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石钟山自选集 > 当过兵的二叔

当过兵的二叔

作者:石钟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眼下的命运,如果自己不投奔国民党,也就不会有今天。也许自己此时正在重庆城外向城里进攻着。城外的枪炮声已经隐约可闻了,空气中飘浮的都是火药味。最后一架飞机终于降落了。严长官此时已经顾不上风度了,他向个叫花子似的挥舞着双手,催促着一家老小向飞机上爬去。二叔看着小婉爬上飞机,就把儿子递到了小婉的手里。三岁的儿子拼命地朝飞机下大喊:爹,快上来,你上来呀。二叔何尝不想爬上飞机,可他已经被挤离了机舱口。他伸着手向前挣扎着,嘴里仍不停地喊着:小婉,小婉——这时,一发炮弹落在机场,惊天动地地爆炸了。人群开始更加没命地向飞机舱门扑过去。飞机启动了。飞机拖拽着人群,也拖拽着歇斯底里的二叔。  二叔在嘈杂的引擎声里,听着儿子断断续续地喊着:爹,快跑!二叔无论如何快跑,也追不上落荒而逃的飞机了。飞机鸣叫一声,一下子冲上了天际。二叔仰着头,看着那个大肚子飞机,在空中盘旋了半圈,向远方飞去。二叔的头仍那么仰着,遥远的天边有着他的幸福和他的亲人。孤单的二叔站在那里,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从心里往外空荡荡的二叔,最后瘫坐在草坪上。他已经没有气力喊叫了,他抱着头,突然压抑着“呜呜”地哭了起来。他一边哭,一边喊:俺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枪炮声越来越近了。二叔坐在被枪炮声包围的机场跑道上,周围所有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一切都变得模糊而遥远。二叔恍然进入了梦境中,一切都极其不真实。后来,二叔又看到了三两发炮弹落在机场的跑道上,优美地爆炸了。接着,他就看见了蜂拥过来的解放大军,把整个机场都站满了。  九重庆机场,塔台上的青天白日旗被解放大军连根拔掉,换上了一面鲜红的旗子,迎风飘扬。此时二叔的身份是复杂的。自从到了南京,二叔就已经不是军人了。确切地说,他是国民党严司令的家属,从南京到重庆,他的身份就没有再变过。在和小婉最后的爱情岁月里,二叔体会到了幸福和天伦之乐。解放前夕的重庆,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景象,逃的逃,躲的躲,没人能相信国民党守着陪都重庆能东山再起。城里城外乱成一片。二叔和小婉躲在一栋小楼里,却过起了一段平静、幸福的日子。三岁的儿子已经会说话了,每日里二叔牵着儿子的小手从楼上走下来,折一截柳条,做成口哨吹。儿子高兴,二叔就高兴。当团长时的二叔,经常随军打仗,很少有机会回家。二叔虽然当上团长了,可他的心思一点也不在团长身上,他知道自己能当上团长凭的是什么。有许多军官也心知肚明,表面上对二叔谦恭有加,实际上没人把二叔放在眼里。背地里,人们都喊二叔是草包团长。这一点,二叔也是心知肚明。  二叔活得很真实,也很清醒。他一个马夫出身,是遇到了小婉,他的生活才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这种变化太快了,快得让二叔有些云里雾里的。  岳父严长官不断地提携自己的女婿,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小婉。在岳父眼里,二叔也并不是一个当官的料。官当得越大,战斗打响后的安全性也就越大,他可以躲在后方,遥控指挥自己的部队。  当了团长的二叔还是被活捉了一次。捉他的要不是父亲,二叔无论如何也回不到小婉和儿子身边。严长官对二叔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严长官毕竟是小婉的父亲,他爱小婉如同爱自己。于是,下令让二叔脱掉了那身军装,让二叔一心一意地当起了女婿。  二叔没有任何野心,更谈不上胸有斗志,只要他能看到老婆孩子,他就是满足的,幸福的。现在的他正全身心地享受着天伦之乐。当太阳照在头顶上的时候,二叔牵着儿子的手,回到了小楼里。此时的小婉已经把饭菜做好了。二叔的心里满足而又踏实。他刚当兵时,是为了吃上饱饭,现在他不仅吃上了饱饭,还有了老婆孩子,想到这儿,二叔的心里热热的,眼睛也有些湿润了。二叔就起劲儿地冲儿子说:儿子,吃吧,多吃点儿。在最后的幸福时光里,二叔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感动着。  现在,二叔的幸福戛然而止。他的幸福被飞机给驮走了。二叔的心空了。他能干的唯一的事情就是仰头,望着天。天空很干净,有浮云一朵朵地游荡。二叔的脖子酸疼了,望得眼睛都流泪了,他仍然举头长久地望着。解放后的重庆,一天一个样地变化着。二叔对这一切熟视无睹,他的目光只留在天空。那一阵子,二叔想到最多的一个地名就是台湾。二叔知道,那架飞机载着他的亲人飞到台湾去了。后来,二叔就从地图上找到了台湾。接下来,二叔就出发了。没有地理概念的二叔,心里却装满了一个地名——台湾。  刚刚解放的西南,一切都是百废待兴,交通并不顺畅,二叔只能用步伐去丈量脚下的路。出发时,他身上带了那本印有台湾的地图,又装了几双鞋子。很快,身上的钱就花完了,二叔就靠着讨饭,一路走下去。  小时候吃苦的经历拯救了二叔。毕竟眼下的苦在二叔的眼里并不算什么,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这么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台湾。五个月后,历尽艰辛的二叔终于走到了福建的厦门。此时,他脚下的路已经没有了,他被一片大海挡住了。人们告诉他,海的对面就是台湾。与台湾一水之隔的二叔终于停下了脚步。台湾在二叔的心里是那么的远、又是那么的近。每当听到孩子的哭声时,他都以为那是儿子在海的那一面呼喊他。二叔的心软了,也碎了。  十二叔面对着大海,一双目光望得痴痴呆呆,走火入魔。  天之涯,海之角,二叔寻找亲人的路走到了尽头,心却漂洋过海,再也扯不回来了。  二叔跪在海边的沙滩上,一声声呼唤着小婉和儿子,缈远的声音被滔天的海浪撕扯得一缕一缕,晾在了沙滩上。  台湾岛似乎近在咫尺,可二叔却觉得遥远得没有尽头。他喊破了喉咙,心在流血。二叔梦游似的走在沙滩上,天还是那个天,二叔却觉得把自己弄丢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二叔记不清是何时离开大海的。  不知走了多久,也不知走到了哪里,当他出现在老屯时,二叔怔住了,眼前的老屯既熟悉又陌生。老屯是生他养他的地方,十五岁那年,他随父亲参加了队伍,从此便再也没有回来过。他在外面风风雨雨地走了一遭,然后又梦游似的回来了。不知是天意还是心意,总之,二叔走回了老屯。  老屯的人们在惊愕之后,还是很快认出了二叔。老屯的人都知道父亲和二叔当年去参加八路军了,以后就一直没有了消息,是死是活没人知道。此时的二叔梦游一样地出现在老屯,人们在惊呼、愕然之后,就接纳了二叔。  二叔毕竟是从外面回来的,是当过兵的人,这一点屯里的人确信无疑。人们纷纷把二叔围了,七嘴八舌地打探着外面的消息。二叔痴着一双眼睛,瞪着似曾熟悉又陌生的乡亲们:俺是当过兵的人,怕啥?俺现在啥也不怕了。  在人们的心里,二叔就是当过兵的人,走南闯北,大难不死,如今又回来了。这在屯人面前,已经是了不得的一件大事了。虽然解放了,新中国在毛主席的湖南普通话里已经诞生了,但老屯毕竟是老屯,外面的许多事情,老屯的人并不清楚,和以前相比,不过是多了一份土地。现在是自己在养活自己了,余下的,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日子还是一天天地过着。  老屯的人是善良的,也是宽容的。他们齐心协力,把父亲和二叔原来居住过的老房子重新收拾了,千疮百孔的老屋就又可以住人了。二叔便住了进去。  面对二叔,人们的新鲜和好奇过去之后,就都想起了父亲。大家围着那间老屋和二叔便打探起了父亲。  一提起父亲,二叔的思路就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平津战役之前,天津城外,二叔最后见了父亲,再以后,父亲就像在空气中消失了一样。二叔也曾想过父亲,但只是一瞬间的事,那时他的心思都放在了小婉和儿子的身上。  似乎他早已经意识到了,幸福的日子过一天会少一天。他在幸福中逃难,先是南京失守,然后是重庆,幸福始终在飘忽不定中。终于,他的幸福彻底地夭折了。  想到父亲,二叔就怔了怔,望着众人:他要是不死,俺想也该当大官了。  二叔和众乡亲在念叨父亲时,父亲虽然没当上什么大官,但也是团长了。他的部队就驻扎在沈阳城内。父亲随解放大军,从东北出发,一直到海南岛,后来又从南方回来了。  部队终于进城了,经过了一轮又一轮艰苦的爱情追逐后,父亲终于和他暗恋的淑琴结婚了。  新婚的父亲在幸福生活中就想到了二叔。父亲想二叔的心情远比二叔想父亲时的心情要复杂得多。  天津城外见过二叔之后,父亲曾天真地认为,二叔会带着一家老小,从天津城里出来,回到他的身边。结果,二叔这一去便石沉大海。  从那时开始,父亲就在每一次的战斗后,开始留意那些长长的俘虏队伍,也会找来俘虏的花名册,期望从中能看到二叔的名字。这是最好的一种结果了。在俘虏中找不到二叔,父亲就在阵地上查看那些阵亡的国民党军官,每次摸到那些发凉的尸体时,心里都会揪紧一阵子。结果,二叔似乎从这个世界消失了。父亲的心便一直悬着。  父亲对二叔的猜测大致有三种结果:第一种是阵亡了。在某次战役中了流弹的二叔,倒在了大批的国民党士兵当中;第二种结果就是逃到了台湾,那将是二叔的另一番世界;最后一种结果是,二叔被解放军俘虏后,发了回家的路费,又回到了老屯。  父亲想起第三种结果,便想起了老屯。此时的老屯在父亲的心中,变得既朦胧、又清晰。  父亲就想:该回一次老家了。  十一父亲回到老屯,是在他新婚不久之后。父亲在阔别老屯十几年之后,骑着他那匹跟随他南征北战的战马,带着警卫员,出现在了老屯的村口。  父亲还没有进屯,就从马上下来了,把马缰绳交给了身后的警卫员。  父亲踩在家乡的土地上,一双脚变得轻飘飘的,仿佛喝醉了酒。望着眼前熟悉的屯子,想起十七岁那一年的秋天,他和二叔带着饥肠辘辘的肚子,参加八路军时的情景。十几年后,身为解放军团长的父亲,望着眼前熟悉的山山水水,已是热泪盈眶了。  父亲回来的消息,很快在屯子里传开了。父亲在乡亲们的眼里,已经是了不得的大官了。人们见过八路军,也见过日本人,当然也见过国民党,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团长这样的大官,况且又是从他们眼皮底下走出去的父亲。十几年之后的父亲,已不是那个半大小子了,他现在高大而结实,嘴上的胡茬儿又黑又密。  父亲回来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二叔的耳朵里。二叔得到消息时,正坐在土炕上发呆。刚才他睡了一会儿,就梦见了小婉和儿子。那个梦似乎出现在一片林子里,他和小婉走散了,他大声地喊小婉和儿子的名字。结果,梦就醒了。空荡荡的梦境,让二叔的心在午后的时光里,悠悠忽忽的无法平静下来。  父亲的名字传进他的耳朵时,他仍怀疑自己是在做梦。他用手掏了掏耳朵,又摇摇头,瞪着眼前来送信的人。那人说:真的,你哥回来了,俺不骗你。你哥骑着白马,还挂着枪哩。  二叔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父亲回来对他意味着什么,他仍呆呆地坐在炕上。  自从二叔回来后,就经常这么发痴。年老的一些人是看着二叔长大的,见到十几年后回来的二叔变成了这样,就武断地得出结论:这孩子是打仗打傻了。  回来的二叔觉得自己这十几年,是在外面走了一圈,如今,又走回到了十几年前的起点。所不同的是,当年走时,是他和父亲两个人,现在则变成了他一个。他两手空空地出发,又两手空空地回来了,在外面十几年的经历,仿佛是一场冗长的梦,留给他的只是一堆不堪回首的记忆。于是,二叔的脑子如同睡了一觉之后,梦去了,便空了。  父亲在乡亲们的嘴里也知道了二叔回来的消息。这对父亲来说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父亲这么快回到老屯,完全是因为对二叔的牵挂,如果没有二叔,他不会这么快地回到老屯。当父亲得知二叔仍住在老屋,就撇下众人,急匆匆地向老屋走去。父亲急如风雨地走进老屋时,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门口的二叔。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是对方唯一的亲人。二人在相距两步开外时,都怔在了那里。他们用目光探寻着对方,还是父亲先反应过来,向前一步,叫了一声:小石头。二叔也向前跌撞着,迎上来,颤抖着声音,叫了声:哥啊——两个兄弟就拥抱在了一起。不知过了多久,二叔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孩子似的哭了。自重庆与小婉、儿子分别之后,二叔只在夜里想起那令人肝肠寸断的情景,会默默地流泪,但还从没有这么号啕着、彻底地痛哭出声。  父亲在二叔断断续续的哭诉中,知道了二叔的经历。父亲一边听着二叔的哭诉,一边背着手转来转去。父亲的心情也不能平静。父亲为二叔难过。最后,父亲扶住哭软了身子的二叔,红着眼圈道:小石头啊,你放心,台湾早晚有一天会解放的。到那一天,就是你们一家团聚的日子。二叔在父亲的鼓励下,似乎看到了眼前的希望。他瞪大眼睛说:那啥时候才能解放台湾啊?父亲用力地拍一拍二叔的肩膀道:快了,现在全国从南到北都解放了,就剩下一个台湾了,毛主席正在作决策哪。父亲的话犹如一剂良药,一下子让二叔正常了起来。他不再痴迷了,目光也恢复了神采。  那天晚上,兄弟俩就躺在老屋的炕上,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在家的日子。两个人东一句、西一句的,说着自己这些年的经历。那些经历如同生命的片段,连缀在一起后,就形成了两条鲜活生命线,尽管在一个源头出发,却是经历了不同的地界,最后,又交汇在了一起。  父亲就叹口气道:小石头,要是你当年不投到国民党,也就不会有今天了。二叔不同意父亲的说法,他扯着嗓门说:要是没有当初,那就不是俺了,哪还有小婉和俺儿子哩。二叔说到这儿,就又哭上了。父亲就在心里感叹:这就是命,啥人啥命啊。  第二天一早,父亲就走了。二叔找到了,他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父亲在村头骑上战马,二叔在马下仰着头冲父亲说:哥,啥时候解放台湾,你告诉俺一声啊。父亲坚定地点点头,冲二叔说:小石头,你放心吧。哥会抽空回来看你。踏实的父亲挥马扬鞭地走了。他和警卫员的两匹马留下了一溜烟尘。父亲的背影在二叔的眼里渐渐模糊了起来。从此,二叔就多了份希望,那就是等着解放台湾的那一天。解放台湾成了二叔心里唯一的一份念想。  十二父亲对二叔承诺的解放台湾还没有实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部队从天南海北被调往了东北的丹东。丹东一时间成了人们提到最多的一个地名。解放新中国的战斗刚刚结束,抗美援朝就爆发了,鸭绿江的东面烽火又燃。  身在老屯的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了陌生的朝鲜。在乡亲们的眼里,二叔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人,就拥到二叔的老屋前,向二叔请教关于战争、关于抗美援朝这场战争开始和结束的事。  二叔自然也知道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爆发的消息,他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父亲走后,二叔真的看到了解放台湾的希望和曙光——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解放了,就剩下一个孤岛台湾,难道新中国连解放台湾的力量都没有吗?这是父亲对二叔说过的话。二叔觉得父亲说的话也是千真万确。  在抗美援朝爆发前,解放大军曾发动了两次攻击金门的战斗。由于海战经验不足,又没有足够的火力作为支撑,两次都是无果而终。  但这两次失败并没有影响我军解放孤岛台湾的信心,共和国正准备向福建前线调兵遣将,准备一举拿下台湾。可就在这时,美国大兵在仁川登陆,一场更为迫切的保家卫国的战争爆发了。  二叔的心就凉了。他面对老屯的乡亲,顿时就哭丧了脸。二叔坐在自家的门槛上,袖着手,带着哭腔道:你们问俺,俺又问谁去呀?不是抗美援朝,说不定台湾就解放了,俺就会看到小婉和儿子了。  从那时开始,老屯的人才从二叔的嘴里知道了小婉和儿子的事。也是从那一刻起,他们知道了二叔的故事。人们在转瞬间知道了二叔当的是国民党的兵,而且还当过国民党的少校团座,娶了长官的女儿。  老屯的人们对待二叔的态度马上就发生了转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二叔,他们都觉得新鲜。以后,二叔的院子里总是聚集了很多的人们,怀着好奇心,向二叔打听着。  二叔像一位演讲者似的站在人们中间,一遍遍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和爱情。二叔讲的时候,心里装满了巨大的温情。在一次次的叙述中,二叔完成了对小婉和独生子的怀恋。  二叔每讲一遍,就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在那一段时间里,二叔变成了祥林嫂,不厌其烦地跟别人讲着自己的故事。  老屯的乡亲在二叔颠三倒四地讲述中,明晰了二叔这十几年的经历。二叔讲到国民党在重庆大溃退,他和妻儿生离死别的情景时,二叔呜咽起来,众人也红了眼圈。老屯的人们是善良的,也是人性的,他们的情感立场此刻完全站到了二叔这一边,替二叔唏嘘不已。  老屯的乡亲开始随二叔一起关注着何时解放台湾这件事了。他们关注解放台湾,更多的心思是想早日看到二叔的媳妇小婉。在二叔的描绘中,小婉几乎成了一朵花,况且那又是国民党高官的女儿。  这里的人们连国民党的部队都没有见过几次,更别说国民党的大官了。他们对国民党说不上恨,也谈不上不恨。内战开始的时候,只知道解放军和国民党开战了。战争结束后,解放军胜利了,成立了新中国,人们理所当然地分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这一切已经足够了,在这些事情上,他们看到了共产党的好,理解了解放军为穷人打天下的理由。  解放军是好的,那国民党就一定是坏的,现在又逃到了台湾。乡亲们是怀着迫切的心情,希望解放军一举冲上台湾岛,把那里仍吃苦受难的穷人解放了,过上好日子。当然,二叔的小婉不在解放之列,大家只是怀着新奇地想看到小婉。二叔是老屯的人,小婉无疑就是老屯的媳妇了。如花似玉的小婉,在老屯人的心里就像一团谜似的盛开着。  老屯的人们和二叔一起期待着抗美援朝胜利的那一天。按照他们的思维,抗美援朝胜利了,伟大的志愿军班师回朝后,就是解放台湾孤岛的那一天。  二叔终于忍不住了,他要给父亲写信。他要问一问,抗美援朝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啥时候大军才能去解放台湾。二叔甚至把自己想参加队伍去解放台湾的心思也写在了信里。二叔最后在信里说:哥,你放心,只要让俺参加解放台湾的队伍,俺再也不会当逃兵了。俺要和你一起冲上台湾岛,把小婉和你侄子解放出来……  二叔给父亲写完信,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十三二叔一直没有收到父亲的回信,许是父亲忙于打仗,回二叔的信是小一桩,不足挂齿;或者父亲根本就没有收到二叔的信。在漫长的等待中,抗美援朝结束了。二叔在报纸上和广播里得到了抗美援朝结束的消息。二叔渐渐熄灭的希望,又重新被点燃了。可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解放台湾的战斗仍然没有打响。二叔坐不住了,他要找父亲问一问,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去解放台湾。部队不断地有喜报送到父亲的家乡。此时的二叔作为父亲的家人已经被各级认可了,“军属光荣”的牌子就挂在二叔的老屋前。二叔已经是父亲的军属了,享受着军属应有的待遇。二叔在父亲的喜报中得知,父亲立功了,父亲荣升为师长了。二叔终于耐不住等待的煎熬,他要找父亲打探解放台湾的消息。  二叔以一个军属的身份上路了。父亲是老屯走出来的,人们都知道父亲当了师长的消息。二叔要去看父亲,老屯的乡亲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让二叔给父亲捎去,还有人捎话,让父亲抽空再回老屯看看,老屯的人都惦记着当了师长的父亲。  二叔没费多大周折就见到了父亲。当了师长的父亲比以前老成了许多。他让警卫员把二叔带到了自己的家里。二叔见到了他的嫂子淑琴。淑琴还像当年那么漂亮,不同的是,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父亲和淑琴已经勤奋地生了两个孩子,老大四岁,老二才一岁多。二叔一看见父亲的孩子,就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他把老大石权抱在怀里,哽着声音说:二叔来看你了。话还没有说完,二叔的眼泪就流了下来。淑琴现在是师医院的副院长,整日里早出晚归,带孩子的活儿就交给保姆了。在二叔来后的日子里,二叔就成了带孩子的兼职保姆。  白天没事,二叔就带着石权在师部的院子里走一走,看一看。二叔弯着腰,牵着石权的手,他没说几句话,就把话题绕到了自己的儿子身上。他对石权说:侄儿啊,你还有个哥哥,叫石林,今年也该七岁了。  石权就歪着头:那我哥在哪儿啊?二叔就说:在台湾。石权又问:叔,那你咋不带哥来玩儿?二叔沉默了,抬起头望天,冲着他大致所认为的台湾的方向。石权又问:台湾远吗?二叔飘飘忽忽地说:远,远得很哩,在海的那一边。石权不依不饶地仍问:叔,你把石林哥接来吧,让他和我一起玩儿。二叔一把抱起了石权,一边哭,一边说:台湾还没解放哩。台湾解放不解放,石权是不懂的,但他知道台湾很远,那里住着哥哥石林。这开始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从那以后,石权碰到院子里同样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