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剪灯诡话 > 第27章 中元节孤身看拓跋 求真相众人遭惊吓

第27章 中元节孤身看拓跋 求真相众人遭惊吓

作者:西门瘦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说完后我又觉得情况不对。毕竟“鬼魂之说”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做不得数,只不过有些现象以我目前掌握的知识无法解释罢了。

杨千帆是成为植物人躺在医院的,怎么能出来,活蹦乱跳呢?莫非是灵魂出窍?

这一个月连续碰到好几起这样的事件,我的科学观几乎要崩溃。好在我这个人神经大条,想不通的事情干脆就不去搭理。但是我心头的压抑感越发严重。

杨千帆在电话那边大声说道:“你在讲什么啊。我就和我老爸住在一起,天天都面对面的,有什么养不养的。”

我的头脑陷入混乱,不知道如何说起。

杨建国耳朵不行,没听到电话里传来的他儿子的声音。

欧阳给杨建国开了些药,叮嘱他如何服用。

我找个空地整理临床试验的资料,看着文延安坐在轮椅上,两眼空洞无神。期间趁欧阳有空,问他两个受试者的问题。同时我发现,刘大侠和他妈妈已经半个多月没来找欧阳开药,看来他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不由得有点欣慰。

由于小儿抽动症的小病人越来越多,头痛的家长数目也随着直线增长。清脑丸试验需要的受试者人数也接近满员,一大堆资料都需要我来帮医生整理,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家住地址,既往史用药史,CT结果,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复查随访日期等等。

忙的不亦乐乎。有点事情做,可以转移注意力,驱散一些恐惧感。

我特别留意了姓拓跋的那一家子,留的身份证地址是农村老家的,甘岭村,竟然跟我是老乡,而且跟我老家村子相距不远。

很快就到了8月10号中元节,国家总算是对传统节日重视起来,放了三天假。其实还有很多传统节日被湮没,中元节,寒食节,等等。我的二舅舅回家祭祖,我就搭他的顺风车。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在家时间不超过六十五天。以前读书期间还有寒暑假,时间够长。工作之后,五天以上的长假便是奢望。

到家之后,老爹老妈张罗着一桌好饭。左右邻居都问怎么就一个人回来啊,没带姑娘啊,云云。

村里有一个弱智的中年人,平常喜欢自言自语,东游西荡。路过我家,老爹给了他几个粽子,他连忙鞠躬致谢。

到邻居家玩,神医爷爷姓徐,他的遗像挂在墙中央,笑容和蔼,嘴巴微微张开,露出两颗被烟熏黄的牙齿。我看着他,晚上难以入眠,心里一团乱麻。骑个自行车,到杨千帆老家去瞧瞧。我问老爸老妈,居然不知甘岭村具体在哪里,这个村子比较偏僻,而且闭塞,水泥路都没修进去。问村里的长辈,才有人能给我指路。不过我是路盲,以前从未去过,手机地图上都没有这个地方,一路都要问人。

我们农村老家的人,虽然没什么钱,但是房子还过得去,不至于茅草屋,且面积较大。环境较好,鸟语花香。但是由于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沟渠里面的人污染得严重。童年时经常有人在里面游泳,现在这里面的水,牛都不喝。以前水沟旁边竟是龙虾,如今都是农药瓶子。很多动物都销声匿迹,不见踪影。

经过半小时的自行车程,总算是到达甘岭村低阶。看到杨千帆老家房子的时候我愣住了,居然还是那种黑土砖造的土房子,矮得不像话,土砖外边飞着奇妙的昆虫,像是大个头的苍蝇,又像是换了颜色的蜜蜂,不知如何称呼。

想起拓跋夫妇手上脖子上的金银饰品,真是讽刺。

因为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两个老人,所以我也没打算进屋去,只是远远地看着。七月天,已经很热,两位老人躺在一片葡萄藤架的竹椅上,摇动蒲扇,闭目养神。手臂上青色血管赫然。

我推着自行车,走进两步,注意到老爷爷和老婆婆的嘴角旁边都有颗痣。

此时阳光暴晒,汗流浃背,我却觉得一股冷气从脚底直冲脑门儿,说不上为什么,总感到这幅静默的画面分外诡异。

老爷爷似乎感觉到有人在注视他们,轻轻撑开眼皮扫了我一下,又阖上双眼。

半晌后我才发现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因为太安静。这个村子有很多人在躺在树荫处乘凉,却没什么人说话,打牌的人都没有,鸦雀无声。偶尔蝉鸣和鸡叫,让村庄更加宁静。不过也不稀奇,很多农村里的年轻人全部出去打工了,留在老家的只有老弱病残,其中绝大部分是老人,充满了沉沉暮气。这个村子更甚,竟然没有看到一个年轻人。

我自己一个外村的年轻小伙子站在这里,在他们眼中,可能更加奇怪。

来到甘霖村,我倒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莫名其妙地问人“嘿,你死了没”,似乎也不太礼貌。因为太热,待不了多久,准备离开的时候,拓跋老爷爷开口轻声说了一句话:“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声音虽然很轻,但是震耳欲聋。

我回头,震惊地看着他。我的耳边回响起小拓跋的故作成熟,回响起刘爸爸的临终遗言。

拓跋老爷爷仍然闭着眼睛说道:“不知道还能看儿孙几眼。唉。”

最后一口叹气,重重击打着我的心房。这一声叹里的凄凉与沧桑,他身上的老年斑跟白发,还有斑驳的土墙和睡在竹椅底下的懒猫,与村头树木的枝繁叶茂做出了鲜明的对比。让我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

拓跋老爷爷慢悠悠起身,从屋里牵出一个插板,又提出一台巨大的三洋牌收音机,左右边各有一个放卡带的槽的那种,真是极品老古董,我家里也有一个。老人摸摸索索地调台,放了一个单田芳的评书,可惜调到这个频率时已经是“请听下回分解”了。放了一段广告,出现点歌节目,然后老机器里开时唱那段老歌:《你在他乡还好吗》。

你在他乡还好吗

是否还会想起从前

你在他乡还好吗

是否已经有了太多改变

本来这是小青年写给在远方心仪姑娘的情歌。现在似乎是在表达空巢老人,对外出奋斗生活的儿孙的思念与盼望。

我推着自行车,找了一个树荫,站了一个多小时,看着拓跋老爷子和他的收音机,然后满怀感慨的离开。从泥巴土路骑车到水泥路,天空稀稀拉拉地下着小雨。正纳闷这天气变得太快,居然听到李护士的声音:“老胡!原来是老乡啊!”

这个世界真是太小,在老家也能看到她,我心头略微荡漾,抑郁的心情被于李护士充满活力的声音一扫而空,我也惊喜说道:“是啊。没想到啊。你是这个村儿的啊?”

她也骑着自行车,腿长,一脚撑着地,说道:“是啊,回来探亲。我爹妈都没回,就我跟我弟弟回来了。你来这干嘛啊。里面村子去年就没几个人住了,只有三四个走不动、也不愿意搬家的老年人,不说啦,我去给我弟弟送伞去。”

我目送自行车上李木子的背影,她哼着小曲儿,像是黄梅戏。

淋雨回家后,我越想越奇怪,我在甘岭村起码看到几十个老人,李木子怎么说只有三四个呢?语文没学好?

过会儿我接到王锦嫦的电话:“不好了,我又遇上死人了。”

原来她也回老家小聚,饭后闲聊,看到一户人家半掩着门,一直传来依依呀呀的奇怪声音。王锦嫦好奇,跑过去看,这户人家只剩两个空巢老人在家,儿女均在外,以前还能养孙子,后来孙子五六岁,就接到城里上学了。正好小儿抽动症家长名单上,就有这个老人的儿子,一直听村里人说在外面发展好,一年挣不少钱。

门窗虚掩,听到一个老爷爷一直念着“乖啊”“宝啊”“爷爷想你啊”之类的话。她不敢进去看,就站在窗外小声叫着小患者的名字,半晌才有人老人慢吞吞地开门,眯着眼睛盯着王锦嫦看半天,才有气无力说道:“嫦啊,放假回来啦。现在在干什么工作啊。”王锦嫦就说她现在在当老师,正好教他孙子,但是最近小朋友生病了,代他回家看望爷爷奶奶。

老人一听死亡。她吓得赶紧报警,现在彷徨无助。

我一听也两眼发黑,束手无策。我家跟她家,相隔太远,只能qq聊天,陪她等警察来。

镇上的警察反应非常快,接到报警电话后两个小时才过来。到达之后,警察来看情况,随行的医生表示老人是自然老死,但是奇怪的是,从尸体的表现出来的腐烂程度、皮肤僵硬度等特征来看,起码死了半年。

王锦嫦说是刚死的,他们死活不相信。

我条件反射般问道:“他们嘴角有没有痣?”

“都有,你怎么知道?”

我告诉他最近几个死亡人士的共同点,都是嘴角有痣。然后跟爸妈说最近发生的尸体满街跑的事情,怀疑拓跋老头也是已经死了好久。好说歹说,才拉着亲戚和几个邻居壮胆,驱车去拓跋村。我想确认这些空巢老人,究竟是死是活。

天阴沉沉的,拓跋家只有昏昏沉沉的十五瓦的灯泡亮光,旁边的屋子都是一片漆黑。

我敲门,几片老年斑从门后的黑暗里出现,我开门见山问了一句:“您现在是活人吗?”

老拓跋一脸愕然。

我继续说道:“您的思维意识,已经影响到您孙子的健康成长了。如果你活着,就去看望您孙子,活着要求您儿子返乡。如果已经仙逝,何必留恋人世间,让儿孙担惊受怕呢。”

老拓跋满脸惊愕与绝望,然后整个人像高温下的蜡烛,融化在地。

和我同行的人,都惊惧地看着老人瞬间死去。

我报警。天空下起大雨,我们坐在面包车里等警察来。

夜,奇黑无比。

警察和医生确定老人死亡与我无关。

我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太残忍而犯了错,是不是加速了老拓跋的死亡。

镇上来的警察姗姗来迟,我们都快等着睡着了,是被他们那辆破烂的警车零件叮当乱响的动静给惊醒。他们满脸愠怒,因为这辆快报销的车浑身是泥。其中身材最精壮的人跑过来看老拓跋的尸体,低声叫了一句:“妈呀!”

另外一个较瘦的警察过来一看,张嘴惊叫道:“强哥,是你四叔啊。他三年前不是就已经......”

被称为强哥的警察脸上略显沧桑,横眼一瞪:“已经什么?少说废话,快通知所长。靠,邪门儿了,这种事情怎么又来了。把四叔尸体运回去。你们围在这干啥?想回去跟我喝茶么?”

我听得满腹疑云,这个强哥毫不怀疑老拓跋的死因,难道他以前也碰到类似非生非死的老年人?

几个亲戚望着我,眼中尽是不解之色,我也不知怎么解释。见事情已了,打道回府。他们叽叽喳喳讨论老拓跋的死。在面包车里,他们都刻意地跟我保持距离。

到村口时,我听到一阵极其清亮的笛子声 。♂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