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田园喜乐 > 第七十章 作保

第七十章 作保

作者:沈瑞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枣儿见吴氏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当场冷笑了一声,不客气的反唇相讥“我爹娘我自会孝顺,不必二婶娘操心!我孝不孝顺自有我爹娘说的算,干二婶娘你甚么事?”

吴氏瞪大一双牛眼,紧紧的揪着枣儿的胳膊不肯放,中气十足的大声嚷嚷道“我才是你亲娘!你孝顺养父养母不作数,得孝顺亲生父母才叫孝顺!我要的钱又不多,不过是几十贯而已,这点子钱你都不肯给?!”

枣儿两手一摊,故意夸大其词的想让吴氏死心“别说是几十贯钱,就是几贯钱我也没有!那荔枝园齐公子占的可是大头,我们不过只占了小头,哪能挣几百贯钱那么多?我们家挣的钱都用来建屋买地了,可没多余的银钱给你!”

吴氏却不死心,一见枣儿说没钱立时改口“那你把种无核荔枝树的法子告诉我,我自己用这法子挣钱去!”

枣儿一脸淡定的把事情全都推到齐临身上“法子在齐公子那儿,二婶娘有本事找他要去呗!别怪我没提醒二婶娘,那可是人家齐公子花大价钱买来的秘法,人家凭甚么给你、白白让你跟着一起挣钱?”

吴氏见钱没要到、赚钱的法子也没要到,不由恼羞成怒“我看你是铁了心半点好处都不肯提携你老子娘?!你这般不孝顺,就不怕遭天打雷劈吗?!”

“我行得正、坐得端有甚么可怕的?倒是二婶娘你对自个儿生的闺女又是打、又是骂,就不怕遭报应?”

“闺女是我生的,我想怎么管教是我的事,谁敢说我的不是?”吴氏越想心里越不痛快,尤其是枣儿一副完全没把她放在眼里的模样,把她气得竟直接动手明抢,一把抓住枣儿的胳膊,问都没问一声就用力把她手上的玉镯往下撸“没钱给镯子也行!这只镯子怎么也能换个几贯钱,就当你孝顺老子娘了!”

枣儿哪会任凭吴氏把金氏送给她的镯子抢走?

只见枣儿整个人瞬间爆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一把将吴氏推得连连倒退了几步,还不忘冷冷的瞥了吴氏一眼,警告道“别碰我阿娘给我的镯子,否则别怪我翻脸不认人。”说着顺手抄了门边的扁担自卫,摆出一副吴氏敢再近她身、她便会毫不留情打她一顿的姿态。

吴氏见枣儿竟然敢大力推她,还举着扁担扬言要打她,立时不管泥地腌臜、一屁股就坐了下去,拍着自个儿的大腿,高一声低一声的鬼叫起来“哎哟喂,枣妞儿啊枣妞儿,我可是你的亲娘呀,你怎么能如此狠心、一把将我推到地上?你可是老娘我足足疼了三天三夜的才生下来的一团肉哩,你身上哪个地方不是从老娘身上掉下来的?”

“我不过是要你送个不值钱的镯子孝敬亲娘,你竟就狠心把我推到地上?哎哟喂,这一跤摔得我这把老骨头都快散架了!”吴氏的脸皮素来比鲤州府的城墙还厚,只见她为了把枣儿的玉镯贪去,说到最后竟不顾长辈身份、满地撒起泼来“你人都是我生的,你身上有甚么东西不是我的?就你戴着的那镯子也得归我!你要还有点良心和孝心,就赶紧把镯子取下来孝敬你老娘我,才不枉费我疼了三天三夜才把你给生下来!”

若是枣儿不知道吴氏当年差点将原主溺死一事,兴许还会因为她的话生出几分同情心来,可枣儿已经见识过吴氏是有多“爱护”她的亲生闺女了,自是看都懒得看她一眼、自顾自的越过她往自家走去。

不曾想先前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大哭的吴氏,一见枣儿不理睬她、立时从地上蹦了起来,冲到枣儿跟前后一把拽着她的手不放,一面用力的撸枣儿手腕上的镯子、一面骂骂咧咧道“你个挨千刀的不孝女!老娘当年费了大把劲才把你生下来,可这些年你却是半分好处都没提携着老娘!如今不过是要你一个镯子而已,你竟也死活不肯给!我真真是白生了你这个死丫头……”

吴氏这镯子可谓是抢得理直气壮,更是理所当然的认为枣儿既是她生下来的,那就算她没养育过枣儿,枣儿也得报答她的生恩、对她的要求必须有求必应,完全忽略了当初她要把枣儿溺死一事,只觉得枣儿没良心、不孝顺。

枣儿可不是好欺负的,自然不肯把镯子给吴氏,也不会对吴氏手下留情,举了扁担就对她一阵猛打!这时金氏正好拎着一条鱼并一篮子果蔬归来,一见这架势立刻二话不说的冲上来,用手中的鱼直甩吴氏的脸……

尖尖的鱼尾直扫吴氏双眼,甩得吴氏尖着嗓子“哎哟”了一声,最终不得不松开拽着枣儿的手、拿手挡在脸上,在原地上蹿下跳,枣儿趁机拉着金氏躲回自家屋里,紧紧合了门留吴氏一人在外头闹腾,不再理会。

吴氏在枣儿和金氏手上吃了亏后,虽满心不甘,但见识到枣儿的手段、明白枣儿不会被身世束缚后,便不敢再轻易去缠着枣儿讨便宜,只狠狠的把出这个馊主意的招弟给打了一顿出气。

…………

一转眼又过了四年,枣儿已经是十四岁的大姑娘了,一家四口的日子经过几年的经营已是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一年到头家里稳定的进项大大小小有三、四样,连带着事事都给枣儿家搭把手的金家也跟着沾了光,不但下了船在地上扎了根、在紧挨着枣儿家的空地上建了新屋,家里也先后添置了两艘渔船。

夏大郎、金元宝等人原就比枣儿年长,如今最年长的夏大郎更是已经有十六岁了,几兄弟从启蒙到如今也算是寒窗苦读了小十年,两家人一早就商量好今年秋闱让他们下场试试水,也好早点知道他们兄弟几个有没有读书出仕的天赋,若是没有天赋也好早做打算。

枣儿家才决定让夏大郎参加今年的秋闱,才让他即刻撒了手上的事、只一心一意的读书,村里有名的富户陈九姑便自发找上门来,说是来夏家串门和金氏闲聊,但闲话没说两句就把话引到夏大郎身上“大海媳妇儿,我听说你家大郎今年要下场?”

金氏一面穿针引线的替家人缝制衣裳,一面随口答了句“嗯,孩子也读了小十年书了,也到了下场搏一搏,试试自己是不是这块料的时候了!”

陈九姑听了心里一喜,又问道“那不得早早的寻好作保的秀才?这事儿有眉目没?”

北越律法明文规定,像夏大郎这样的童生想要参考科举,要有同考者五人互结,并且有本县廪生作保,为应考的童生具结,保证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舞弊行为,方才有资格参加童子试。

童子试亦称童试,即科举时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县试一般由知县主持,试期多在二月,考四到五场,考试内容有八股文、诗赋、策论等,考试合格后才可应府试。

府试由知府或直隶州知州、直隶厅同知主持,考试内容和场次与县试相同,府试合格者方可应院试。院试又叫道试,由主管一省诸儒生事务的学政主持。院试合格者称秀才,方可正式参加科举考试。

枣儿还是头一次接触古代的科举制度,一听说光是获得参考科举的资格就要先后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不由惊讶得连连咂舌———古代学子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还真是不容易!光是要迈过科举考试的门槛、取得考试资格,寻常百姓家人家的读书人就得先要一阵折腾!

也就是说夏大郎几人若是想要参考今年秋闱,现下就得先把替他们作保的廪生寻好,到了三、四月先去参加童子试,童子试顺利通过,往后的事才需考虑……否则若是连童子试都过不了,那后头的乡试便没资格参考,更别提省试、殿试了。

金氏晓得陈九姑家里的几个闺女都嫁到了城里去,在村里也算的有门路的人,因此见她主动提及此事、心中一动,索性顺着她的话往下说道“咱村可不统共就于秀才一人有保荐的资格?听说他每回只从村里挑五个人来保,也不晓得我们家大郎能不能入得了他的青眼。”

这廪生是指成绩考核优秀的秀才,朝廷每月都会拨发廪膳补助生活,名额有定数、并不是人人都能评上。因此在村里办私塾、十分看重夏大郎的白秀才没能评上,村里只那出了名性情孤僻古怪的于秀才被评上廪生,有资格给童生作保。

这些事金氏和陈九姑心里自然都十分清楚……

“这事儿说难难、说不难倒也不难,”陈九姑亲热的携了金氏的手,一脸自豪的说道“说来还真是巧了,我们家金锁正好嫁到县令大人家里去,认识的廪生可就不仅仅白秀才一人,随意找个来吩咐一两句,你家大郎寻保人的事可不就办妥了?你们也犯不着和村里其他人一起,挤破脑袋去求那于秀才!”

金氏听了心里一喜,一时也没多想,只高兴得紧紧回握住陈九姑的手“陈大姐当真愿意帮我们家大郎一把?要是这样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我们也不必想法子去走于秀才的门路———那于秀才脾气古怪着哩,每每到了给人作保时,总是会刻意刁难求他的人家。”

枣儿却没只顾着高兴、而是多留了个心眼,心想陈九姑不可能平白无故的主动开口帮忙,不想金氏等事情办好了才发愁还不起这份人情,便直截了当的问陈九姑“九婶子不会无端端的主动帮我们家这个大忙吧?可是有甚么条件?不如开门见山的说出来,我们也好掂量、掂量还不还得起这份人情。”

陈九姑一见枣儿如此通透聪明,双眼一亮、抿了嘴笑了起来,还一个劲的拿眼打量枣儿,好话一句接一句的往外蹦“哎哟,大海媳妇儿,你家三娘真真是聪慧过人啊!我不过是提了个头,她便晓得我的意思!”

说着又拉着枣儿上下打量,眼底有着满意的神色,一张脸越发笑得比花儿还灿烂“这丫头不但聪明,模样也生得娇俏水灵,一看就知道是个有福气的,将来可不得嫁到好人家去……”(未完待续)

(中文 ) 。♂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