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石钟山自选集 > 闯关东的女人

闯关东的女人

作者:石钟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帮你家一把。麦花感激地望着于三叔。于三叔叼着烟袋,清清淡淡地笑一笑道:没个男人的日子就是不行。说完于三叔耸着身子从麦花眼前走过去。麦花回到家里把这话冲大奎说了,大奎已从炕上爬了起来,手扒着窗台心焦如焚地向外面张望着。大奎说:布谷鸟一叫,正是下种的日子。大奎又说:咱家的地,怕是下种晚了。麦花那些日子每天都要带着黑土到自家田地旁守望。黑油油的土地泛着亮光,黑土在地里蹒跚着,他走了一程,回过头冲麦花叫:娘,娘,咱家咋还不种地?黑土的叫声让麦花的心里火烧火燎的。麦花每天都会把别人家种地的进程报告给炕上的大奎。麦花说:朱家大哥的地种完了。麦花又说:李四叔的地种了一大半了,山上的柳树都冒芽了。大奎就用拳头砸着炕,咚咚地响。以前他把麦花压在身下时也经常把炕弄出这样咚咚的响声,那时他的心情是幸福和欢愉的,就像往自己的黑土地里播种一样,播下去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喜悦。于是,他们有了希望,那就是儿子黑土。此时大奎的心情却糟乱成一团。  他说:晚了,咱家的地下种晚了。他又说:柳树都吐芽了,地再不种就没收成了。大奎一次次用力地砸着炕,吓得黑土哇哇地大哭起来。麦花移过身,跑到堆放着种子和杂物的西屋里,肩膀一抖一抖地哭泣着。于三叔并没有失言。他种完了自家地之后,又帮着别人种了几家,他家的地里的禾苗都破土而出了,整个山东屯的地大都种完了。于三叔带着两个儿子还有朱家大哥、李家四叔等人来到了大奎家开始种地了。地断断续续地种了三天,终于种完了。  麦花自然是千恩万谢了。于三叔就慢条斯理地叼着烟袋走到麦花身旁说:麦花呀,你啥话都别说了,咱们好赖都是从山东逃出来的,不看僧面看佛面,大奎都那样了,山东屯的老少爷儿们总不能看你们家笑话不是。  说完,于三叔用眼睛在麦花的脸上挖了一下,又挖了一下。于三叔心想,这小媳妇今年该十八了吧,长得还是那么白那么俊,生完孩子比没生孩子更成熟了,就像秋天的高粱穗,都红透了。  于三叔想到这儿,干干硬硬地咽了口唾液。  接下来,麦花不断地向大奎汇报着地里的消息。  小苗出土了。  垄里长草了。  大奎说:该锄地了。  别人家的地已经锄过了,错过了季节,麦花锄地的时候,已比别人家晚了半个月。太阳已经有些热力了,麦花锄地,黑土在地里疯跑,他不时地向麦花喊着:娘,这里有草,这里还有草。  麦花已经顾不上黑土的喊叫着,她发狠地锄着地,汗水湿透了衣服,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来,掉在地上摔成了八瓣十瓣。  于三叔叼着烟袋走过来,自家的田地已经锄过一遍了,于三叔的样子显得就有些散淡和悠闲。  于三叔望着地里忙碌的麦花,身体透过汗湿的衣服凸凸凹凹地显现出来。于三叔的身体就开始从下到上地热了起来。他先是把手搭在麦花的肩上,很有分量地按了一下,又按了一下,接着去接麦花手里的锄,顺势地捏住了麦花那双白白净净、圆圆润润的小手。于三叔有些惊叹,天这么热,活儿这么累,麦花一身皮骨还是那么白,那么嫩,真是天生的娘娘胚子。于三叔就说你看你的小手,都磨破皮了,嘿呦呦,真是的。  捏摸了一下麦花的手,于三叔接过麦花手里的锄,帮着麦花锄了起来。麦花抽空把跌倒在地垄里的黑土扶了起来,拍去黑土身上的泥土。她望着黑土,眼泪便在眼里含着了。  于三叔一边锄地一边说:麦花呀,没个男人帮一把,靠你这么个女人咋行,这活儿可不是女人能干的。别指望别人,别人帮得了你初一,帮不了你十五。  麦花点着头。  晚上麦花回到家里,把于三叔的话又冲大奎说了一遍。大奎便用拳头去砸炕,声音仍咚咚的。  麦花的心里也不好受,也想痛哭一回,却没有眼泪,眼泪早就化成了汗流到自家田地里了。她躺在炕上,浑身似散了架子。她心里急,也苦,可又不能对大奎说,地里的禾苗长得又瘦又黄,比别人家的差远了。她似乎看到了秋天不济的收成。她只能把气往心里叹了。  那天,麦花正在锄地,突然听到大奎疯了似的喊:俺的地呀,这还是地么?  她回过头来的时候,看见大奎不知何时从家里爬到了地头,衣服撕破了,爬的满手都是血,他望着自己地里枯黄的禾苗绝望得大哭起来。他一边哭叫,一边疯扯身边够得到的禾苗。  黑土被父亲疯狂的样子吓傻了,他呆呆地望着父亲,哭也不是,不哭也不是。  麦花大叫一声扑了过去,她抱住了疯狂的大奎,黑土也随之大哭起来,一家人便搂抱在一起,大哭起来。  大奎哭叫:老天爷呀,你睁睁眼,就可怜可怜俺一家人吧。  黑土叫:爹呀,娘呀,你们这是咋了。  五田地里枯瘦的禾苗让大奎绝望,别人家田地里的禾苗都生得茁茁壮壮,唯有自家的田地,因错过了播种季节,还有侍弄的不及时,黄黄瘦瘦的,一棵棵秧苗像害了痨病。  老实本分,世世代代把土地、庄稼视为生命的大奎,真的绝望了。那一晚,他躺在炕上,哀哀咽咽地哭了好长时间。  麦花听着男人大奎像女人似的哭嚎,心里的滋味说不清道不明的。她把黑土哄睡,便独自一人来到自己田地旁,她只是想出来走一走,却鬼使神差地来到了田地旁。星光下,她痴痴怔怔地望着自家的田地,此时,仿佛一家人已走到了绝路。山林里,以及草丛中阵阵不知名的虫叫,在她耳畔响着,她却充耳不闻。大奎对田地的悲哀,深深地感染了她。在这之前她已经千百次地自责了,她恨自己无能,没有把自己家的田地照看好。其实她已经尽力了,每天锄起地来,她的身体都散了架子似的疼,她只是个女人,种地本是男人的事情不知什么时候,于三叔叼着烟袋一明一灭地出现在了她的身边。直到于三叔说话,她才发现于三叔。  于三叔在黑暗中声音滋润着说:麦花呀,这田地弄成这样不怪你,种地、收获本是男人干的活路,你一个女人家累死累活的,俺于三叔看了心里也不忍呐。  于三叔的话说到了麦花的软处,她难过地哭泣起来。于三叔的一只大手不失时机地伸了过来,搭在麦花柔柔软软的肩上。于三叔又说:麦花,你受苦受累,俺看着心里都不好受,大奎都那样了,让你一个女娃子,受委屈了。  于三叔的话说得麦花心里软极了,她似乎终于找到了哭的理由,她真的放出声来,哭了一气,又哭了一气。这样一来,她心里好受多了。  于三叔一直蹲在她的身旁,那只厚重的大手在她柔软的肩上摸捏着,似乎在安慰她,又似乎在鼓励她。待麦花止住了哭声,于三叔扔掉了另一只手里的烟袋,空出来的手就把麦花整个人抱在了自己的怀里。麦花一惊,挣扎了一下说:于三叔,你这是干啥?  于三叔满嘴烟臭地说:麦花,三叔想你哩,只要你答应俺,你家田地里的事,俺就包了。你得靠个男人呐。  这时的麦花脑子里一片空白,她想到了绝望伤心的大奎,还有不懂事的黑土,他们一家老小都指望眼前的土地生出的庄稼度过年景呐。  说到这儿,于三叔就把麦花压在了身下,他动手解麦花的衣服。麦花没有挣扎也没有反抗,但也谈不上顺从。就在于三叔的大手伸向麦花的腰带时,麦花突然用手制止了于三叔的动作。  她冷静地说:于三叔,以后你真的照顾俺家的地?  于三叔已经语无伦次了,他说:照顾,咋能不照顾呢,只要你答应俺,你家的地就是俺的地。  麦花放开阻止的手。  于三叔便长驱直入了。麦花躺在那里麻木而又僵硬,她偏过头,躲开于三叔呼呼喘着烟臭的嘴,她望见了自家的田地。在那一瞬,她似乎看见自家田地里的禾苗正在嘎巴嘎巴地拔节生长,她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她快乐地叫了一声。  于三叔癫狂着说:麦花,麦花,你,你的地,真好,好……  于三叔果然没有失言。从那以后,于三叔便经常光顾麦花家的地了。他帮着麦花锄完了第一遍地,又锄了第二遍。地里的土很松软,草也少了许多。禾苗长得有了些起色,先是高到了膝,最后就长到腰那么高了。麦花家的地和别人家的地比起来仍有些差距,但毕竟让她又看到了希望。  于三叔隔三岔五地来,麦花正站在齐腰深的田地里拔草,黑土躲在地边的草丛里逮蚂蚱。于三叔一来,便把麦花扑倒在齐腰深的庄稼地里,庄稼地早就藏得住人了。  两人站起来的时候,于三叔就弯下腰帮麦花拔草,拔了一气,又拔了一气。然后于三叔干咳一声说:麦花,俺走了,自家的地也该拔草了。  于三叔说完一闪身便走了,走回到自家的田地里去了。麦花不说什么,用手抹一把眼角汗湿在一起的头发,抬眼看见仍在地边玩耍的黑土,又把腰弯到了田地里。  当于三叔在帮麦花锄第三遍地的时候,于三叔那两个长得膀大腰圆的儿子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其中一个夺下了于三叔手里的锄头,另一个推一把于三叔道:自家的地还没锄完,你倒有心思帮别人锄地。  于三叔被两个儿子推搡着走了。  在这之前,麦花和于三叔的事已经是满屯风雨了,只是麦花一直蒙在鼓里。其实她已经不在乎名声了,她看重的是自家的田地,到秋天的时候能打下多少粮食。两个儿子出现以后,于三叔似乎已经没有机会到麦花的田地来了。他只要一出现,他的儿子就马上赶到,不由分说,推推搡搡地把于三叔推走了。于三叔扭着脖子说:麦花,等俺干完自家活儿,就来帮你。  于三叔只是说说,他在两个膀大腰圆的儿子面前一点脾气也没有了。从此,于三叔失去了向麦花效劳的机会。麦花蹲在田地里呜呜咽咽地哭过,她不知为什么要哭,她伤心、难过、绝望。这之后,偶有一两个屯子里老老少少的男人,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她的面前说:麦花,你跟俺一次,俺帮你干一晌活儿。麦花骂道:滚,你这个王八犊子。男人一走,麦花就又哭了。她知道没有一个男人肯真心帮她。没有男人的日子,真是寸步难行。大奎又爬到自家地旁两次,看到差强人意的庄稼,情绪比以前好了许多。晚上,大奎和麦花躺在炕上,大奎就叹着气说:麦花,都是俺牵累了你,让你一个女人家受苦受累。麦花就说:大奎,别说这样话,你不是为这个家才弄成这样的么?!大奎又说:俺这么活着还真不如死了的好,让一个女人养活着,想起来脸都红。麦花忙伸出手,用手捂住了大奎的嘴,她想起大奎没受伤前,他们曾经有过的恩爱日子,忍不住又哭了起来。大奎安慰似的,把麦花搂在怀里,作为残废男人,他只能做这么多了。半晌,大奎说:麦花,你再找个男人吧,俺不拦你。麦花在大奎怀里拼命摇着头,她又想起和于三叔过的日子,觉得自己真的对不住大奎。嫁给大奎那天起,她就想好了,生是大奎家的人,死是大奎家的鬼。大奎又说:麦花,俺说的都是真心话,你今年才十八,日子还长着呢,这样下去咋行。麦花把头埋在大奎的怀里,又一次呜咽着哭了起来。麦花认识了河南人四喜,于是麦花一家的生活又发生了变化。  六几场痛痛快快的雨一落,地里的庄稼便疯了似的长。山上的林木和草丛也是密密团团了。  这些日子,麦花经常站在自家田地旁愣神,今年困苦的日子算是过来了,接下来只剩下秋收了,麦花咬咬牙,秋收她能挺过来。总之,秋收不像春播时那么急迫,麦花不管是否有人帮她,她都会从容许多。  麦花一站在田地面前,她就愁苦,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她一个女人家,这么大一片土地压在她的身上,想起来就让她透不过气来。以前没有土地时,她是那么盼着土地,爱着土地,此时,她望着一眼无际的庄稼地,她有些恨这些土地了。  就在麦花愣神的时候,她无意间望见了不远处一个男人在望她。她抬头望了眼那个男人,这是河南屯的男人,他也站在自家田地面前,两块土地相隔得并不遥远,中间只隔着于三叔带人挖出的那条沟。  山东屯和河南屯的人们为了土地经过几次械斗之后,暂时平静了下来,但他们双方仍没放松警惕。秋收在望了,他们各自加倍警惕地在自家田地里巡视着。  春天的时候,麦花似乎就看见过这个男人,这个男人的年龄看着比大奎也大不了多少。那时,麦花没有心思去观察对面的男人,她总觉得对面那个男人,经常向她这边张望。这一切并没有在麦花心里留下多少痕迹。  几场雨一落,山上的草木葱茏起来,正是生长蘑菇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男人和女人便走进山里去采摘蘑菇,然后晾在自家的房檐下,留到冬天时吃。  麦花上山了,黑土还小,她没法把黑土带在身边,便在黑土腰里系上根绳子,把绳子一端交到大奎的手上。黑土到了疯跑的年纪,她不放心黑土在外面乱跑。  麦花篮子里的蘑菇已经很丰盛了,就在这时,她又在一片草丛里发现一个很大的蘑菇圈,蘑菇都是结伴生长的,发现一只,就会看见一群。麦花心想,采完这片蘑菇就可以下山了。她有些兴奋地向那片蘑菇扑去。就在她伸出手去摘蘑菇时,她猛然看见一条毒蛇,吐着蛇信子正冲着她。麦花从小就怕蛇,她可以不怕老虎不怕狼,但她就是怕蛇,她也说不清为什么要怕。尤其是这么近距离地和蛇对视,她这还是第一次。以前上山的时候,她也看见过蛇,那时却是远远的,她还没有来得及害怕,蛇已经爬走了。这条蛇看上去粗大,又凶狠,麦花叫了一声,便晕过去了。  不知多长时间,她醒了过来,却发现被人抱在怀里。那人正试图伸出手掐她的人中,她推开那人坐了起来。她看见了那个见过的河南人,但她仍下意识地说:你是谁?  那个人摇摇手道:不用怕,俺是河南人四喜。  麦花气喘着说:你要干啥?  四喜笑一笑说:你不用怕了,那条蛇已经被俺打死了。  麦花果然看见那条死蛇垂着身子被挂在了一棵树的枝上。  麦花还看见,地上的那片蘑菇已经被四喜采摘了下来,放在她的篮子里,篮子里的蘑菇已经小山一样了。  她半是感激半是戒备地望着河南人四喜。  四喜就说:俺认识你,你叫麦花,咱们两家的地挨着。  麦花不想说什么了,她站起来,提起篮子要走。  四喜又说:你要是怕蛇,明天上山俺在那个树下等你。四喜说完,指了指山坡那棵柞树。麦花心跳着走了。四喜在麦花身后仍说:别忘了。第二天上山时,麦花几乎把四喜的话已经忘了,她认为和四喜只是巧遇,况且他又是河南人。当她走进山里,看见了那棵老柞树,她才想起四喜说过的话。她看见了那棵柞树,就看见了树下的四喜,四喜正冲她笑着。四喜说:俺知道你恨河南人,你家大奎冬天被熊瞎子伤了,就是俺们河南人看见的。他们没去救你男人,俺瞧不起他们。麦花听了这话,认真地看了一眼四喜。麦花回过身,准备向另一个方向走去。四喜说:那边不会有蘑菇了,刚才有几个人在那边采过,这面有蘑菇。  麦花改变了方向,果然麦花发现了蘑菇。四喜也弯腰采蘑菇,却把采到的蘑菇放到了麦花的篮子里,麦花诧异地望了他一眼。四喜说:俺一个人,吃不了多少。麦花心里又跳了跳,但她不再去看四喜了。四喜仍说:家里外面的都靠你一个女人家,够不容易的。麦花听了四喜的话,心里暖了一下,接着就有些酸,但她仍没去望四喜。四喜又说:那么大一片地也够你受的了,就是男人也累弯腰了。麦花这时真想哭出声来。很快,在四喜的帮助下,麦花篮子里的蘑菇已经盛满了。麦花往回走,她走了一程,回头去望时,她看见四喜正站在那里望着她,她回过头,很快地向前走去。  以后的日子里,为了避开四喜,采蘑菇的时候她换了一个方向。有几次她已经远远地看见了四喜,四喜正朝她这一边赶来,她便逃也似的走掉了。她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这么不愿意见到四喜。  转眼,秋天就到了。收获的季节,一下子就忙乱了起来。一时间,田边地头,男人喊,女人叫,孩子哭,乱成了一团,收获的季节让人兴奋让人疲惫。麦花的田地里,只有麦花一人形只影单地忙碌着,她先把庄稼割倒,然后再回过头来堆在一起。她喘口气抬头的时候,第六感觉她知道河南人四喜正在望着她。他们中间的庄稼已被割倒了一大片,使他们的目光一览无余起来。  麦花没有心思去琢磨四喜望过来的目光,焦急和忙乱已经把她的心塞得满满的了。她望着这一片成熟后的庄稼地,她不知道靠自己的力量什么时候才能把它们收割完。  一天的劳累,让麦花腰酸腿疼,她走回家里,还要忙活一家人的晚饭。吃完饭,她头都抬不起来,便睡去了。当第二天,她拖着疲乏的身子走向自家田地时,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刚开始她以为自己走错地方了,但她左右四望时,确信眼前的地无疑就是自家的时,她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一夜之间,她家的地被割倒了好大一片,割倒的庄稼又被整齐地堆放在一起。这时她发现了不远处四喜的目光,她望过去,看见四喜正疲惫地冲她微笑着。  是四喜在夜里帮她割的地,她心里热了一下,这次她长时间地望着四喜,四喜反倒扭过头,忙自家的田地了。那一天,麦花的心里装满了感激。她喘息的时候,下意识地张望四喜,四喜也正抬头向她这边望。她在心里冲四喜说:谢谢你了,四喜。那天晚上,麦花吃完了饭躺在炕上并没有睡着,想了想,她向自家田地走去。结果她看到了四喜,四喜正埋着头,飞快地在她家田地上割着。她叫了一声:四喜。四喜回过头来,在星光下冲她笑一笑说:你回家歇着吧,俺再割上一夜就差不多了。麦花站在四喜的身后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一个河南人帮她,她说些什么呢?四喜见她没动,一边忙着一边说:麦花你回去吧。麦花想,四喜一定是白天忙活完了自己家的地,又来忙她家的地了。她想,四喜饭一定还没吃呢。想到这儿,她很快地向家走去。她在外间,把两个热饼子揣在怀里,拿起了镰刀。大奎听见动静在屋里问:麦花,你还不歇么?麦花道:俺再割一会儿地去。大奎就叹息了,拳头又砸得炕面咚咚地响了。麦花把饼子递到四喜手里时,四喜一点也没客气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四喜一边吃一边说:麦花,你贴的饼子真好吃。  四喜吃完饼子又挥汗如雨地干起来了,麦花怔怔地望着四喜的后背,想叫一声四喜,可她却没有叫出来,便也挥刀割了起来。四喜说:麦花你回去歇着吧,明天还要忙呢。麦花不答,挨着四喜向前割着。四喜抬头擦了把汗,这工夫,麦花也抬头喘了口气。月光下,两人对望着,四喜笑着说:麦花,你真俊。  麦花听了这话,心里动了一下。她甚至在那一瞬闭上了自己的眼睛,她想,这时无论四喜要干什么,她都会答应。四喜在帮她,她只是个女人,除此之外,她没有别的办法报答四喜了。  当她睁开眼睛的时候,四喜已经割出去好远了。天亮的时候,又有一大片庄稼倒下了。  七麦花无论如何也无法拒绝四喜的帮助,四喜帮麦花是真心实意的。麦花曾问过四喜:你帮俺,图的是啥?四喜就愣愣地说:麦花啥也别说了,你是好人,俺帮好人,心里舒坦。四喜是一点一滴走进麦花心里的,如果四喜只图她是个女人,就像于三叔似的把她按在田边地头要她,她啥也不会想,心甘情愿地让于三叔帮她,帮过也就帮过了,不会在她心里留下任何痕迹。四喜却不同,四喜已经像一颗种子一样,落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了。  转眼,冬天就到了。  整个秋收过程,一直是在四喜的暗中帮助下麦花才完成了秋收。在这段时间的交往过程中,麦花知道四喜家里只有他一个人,父母都在闯关东的路途中饿死了。四喜今年二十五岁,来关东已经五年了,没有合适的女人一直没有成亲。  那年冬天,四喜去了一趟城里,拉了一架子车粮食,用粮食换回了一支猎枪。于是,整个冬天,四喜便隔三岔五地扛着猎枪进山打猎。因为四喜有猎枪,人的胆子就大了,他能一直走到冰天雪地的老林子深处,四喜的收获就很大。  每次四喜从山里回来,都会背着提着许多猎物,有山鸡、野兔,有一次四喜还打到了一只狐狸。后来他把那张狐狸皮送给了麦花。四喜说:这玩意儿抗寒,拿回去吧。  麦花和四喜的交往,其实大奎早就有所察觉了。大奎的心情很平静,他知道自己是个废人了,这么拖累麦花,他的心里早就过意不去了。要是没有麦花和儿子黑土,他早就不想活了,他放不下他们。  那天夜里,麦花把四喜送来的狐狸皮铺在了大奎身下。黑土躺在两人中间已经睡熟了,大奎咳了一声说:麦花,你和他结婚吧,俺不拦你,你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麦花没说什么,她在思念四喜,她不知道四喜在这样的夜晚里在干什么。听了大奎的话,她不知道说什么好。在这之前,她也想过和四喜的那种结果,可她却觉得对不住大奎,大奎毕竟是她的男人,他们还有了黑土。  大奎又说:麦花,你就听俺一次吧,这么下去也不是个法子,你一个女人家,今年还不到二十,太委屈你了。  麦花声音就哽咽了,然后说:大奎,你别说了,说了俺心里不好受。  大奎又沉默了一会儿说:就算你帮俺和黑土一次吧,俺们总也得有个人养。  这句话说到了麦花的心里,她可以不考虑自己,但她不能不考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