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王安忆自选集 > 招工

招工

作者:王安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怀里,垂着头,头发遮住了脸。头发还是乌油油的,还没熬焦了,只不过别着的花卡子换了铁的,就少了些俊俏。大队书记家里的陪着她落了一阵眼泪,留了饭,然后,大队书记便带她来到寄放她东西的两个女知识青年的住处。在屋子另一头安了一张凉床,母子二人便算是住下了。  小吕虽然也是个插队青年,但因为是有个家,过的是正经日子,又是刘海明当家,事无巨细,都是他操心。所以,她其实是有些娇的。像知识青年这样带着“混”的日子,她是过不来的。当晚,睡在知识青年那间又放床又烧锅的屋里,守着那堆从她和刘海明原先的家里搬出来的东西,灯是个墨水瓶,点一根芯,扣在墙上,满地的黑影。她搂着孩子,又是哭了一夜。早起也没烧锅,因为没粮食,粮食已叫她小叔子领走了。那两个女学生也是不烧锅的,冷水洗了脸,再咬块冷馍,就下地了。小吕想烧点热水给自己和孩子洗洗脸,洗洗手,又不敢动人家的烧草,她的草也叫小叔子领走了。她坐在床沿发了会儿呆,就又抱着孩子上大队书记家了。  这样,在大队书记家吃了两天,书记家里的就要小吕领她进城,到刘海明家里拿东西。小吕却死活不去,又是哀哀地哭,又气又怕的样子。没法子,书记家里的就自己去了。换了一身干净衣服,让小吕所在生产队的队长也跟着,拉了一架平车,好放东西。到了她老婆婆家,才晓得事情的棘手。小吕在这里住不下去,说到底就是为粮食烧草的事。刘海明家兄弟姐妹很多,除刘海明,还有一个下放的,一个待业的,几个上学的,都是吃口。虽然有粮本,可不还要拿钱去换?刘海明在学徒期,一个月加上下矿补贴,有三十来块钱,听起来不少,可是下矿的人会吃,吃剩下来,不过几块钱。这几块钱,老婆婆算计着买粮买煤,小吕算计给孩子添衣服,买零嘴,不是她男人挣的钱吗?她的粮草不是都已经给她小叔子拉来了吗?矛盾就这样起来了。老婆婆先是有话,然后小叔子、小姑子一起挤兑。小吕母子俩凄凄惶惶跑来大刘庄的前天夜里,是个雷雨天,母子俩睡一张铁架床,冷不防手触到床架,被电了一下,电得浑身发麻。乘着闪电,看见床架上连了一根电线,胶皮剥了的裸线。小吕吓得抱起孩子滚到墙脚,蹲了一夜。等天亮雨停,就往大刘庄跑。大队书记家里的原先觉得是小吕被老婆婆气糊涂了,才把不经意的事情当作有心害她,可到了刘海明家,见了她那婆婆,她却也要和小吕一样看法了。  书记家里的没曾想到街上人也有这么泼的。还不像乡里人,只会一味地泼,她泼,还会讲道理。一条,二条,三条,讲得书记家里的一句也答不上来。她也没想到,街上人的家竟也这么贫寒,院子里铺了张凉席,席上晒的也是酱豆子、酱萝卜条,黄盆里醒着一盆面,也是杂面。鸡和猪似乎更苦寒些,没处找食,地上尽是砂石瓦砾,地方又逼仄。最后,她只拿到些小吕母子的衣服。拿回去,经小吕检点,说都是些旧的、差的,新的、好的,全让扣下了。好像是对老婆婆最后的希望灭绝了,小吕倒不哭了,她很硬挺地说,要上淮北找刘海明,或者回来,或者离婚。于是,她便又一次离开了大刘庄。  此时,人们还不及去想事情的前因后果,只是可怜小吕,痛恨刘海明。刘海明,这个不仁不义的人,为了自己的前程,抛下妻子儿子。这样柔弱的小吕,她怎么才能摸到淮北矿上,找到她男人呢?有时,庄上的姊妹们到那两个女知识青年屋里玩,看看小吕只睡过三夜的那张空床,还有那一堆过日子的家什,便觉得小吕是回不来了。就算她回来了,这日子又如何过下去呢?她们就一起骂刘海明,把个好好的家拆散了,这日子有什么过不下去的呢?难道这样妻离子散的倒更好?那两个知识青年则要骂得更远些,是从根子上谴责起,她们说:知识青年结什么婚呀!结了婚就算完了。总之,无论是知识青年,还是姊妹,都认为小吕和刘海明的生活是没有希望了。  又过了段日子,收秫秫的时候,小吕回来了。这一回,孩子是牵在手上,走回来的。另一只手提了个旅行袋,装了东西。大人和孩子都胖了,红润了,小吕的脸上,也有了笑影。她在透支账上摁了手印,分得几十斤大秫秫,到年底再一并算清。然后,借了簸箕搓玉米粒儿。孩子在一边玩耍,她不时喊一声,孩子便应一声。推面的时候也是,她顶了花手巾赶小驴,孩子在磨房外玩,磨盘的霍霍和驴蹄的嘚嘚里,她喊一声,孩子应一声。她去了趟淮北,好像得到了什么主意,回过劲儿来了。她沉下心,决定重新过日子了。她把那些堆在屋角的家什,拉到门前太阳地里,用碱水刷了、洗了,再一件件安置在她那半间屋里。灶呢,就和那两个女学生合用。那两个知识青年,一个是从上海来,叫小汪,一个也是从街上来,叫小聂。小汪是个马虎人,凡事都不太计较,小聂的性子则有些像小吕,也是温和绵善。所以,三个人虽然分三锅吃,却还合得来。那两个再顾不上自己,到底没有拖累,有时还能帮这一个一把。只是无论小汪还是小聂,两人很奇怪地,都不太喜欢那孩子。那孩子的一双眼里,好像盛满了愁苦,有些吓人的,一点不像人家孩子那样天真无忧。所以她们有意无意都有些躲避他似的,看见他蹲在那里,并不去抚弄他,而是装看不见,绕了过去。日子就这样过着,还可以,但不是家庭式的生活,而是临时的、过渡的性质,不知道归宿在哪里。  晚上,她们三个聊起天来,大都是声讨刘海明。小聂倒还好,小汪就过激了,出着决绝的主意,小吕就笑,脸上露出柔和的笑靥。要是有经验的人,就能看出,小吕和刘海明还是恩爱夫妻,是打算过到头的。可小聂和小汪是没出阁的闺女,又是学生,道理都是书上的道理,不懂人情里面的微妙,只是一劲儿地替小吕生气,觉得小吕太老实,不抓紧对刘海明报复。小吕就向她们解释,说她去淮北找过刘海明,把刘海明整得直哭。  那天,她乘车乘船地来到淮北矿上,四处打听刘海明的宿舍,就有一个工友带她去找。到了宿舍楼底下,那工友大声喊刘海明的名字,刘海明从窗户里伸出头,一见是她,脸一下子白了。他把她带进宿舍,又去食堂打饭,米饭、馒头、鱼、肉、菜,摆了一桌,让她吃。她不吃,刘海明埋下头就哭了,哭了一顿饭,她便不好再说什么。然后,刘海明把她们母子安顿住下,其实工友们也能猜到他们的关系,可谁也不说破,坏他的事有什么意思呢?到了晚上,就都出去,有上白班或者下夜班的,也都另外找地方睡,给他们空窝儿。住了半个月,领导也知道刘海明是有老婆孩子的,不符合招工条例,可既然已经来了,怎么办?再回去吗?井下的活儿比田里的还苦一百倍,就是多一份商品粮,青年们真的很难了。于是,又住了半个月,加起来有一个月,就回来了。小吕说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渐渐沉醉起来,将小汪和小聂也感染了,便安静了下来。  可是,生活还是惨淡的。那孩子一直是娇养着,又受了惊吓,一刻离不开小吕。可小吕要做活挣工分,要不拿什么换口粮。全指望刘海明的工资吗?刘海明的工资也不能全花完,要攒起来,将来的日子还长呢!小吕现在静下心来,开始筹划将来的日子,倒是可喜的。她是个老实人,不会偷懒耍滑,但生性太绵软,干什么都不泼辣,挣工分就不多。她咬着牙,撒开手,把孩子留在庄上,和乡里的孩子一起玩,脱出身下地做活。那孩子却有些犯孤,不合群,玩着玩着就只剩他自己了。又总是抱在妈妈怀里的,一旦下了地,对周遭环境生得很。有一回,一下子掉进粪坑,没了顶。幸好有人路过,看见粪坑里,一双小手在动,赶紧提上来,口鼻耳朵眼里都糊满了。当晚,孩子就发了高烧,惊厥了几次。还好大队有医疗队,打了针,才好些。小吕抱着孩子,哀哀地哭。哭着哭着,孩子从她怀里挣出手,吱哇叫一声。那场面,看到的人都感到凄楚。  过了年,大队买了挤面机,机房就设在她们住的屋里,让小汪和小聂搬走另找地方住,小吕却留了下来,看挤面机,记账,收钱。两间屋中间砌了道墙,里面放机器,外面住小吕。这样,她可以不下地,一边看孩子,一边就把工分挣了。小汪和小聂走的时候,对小吕都有些不高兴,冷冷的,觉得是被她占了窝。姊妹们劝解她们,说,小吕拖着个孩子,而你们终是要走的。小汪就很凶地说:走,往哪里走!她们说话都不避着小吕,小吕听了也没什么,她现在是个受尽人们可怜的人,不能有什么脾气了。  小聂和小汪好在是过惯这样东搬西挪的生活,这时她们一个住到一户老乡家里,另一个住一个下放居民家的堂屋。那个下放居民盖了这两小间屋,就走了,不知到哪里谋生去了。里间屋锁了,外间屋让队里使用,记工,开会,放东西,知识青年就住在这里。有时候,她们会去大队机房挤面。机房里白蒙蒙的,几乎看不见人,小吕在白蒙蒙里活动着,头上身上都是粉面。外屋的床上、家什上,也都罩了一层面粉。在机器的轰隆声里,她还是一声一声地唤那孩子的名字,那孩子便是一声声的应。因为机器声盖耳,母子俩都要将声拔得很高,好像是为了强调她的呼唤,小吕连名带姓地喊孩子的大名。这大名起得很庄严,叫刘之鹤。孩子就像被粉面染了似的,睫毛眉毛都变淡了。他们母子,就在粉面里生活着。  1999年3月26日上海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