对葛大爷说:“说我是‘五·一六’分子,天大的笑话!他们亮出来的最大的‘罪证’,就是我曾经给肖华写过一封信。现在说肖华是‘五·一六’的后台,所以我就成了‘五·一六’骨干。其实我那封信从头到尾都是同他探讨《长征组歌》的用韵和节奏问题。”  葛大爷只穿着背心,瘦骨伶仃地蹲在我面前,布满老斑、皱巴巴的皮肤被汗水浸泡着,细长胳膊上的动脉,像发蓝的死蚯蚓鼓起老高。他见我没同他见外,便也诚挚地说:“我打小在道观里当道士,后来道观房产荡尽了,天师也蹬腿去了,我就带着四个师弟,逢上白事跑去给阔主儿打醮、送殡,骗点钱吃饭。要说宣扬迷信、奉承阔主儿这号事,我是干过的,有罪该罚;可说我仇恨新社会,罪该万死,就想不通了。”  我俩对望着,我俩都觉得无须再“内查外调”,各自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出了真诚。这交接的目光,缔造了相互的同情与信任。于是,当我俩挥镐再刨树根时,就有了更多的相互照顾与配合。  那是个多么炎热的夏季啊!我们的热汗如同水过纱布般地从皮肤里不停地沁出来,衬衣上的汗碱渍了一层又添一层。但是学校并不给我们供水,渴了,只好到附近院里找个自来水龙头灌一气凉水。这对我来说简直如饮甘霖,可是像葛大爷及别的几位患有胃病的“牛鬼蛇神”,他们的日子可就难过了!特别是葛大爷,他的胃溃疡极为严重,不喝水,胃里像揣着热炭;灌自来水吧,胃里又像掉进了冰碴。看着他紧嘬腮帮、抿着干裂的嘴唇,尖突的喉结痛苦地一上一下搐动着、忍耐住干渴的模样,我的心就像被热沙子烫了般难过……  第二天下午,正是热浪最狂的时候,忽然,我看见石大爷推着个手推车,车里露出一只铁镐的镐头,脸上表情沉重地越来越近。我招呼葛大爷说:“看,他也给揪出来了!”葛大爷痛苦地点着头说:“我就知道他也躲不过。他平时轻易不说话,可猛孤丁一说,兴许就能当上个‘现行’……”  石大爷的手推车在我们的树坑前停住了。这时我才看出来,那车里还搁着一只水桶,上头盖着块湿布;他掀开湿布,一股绿豆汤的热气扑进了我们的鼻腔。我和葛大爷正发愣呢,他已经用搪瓷缸舀出了一缸子绿豆汤,先递给葛大爷,仍像素常一样平淡地说:“喝吧,不够再来。”  我看见,当葛大爷仰脖喝着、顺嘴角淌着温热的绿豆汤时,他的眼睛潮湿了……  很快我们就弄明白,石大爷并没有被“揪出来”,也并没有人命令他给我们送水,是他用自己的绿豆,在自己的火上为我们熬的汤。我惊讶地注意到,对一个确实犯有“恶攻”罪行、连我同葛大爷都不能谅解的“现行反革命分子”,石大爷也一视同仁地递送着绿豆汤。一缸子不够,那人似乎不敢再讨第二缸,畏缩着,舔着嘴唇,石大爷便毫不犹豫又舀出一缸子,递给了他……  更令人惊讶的是,供应完了绿豆汤,石大爷又操起镐来,轮流帮我们刨树根。当他来到我们这里,挥手让葛大爷到墙根歇歇,同我一起向那顽固的树根下镐时,我不禁问他:“石大爷,您这么样……不会惹出事来吗?”  他停下抡镐,望定我说:“没事儿。你们老的老,病的病,要么就是读书人。帮你们一把也应该。”  我心里很感激,可又总觉得这事还得“一分为二”,我朝那边的“现行反革命分子”努努嘴说:“他可真的恶毒攻击了伟大领袖,您可别去帮他……”  谁知石大爷干脆地说:“他有罪,该让他受罚,可也得善待他。越把他当人,兴许他改得越快。”  我心里一震。  第三天上午天阴,石大爷没来送水。歇工时,我同葛大爷不由得议论上了他。我说石大爷这人真怪,葛大爷赞同地点着头。他四面望望,压低嗓门,深陷的腮肉一抖一抖,用嘶哑的声音说:“老石这人是有点费琢磨,有档子事我一直闷在心里头,不敢往外掏。好在你也信得过他是好人,不会去揭发买好,我就跟你说说。你知道大破‘四旧’那阵,红卫兵还把我当‘工人阶级’看待,所以他们在这左近抄了家,就把东西扔进传达室隔壁的空房里,让我晚上帮他们看管。当然他们给屋门上了老大的铁锁,钥匙他们攥着。记得是个下着雨的半夜里,我听见有人用手轻轻敲传达室的门。开门一看,是老石!我问他:‘咋啦?你深更半夜的这是干什么呀?’他说:‘老葛,白天他们是抄竹叶胡同了吗?’我说:‘可不。这回抄来的东西,比哪回都多,屋子都快堆满啦。’我一边这么说,一边瞅着他,心里直纳闷。老石无亲无故,竹叶胡同跟他有什么瓜葛呢?他问这个干什么呀?从他脸上也看不出他心里在想什么。他闭着嘴木了那么几分钟,忽然,单刀直入地提出来:‘你把这中间的门弄开,让我进去看看。’我一听吓傻了。传达室跟隔壁的仓库之间,确实有一扇门,可多年那门都用木条钉着,封上了。我哆哆嗦嗦地对他说:‘你自己活腻了,还想连累别人呀!’他见我这样,也就不再说服我,自己走上前去,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钳子,几下把钉门的木条拆掉,推开门就进了仓库。我赶紧跟了进去,心里就像有几百条蚰蜒在爬,不知怎么办好。老石进去以后先看家具,我留神地盯着他,见他瞅到一样家具时,眼睛‘刷’地亮了,他上前用大手摸着,自言自语地说:‘果真也给抄了!’那家具是一件硬木雕的茶几,其实我看着也挺平常,因为抄来的好家具海了去啦。后来,他就仔细地到古玩堆去掏腾,看一件撇一件,撇一件再看一件……最后他满头是黄豆大的汗珠,眼里那个神情儿好怪,倒好像有几分高兴似的。他什么也没拿,就出了仓库,又把那门按原样用木条钉好。只听他跟我道了声谢,眨眼就没影儿了。我被他闹得再没敢睡,第二天见了人心里就打小鼓。可是后来红卫兵没发觉这事,我只能说老石这人命大,该着不挨揪……”  听完葛大爷的讲述,我顿觉石大爷身上的神秘气息更浓。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大概靠领袖的语录、靠查档案、靠“阶级分析”、靠内查外调、靠“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靠逼供……你都不能了解到他的内心。原来我曾以为石大爷是一个最简单最落后最不屑人们一顾的、最无味乃至最无价值的角色,然而在这混乱疯狂、离奇反常的世态中,他却独能保持自我,不为汹涌恣肆的狂潮左右……  历时三天近三十小时的艰辛劳动,我们终于把那章鱼般的树根刨出来了。当我们推着手推车,把刨出的树根运回学校时,由于劳累过度,我推的那辆车在胡同中间歪倒了,车里的泥土与根屑撒了一地。葛大爷忙帮我把车搬正,弯下腰去,用手把泥土和根屑往车里捧。我对他说:“这是何苦,反正这胡同有人扫。”葛大爷继续清理着泥土与根屑,鬓边闪着汗光,叹着气说:“这胡同罚扫街的是当年的格格,如今五十好几了,一身都是病,咱们还是替她省把子力气吧!”  我脑中浮现出金绮纹的形象来,不过并未产生同情的共鸣,仍旧说:“咳,她每天扫这么长一条胡同,不也扫下来了吗?”葛大爷站起来,筋络暴突的手扶到车帮上,喘着气,悄悄地对我说:“我听到个说法,每天后半夜,有人帮着她扫,只留下这三十来步的一段,天蒙蒙亮的时候她来划拉划拉,要不,她早吐血玩完了!”  我吃了一惊。恰好这时,迎面来了个平板三轮车,是满脸煤末的王师傅在运蜂窝煤。我想到秋芸和王师傅对金绮纹的愚忠,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便没再说什么,推起手推车朝学校而去。  七又是一个炎热的溽暑。这一天校园显得出奇的整洁美丽。乍看外表,似乎校园这只轮船,已载着它上面的生存者,由惊涛骇浪中驶入了静谧的港湾。  朝阳把校门口的语录牌坊照得红处格外鲜艳,金字格外耀眼。牌坊下是两溜摆成半圆形的盆花,天冬草拖下长长的绿枝,一串红挺着小铃般的花蕾;牌坊两侧甚至摆上了两株栽在桶里的棕榈树。不必惊讶,只要朝通往教学楼的甬路前行,看看路侧竖立的彩绘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